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被稱為人體的第二骨骼,具有許多功能,負責擔任器官與肌肉間的排列位置與活動度。也因為筋膜組織的功勞,將我們的身體內部達到相互串連與適當排列。
包覆肌肉、減少摩擦與擠壓
將身體組織、器官排列
區隔器官避免碰撞
筋膜的特性:
常見的筋膜問題-筋膜粘黏
肌筋膜常因為過度使用而乾枯缺水。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姿勢不良、跑步等高衝擊性的運動,都會使水分子從身體的結締組織中被擠出,若沒有及時補充,水分要再次進入身體的筋膜裡就會變得更困難。長期缺水將導致筋膜沾黏、硬化、乾化、脆化,同時也會讓肌肉纖維彈性變差,造成姿勢不良、局部肩頸部位僵硬疼痛等問題發生。
筋膜沾黏會造成你覺得身體有些地方卡卡的、緊緊的、活動受到限制,力量的傳遞當然也可能被幹擾,姿勢的維持也可能會被影響。這些我們過去「以為」該歸咎於肌肉、骨骼、關節受傷所造成的問題,但有可能是筋膜受傷的結果。
刺激肌筋膜能提高身體感知
肌筋膜中的感覺接受器肌肉裡面,只會有20%的感覺接收器,而其他的80%都在筋膜裡。如果可以伸展整個肌筋膜,才能同時刺激到身上所有感覺接受器,效果當然比只刺激肌肉裡的感覺接收器要來得更好。
肌筋膜不但可以串聯肌肉撐起身體,還可以反映身體各部位張力和壓力狀態,並且由肌筋膜傳遞到細胞內,這些訊息甚至可以影響細胞的修復、增生或是死亡等代謝作用,然而肌肉只是負責收縮產生的動作,並不負責這類訊息的傳遞。肌筋膜的功能比肌肉還要多樣化,因此,放鬆肌筋膜的效果會比放鬆肌肉更深遠廣泛。
伸展不只解痛,還可以恢復肌筋膜彈性
肌筋膜是會生長的組織,肌肉在規律伸展一段時間之後,肌纖維的末端會出現新的肌小節,肌肉的長度會增加,同時柔軟度也會增加,而肌筋膜也是如此。
筋膜經過適當的伸展或者訓練的刺激之後,一開始會新分解掉一點,然後再慢慢合成,過了48小時之後,筋膜的淨重量(新生筋膜—已分解筋膜)就會比訓練之前更多了一些,由此可見,伸展或是訓練肌筋膜會促進它的生長成長,同時肌筋膜也會變得更強韌健壯。
年輕的肌筋膜纖維排列規則且有彈性,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肌筋膜也會逐漸老化,肌筋膜纖維的排列會漸漸變得雜亂無章節且失去彈性,這樣的肌筋膜就會比較脆弱,但經由伸展放鬆或是訓練,肌筋膜的排序會重新變得比較有規則,彈性也會變得比較好,此時就不容易扭傷或是拉傷。
如何通過工具恢復筋膜彈性?
筋膜的「剛柔無常」的結構特性,決定了它是需要被筋膜槍高速振動,以及被泡沫軸顆粒滾動的組織結構。
展開來說,自筋膜被探索以來,它的功能更多被定義為,在外界物理衝擊下起保護肌群的作用,但恰恰由於筋膜由水性凝膠體組成的特性,使其易在固體與液體狀態發生切換,也是體感「僵硬,緊繃」的來由。
市售許多筋膜球、筋膜按摩槍、滾筒等放鬆小物,都是幫助運動後舒緩的實用工具!當我們的筋膜一直處於緊繃時,就會產生疼痛感,也容易導致運動傷害。因此建議在運動後按摩,將筋膜按開讓血液循環和淋巴流動,身體的柔軟度與恢復力也會增加!
(1)筋膜球
分為單顆的筋膜球與雙顆的花生球兩種,體積小方便攜帶,可以按摩到小面積深層的痛點。
(2)泡沫軸
為大面積筒狀的常見按摩用品,表面更依照不同的顆粒、硬度,有不同的按摩強度。可舒緩到大面積的肌肉與筋膜,要避免使用在脊椎、神經位置。
(3)按摩槍
最近超火紅的筋膜槍又稱為按摩槍,透過高頻震動,加速酸痛部位的血液循環及放鬆肌肉,達到快速放鬆的效果,但因為效果較強,要注意按摩位置或經過醫生指示後再使用
過去我們習慣以」推」的方式來進行筋膜的引導,從中鬆開膠著的沾黏組織,但是這種方式會非常耗費操作者的精力,客戶的體驗感與舒適度也並非那麼好。
了解相關知識是操作者的任務,客戶作為體驗者,他的體驗感及有效性決定了治療的效果。在一對一的治療安排中,應根據客戶當下身體情況,搭配筋膜的功能與知識原理應用不同的筋膜鬆動技術來對客戶進行治療。
當客戶在身體感到舒適的同時,又能達到改善筋膜張力,恢復筋膜彈性,減輕身體疼痛的目的,客戶對操作者的認同感與信任度會有很大的提升。
動作家團隊近幾年開展了數十場筋膜原理與放鬆技術相結合的國內外優質課程,在課程中,我們不僅是舉辦方,也是學習者,更是技術整合者,在每次課程結束後,動作家團隊都會將所學技術融合到實際治療中,治療對象包括普通肌骨疼痛患者、希望可以提高運動表現的專業運動員,運動愛好者等。
經多年的臨床經驗積累總結出一套工具式筋膜鬆弛術的方法,將透過實操來告訴學員,如何在治療及訓練中,不用拉起褲管捲起袖子,就能夠同樣推動筋膜!在學習過程中,借用筋膜刀、易罐、筋膜加壓帶、肌貼等工具快速有效放鬆筋膜,並教授大家自我筋膜鬆弛技巧。
課程幫您清晰理解筋膜在運動康復中的應用,筋膜鏈的整體評估,局部筋膜的評估,並現場結合實際案例教授您如何使用工具快速有效鬆弛筋膜。5種工具的操作技術方法將帶給大家不同的使用觀點,改良了過去在操作上遇到的困難,讓學員能夠在參與研習後更佳靈活運用工具進行有效的筋膜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