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回望這五年,嘉興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百姓收入不斷提高,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12月10日起,禾點點推出《我們這五年》系列報導,梳理「十三五」時期嘉興經濟社會各領域改革發展取得的新成就,展現嘉興人民砥礪前行的奮鬥歷程。
「我們小區改造前後變化太大了,不僅環境美了,像個小公園一樣,物業公司也進來了,管理得更好,確實大家心裡都很高興。」在小區已經居住了20年的老居民顧錦銘告訴記者。
與顧錦銘一樣高興的,還有劉君,因為熱愛運動的她再也不愁沒地方鍛鍊了。「比如說吧,塑膠場地的建設對我們鍛鍊者來說,減少了膝關節的損傷;還有中心廣場,一到休息時間和放學時間,居民們都喜歡來這裡鍛鍊鍛鍊,真的是發自內心地感覺到幸福指數大大提高了。」
顧錦銘與劉君的高興都源自於政府實施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快老舊小區改造,隨後改造力度逐年加大。南湖區桂苑小區則是嘉興老舊小區改造中的「明星小區」。這個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老舊小區,自改造以來就開始了它的「逆生長」,如今怎麼看都不像已有20多歲的「高齡」。
桂苑社區黨委書記、社區主任高麗峰介紹,小區自2019年被納入嘉興市中心城市品質提升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後,無論是「面子」還是「裡子」,都得到了升級。
「
「小區改造後的變化涉及到方方面面,一個是原本緊張的停車位變得寬鬆了,我們在原有的不到200個車位的基礎上,擴容到了600個左右的車位,既保障了居民停車需求,也提升了小區景觀綠化。另外,重建了小區中心廣場,為居民提供了休閒娛樂區域,還新修了一條環小區綠道。」高麗峰告訴記者,受到居民好評的還有小區的智慧化改造,「我們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為牽引,以未來社區建設為標杆,以智慧社區建設為重點,以共建共享為原則,在小區內注入了智慧化元素,引入智慧書屋、健康小屋等未來社區的概念,打造了嘉興市首個智慧社區。」
」
除了南湖區的桂苑小區外,位於秀洲區的華新花園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則是另一位佼佼者。
在華新花園15幢1單元,一個鋁板框架從一樓延伸至六樓,三樓與五樓的位置分別有一個短短的連廊通往樓道。現場居民向記者介紹,這就是去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的嘉興首批既有住宅加裝電梯。
這部電梯採用的是錯層停靠,三四樓公用一個平臺,五六樓公用一個平臺。四樓的住戶乘坐電梯到三樓後,只需要往上步行一小截的樓梯,就可以到達家裡。
「我平時常常來朋友家玩,以前要爬五樓,拎點東西就不方便,現在裝了電梯,我感覺對我們年輕人來說是種方便,對老年人來說就更需要了。」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
確實,既有住宅加裝電梯不僅是一項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暖心工程,也是一項完善住宅使用功能、提升居住品質的工程。2019年4月,《嘉興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實施意見(試行)》出臺,對基本原則、實施主體、資金籌集、實施程序及負面清單等內容進行了明確。
「
「除了華新花園外,另外一部首批加裝的電梯在大樹花園。」亞都社區黨工委書記王劍萍介紹,大樹花園的加裝電梯與華新社區的不同,採用的是玻璃框架,安裝在房屋的南側,不僅配備了空調系統,還安裝了無線報警系統和通話系統,平層入戶,市民下電梯後可以直接從陽臺進入家裡。
「目前從使用情況來說,反響很好,接下來我們在中山花園將有10臺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在年內開始進行建設安裝。」王劍萍說。
」
老舊小區改造是「十三五」期間重點推出的一項民生工程,事關千家萬戶。嘉興市自2000年啟動老舊小區改造以來,從人民需求為根本出發點,在惠民生的同時,也促進了整個城市風貌的改變,促進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記者從市建設局城建處了解到,隨著改造工作的不斷推進,截至11月底,全市已完成改造老舊小區130個,改造老舊住宅樓1225棟、建築面積約311萬平方米,共惠及居民3.4萬戶、約11萬人。
禾點點記者 張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