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中國瀏陽國際花炮節是由達滸花炮藝術焰火燃放集團領銜承辦。資料圖片
瀏陽網7月25日訊(記者 楊成偉)車行瀏東公路,不到1個小時,即入達滸鎮域。從道路兩廂鬱鬱蔥蔥苗木林中闖入視野的,是世紀紅煙花、象形煙花以及達滸花炮藝術焰火燃放集團那藍白相間的指示牌。
1979年,改革開放第二年,當地花炮產業從當時的石板大隊花橋嶺2.8公頃山坡上燎原。在達滸鎮鎮志上,冷光煙花、日景煙花、無煙煙花等創新,拼成了花炮產業發展的達滸路徑。
當花炮已然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後,如今,在達滸鎮黨委書記周樹成構思中,在安全環保的大趨勢下,做大做優做精做強傳統產品(冷光煙花等)、促成企業抱團發展、形成產學研體系將是達滸花炮正在開始的新徵程。
從「水上芭蕾」到日景煙花花炮行業的創新窪地
7月10日,瀏陽市銀杏煙花生產車間內,女工李正蘭正在組盆,不久之後,這批產品將會綻放在高雄上空。說到企業,李正蘭喜歡用「雖然不是蠻大,但在行業內還是有地位」表述。
緣何?銀杏廠技術負責人徐仲霞解釋,從2001年,從最先研發出水上煙花的第一個產品——水上芭蕾開始,在過去10年裡,公司從之前換換效果到如今變革工藝、增加生產工序,已經開發出了10多個新產品,保持了在同行業中的優勢地位。1980年,達滸花炮總廠(達滸花炮藝術焰火燃放集團前身)成立,經過32年發展,目前達滸境內已聚集有8家公司。
首創「日景煙花、冷光煙花、無煙煙花」從而領銜全市花炮產業三大革命、「引進瀏陽首套電子點火系統,2006年之前幾乎承辦了國內所有大型焰火燃放」、組建瀏陽首個藝術焰火燃放集團等,無疑成了花炮行業的創新窪地。
除當地行業「只有創新,否則難以生存」的集體憂患意識,達滸花炮藝術焰火燃放集團董事長江木根「揭秘」認為,「從小產品到大產品,從地面焰火到高空焰火,達滸花炮產業的專業化程度比較高,產業鏈條比較齊備。」
事實上也如此。在現有的、以達滸花炮藝術焰火燃放集團為代表的達滸花炮產業格局中,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專長,比如,利安煙花擅長舞臺煙花,象形花炮廠4D煙花拿手。當地安監站一位工作人員也說出了自己的看法,「達滸人變廢為寶,較早地將單基粉和鈦粉加入煙花產品,這也為產業發展提供了空間。」據介紹,僅以鈦粉為例,因鈦粉的加入,花炮增加了白光。「如果沒有冷光效果,焰火燃放的效果將會少1/3。」
強強聯手實行品牌戰略產業整合新路徑
從鎮域經濟指標看,花炮產業已然成為達滸境內的支柱產業之一。相關數據顯示,同比2010年,達滸花炮產業去年的產銷均雙雙實現了近10%的增長。
在達滸鎮2012年經濟工作報告中,戰略轉型、整合資源、專業化分工、集團化經營、安全創新已成了達滸今年提升花炮產業優勢的關鍵詞。
作為當地花炮產業的一個標誌性符號,達滸花炮藝術焰火燃放集團今年也正在著手申請中國馳名商標,著眼於擴大出口市場以及拓展國外直銷,它也或許在明年成為國內煙花行業第一張直銷牌照的擁有者。
而作為當地去年引進項目,神奇煙花等項目的建設也在有序推進。達滸鎮黨委委員陳飛雪介紹,「這些新項目將與本地企業形成優勢互補,比如說由東信投資的神奇煙花,旨在建成為科研基地。」
而在區域內外花炮產業互補的背後,一種關於花炮產業第二次整合、集團化發展的跡象在當地已很明顯,「同2005年,達滸成立瀏陽首個焰火燃放集團時、小企業依託『達滸花炮』品牌發展不同,這次通過引進東信、官渡等集團,突破了鎮域內產業整合的局限,繼而可以實現強強聯手,大力實行品牌戰略。」陳飛雪分析認為。
與此同時,達滸建立單基粉、鈦粉基地的工作也在推進,屆時,除了能規範產業整合、有序競爭外,也可以完善上下遊產業鏈。確保安全的同時,也有助於當地花炮產業質的飛躍。
隨著做強做大做優產品規劃一步步推進,對於當地花炮產業在3年內實現5億元產值,江木根很有信心。
書記訪談
變土地招商為環境招商
——訪達滸鎮黨委書記周樹成
瀏陽日報:周書記,您好,請您談談達滸今年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
周樹成:達滸2012年經濟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圍繞「建設生態達滸,打造幸福家園」,突出產業提質、項目增效、環境同治、管理創新等。預期目標是:財政總收入增長2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
瀏陽日報:在交談中以及相關工作報告中,「生態」被多次提及,是否與產業和經濟發展目標相互衝突?達滸又有何化解措施?
周樹成:上面幾重關係不衝突,經濟、環境、社會統籌發展已是各級政府多年的理念。因此,達滸在注重生態前提下,將突出產業提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比如,對於花炮產業、化工產業,產品升級、資源整合、集約化發展是今年的思路。
而對於農業和商貿旅遊,我們將探索建立富有實效的農民培訓機制,培養兼備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三產是調結構轉方式的戰略選擇,將加大區域內旅遊資源與附近其他區域旅遊資源的整合,以形成「農業觀光體驗遊、山水休閒養生、生態野趣漂流」。
瀏陽日報:圍繞「生態達滸」大思路,招商思路會有何變化?
周樹成:總的來說,就是更新理念抓招商,用好用活區域資源豐富、腹地廣闊的後發優勢,注重擇商選資,實現由土地招商向環境招商轉變,引進配套的農林產品深加工項目,引進開發投資。以全面開通綠色通道、完善機制、出臺優惠措施,使項目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得好。
產業發展
花炮之外,達滸探索林業總部經濟新模式
7月10日,臨近下班,金仁林業集團生產副總徐良勇再次接到寧波客戶催貨的電話,產品供不應求、客戶催貨、老客戶要求訂單「插隊」已成了徐良勇「甜蜜的煩惱」。
著眼於境內林業資源豐富、整合林業資源的考慮,達滸在2006年引進金仁林業。考慮到行業競爭大,從2007年開始,該公司就在所有工序中施行節支增收管理,當年下半年,產品即已開始出口。2009年成立新產品研發中心,每年投入研發資金佔到銷售收入的11%-15%,該公司也從之前單純的加工廠變成了多元發展的集團。
「業務範圍從之前的林地租賃等拓展到了竹木購銷、林產品加工,輻射了一二三產業。」徐良勇表示,帶動了東區5000餘戶林農,每年為林農增收過億元。
正是看中了林產品深加工的富民效應以及對區域經濟的拉動效應。今年,關於當地林業產業發展,達滸鎮也有了類似於「調整結構方式,引導金仁林業公司發揮龍頭作用,實現由半成品向成品經營轉變,拉長產業鏈條」的打算,以探索林業總部經濟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