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菜譜喚醒鄉愁記憶 陽光學院學子助力福建寧德鄉村振興

2020-12-13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訊 北墘特色自釀黃酒、遠道而來的客人必吃的蛋炒米粉、味道獨特的紅糟肉……9月24日,由陽光學院外國語與海外教育學院學子組成的「北墘特色菜譜策劃與實施實踐隊」製作的寧德屏南北墘特色菜譜正式亮相,經過三個月的打磨,這群「00後」學子從實地實踐調研到反覆推敲設計,這本菜譜被當地村民稱為能「喚醒鄉愁記憶」。

  「網際網路+」菜譜  助力北墘提振餐飲經濟

  翻開陽光學院外國語與海外教育學院同學們製作的菜譜,寧德屏南鎮北墘村古樸的清新形象映入眼帘,菜譜將北墘必點菜——紅糟肉、芋頭面、草藥老鴨湯、各式菜乾及黃酒等菜品、飲品做了詳細的圖文介紹,學生們還將「網際網路+」融入菜譜中,將芋頭面的製作方法拍成小視頻,並形成二維碼,顧客點餐時掃碼即能看到菜品製作的全過程,北墘村吳媽媽美食館的老闆吳忠晃看到菜譜後表示:「當代大學生能夠能夠把所學的知識融會到社會實踐的成果中,十分難得,這本菜譜值得在北墘乃至屏南推廣。」

  陽光學院外國語與海外教育學院學生團委副書記蔡惠燕同學表示,「今年6月,我們專門組建『調研小分隊』赴北墘進行特色菜譜的實踐操作。」調研中,隊員們發現北墘村雖然很適合旅遊,但由於地理位置太過偏遠,客流量始終不穩定,村子裡的餐館為防止過度浪費食物,大多只接受預定進行備料,因此沒有菜單,遊客不事先了解詳情也不會在當地用餐,這就會影響當地的餐飲經濟。「因此,我們希望通過幫助當地餐館設計出實用且具有當地特色的菜單,助推寧德屏南縣北墘村旅遊經濟的發展,傳播北墘的美食文化。 」

  歷時三月,把鄉愁融入菜譜

  製作一本菜譜並不簡單,從前期的菜品收集,到中期的實地拍攝,再到最重要的設計排版,「北墘特色菜譜策劃與實施實踐隊」的同學們可謂是絞盡腦汁。

  為更好地了解北墘的文化歷史人文,同學們翻閱以往的資料文獻,上網查閱,以及聯繫到了北墘村吳媽媽美食館老闆吳忠晃,通過各個渠道對北墘的情況做了一個大致的了解。此外,同學們還專門請到具有多年餐飲經驗的吳書行老師擔任校外指導老師,多場線上與線下的指導另同學們受益匪淺。

  「雖然經常在外吃飯,但始終對菜譜沒有研究,沒想到還能親手參與設計菜譜,這是一個有趣又有意義的過程。」實踐隊的王嵐同學驕傲地說道,她告訴記者,校外美食指導吳老師對於實踐隊的菜單展示進行了多次的指導和建議,大家一步步跟著指導老師建議,根據北墘當地特色把菜品分為「特色主食」、「北墘小炒」、「山野時蔬」、「廊橋湯羹」、「北墘滿不溢」五大類,對於特色菜品進行圖片的詳細展示和文字介紹。

  設計菜單既要體現出美食的照片和當地的特色文化,要在菜單上呈現出美食的製作過程,掃一下菜單的二維碼就能了解到此道菜做用的食材與製作過程,讓顧客了解到食材的新鮮程度與北墘美食特色的製作手法。歷時三個月,在同學們的努力下,這本被稱為喚醒鄉愁記憶的菜譜終於問世。

  此次活動讓同學們活用知識、施展才華的同時,也磨鍊意志、實踐成才,據了解,下一步實踐團隊將在北墘推廣這本菜譜,讓美食和文化讓更多人熟知,振興鄉村。

  圖為蛋炒粉幹照片 通訊員 鄭榮傑 攝

  圖為實踐隊所拍攝北墘特色炸泥鰍 通訊員 鄭榮傑 攝

  圖為實踐隊與指導老師進行菜單設計討論 通訊員 任森芯 攝

  (通訊員 吳華佳 鄭榮傑 蔡惠燕 文/圖)

相關焦點

  • 福建寧德推動民宿業健康發展 助推鄉村振興
    原標題:福建寧德推動民宿業健康發展 助推鄉村振興   福建寧德市政協22日召開《大力發展我市民宿經濟》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促進該市民宿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推動打造具有閩東特色鄉村振興之路的
  • 校地共建 助推鄉村振興丨蘇澳鎮與福建信息學院海峽旅遊學院共同...
    近日,平潭蘇澳鎮黨委、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海峽旅遊學院黨總支部在平潭蘇澳鎮貓頭墘村舉行校地黨建結對共建籤約儀式,助力鄉村振興、落實學校辦學思路、共同促進平潭國際旅遊島的發展。  籤約現場,來自海峽旅遊學院的學生帶來了一場主題為「鄉村振興·貓頭墘華服日」的漢服舞蹈表演,給現場增添了不少氣氛。籤約完成後,蘇澳鎮黨委與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共同為貓頭墘村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揭牌。
  • ...大學文新學院分黨委實地走訪彭水玉山村,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0日14時10分訊(張華)日前,重慶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分黨委組織教職工黨員到彭水縣貧困村玉山村開展「學思悟踐十九屆五中全會 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主題黨日活動。
  • 智慧輸出助力鄉村振興 華僑城遇見美好生活節將啟幕
    千百年來,在我們的文化情懷中,鄉愁是無法割捨的記憶。念及故鄉過去的時光,每每讓我們惆悵,只有安放在淳樸的大地上,才能讓人心安。當這種文化認同續化為生存藝術的空間符號,且在現世的文化滋養與情感延續中產生共鳴,新時代的美麗鄉村便在不自覺中承載了我們記憶的賡續,放大著我們的鄉愁。
  • 福建大坂村的鄉村振興之路,為何能吸引超1億的項目入駐?
    「髒亂差」「又破又舊」……幾年前,福建大坂村就是這樣的。今天,昔日貧困村變成今朝「藝術村」,村容村貌乾淨整潔,村民安居樂業……是什麼推動大坂村的改變?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這個「藝術村」,回顧她是鄉村振興之路,瞧一瞧閩侯大坂村的完美蛻變!
  • 留住鄉愁 傳承根脈 凝聚共識 鄉賢館喚醒鄉村記憶
    去年11月份,瓜畲鄉鄉賢協會成立,取名瓜畲鄉鄉村振興促進會。之後,鄉黨委政府立即結合新安村是「移民村」「西瓜村」「小康村」「文明村」「旅遊村」,同時又是人員匯集地的特點,在這裡精心打造鄉賢館,對該鄉的鄉賢統戰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宣傳展示作用。鄉賢館建築面積400多平方米,共分為瓜畲鄉鄉賢館和新安村村級鄉賢館兩大展廳,內設有鄉賢議事廳、鄉賢宣講室等。
  • 「五扶一美」助力鄉村振興 敏捷走出特色扶貧之路
    為積極響應決戰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的國家號召,敏捷集團深度踐行精準扶貧行動。  2019年6月,敏捷集團在廣東省扶貧濟困日活動中認捐2.5億元,其中2億元定向扶貧梅州五華;2020年6月,敏捷再度捐資2.5億元,全力支持廣東決勝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
  • 浙江傳媒學院:紅色舞劇賦能鄉村振興
    當柔軟舞姿與悅耳歌聲在鄉村文化禮堂交匯,現代舞劇與紅色文化在禮堂呈現,諸暨市楓橋鎮楓源村——這座作為「楓橋經驗」發源地的村莊,再次讓人們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 巧用資源 設計賦能鄉村振興(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圖①:四川美術學院設計的「溫故知新——傳統器物再設計家居」。圖②:中國美術學院吳碧波等設計的富有現代感的峨邊彝繡日用品。 圖③:浙江杭州餘杭黃湖鎮青山村「融設計圖書館」內景。 圖④:重慶渝北興隆鎮「重慶鄉愁博物館」內景。
  • 「心連心」藝術團傾情扶貧慰問演出深入「弱鳥先飛」的福建寧德鄉村
    「心連心」藝術團扶貧慰問演出走入寧德壽寧縣下黨鄉 中國日報記者 胡美東 攝中國日報福州8月19日電(記者 胡美東)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實施「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脫貧攻堅決戰之年。8月上旬,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心連心」慰問演出及主題黨日活動走進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其他演出活動相繼在寧德各地成功舉辦。
  • 崗村對接,助力鄉村振興—政協天地雜誌社巾幗文明崗彰顯「她」力量
    「感謝政協天地雜誌巾幗文明崗持續兩年來到崗村對接點開展文明創建,助力洋上村的鄉村振興。」駐村書記黃才盛激動地表示,他和村民們都十分喜歡跟巾幗崗記者編輯們學習和互動。  據了解,2018年獲評省直巾幗文明崗以來,政協天地雜誌社採編部充分發揮政協崗位資源優勢,與洋上村結對開展以「樂齡閱讀」為基礎的崗村對接、文化幫扶活動。
  • 羅平板橋鎮:鄉村振興留住一抹鄉愁
    自開展鄉村振興工作以來,板橋鎮就將扶貧與生態恢復和保護有機結合,寄望在實現鄉村振興的同時留住一抹鄉愁。走進花紅村,綠蔭如蓋,繁花似錦。許多年代久遠的古樹,枝繁葉茂,讓這裡不僅成為天然氧吧,良好的生態環境還成了群眾的一大經濟收入來源。花紅村委會黨總支書記王學周藉助生態牌,帶領群眾將花紅村的酸菜賣到了全國各地。
  • 一扇門鄉村振興學院考察美麗鄉村「魯家村模式」
    為深入學習美麗鄉村轉化美麗經濟的實踐經驗,感受魯家村鄉村振興建設的豐碩成果。12月10日,一扇門鄉村振興學院院長李源帶領團隊的核心成員到中國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魯家村考察學習,魯家村相關工作人員對考察團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 設計美化環境 藝術振興鄉村——景森文化攜手三峽大學科技學院對中...
    田豐作為景森文化創意寫生基地藝術振興鄉村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峽大學科技學院土木水電學部結合吉首市矮寨鎮周邊苗寨的建築風貌、環境特點、人文文化和美麗鄉村建設,將中黃村古苗寨建築群標誌性建築實際項目對接畢業設計課題,完成了第一次實際課題的校企合作設計
  • 福建:「擺脫貧困」的寧德實踐
    福建省政府新聞辦12月30日召開「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寧德專場,寧德市委書記郭錫文分享「擺脫貧困」的寧德實踐。「集各方之智啃『硬骨頭』,舉全市之力攻堅拔寨,貫穿『寧德模式』的一條鮮明主線,就是堅持精準方略、強化精準施策。」
  • 浙江傳媒學院舉行紅色舞劇《紅》巡演 以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創新與發展,在第七個國家憲法日(12月4日),由浙江傳媒學院文明辦、諸暨市公安局、楓橋鎮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楓橋鎮楓源村聯合主辦的「奮進新徵程 奮力新跨越」——校地局文明共建文藝演出暨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子項目紅色舞劇《紅》巡演在楓源村文化禮堂舉行。
  • 臺灣企業家走進古田 為鄉村振興建設「把脈問診」
    臺灣企業家走進古田 為鄉村振興建設「把脈問診」
  • 青陽新河鎮:鄉村文化建設,促進鄉村振興
    安徽網池州消息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的歷史重大任務。而鄉村文化的挖掘、建設、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的發展就是要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在華蘊創藝文化園,十裡崗村還建立了陽光服務站,這是由十裡崗村和華蘊創藝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結合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取長補短,資源共享,共謀共建的黨建工作載體。服務站內設有黨員活動室、黨員議事室、文藝劇場、雙擁廣場、非遺展示廳,真正集工作指導、學習交流、技能培訓、黨建服務、非遺傳承、特色展示、結對幫扶、志願活動為一體。
  • 福建省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召開 聚焦科技創新下的鄉村振興
    新華網 蔣巧玲 攝  新華網福州12月22日電(蔣巧玲)2020年福建省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20日在福州舉行,年會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開展專題論壇,探討、分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舉措、新經驗和新做法。  福建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陳明旺說,過去三年,福建省高位部署,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
  • 改革破浪前行 鄉村全面振興 嘉善大雲吹響人才振興「雲號角」
    「學院創辦之初設立的『3年培訓千名村書記』的『千人培訓計劃』,明年即可提前完成。」大雲鎮黨委副書記時江濤表示。   村書記,是鄉村發展的「領頭雁」,他們的到來,既使得繆家村成為展示當地鄉村振興路徑的窗口,也把大量的「經驗之談」帶到了大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