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咖啡館還未盛行的年代裡,罐裝咖啡陪伴了我們無數個日日夜夜。然而隨著網紅館遍地開花,甚至連便利店都開始買起了現煮咖啡,人們對罐裝咖啡的成見好像越來越深。但多年來,罐裝咖啡依舊堅挺在貨架上,而且種類只增不減。甚至在日本,罐裝咖啡依舊擁有著不可被動搖的地位。
罐裝咖啡到底怎麼樣?
CTI這就為你提供測評參考報告!
💬
市面上常見的罐裝咖啡產品一般分為常溫以及冷藏兩種保存方法,罐裝咖啡經過高溫殺菌處理,因此可在常溫下保存,原料含有牛奶等成分,在高溫殺菌時會產生梅納反應等,因此常溫罐裝咖啡和現煮咖啡風味不同。
常溫咖啡多為鐵罐及塑料瓶包裝,冷藏咖啡則以玻璃瓶、紙杯裝及新鮮屋的包裝為主,包裝材質的不同,不只是影響定價與商品印象,也會有不同的市場區隔及渠道分布。
CTI 小編搜集了超市和便利店中常見的罐裝咖啡,帶你讀懂包裝上的配料表。
配料計算公式:每100mL營養參考值*(淨含量/100)
//
咖啡萃取液 & 咖啡粉 & 濃縮咖啡液
其實這些都是差不多的,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罐裝咖啡最被誤解的就是,在成分標示中的「咖啡萃取液」,部分消費者因此認為,這代表罐裝咖啡都是化學合成的,但事實上咖啡萃取液是指,單純自咖啡豆萃取出的咖啡,廠商表示標示萃取液只是加以註明分辨,而我們也發現有部分產品直接標示咖啡兩字,可見目前法規上並未有對此部分標示的統一規定,此外有部分產品則會再添加即溶咖啡粉,主要用途是為了增添風味,但也都並非是謠傳以人工香料等「調味」製造而成。
在我們選購的咖啡中,左邊45款配料表中標註為選用阿拉比卡咖啡豆;喬雅 濃香經典標註選用巴西和越南咖啡;
//
咖 啡 因 含 量
咖啡因的每日推薦攝入量應不超過300毫克,而攝入的咖啡因會8小時左右被人體代謝掉,並不會在體內殘留。在我們測評的罐裝咖啡裡大部分都標註了咖啡因含量>200mg/kg。
對比下列數據,計算一下你喝了多少咖啡因:
一杯咖啡 約240ml / 65-175mg
一杯脫因咖啡 約240ml / 少於5mg
一杯綠茶 約240ml / 15-50mg
一杯紅茶 約240ml / 70mg
一罐古柯鹼功能飲料 約355ml / 400mg
一罐傳統可口可樂 約355ml / 34mg
一罐健怡可樂 約355ml / 45mg
一罐紅牛 約355ml / 375mg
一罐雪碧 約355ml / 0mg
出於提神醒腦的作用,推薦這款火咖 意式香濃咖啡,它標記的咖啡因含量很高,≧400mg/kg。
//
含 糖 量
世界衛生組織在《成人和兒童糖攝入量指南》中建議,在整個生命歷程中減少游離糖的攝入量。成人和兒童游離糖攝入量應減至攝入總能量的10%以內。游離糖是指包括生產商、廚師或消費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單糖、雙糖以及天然存在於蜂蜜、糖漿、果汁喝濃縮果汁中的糖分。對於一個正常體重的成年人來說,10%的總能量相當於50克糖,5%的總能量相當於25克的糖。
產品包裝上的糖含量不是強制要求標註的,所以配料表中的白砂糖、綿白糖、紅糖、蔗糖、蜂蜜、糖蜜、飴糖、玉米糖漿、澱粉糖漿、高果玉米糖漿、果葡糖漿、轉化糖、麥芽糖漿、果糖、葡萄糖等含量即含糖量。我國規定若產品中的糖≤5g/100g或100ml可以標示低糖,若糖含量≤0.5g/100g或100ml可以標示無糖或不含糖。
以下三款咖啡標註了含糖量,伯朗黑咖啡標記為不含糖。其餘未標註,但都有白砂糖。
//
鈉 含 量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除了食用鹽的攝入,許多食品的產品配料中都含有鈉。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18歲以上成人每天鈉的適宜攝入量為2200毫克(約為6克食鹽)。
而根據2016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吳永寧博士和他的同事們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上發表的中國人鹽攝入量的最新評估數據顯示,平均一個「標準人」一天的鹽攝入量為9.1克,實驗室檢測得出的鈉攝入量是5.4克,已經高出了推薦值。
所以在選購飲品時,更應該注意配料中鈉的含量。經我們根據配料表計算整瓶數值,以下幾款含鈉量最低:
//
熱 量
敲黑板!減肥的少女少男們注意了!標註無熱量的並不代表完全沒熱量攝入哦!
一般能量≤80KJ/100ml,則是低熱量產品,如果能量≤17KJ/100ml,則可以聲稱不含熱量或無熱量。所以,即使是無熱量產品,也要記入日常熱量攝入裡哦!
減肥人士可以選擇這幾款熱量相對較少的咖啡:
//
奶粉 & 生牛乳 & 奶精
罐裝咖啡裡加牛奶或奶粉的目的是作咖啡增白劑,不過,專為做咖啡增白劑而生的奶精,僅僅是為了追求形態上的相似和成本的低廉。僅僅看這一項功能,兩者幾乎沒有差別。但從組成成分來說,是天壤之別的差距。
牛奶/奶粉 — 營養含量高
牛奶中蛋白質的含量很高,在3.4%左右;全脂牛奶的脂肪為3.6%左右;其它主要成分是5%左右的乳糖以及0.7%的礦物質。另外,全脂乳粉和脫脂乳粉都是奶粉。(不同地方不同品種的奶牛所產的奶品,其組成有一定不同。)
生牛乳 — 營養豐富
生牛乳是液態的鮮牛奶,經過超高溫處理,營養成分也能基本保存。從營養價值來說,生牛乳要比奶粉更好一些。
奶精 — 低蛋白高脂肪
因為蛋白質遠比脂肪要貴,所以在奶精的生產過程中,會儘量降低蛋白質的使用量,增加脂肪(通常用植物油)的含量。一般而言,乾燥成固體之前的液體奶精中,蛋白質的濃度不會超過1%,而油的濃度卻在10%左右。
小編買來的20幾罐裡並沒有出現加奶精的,普遍使用的都是乳粉,部分細分為全脂乳粉和脫脂乳粉,只有少數是生牛乳。
//
添 加 劑
在大眾印象裡食品添加物是為了節省成本,但事實上食品添加物本身也是原料成本之一,合法生產者並不會沒有目的的胡亂使用。
乳化劑 — 使水油均勻分布,不分層
避免咖啡飲料有浮油狀況,確保產品的品質與狀態,避免消費者飲用時有不好的感受。
增稠劑 — 創造出潤滑適口的感覺
與乳化劑作用相似,主要改善和增加粘稠度,保證食品的穩定性,創造出適宜的口感。
香精 — 增加風味,價格低廉
使咖啡風味更濃鬱,還能出不同口味,重要的是,省錢!
碳酸氫鈉 — 平衡pH值
就是我們俗稱的小蘇打,主要為了避免高溫殺菌過程中,導致乳蛋白變質,出現像是鹹豆漿的狀態。也作為酸度調節劑,平衡口感。
焦糖色 — 給咖啡作調色用,加深罐裝咖啡的顏色
有些工廠會因生產技術、工藝和生產設備條件的限制,容易在生產時,造成其衍生物4-甲基咪唑含量超標以及理化指標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標準。但焦糖色對人體並無益處,而且攝入量過多很有可能致癌。
以下是幾款添加劑相對較少的罐裝咖啡品類:
在購買罐裝咖啡時,配料表越短越好,越簡單越好哦!配料表越長意味著經過了越複雜的工業加工,或使用了各種各樣的添加劑來延長食品的保質期,或改善風味和外觀。因此,儘量選擇成分簡單的食品也是挑選好產品的小捷徑。
//
口 感
以上為大家解釋了罐裝咖啡的配料表,大家在購買的時候,碰到沒有提及的品牌,可以參照相應的解釋來選擇。以下這是CTI的小夥伴們品嘗後的感受,可供參考哦!
添加稀奶油的罐裝咖啡奶味較明顯,口感順滑;添加生牛乳的咖啡液體則較濃稠。其中最受歡迎的是:雅哈經典和悠純。雅哈經典咖啡味較濃厚重、有炭燒味、奶味也很明顯;悠純喝起來像濃稠的巧克力雪糕,不過幾乎沒咖啡味。
口味比較特別,但很受歡迎的是三得利鹽咖啡,有海鹽芝士味,鹹甜的感覺,像是奶茶上的奶蓋。而伯朗黑咖,喝起來像冷泡咖啡,偏苦但不澀,似乎帶有點紅棗味。
貝納頌、每日咖啡師、星巴克的包裝最受歡迎。貝納頌喝起來像咖啡糖;每日咖啡師口感偏甜,咖啡味較重,焦糖口味比拿鐵口味更受歡迎一點;星巴克的玻璃瓶依舊有不少粉絲,這款適合冷藏後飲用,有壓倒性的甜感。
在最被大眾熟知的罐裝咖啡系列中,雀巢的香滑和伯朗的藍山最符合記憶中經典的罐裝咖啡味道,不苦不甜,味道平衡,調配比例剛好。入口就讓人想起了的學生時代.
更多咖啡資訊
請關注「CTI咖啡茶與冰淇淋」
World of coffee Budapest 2017
點擊閱讀原文 參與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