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讀不下去,就別讀了

2022-01-24 微微學姐
特別提示: 女司機開車也瘋狂,加她看看給大家介紹一個膽子比較大、會寫文章、與眾不同的美女,點擊👇👇小卡片關注,加星標

文/張佳瑋 

來源/《讀者》雜誌2021年第1期

假設,你拿到了一本書,讀了幾句,發現讀不懂,怎麼辦呢?我推薦的法子是:別強讀了,算了吧。

聽著有點兒簡單粗暴嗎?其實這樣做沒問題。

一直以來,我們似乎總被鼓勵:讀書要迎難而上、披荊斬棘。人生有那麼多必讀書,讀完了才算完整。讀不懂也得用心啃、拼命讀,讀出微言大義來才過癮……然而瑪格麗特·杜拉斯就很直白地說,她看不下去羅蘭·巴特的書。

她對巴特沒偏見,甚至還有過一段友誼,但他的書「讀不下去」。

類似的,海明威的書被認為簡潔明了,然而雷蒙德·錢德勒嫌他寫得囉囉唆唆。

還有變心的讀者,比如福樓拜年少時,讀雨果的小說讀得如痴如醉;

後來年紀漸長,讀雨果寫的小說,產生了巨大懷疑,覺得雨果不夠科學。

他看不起的還不是一般小說,而是傳奇巨著《悲慘世界》。

福樓拜大叫:「我有生以來,一直讚佩雨果,現在卻感到憤慨!我要爆發出來!這部小說,既不真實,也不偉大。論文筆,作者故意寫得不倫不類,難登大雅之堂,取悅庸眾……每個人都死板,是一種性格,像悲劇中的人物!生活中哪有像芳汀那樣的妓女,像冉阿讓那樣的苦役犯?……都是些假人……用大篇幅說理,講的卻都是題外之事,沒有一句切題的話……後人不會饒恕的,他居然想當思想家,跟他本性也不合呀!」

這些話如果你在課堂上道來,大概足以讓老師大驚失色吧。然而這齣自福樓拜之口,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實際上,世上沒多少作品是完美的,也沒多少作品是非讀不可的,更沒多少作品是必須讀完的。

世上已經有太多「過於有名以至你讀完了不敢說不喜歡,只好人云亦云地誇兩句」的書了,然而這實在沒必要。

許多人讀不下去書,會歸咎於自身,覺得自己沒耐心之類。

然而一本書和一個人,得投緣。

一個人已有的知識結構、對這個題材的興趣,都會影響讀書的進度和樂趣。

與此同時,實際上,寫得處處完美均勻、從頭到尾都讓人讀得開心的書,並沒有那麼多。讀不完也沒什麼。

諸葛亮讀書「觀其大略」,就是個很好的習慣。

加西亞·馬爾克斯有一個說法,作為寫小說的人——比如他自己——讀小說時難免抱著另一種心態。

不為讀一個故事讓自己爽快,而是「剖析這本小說,看他是怎麼寫成的」。

大概類似於一個廚子吃宮保雞丁不是為飽腹,而是琢磨宮保雞丁是怎麼做的;

一個教練看足球不是為了知曉輸贏,而是看雙方技戰術是怎麼安排的。

這種內行看門道式的剖解,已經屬於案例分析、技術學習的範疇,算是在學習。這是很值得讚賞的心態,但並非必要。

畢竟大多數非專業者,未必需要抱著學習的心態,兼容並蓄地強行學習什麼。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現代人的生活已經過於瑣碎,真正是「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逆著心思一路追逐,其實什麼都得不到。

所以,除非是必須要讀教科書準備考試,或者有心從事這個行當,否則,世上其實沒太多非讀不可、讀不下去也得咬牙死磕的書。

就讀一本也許不那麼高雅、讀完了也沒法放到社交平臺吹牛,然而自己喜歡的書好了,這總比咬牙強啃、回頭就忘掉某本自己不喜歡的書更快樂,也更容易養成閱讀的習慣。

如你所知:持續不斷地讀各種書,比強讀一本書要有意義得多。

聲明:本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請聯繫刪文。

你若喜歡,為我們點個在看哦 

相關焦點

  • 「打死也讀不下去」榜單的NO.1,到底是本啥書?
    今天書單狗推薦的這部作品,很多人說自己「打死也讀不下去」,甚至有人笑稱,這本書,判了無期徒刑的犯人比較容易讀完
  • 書讀不下去了怎麼辦?不如我們來聊聊讀書
    因此只能讀一些簡單的好書,稍微難點就啃不動,看著看著要麼就走神了,要麼就想做其他的比如躺床上玩手機,想必很多不愛讀書的朋友都是如此吧(捂嘴笑表情)。 不過好在書這麼多,容易讀的好書也不少,很多時候我都想放棄了,乾脆只讀喜歡的好讀的算了,這樣效率還高些,可以增加一倍以上閱讀量,因為難啃的書最耗時間。
  • 書,需要靜靜地讀
    父親生病那會兒,精神越來越差,只要能讀動書他就拿本書讀,等讀不動了,拿不動書了,只要看到邊上有張有字的紙他還會下意識地拿起來看,手裡只要拿著有字的東西他就會感到很舒服。父親的這種執著深深感動著我。對父親來說,讀書已經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文字是不可缺少的東西。」「我們家的書太多了。我父親就愛買書,什麼世界文學名著、各種詞典,他不斷地買。所以小的時候,我接觸書的面比別的孩子要廣一點。」
  • 《文心》來教給你如何讀那些讀不懂的書
    這是一本不單單教中學生的書,也是一中學教師的書。朱自清高度讚譽此書,「將讀法與作法法打成一片,而又能近取譬,切實易行。」書中解決了我們讀書過程中的許多實際問題。比如遇到讀不懂的書怎麼辦?中學生樂華和爸爸枚叔就有一段精彩的對話。
  • 如果生活是一本艱澀的書,也請耐心讀下去———讀《我要快樂,不必正常》
    因為我個人對於自傳一直不感興趣,所以讀的一開始感覺枯燥無味。但是本書卻並不是一本枯燥的書。也不是一眼看上去那樣,並不是一本雞湯。本書寫自英國當代著名女作家:珍妮特•溫特森,代表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從小被基督教家庭收養,16歲離家出走,全優成績考上牛津大學於85年發表了處女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這本書曾一度被改編成電視劇。
  • 讀電子書的好處
    在手機上基本上只用來刷刷微博和朋友圈,要正經讀書的話基本上都是讀紙質書。讀完之後在卷尾寫上名字和日期,儀式感和滿足感都能得到滿足。今年苦啃《思考,快與慢》,400多頁精裝硬殼大塊頭,諾貝爾經濟學家寫的心理學著作。經常讀不到十頁八頁就睡著了,結果讀了好幾個月都沒讀三分之一。後來有段時間常出差,為了方便攜帶,就嘗試購買了電子版本下載在手機上。
  • 人生要讀有字的書也要讀無字的書
    人生要讀有字的書也要讀無字的書2020年的12月29日,我必須記下來這一個日子,這一天是聊城最冷的一天,說好的雪雖然沒有來到,但是天氣特別的寒冷,北風在魯西的大地瘋狂的肆虐著,摧枯拉朽,還在戀著舊枝的枯葉,也被強迫驅趕著離開了枝頭,鳥巢在寒風中顫抖。也許是聊城人民太熱情了,把這一場雪給嚇跑了。山東絕大部分地方都在雪花飄飄。
  • 《百年孤獨》:一部讀不下去的書?只有讀過才明白什麼是世界巨著
    但是在我看第一遍的時候,我就理解了它為什麼被稱為是「打死也讀不下去的書」了,書中人物名字太長也就算了,主要是名字真的很相似,讓人傻傻分不清楚。複雜的人物關係及人名人物關係也很複雜,經常看著看著說的就不知道是誰了,都說看《百年孤獨》的時候要在手邊放一張人物關係圖,要不然根本看不懂整本書在講什麼,那對於沒耐心的人自然是看不下去。
  • 《百年孤獨》:明明是世界殿堂級的文學,為什麼很多人讀不下去?
    無需報名、現場領號,上臺誦讀不超過三分鐘的段落,讀完後,在頁邊籤上自己的名字,把書交給下一位上臺者。在一個周末的深夜,這樣一群人,就用這無聲的方式,有聲的朗讀,來紀念這位大師。但就是這樣一本數據與名人都承認的殿堂級著作,仍有很多人讀不下去……讀過的人總是會忍不住再次翻閱,而那些讀不下去的人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 《百年孤獨》|明明是世界殿堂級的文學,為什麼很多人讀不下去?
    但就是這樣一本數據與名人都承認的殿堂級著作,仍有很多人讀不下去……讀過的人總是會忍不住再次翻閱,而那些讀不下去的人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書中大量相似且很長的名字相信很多人跟我最初一樣,不讀外國書籍的原因就是因為記不住人物名字。是想你都記不住人家的名字,這個人幹的事,都不知道安在哪個人身上了,怎麼可能會讀的下去一本書。
  • 「讀無字書」小議
    電子版首頁 > 第A12版:潮生活 上一篇 九思隨筆 「讀無字書
  • 小學生讀課外書,老師帶著讀和自己讀,半年之後的差別有哪些?
    事實也證明,讀課外書的數量和質量,影響著孩子語文的成績和其他科目的成績。但是在讀課外書的方法上,我們一直處於散養狀態。我們認為讀課外書,留出時間讓孩子自己讀就行。結果是孩子只是看那些校園暢銷書:如《爆笑校園》《米小圈上學記》《尋寶記》等快餐讀物。孩子往往挑選自己讀得懂的書,有趣、搞笑的、刺激的書。
  • 飲「定根水」 讀有趣書
    孩子不可能讀完所有的書,那麼,讀什麼樣的書才能讓孩子更好地吸收知識的力量?是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書,還是對孩子有用的書?一起聽聽專家怎麼說。  任女士和孩子的語文老師交流後恍然大悟,多讀書固然有益,還要讀「好」書才能把作文寫好。孩子喜歡讀書,可是讀的都是自己感興趣的書,百科知識、戲說歷史類書,固然可以擴大孩子的知識面,但對幫助孩子寫作並不一定有效果。  濟南市育英中學語文教師郭翠玲說,讓孩子有空時多讀些文筆優美的名家散文,培養自己的「語感」,平時多觀察,多練筆,這樣才能把作文寫好。
  • 沒有白讀的書
    程先利我初中沒有畢業就輟學了,是我自己不想讀的,覺得讀不讀書都無所謂,再說真也讀不進去了,那些個方程式、三角、幾何,它們認得我,我不認識他們。就這樣,我踏進了我們縣當時最大的工廠——棉紡織廠的大門。
  • 讀萬卷書,鋪就人生之路
    讀萬卷書 鋪就人生之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是中國古人修身的兩條基本途徑。晉代著名史學家陳壽曾給自己的書齋命名為「萬卷樓」。可見,「讀萬卷書」的理想在中國傳統的知識分子當中是何等的根深蒂固。讀「萬卷書」不僅是古人的理想,當我們懂得了讀書的意義,都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強烈的博覽群書的願望。然而,人類歷史悠久,書籍多如海洋,時代發展到今天,科技與經濟的發展更使得人類的精神領域空前豐富,獲取信息與知識的途徑不斷增加。
  • 2019年我讀了哪些值得一讀的書
    回首我發現身邊總有書,書籍已成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書籍對我的意義不僅可以讓我領略到我從未去過的精神世界,而且可以不斷地拓寬我的認知邊界,使我能更清楚地認識自己。一本好書就是看自己、看世界、看眾生。那麼我收穫了哪些值得一讀的書呢?
  • 還在為《山海經》讀不下去發愁嗎?分享一個「藥引」
    01精日,精美,哈韓,與其捨本逐末,不如讀祖宗之作。記得多年前在馬來西亞,和一個「中國通」的老外閒聊中國,這老外極其羨慕中國,他說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唯一個文明延續長存的民族,他覺得很神奇。值得一讀再讀,去細品古人智慧,正如陶淵明所說,這是一種享受。02我尤其喜歡讀科幻預測類的書籍,這本科幻書中的鼻祖自然少不了要讀,但我也發現一個問題,讀了一少半就束之高閣了,很難一口氣全本讀完。後來又買了,白話註解版,還是沒讀完。
  • 張磊讀什麼書?
    萬科VP譚華傑曾經推薦過四本有關大蕭條的書,伯南克的《大蕭條》、羅斯巴德的《美國大蕭條》、弗裡德曼的《美國貨幣史》,還有一本《1929年大崩盤》。從了解歷史的層面來看,《證券分析》其實也別有氛圍。格雷厄姆另一本著作《聰明的投資者》寫成於1949年,巴菲特在1972年修訂版序言的開頭寫道:「1950年,我讀到這書的時候才19歲,當時我就覺得這是最好的投資書,幾十年過去了,我依然認為《聰明的投資者》是最好的投資書。」2003年wsj記者賈森茲威格對每章都做了點評,頗有些甲戌本石頭記般的趣味。
  • 李銀河薦讀│你讀的書,暴露了你的層次
    看了一遍,果然不同凡響,小王子到過六個星球,見到了六個人,這六個人代表了人世間六種類型的人。依我看,這六個類型能把這個地球上90%的人和他們的生活方式包括進去。第一類是手中握有權力沉浸在對他人頤指氣使的快樂中的人。第二類是虛榮的人。第三類是混混沌沌的人。第四類是貪婪的人。第五類是循規蹈矩的人。第六類是無趣的人。
  • 《紅樓夢》讀不下去怎麼辦?給你幾個小建議
    2、面對《紅樓夢》中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是不是感到頭疼,傻傻分不清。貼一張人物關係圖,讓你一目了然。3、讀一讀名家對於經典的解讀。可以聽一聽《蔣勳細說紅樓》有聲書,了解蔣勳對紅樓夢的解讀,對美學的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