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色在戰疫中閃亮

2020-12-15 人民網

原標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色在戰疫中閃亮

  「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7年前,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曲阜考察時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講話,在經歷過疫情考驗後的今天學習回味,給人以全新的啟迪。

  時值冬日,回望從春到夏、從夏到秋的數月時光,那些生死救援畫面,那些感天動地的守望相助細節,依然歷歷在目。

  歷史,必將銘記2020年——農曆庚子年新春臨近、萬家團聚之時,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一場全力以赴、眾志成城的抗疫大戰打響了。

  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在這裡彰顯

  「我請戰!」「我報名!」「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隨時聽從命令,絕不退縮!」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一個個滾燙的紅手印,許下齊魯兒女鐵骨錚錚的誓言;一封封沉甸甸的請戰書,彰顯著山東醫者的仁心與擔當。

  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國家至上的大局意識、公而忘私的高尚境界、同舟共濟的美好品質,成為一代代齊魯兒女的人生追求。

  「我是重症醫學科醫師,沒成家、無牽掛,請讓我去!」作為日照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最小的成員,25歲的莒縣中醫醫院重症醫學科住院醫師萬修花第一時間寫下請戰書。然而出徵時,未婚夫原本打算要和她去民政局登記結婚。

  有著29年重症醫學科工作經驗的山東省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重症醫學一科護士長丁敏,瞞著家人主動報名,成為山東省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重症護理組組長。81歲的母親知曉後,藏起所有擔心與不舍,打來電話:「我們支持你,你就應該去!」

  在大年初一抵達黃岡後,丁敏在30個小時不眠不休建起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第一個重症ICU後,僅休息3個小時,又帶領隊員將醫療物資通過緩衝間搬到隔離病區,迅速建立起耗材庫、藥品庫。在醫療物品奇缺的艱難條件下,丁敏親自改良了醫療器械,大大提高了救治的效率和質量。

  自1月25日起,山東省先後派出12批、1775名醫療隊員奔赴湖北戰疫一線。白衣執甲逆行出徵,捨生忘死挽救生命,他們用大愛、智慧與汗水,譜寫了一曲守護生命的壯歌。

  在武漢,不只是醫護工作者,各行各業都能看到山東人的身影。山東省公安廳反恐怖總隊一支隊副支隊長徐銳,接到組建赴武漢抗疫支援隊的通知後,在已超齡的情況下仍積極爭取獲得「逆行」機會;沂水縣個體經營戶孫吉國、許德強在疫情發生後帶著採購物資奔赴武漢,並加入當地的青年志願者車隊,為醫院運送物資,接送醫護人員,不辭辛苦,55天共計行程兩萬多公裡。兩人都是一米八多的大個子,很多他們服務過的當地人一時叫不出他們的名字,就以「山東兄弟」相稱。這個名字既指他倆是來自同一個地方的兄弟,也指困難時趕來相幫,是武漢人的山東兄弟。

  作為名副其實的農業大省,山東加大蔬菜、糧油、肉類等對外供應,保障湖北等重點地區群眾日常生活所需。其中,有一夜之間馳援武漢的350噸壽光蔬菜,有蘭陵、金鄉、滕州向武漢無償捐助的新鮮蔬菜160噸、優質大蒜500噸、土豆66噸。

  疫情大考讓優秀傳統文化更具時代氣息

  10月15日,與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一路之隔的武漢客廳人潮湧動,為期3個月的「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覽在這裡開幕。

  1100餘張照片、1000餘件實物展品、45個視頻、33處大型場景……把人們的思緒重新拉回到那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

  全國一盤棋,同心來抗疫。從城市到農村,從企業到社區;從醫務人員到志願者,從科研人員到社區工作者……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共同衝鋒陷陣、日夜堅守、忘我付出,凝聚起抗擊疫情的磅礴偉力。

  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有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家國情懷。在這次抗擊疫情的舉國戰役中,這種寶貴的家國情懷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

  河南嵩縣竹園溝村300位村民連續勞作3天,徒手從冰天雪地拔出10萬斤大蔥,連夜緊急送到武漢。

  湖南長沙人「吳發秦」(諧音「無法尋」)悄悄留下信封捐贈1萬元給醫護人員買口罩,「吳發秦」是長沙的雷鋒代名詞,關鍵時刻,他們總會默默出現,隱姓埋名,無法找尋。

  …………

  民本思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諸如「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等思想傳承弘揚至今。數千年來,這一民本思想內化為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經過代代相傳,成為具有時代氣息的中國精神的重要特質。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發生後,為儘可能挽救湖北和武漢重症患者生命,黨和政府把他們安排到高水平醫院進行集中救治,國家級醫療團隊專門制定「一人一策」診治方案;疫情發生以來,湖北省成功治癒3000餘位80歲以上、7位百歲以上新冠肺炎患者,把多位重症老年患者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截至5月31日,全國確診住院患者結算人數5.8萬人次,總醫療費用13.5億元,確診患者人均醫療費用約2.3萬元。其中,重症患者人均治療費用超過15萬元,一些危重症患者治療費用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這些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醫科大學呼吸內科教授鍾南山撰文表示,無論是出生僅30多個小時的嬰兒,還是100多歲的老人,我們都全力救治;優秀的人員、急需的資源、先進的設備,我們都全力保障;所有的救治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所有的救治方案全部用上……為挽救每一個生命傾盡全力,這是我們抗擊疫情的普遍共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國抗疫鬥爭最鮮明的底色。

  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較量中,全國築起一道鋼鐵長城,唱響一曲慷慨壯歌,用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詮釋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病毒無國界,人類共命運。

  「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如何?」「如何結合臨床症狀、影像學檢查、核酸檢測三者進行確診?」8月底,中國專家組在幾內亞首都科納克裡的中幾友好醫院實地考察,與醫院相關專家開展座談交流,介紹中國抗疫經驗,並對幾內亞醫護人員提出的各種問題一一予以解答。中幾友好醫院院長桑迪感謝中國政府和人民為幾內亞防控疫情提供無私援助,期待學習借鑑中方抗疫經驗。

  這是中國對外抗疫援助的縮影,也是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守望相助的見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中國在抗疫最困難的時候,曾得到眾多國家的支持和援助。在鞏固國內抗疫戰果的同時,中國及時向疫情嚴重國家伸出援手,捐錢捐物,派出專家醫療團隊,將中國經驗分享給世界,用「中國溫度」溫暖著世界。

  中國是病毒受害國,也是全球抗疫貢獻國,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這場疫情大考,不但讓世人更加深刻地認識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也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越發熠熠生輝。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顯示了強大力量。在全國政協常委、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學典看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是一種「克己」的文化、「自律」的文化、「慎獨」的文化、「自我管控」的文化,不要說在非常時期,即使在平時,中華文化環境中的個人,也是奉行他人第一、共同體第一,無論這個共同體是家庭、家族、集體、社會、國家,還是所謂的「天下」。這種「先集體後個人」的文化,在遭遇公共衛生危機時,有著不容抹殺的積極意義。

  作為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豐富和完善,在全球抗疫的艱難時刻,中國首次提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嶄新倡議,並為此付出卓有成效的努力。這一倡議的提出,源自中華文化倡導「天下大同」的崇高理想和「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真情理念,源自對當代人類發展的深度思考。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積極履行國際義務,通過各種措施遏制疫情向外輸出和擴散,盡最大可能切斷了傳染源。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組織主動通報疫情信息,第一時間發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時間公布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三藥三方」等治療辦法被多個國家借鑑和採用。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同有關國家、國際和地區組織開展疫情防控交流活動70多次,開設疫情防控網上知識中心並向全球所有國家開放,毫無保留同世界各國、各方分享疫情防控和救治的成功經驗。

  大道不孤,大愛無疆。中國在自身疫情防控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盡己所能為國際社會提供援助。從3月15日至9月6日,中國總計出口口罩1515億隻、防護服14億件、護目鏡2.3億個、呼吸機20.9萬臺、檢測試劑盒4.7億人份、紅外測溫儀8014萬件……這些數據無可辯駁地證明,中國有力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幫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以實際行動彰顯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真誠願望。

  人類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讓我們攜起手來,以合作的陽光碟機散疫情的陰霾,積極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共同護佑各國人民的生命健康和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

  短評

  守望相助,風雨同舟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這些源自中華文化的詩句,隨海外援華物資一起抵達中國,讓人倍感溫暖。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各國唯有團結合作才能攜手走出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這些千百年前的詩句所承載的守望相助、風雨同舟的精神,更加打動人心。縱使今天醫學研究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突發的疫情仍然讓人類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威脅。護佑人類的生命和健康,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全球性挑戰,不僅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持,而且需要人文精神的支撐;不僅需要運用當代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藉助歷史上的智慧和力量。

  在這場抗疫鬥爭中,深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的中國人民,嚴格自律,無私奉獻,表現出了強烈的家國情懷,築起了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精神防線。現在,中國取得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重大戰略成果,但世界上還有不少國家依然受到疫情的威脅。中國倡導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分享中國的防控和救治經驗,體現了當代世界大國的責任擔當,也體現了一個秉承「天下一家」理念的文明古國的深厚情懷。

  尚和合,求大同,蘊含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中國智慧、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在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進程中,既彰顯了其獨特的時代價值,又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本報記者 趙秋麗 李志臣 馮帆)

相關焦點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2020-12-0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十大魅力
    有人問:中國傳統文化有何用?答:中國傳統文化於人健康長壽,於企業長治久安,於國家國泰民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魅力無窮。
  • 雷鳴強:關於加強和改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程教學工作的建議
    近年來,各地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程教學工作方面,創造了許多鮮活有效的經驗和案例,但仍存在四個方面的突出問題。一是「精神傳承」與「技藝傳承」的脫節問題。優秀傳統文化進課程教學,文化精神傳承是內核、靈魂,文化技藝傳承是載體、血肉。
  • 課程思政潤無聲 弘揚傳統鑄根基——我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群...
    「中華傳統文化概論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群建立的基礎,是全國最早建立的傳統文化課程之一,在1997年課程開設之初就吸引了很多外校學生來聽課。隨著課程資源的豐富和形式的不斷衍變,2017年以我校人文學院主導建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群」中的「中國哲學經典著作導讀」、「品讀道家智慧」、「中國傳統文化」、「論語的智慧」四門課程被評為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併入選國家學習強國、人民日報-人民號、中央電視臺-央視頻號等平臺。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加強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馬文洋)11月26日上午,由光明日報社、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共濟寧市委聯合主辦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暨「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座談會在曲阜舉行。
  • 「堅持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記全國勞動模範庫爾班...
    艾海提·阿不力米提說,中華文化大院建成後,免費向農民開放,農民可以在這裡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化大院由庫爾班·尼亞孜2003年創辦的依麻木鎮國家通用語言小學改建而成,在院內學戲曲、拉二胡……置身其中,讓人不由讚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今年是庫爾班·尼亞孜創辦依麻木鎮國家通用語言小學的第17年。
  • 【學理書簡】《新經學講演錄》詮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化新視角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不斷強調「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復興優秀傳統文化」成了新時代文化發展的最強音。
  • 抗「疫」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與比較優勢
    這次抗疫鬥爭的實踐,不僅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隱藏在中華民族身上與其他民族不同的文化基因與密碼,而且也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了其深厚的底蘊與當代價值,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與比較優勢。中國抗「疫」的階段性成功,不僅得益於社會主義中國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的綜合優勢,而且也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因子息息相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的那樣:「抗疫鬥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項目公布!咱吉林上榜的是啥?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項目公布!咱吉林上榜的是啥?·媒體 9月2日,教育部公布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
  • 平頂山衛東:非遺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70多歲高齡郭巧連就經常出現在各類公益活動現場,在今年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時,她還特意趕製了400多個手工刺繡中草藥香包和50面刺繡錦旗,送到平頂山市抗疫醫務工作者手中,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傳承的意義。
  • ...銘刻方寸間——「彩雲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節徽標(LOGO)誕生記
    2016年來,從首屆「彩雲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競賽開始,「彩雲杯」系列活動已經成為廣大中小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盛大節日和學習成果展示舞臺,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同類型活動。從第四屆開始,「彩雲杯」活動升格為「文化節」,並被中宣部譽為「維護邊境文化安全的生動實踐」,被教育部評為省級層面的全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優秀案例。
  • 我們接續傳承,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
    版首語 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2020年,傳統文化工作備受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上強調,要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2020年,博物館在疫情下主動求變,「雲展覽」破局走紅;2020年,馬首銅像回歸圓明園,我國文物追索取得新成果;2020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數量成為世界第一……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百姓生活中「火起來」了。
  • 大連海事大學被認定為中華優秀傳統繩結文化傳承基地
    2020年9月2日,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發布《關於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認定結果的公示》,擬認定26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大連海事大學作為本批次認定的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之一,傳承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項目為中華繩結。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推出英文版
    近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作為國內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讀本,該系列精選浩瀚中國文化題材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故事。記者獲悉,今年上海書展期間,出版方將攜手張慈贇先生在滬舉辦新書發布會,並開展一系列面對高校、大眾的線下活動,近距離與讀者分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 第三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節目項目」旨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以及《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相關文件要求,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 2020年度「中國好家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入校全國公益活動於北京...
    2020年12月4日下午13點30分,北京市潤豐學校大禮堂,本年度「中國好家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入校全國公益活動圓滿閉幕。  順應國家政策、教育需求和公益願景,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健康體育發展中心和北京華彬文化基金會聯合主辦了2020年度首屆「中國好家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入校全國公益活動並開展全國入校執行。  該活動本年度共計開展了北京、山東、江西、內蒙古、湖南、湖北等六個省市自治區共計150所入校執行,整個活動過程中共計覆蓋37萬中小學生,覆蓋78萬學生家長。
  •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雲岡石窟紋飾全集》出版協議在青...
    青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為達表示,《雲岡石窟紋飾全集》是青島出版集團與雲岡石窟研究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再度合作,將推動雲岡學學科的建立和發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為展示中華文明獨特魅力、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建設新時期的新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廖彬宇: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下的偉大事業
    這個道理,天經地義,偏偏被別有用心的人用來污衊中華文化,居心叵測,不問可知。所以要把中華傳統文化,優秀的一面還原回來。中華文化本身就是優秀的,但是在傳承過程中,被人蓄意扭曲了、歪曲了,我們有責任要將之還原回來,去除掉它的神秘性,彰顯它的優秀性、神聖性。
  • 用英語去介紹茶,向全世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覺得這麼好的東西,應該有必要向世界各地傳播的同時,我們自己要把祖先留給我們的優秀文化基因傳承下去。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很優秀的一部分,用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我們最應該拾起的內涵在哪裡?一、讀《茶經》讀陸羽,這是向世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開始一本書,一個人,是世界了解中國茶文化最為直接的,最有內容的傳承基因。一本書介紹了茶葉生產的歷史、淵源、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一個人習茶十餘年,考察三十二個州,歷時五年,又用五年增補修訂。用了二十六年著成《茶經》。
  • 國學名家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高端論壇9月22-25日舉行
    2020國學名家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高端論壇暨傳統文化職業技能人才高級培訓班將於2020年9月22日-25日在首都北京隆重舉行,本次盛會以「後疫情時代 中華傳統文化的使命」。鑑於您在傳統文化領域中的影響力及應用成果,特誠邀您作為貴賓蒞臨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