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回收櫃走進入社區 居民分類放置垃圾可獲相應獎勵

2021-01-10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智能回收櫃走進入社區 居民分類放置垃圾可獲相應獎勵

  「剩飯剩菜是易腐垃圾」「電池是有害垃圾」……1月7日上清寺街道桂花園社區開展一場別樣的垃圾分類專題院壩巡迴講堂宣傳活動。

  活動現場,垃圾分類指導員還為社區居民演示智能「四分類」回收櫃的使用方法。她表示,用戶將家庭產生的垃圾進行分類後投遞到回收櫃中,智能回收櫃根據用戶投遞垃圾類型和重量相結合給出相應的積分獎勵,所得積分可至專門的兌換櫃進行商品兌換或每周五資源回收日現場兌換。

  社區居民躍躍欲試,紛紛拿出手機,掃一掃註冊成功後,居民將塑料瓶、廢報紙扔進相應垃圾桶。居民陳嬢嬢說:「其實我們曉得有垃圾分類這個事情但不清楚具體怎麼做,現在學會了垃圾分類有關知識也會使用智能回收櫃啦,今後一定積極參與垃圾分類並帶動家人一起。」

  據介紹,垃圾分類專題院壩巡迴講堂宣傳活動,旨在為更好地將垃圾分類文明理念傳播進社區,進一步動員和引導居民群眾積極參與文明建設,形成人人愛護環境衛生和人人參與構建文明和諧的社會風尚。

  活動期間,垃圾分類指導員現場向居民講解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以及回收資源如何分類的垃圾分類知識並發放垃圾分類宣傳資料,並並耐心進行一一進行了解答居民提出的疑問。此次活動還將垃圾分類知識穿插到各項趣味遊戲中,使大家在遊戲中體驗到垃圾分類的方法與技巧,在寓教於樂的輕鬆氣氛中,將垃圾分類知識深深扎進每個人的心中。

  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院壩巡迴講堂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發放垃圾分類宣傳手冊90餘份。桂花園社區一直堅持街道的引領,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培訓教育、「資源回收日」等活動,引導居民積極主動參與垃圾分類,改變「隨便扔、混合投」舊習慣,讓「定點投、分類放」成為新時尚,進一步提高垃圾分類效果。

(文章來源:上遊新聞)

(責任編輯:DF537)

相關焦點

  • 智能回收櫃走進入社區居民分類放置垃圾可獲相應獎勵
    「剩飯剩菜是易腐垃圾」「電池是有害垃圾」……1月7日上清寺街道桂花園社區開展一場別樣的垃圾分類專題院壩巡迴講堂宣傳活動。活動現場,垃圾分類指導員還為社區居民演示智能「四分類」回收櫃的使用方法。她表示,用戶將家庭產生的垃圾進行分類後投遞到回收櫃中,智能回收櫃根據用戶投遞垃圾類型和重量相結合給出相應的積分獎勵,所得積分可至專門的兌換櫃進行商品兌換或每周五資源回收日現場兌換。社區居民躍躍欲試,紛紛拿出手機,掃一掃註冊成功後,居民將塑料瓶、廢報紙扔進相應垃圾桶。
  • 垃圾分類回收,「雞毛可換糖」?
    「智能環保屋自動稱量垃圾重量,自動積分,居民可拿積分換取商品」8月22日,湖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學生周文江向記者介紹他們團隊暑期鄂州梁子湖區垃圾分類調研情況,梁子湖區梧桐湖社區垃圾分類智能環保屋令其印象深刻。
  • 分類丟垃圾還有錢賺 第四代智能回收櫃進入成都居民小區
    具有掃碼與人臉識別功能的第四代智能回收櫃明年3月,《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正式實施,如何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加快形成垃圾分類的完整鏈條?錦江區又有了新的示範探索。昨日上午,在錦江區東湖街道所轄瑞升望江橡樹林東院小區,幾組全新的第四代智能回收櫃便安進了小區,將進一步提升垃圾分類的質量。
  • 鎮江高新區:推出三重獎勵 促進垃圾分類
    近年來,鎮江高新區全面推廣垃圾分類工作,積極培育「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據統計,在高新區城市建成區12.1平方公裡範圍內,截至目前,已對全部居民小區實現了覆蓋,並已投運2個生活垃圾分揀中心,配備了4輛可回收物收運車輛以及2輛有害垃圾收運車輛,共投入18組智能垃圾回收分類箱,240隻機械可回收桶,4個垃圾分類小木屋,18臺智能積分兌換機,建立「綠色銀行」5座。
  • 刷公交卡丟垃圾可積分換日用品 成都智能垃圾分類系統上線
    刷卡後按下投放的按鍵,投口打開,扔完垃圾後,垃圾實時分類計重,自動記錄積分……日前,金沙街道金沙西墅小區智能垃圾分類系統正式啟用,成為繼金沙雲庭小區後又一個高標準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智能垃圾分類系統上線垃圾分類一目了然在金沙西墅小區內,鄧先生正在投放垃圾,和以往不同的是,他需要將垃圾按照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標準分裝。
  • 趣味遊戲、智能垃圾桶...錦繡城多形式引領居民垃圾分類
    為普及垃圾分類知識,進一步增強居民環保意識,共鑄綠城鄭州,5月20日,棉紡路街道錦繡城社區黨總支組織青年志願者開展了「垃圾分類」進社區志願服務活動,在轄區店鋪及居民休閒廣場開展了「垃圾分類齊參與 引領綠色新時尚」主題宣傳活動
  • 南京江北新區首個智能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點落戶 垃圾分類還能換禮品!
    將收集點的安全性、實用性和便捷性放在首位,做到垃圾分類收集點建設與小區環境相協調,整體美觀和諧。同時,要提前為即將到來的高溫作業做好準備,力爭高質量完成項目建設任務。過去一年,通過網際網路實現垃圾分類的方式在多地推行。在北京,多個城區探索建立積分獎勵系統、政府購買服務以及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等方式,讓「網際網路+垃圾分類回收」走進尋常百姓家。
  • 百聞不如一見,垃圾分類廣州好犀利!
    不少與會代表還對昨日《廣州日報》第7版報導的《智能加持 廣州垃圾分類更高效》的報導印象深刻,認為人臉識別、大數據分析、智能垃圾拆解技術的應用,都為廣州實現垃圾分類效果提供了實際有效的幫助。 在越秀區白雲街廣九社區,與會代表看到這裡設置了網際網路新型舊衣物回收箱、微生物除臭等新型智能垃圾分類設施。在定時垃圾投放點,還有監控攝像頭,對居民的投放予以實時監測。
  • 可回收物分七類,有害垃圾分八類,上海這兩個小區探索垃圾分類新...
    不知不覺間,《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實施一年。在分類源頭,絕大部分居民都已經能將幹、溼、可回收物、有害四類垃圾較為準確地分類投放。那麼,接下去在分類源頭這一塊,我們還能做些什麼?「我們覺得在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這兩個類別還大有可為,尤其是前者,所以在小區探索精細分類。此外,引導居民進一步認清垃圾分類的目的,在交投可回收物時只有積分榮譽,沒有物質或現金獎勵。」
  • 智能垃圾桶進小區:刷卡扔垃圾,垃圾分類還能換禮品
    是不是快遞櫃?」9月2日早上,計程車司機黃宇剛剛下班,回到南岸區明佳園社區,就被樓角新添置的一排藍色的柜子吸引住了。 看見黃宇盯著柜子瞅,剛剛買完菜的陳永梅大娘也跟著走了過來。「這個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吧,我前幾天聽安裝工人在說,可是不知道怎麼用嘛?」 兩個人這裡推推、那裡碰碰,看著柜子閃著燈,卻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 形成分類處理體系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
    全民齊參與前端分類投放設施有支撐近日,在興寧區聯發尚築小區,居民覃紹棉將紙箱放進智能回收櫃中,他註冊的帳戶上隨即收到相應積分。「積分達500可兌換500毫升的涼茶飲料一瓶,積分達1000可兌換500毫升的某品牌生抽一瓶……」覃紹棉說道。「作為垃圾分類示範小區之一,我們從去年開始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智能化管理。」該小區物業經理告訴記者,通過安裝智能發袋機、智能兌換機、智能回收箱等設備,不僅居民垃圾分類水平得到了提高,小區環境也隨之改善了。南寧市民自覺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中。
  • 青島市市北區引領「智慧」垃圾分類新風尚
    韓阿姨還帶來了一包舊衣物,她使用自己的智能IC卡開啟智能回收箱,將衣物投入智能織物回收箱內,智能回收箱顯示屏顯示韓阿姨本次投放的織物重量和所獲得的獎勵金額。「市北區的居民小區以開放式樓院為主,東仲社區就是比較典型的開放式老舊樓院,只要我們把東仲社區的垃圾分類工作做好了,老城區的垃圾分類工作就有了可複製的解決方法。」
  • 北京垃圾分類首周:突擊檢查發現實施情況參差不齊
    實施情況參差不齊「先掃描二維碼,註冊後可根據提示使用垃圾分類投放櫃。」位於北京市通州區的新華園社區,早在4月29日就啟動了垃圾分類指導宣傳活動,投入使用6處智能垃圾分類投放點,每處都安排了指導員,引導社區居民正確投放垃圾。
  • 電池不亂扔、衣服穿不得可放回收箱……垃圾分類成為居民的生活習慣
    為增強社區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和興趣,提升居民參與率和資源的回收利用率,加大社區垃圾分類宣傳,營造人人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11月27日上午,石橋鋪街道在白鶴廣場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點亮新文明,分類我先行」宣傳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發現,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相比最開始,增強了許多。
  • 通州首批垃圾分類投放站上崗!積分可換日用品!怎麼分類點開看
    這是北苑街道新添的垃圾分類投放站,箱體設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廚餘垃圾四個投放口。 家住中山街社區的居民王洪雲認為,垃圾分類並不難,只要稍微注意就可以掌握。 「這兩年,政府一直在倡導垃圾分類,我們全家也慢慢有了分類意識,廚房的垃圾桶只扔果皮,電池、燈泡等垃圾分揀出來,塑料瓶、廢紙板等可回收垃圾積攢下統一處理。
  • 杭州一小區用無氣味密封桶創垃圾分類新模式 引居民點讚
    每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都由三個區塊組成:左邊綠色區塊投放易腐垃圾,中間紅色區塊投放有害垃圾,右邊黑色區塊投放其他垃圾。左邊的易腐垃圾投放區,像貨架一樣分隔成上下四排,裡面整齊排列多個綠色垃圾桶。這些垃圾桶被居民們親切地稱為「小綠桶」。小區給每戶居民提供的每個「小綠桶」,都有獨立編號和智能晶片,用來盛放易腐垃圾。
  • 木瀆啟用垃圾智能回收箱 閒置舊衣物還能兌換禮品
    來源: 蘇州新聞網 舉報   本報訊(記者 範易)新年第一天,吳中區木瀆鎮雀梅花園小區的居民們迎來了一位
  • 垃圾分類系統需要「環環相扣」
    因為對家庭裡的報紙、雜誌、硬紙箱等進行分揀,可賣給廢品回收人員獲利。這種垃圾分類之所以能順利開展,是因為「有利可圖」。然而,其他無利可圖的垃圾,無人分揀。我們發現不少市民即使想對垃圾進行分類,卻不知道如何開展分類。這就要求政府在前端做好宣傳引導,要讓每個居民都認識到,垃圾分類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 垃圾換實物、綁定時間銀行……為鼓勵垃圾分類,南京這些地區創意滿滿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南京市不少地方已經提前行動起來,為了向居民推進垃圾分類,不少街道和社區選擇用各種獎勵方式,進行了一些創意滿滿的嘗試和探索。 這是一家為寧海路街道內六個小區提供垃圾分類服務的第三方公司,負責人小秦介紹說。 目前,居民手裡的這張智慧卡裡,分藍積分和綠積分。用來積攢藍積分的垃圾,分好類後送到指定地點,每周一次,集中積分。綠積分則是指餐廚垃圾兌換的積分,每天下午5點至7點之間,居民將打包好的垃圾送到指定地點,由公司統一回收,不論分量,每次可積1分,一個季度做一次兌換。
  • ...探訪農村垃圾分類示範項目:投放可回收垃圾贏積分換日用品
    「其中,其他垃圾、有害垃圾由永川區統一安排進行集中收運處置。易腐垃圾由各村配置的垃圾分類指導員或保潔人員或村民投放至就近的漚肥池,進行資源再利用。」王洪亮表示,村民還可以利用可回收垃圾的正確投放獲得相應的分類積分,用於換取各類生活日用品,可回收垃圾由環衛集團進行統一收運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