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於長平鄉福壽村一個小山坡上的福源食品廠,只見一排排架子上掛滿細細長長的麵條。身穿工作服、戴著口罩的張術海,正和員工們一起拉麵、晾面,忙個不停。
3年前,張術海還是一位花炮企業老闆。2017年,做了20多年煙花爆竹的他離開花炮行業,並利用之前的廠房建起了一家食品廠,專門生產長平特色食品手工掛麵。
張術海今年40歲,家住上慄縣長平鄉長平村。和大多數上慄伢子一樣,他從小就和煙花爆竹打交道,一出校門就進入花炮行業,後來創辦了自己的花炮企業,在花炮行業摸爬滾打了20多年。2017年12月,張術海的花炮廠相關證件到期。近些年,高危行業發證門檻越來越高,安全環保等方面投入越來越大,監管越來越嚴。在這種情況下,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及時介入,引導他退出高危行業,轉型發展其他產業。
離開熟悉的花炮行業二次創業,該選擇什麼新的行當呢?經過一番思考和市場調查,張術海決定重拾老手藝,做長平人最擅長的手工食品——掛麵。
「長平的手工掛麵、老月餅等食品遠近聞名,這裡的居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掛麵。我家就住在長平,從小就跟著父母長輩學過這門手藝。」張術海說,「現在大家都喜歡純天然食品。長平掛麵手工製作、口感獨特,近幾年市場行情不錯,很多顧客專門開車來長平購買。」
說幹就幹。花炮企業停產後,張術海立即和家人一起開始生產掛麵。夫妻倆從頭開始再次創業,每天起早貪黑做掛麵、跑市場。因為踏實勤奮,業務發展迅速,從最初只有一兩個員工的小作坊,發展成目前有七八名員工的食品廠,年銷售額約60萬元。產品除傳統原味掛麵,還有雞蛋面等。
「手工掛麵工序很多,和面、醒面、搓條、盤條、上棍、小開、大開、晾曬、下架、切面、包裝……10餘道工序,除了和面可以用和面機外,其他全靠手工完成。」張術海告訴記者,雖然請了人,但很多工序還是他和妻子早早起床完成。「凌晨兩三點起床,搓條、盤條,把麵條掛上架。」
由於製作掛麵需要自然發酵、晾曬或風乾,因此受氣溫和溼度影響較大,生產的季節性強。今年張術海將食品廠搬入到改造後的原花炮廠區,添置了烘乾機等設備,生產就不再受天氣限制了。但掛麵製作是個技術活,尤其是晾曬環節很有講究。「不能幹快了,幹得太快面拉不下,容易斷。也不能幹得太慢,要不然掛不住,往下掉。」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張術海熟練掌握了廠房乾濕度、晾曬或烘乾時間等技術要領,生產流程逐漸規範化。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產品銷售也打開了局面。除萍鄉本地市場外,還遠銷到北京、上海、深圳、寧夏等地。企業的發展還帶動了周邊多位貧困戶就業,長期在福源食品廠務工的貧困戶劉金德,每月工資2000餘元,既在家門口掙到了一份收入,又能照顧家中癱瘓的妻子。
「做食品生產利潤低,人也很辛苦,不過比起之前從事花炮行業的高風險,現在安心多了。」張術海直言,以前做花炮企業精神高度緊張,門一響都會心裡一驚,出差在外聽到手機鈴聲就心裡一咯噔,擔心是不是出了什麼安全問題。「現在雖然累,但總算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由於手工製作,產量受到限制,而且使用烘乾機成本大幅增加,利潤較低。但張術海仍然希望在食品加工行業繼續創業。「希望把長平的傳統產業做大做強,把長平的特色產品推廣出去,帶動更多的鄉親增加收入,走上致富路。」
來源:萍鄉日報 長平鄉
編輯:歐陽麗
審稿:彭夢梅 崔山林
監審:許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