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鄉愁 傳承根脈 凝聚共識 鄉賢館喚醒鄉村記憶

2020-12-23 吉安新聞網

吉安新聞網訊 「這裡展示了我們瓜畲鄉歷史上有名的古代鄉賢,其中的胡山立,瓜畲鄉前村人,小時候家境貧寒,自幼好學,官至兵部尚書,為官清廉,而且孝敬父母......」近日,在安福縣瓜畲鄉鄉賢館,鄉賢毛澤忠正在為前來參觀的村民和遊客耐心地講解。

瓜畲鄉鄉賢館位於該鄉新安村村委會,這裡也是新安村的遊客服務中心。去年11月份,瓜畲鄉鄉賢協會成立,取名瓜畲鄉鄉村振興促進會。之後,鄉黨委政府立即結合新安村是「移民村」「西瓜村」「小康村」「文明村」「旅遊村」,同時又是人員匯集地的特點,在這裡精心打造鄉賢館,對該鄉的鄉賢統戰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宣傳展示作用。

鄉賢館建築面積400多平方米,共分為瓜畲鄉鄉賢館和新安村村級鄉賢館兩大展廳,內設有鄉賢議事廳、鄉賢宣講室等。集中展示了瓜畲鄉的歷史文化名賢、當代新鄉賢人物事跡、新安村的歷史變遷、以及瓜畲鄉的鄉風民俗和風土人情。在這裡,除了能欣賞到鄉賢美德和善行義舉,還能領略到瓜畲鄉厚重的歷史文化。

瓜畲鄉鄉賢館的建立,旨在傳頌鄉賢美德,凝聚社會共識,匯聚建設家鄉的巨大合力,讓更多人了解瓜畲鄉賢文化,留住鄉愁、記下歷史、傳承根脈。在廣大群眾中培育知賢、頌賢、學賢社會風尚,傳播社會正能量,使鄉賢文化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

鄉賢館建成後,每天免費對外開放,讓廣大幹部職工、村民、學生和遊客等一睹鄉賢風採,倡導大家多行善舉,互幫互助,用嘉言懿行垂範鄉裡,弘揚優秀傳統美德。眾多村民、學生和遊客等被吸引前來參觀學習。今年,鄉賢館還迎接了省內其他縣(市、區)人員、群眾參觀學習近30次,特別是4月份,還成功承接了全市鄉賢統戰工作流動現場會。截至目前,鄉賢館接待參觀人員近6000人次。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進程中,鄉紳或鄉賢始終是鄉村社會建設、鄉風文明、鄉村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鄉賢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年以來,該鄉的一批批鄉賢積極回饋家鄉,助力家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他們在項目回歸、鄉村振興、資金回流等方面都作出了貢獻。如,鄉賢毛中龍、毛良華向新安頤養之家養老服務中心共捐資5萬元;疫情期間鄉賢積極捐款捐物3.5萬元……」鄉賢毛澤忠繼續娓娓道來,前來參觀的村民和遊客也認真地聆聽。

「今天,我們參觀了瓜畲鄉鄉賢館,就像來到了一座鄉賢博物館。走進鄉賢館,映入眼帘的是滿牆的鄉賢名人事跡,像是在無聲地宣揚著道德的力量,這讓我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鄉賢文化的魅力,震撼著我們的靈魂……」不久前,村民毛寶軍參觀鄉賢館後十分感慨地說道。

文/ 周木蘭、井岡山報全媒體記者 吳廣城

相關焦點

  • 周口有故事:留住鄉愁 弘揚周家口農耕文化
    為了深入挖掘和弘揚農耕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牢記歷史根脈,華威民俗文化博物苑還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開設了農耕(民俗)文化展示館並多次舉辦中原農耕文明巡展等活動。在博物苑內,能近距離目睹農耕器具的傳承演變,現場體驗、感受農耕文化的親和力,知曉豫東乃至中原區域農耕水利的興衰變遷,更能領略豫東農耕文明的特色魅力。
  • 鄉賢不「閒」——安福縣洋門鄉凝集鄉賢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凝聚鄉賢力量,推動鄉村發展,是促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環節。近年來,安福縣洋門鄉積極挖掘和發揮鄉賢作用,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鄉賢資本、智力、人才回鄉,助力鄉村振興。返鄉創業 帶動一方冬日暖陽,漁味濃濃。
  • 簡陽市平武鎮啟動打造「鄉愁小鎮」!總建規劃築面積達到20萬方
    平武縣玉林村將致力於打造「四態融合產村一體」,望山、見水、憶鄉愁的美麗田園綜合體,通過鄉愁小鎮的打造助力鄉村振興。鄉愁小鎮的建設總規模達到了20萬方涵蓋了文旅項目、酒店民宿、農莊、各類基地、公園及觀景臺等,讓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做有溫度的小鎮,做有情懷的小鎮,做回得去的故鄉!
  • 吳川吳陽鎮中街村:鄉賢助力 打造公園式村莊
    近幾年,吳陽中街村大力開展「薦鄉賢、建設鄉村;留鄉愁、振興鄉村」的工作,深入挖掘利用全村鄉賢、鄉愁資源,以鄉賢文化厚植人才沃土,以鄉愁紐帶留住綠水青山,助力中街村振興發展。經過多方努力,中街村在新農村建設中取得明顯成效,成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公園式村莊。    文化古村舊貌換新顏    「在這裡生活,就像每天在逛公園一樣。」
  • 雲南曲靖麒麟珠街:弘揚鄉賢文化培育鄉風文明
    近年來,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珠街街道以黨建引領,精耕厚植傳統文化沃土,挖掘培育新興鄉賢文化,充分發揮鄉賢在道德引領、共同致富等方面作用,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治理模式,以此引領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建設。
  • 一本菜譜喚醒鄉愁記憶 陽光學院學子助力福建寧德鄉村振興
    中國教育在線訊 北墘特色自釀黃酒、遠道而來的客人必吃的蛋炒米粉、味道獨特的紅糟肉……9月24日,由陽光學院外國語與海外教育學院學子組成的「北墘特色菜譜策劃與實施實踐隊」製作的寧德屏南北墘特色菜譜正式亮相,經過三個月的打磨,這群「00後」學子從實地實踐調研到反覆推敲設計,這本菜譜被當地村民稱為能「喚醒鄉愁記憶」。
  • 羅平板橋鎮:鄉村振興留住一抹鄉愁
    自開展鄉村振興工作以來,板橋鎮就將扶貧與生態恢復和保護有機結合,寄望在實現鄉村振興的同時留住一抹鄉愁。走進花紅村,綠蔭如蓋,繁花似錦。許多年代久遠的古樹,枝繁葉茂,讓這裡不僅成為天然氧吧,良好的生態環境還成了群眾的一大經濟收入來源。花紅村委會黨總支書記王學周藉助生態牌,帶領群眾將花紅村的酸菜賣到了全國各地。
  • 擦亮美麗底色 留住濃濃鄉愁
    南寧市對古村落和傳統民居進行修繕保護,讓人們記住美好鄉韻,留住濃濃鄉愁。圖為西鄉塘區石埠街道老口村明清古建築群。南寧市積極打造一批特色村史室,將鄉愁更好融入「美麗南寧」鄉村建設中。圖為邕寧區百濟鎮紅星村壇裡坡村史館。
  • 留住美麗鄉愁 弘揚家國情懷 永和《初心印記》出版暨贈書儀式舉行
    為了讓這些飽含鄉愁又極具正能量的「老物件」繼續發揚光大,永和鎮用一種更「集中」的方式來展示它們,11月30日,《初心印記——永和碑刻拓本拾粹》正式與永和鄉親見面,同日書籍及拓片捐贈儀式在永和村姚金策先生故居舉行,讓更多人走進古韻永和、走進人文永和。
  • 幼兒園成了留住鄉愁的「名片」
    翔安教育集團創辦近三年來,堅持用活本地田園與民俗資源,讓孩子們親近自然、感知鄉土、體驗鄉情,也讓幼兒園留住鄉愁,找到正確的辦園方向。用活田園資源,讓孩子在自然中成長許厝幼兒園是翔安教育集團首批開辦的幼兒園之一。幼兒園周圍是成片的西瓜地、紅薯地。
  • 雙牌茶林鎮:鄉村遊留住了鄉愁 拔掉了窮根
    第三站來到發展鄉村遊、留住鄉愁、拔掉窮根的脫貧鄉鎮——茶林鎮。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盤春紅 陳虹 馬偉 毛常青)初冬時節,茶林鎮桐子坳村迎來了一年中的最佳觀賞期。一棵棵棵金黃色葉子的古銀杏樹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 上虞新生代鄉賢擦亮「青藍工程」底色
    作為「中國鄉賢文化之鄉」,近年來,上虞充分運用本地豐厚的新鄉賢文化資源,做好「傳承弘揚」和「創新發展」兩篇文章,著力推動鄉賢文化由研究挖掘向培育傳承步步深化,為區域高質量發展匯聚起強大合力。從2017年開始,上虞在全區啟動實施了新鄉賢培育「青藍工程」,每年組織100名品學兼優高中畢業生與傑出鄉賢代表面對面交流座談,通過前賢影響後賢、老賢培育新賢,讓每一位虞籍學子深植鄉賢精神和家國情懷,凝聚起新鄉賢培育「青藍工程」的思想自覺,將「愛國愛鄉、敬業誠信、崇學向善、樂於奉獻」的鄉賢文化核心思想,轉化為求知求學和為人處世的行為準則,促使上虞新鄉賢不斷湧現,鄉賢事業持續壯大,鄉賢精神薪火相傳。
  • 天台山的一個神秘博物館,藏著天台人的諸多記憶瑰寶!
    一種民俗,一回邂逅一份眷戀,一方鄉土走進天台山民俗博物館,撲捉老天台的記憶。在記憶深處,那生產習俗、手工習俗、生活習俗等等,恍惚昨日的風,雖已遠去,但是那份淡淡的鄉愁,那份濃濃的溫情,那份真真切切的風味,就在天台山民俗博物館內的一個個的藏館內,述說著老天台昨天的故事。
  • 永佳河鎮蔡廟村:整合鄉賢資源 建設美麗鄉村
    紅安網消息紅安縣永佳河鎮蔡廟村利用現有資源,凝聚鄉賢力量,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為建設美麗鄉村,蔡廟村「兩委」班子不等不靠,以黨建為引領,各小組通過「鄉賢能人支持+群眾參與」的方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大力整治人居環境,村容村貌和群眾精神面貌都發生了明顯變化。點讚 9 髮長微博【來源:紅安縣融媒體中心】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石美片區:黨建 治理 助推鄉村振興
    建立健全村莊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推進「綠盈鄉村」建設,以「修舊如舊,留住鄉愁」為切入點,量身制定了楊厝村鄉村振興的兩個亮點(林氏義莊、楊氏家廟),一條「觀光路」和「商業街」及相應的配套設施,建成山水相宜、風貌獨特、清新整潔、人居受益的生態宜居美麗村莊。
  • 美麗坊前,特色記憶
    2018年度山東省一事一議鄉村連片治理暨市級美麗鄉村建設片區涉及大嵯峨、大劉嶽河、楊家嶽河、小劉嶽河、鄔家嶽河、前張嶽河、岔河、胡家崖等8個村,2530戶,8182口人,其中庫區移民村6個,項目計劃總投資2600萬元。
  • 寶豐縣大營鎮:鄉賢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如今,在大營鎮越來越多的鄉賢人士,參與家鄉建設發展,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紮根農村天地,帶領群眾同奮鬥,共致富,助力鄉愁文化,擺脫「鄉愁」困境,用實際行動盡我之所能,塑造鄉賢人士新文化,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 慈谿| 新浦鎮:打好鄉賢「三張牌」 助推鄉村新發展
    慈谿 | 新浦鎮:打好鄉賢「三張牌」 助推鄉村新發展 2020-09-09 1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激活歷史記憶 老地名留住了消失的村莊
    然而,就像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遍布揚州大街小巷的街名、路名、地名等,卻像是一部活的史箋,其承載的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接續的千百年情感傳承,已牢固地與古城嵌為一體,成為古城一個個鮮活的歷史細胞和血脈,永遠相伴相生。  安放鄉愁  老地名留住了消失的村莊  地名是人類變遷的「活化石」,是看得見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