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吃一枚和果子,就可以吃下整個春天~||俏佳人增值

2021-02-27 城市俏佳人

轉眼間春節假期已過,每逢佳節胖三斤,不知道在這個小長假裡大家都胖得怎麼樣啦?愛吃的小編自然也沒有抵擋住美食的誘惑,從橢圓形徹底吃成了個球…

雖然胖了一大圈帶給我們再不減肥就悲劇了的緊迫感,但隨著冬去春來,萬物復甦的春天也是讓人充滿了期待,帶有春天氣息的美食也將陸續出現在人們面前(hehe,按照這種思路小編怕是減不了肥了←_←)

而在日本,和果子也是眾多美食中具有代表性的季節使者,無論是精緻的外表還是清新甜美的味道都能讓人們真實感受到春天的氣息,那麼小長假過後,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幾款賞心悅目的春天和果子,希望大家即使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也依然都能有個好心情~ヾ(✿゚▽゚)ノ

在正月較為常見的和果子。外表潔白透露著淡淡的粉紅色,含苞待放的模樣確實極易讓人聯想到春天。

平安時代,宮中在新年會舉行「齒固」活動,人們會用倒好的年糕,配上豬肉、白蘿蔔、鹽漬香魚、蜜瓜等一起吃,當成是年菜的一種,菱葩餅就是由其簡化而來的。

鶯餅,立春之際便會早早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和果子,鶯餅的「鶯」指的是「黃鶯」,在日本黃鶯也被稱為「春告鳥」,即象徵著春天的使者。外表呈現兩頭略尖的橢圓形,口感柔軟,味道清新不甜膩。

「鶯餅」是豐臣秀吉所賜名,在16世紀的安土桃山時代,大和郡山(現日本奈良)的城主豐臣秀長(豐臣秀吉的弟弟)為了招待兄長,便命御用和果子屋「菊屋治兵衛」製作了這款特別的點心,清新的味道深受豐臣秀吉喜愛,便賜名為「鶯餅」。

眾所周知,在日本賞櫻是春天的重要活動,對於櫻餅,聽其名也能知道這是一款代表性的春天和果子,但根據地區不同,櫻餅的種類和叫法也有所不同。

關東地區的櫻餅是傳統典型的代表,關東風櫻餅一般使用小麥粉、糯米粉、上新粉(粳米加工後的米粉)等混合粉,加水後薄煎成餅皮卷上紅豆餡兒對摺,再用一到三枚鹽漬後的櫻花葉包裹而成。

關西風櫻餅也會被稱為「道明寺餅」,在京都的茶店、和果子店中也會常被稱為「京風櫻餅」。這是使用道明寺粉(和F4沒啥關係,這是一種浸泡後的糯米曬乾粗磨後的麵粉,特點是有明顯的顆粒感)加入紅豆餡兒蒸熟,再用一到兩枚鹽漬櫻花葉包裹而成。

草餅,也稱為「蓬餅」,草餅也是春天的代表點心。古時候製作草餅會使用母子草,所以在當時被稱為「母子餅」,後來因覺得將「母子」一起搗製成餅這件事聽起來不太吉利,所以後來使用艾草作為草餅的食材。

在過去人們相信草的香氣具有闢邪的功效,所以在春天吃草餅也好,吃七草粥也好,不僅能讓人們感到春天的氣息,也有祈願健康的含義~

而除了上述的幾種和果子以外,在春天以福梅、鶯、櫻、水仙、西王母、桃等形狀為主,通過練切方式製作而成的生果子、所含水分較少的乾果子、以及使用應季食材製作而成的洋果子等

春天到了,我們一起製作和果子

用指尖呈現著春天的美好

課 程 報 名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

佛山電臺聯手廣發銀行推出logo信用卡

點擊二維碼辦理並激活

佛山電臺聯名logo信用卡

並可享受全線課程刷卡9折優惠

相關焦點

  • 吃一枚和果子,就可以吃下整個春天~
    而除了上述兩種主要的櫻餅以外,使用櫻花葉之外,也可以用鹽漬的櫻花,搭配不同顏色的麵粉製作成藝術感十足的櫻餅~不忍下口的櫻餅+1。via:kinarino.jp草餅,也稱為「蓬餅」,是在上新粉或者上新粉和白玉粉的混合粉中加水、砂糖和艾草後蒸製而成的和果子。
  • 給你的眼睛吃點冰!夏季限定和果子大盤點!||俏佳人增值
    想必大家都曾在夏夜的習習涼風下仰望夜空,看繁星點點。「涼觀水」是酸橙、檸檬味的羊羹,入口清爽怡人。切西瓜時聽到「咔嚓」一聲,大口大口地吃著清甜多汁的瓜瓤,絕對是夏天最幸福的時刻。兩口屋是清本町店你是否也覺得這些夏季限定和果子顏值逆天,簡直不忍下口呢?在這炎炎夏日,如果實在抽不了空前往日本,但又不想錯過和果子,來佛山電臺女子學堂參與我們的【和果子主題課程】,一定能讓你的夏天多一抹清涼,多一道色彩,多一份故事。
  • 東京好店|美得讓你捨不得吃的和果子
    而和果子的細緻與美好,就像可以食用的俳句。1.和果子裡常見的「最中」,總是包裹著滿滿的紅豆餡,不過在菓子屋ここのつ(零食屋Kokonotsu),「最中」的內餡每月不同,黑豆、海蜒魚、黃油,輪番登場。有時候你會訝異於它超越了和果子的範圍,像是料理。
  • 裝著滿滿季節感的日本「和果子」,吃一口幸福
    哪家有善做和果子的秘方,與私藏秘制茶器一樣,都可以當作家族驕傲的。——《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以上這段話,大概可以詮釋和果子在日本文化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古至今從未動搖。雖小,卻不能一口吞,吃它時一定要配茶,一小口一小口品,不會覺得過分甜膩,可以細享和果子的美妙滋味。
  • 太可愛了捨不得吃系列——冬季的和果子
    提起和果子,大家的印象可能都是外觀非常精美,口感特別甜糯的日式小點心。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和果子當中,還蘊含著四季的風情、日本傳統的習俗和很多良好的心願,因此和果子才成了非常適合饋贈親友的禮品。說和果子裡面蘊含著四季一點都不誇張,因為植物是最能體現四季變化的,而和果子的主要原料之一就是植物——春季的櫻花,盛夏的透明葛粉,仲秋的板慄和柿子,嚴冬的薯蕷等。
  • 京都的櫻花下,這6款和果子最有春天的味道
    講究「遵循自然,四季輪轉」的料理哲學的和果子,也全面進入了新的賞味期。今天我們介紹三款代表春日滋味,與三款意義別致的和果子,去製作這些點心的老店,聊聊這些小而美的點心背後那些有趣的故事。織部饅頭則是將織部燒陶以和果子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典雅點心。
  • 一口吃滿春天味兒~
    櫻花燒果子是春天最萌小公舉,鼓鼓的粉紅色的外形超可愛,頂層還放了一枚醃漬櫻花,春日氣息up!咬開裡面是櫻桃味的清甜和抹茶味的爽口,淡淡的花香縈繞在舌尖。櫻花杯子蛋糕是小編的愛,櫻花的清新和奶油的甜蜜就是很般配啊,美好的春天記憶從吃吃吃開始~匹考克甜品 人均:45元地址: 朝陽區東大橋路8號SOHO尚都北塔2樓2211號商鋪電話: 010-58699663
  • 和果子:日本的飲食美學
    生活的智慧、行事、宗教、歷史和民俗的力量也一直在慢慢滲透進和果子的文化中。以他們的國花──櫻花為例,許多和果子的製作靈感都是取材於此,如:粉嫩的粉紅顏色、花瓣的形狀,甚至是材料上也取用櫻花花瓣或是鹽漬的櫻花葉,每一枚小小的和果子所代表的,其實正是日本人的文化與精神。雖然,和果子在日本基本上是依附在茶道中的副產品,也就是佐茶的茶食,但信奉茶道的日本人喝抹茶配食甜膩的和果子,多少有養生的意義在,因為糖份可以抵消生茶刮胃去油的功效。
  • 日式糕點--和果子
    它追求的是「五感」的藝術,即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所以各色的和菓子會根據季節變化加入相應的食材,來製作出符合情境、氛圍的各色糕點,如春天賞櫻的花見糰子,夏天清涼的水饅頭,秋季納涼的楓葉果子,冬季暖心的草莓大福……日式點心種類繁多,按照日本和菓子協會的分類,我們可以把和菓子分為以下幾種:
  • 太可愛了捨不得吃系列——日本和果子真的做到了極致!
    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和果子當中,還蘊含著四季的風情、日本傳統的習俗和很多良好的心願,因此和果子才成了非常適合饋贈親友的禮品。說和果子裡面蘊含著四季一點都不誇張,因為植物是最能體現四季變化的,而和果子的主要原料之一就是植物——春季的櫻花,盛夏的透明葛粉,仲秋的板慄和柿子,嚴冬的薯蕷等。
  • 捨不得吃!「海豹和果子」顛覆你對日本和果子的印象
    最近日劇《我們有點不對勁》因為劇情狗血、劇組顏值過高而人氣飆升,劇集以日本老鋪和果子店為背景,每一集除了看狗血的故事之外,就是看讓甜食黨興奮的各種和果子了!
  • 練切和果子?是能吃到春天的小點心!
    和果子:也叫和菓子,菓同果,和果子故名思義就是日本的傳統點心。
  • 聽說家鄉野果又熟了,整個童年陪伴我們的野果山貨,你吃過幾種?
    閱讀前請點「關注」,支持原創▼作為一個從大山裡走出來的孩子,在小的時候總有一些東西讓人難以忘記,聽說家鄉的野果又熟了!是啊!那些野果,那些山貨曾經可是帶給了我們多少快樂!整個童年都與它們為伴!4、蛇莓這種果子在農村非常多,一般在山坡、田間地頭都會有,外觀有點像草莓的迷你版。不過小時候大人會嚇唬我們,說有蛇莓生長的地方會有蛇出沒,因此都不敢去摘來吃。
  • 春暖花開,宜吃一枚甜甜的銅鑼燒
    春暖花開的時候,總覺得特別適合吃點甜甜的食物。在日本,春天有很多經典的點心會化作春之使者為人們帶去甜美的「春之味」。比如含苞待放模樣的菱葩餅、綠色小清新風的鶯餅、藝術感十足的櫻餅、色澤鮮明的三色糰子(傳送門→春天和果子)……而如果看過《澄沙之味》這部電影的小夥伴,在櫻花紛飛的時節,或許還會想起那意味深長的銅鑼燒。
  • 蘇州3月限定美食,真想一口吃下整個春天!
    蘇州人講究「不時不食」饞哭蘇州人的春季美食已經上桌了要不要一起去吃下整個春天
  • 美炸天 沒吃過這些和果子日本算是白去了
    不吃和果子就難以切身體會日本人在飲食上對細緻與美的追求。下次去日本,千萬別錯過這些美到極致的和果子。
  • 和果子裡的京都歲時記
    開始學習茶道之後,因它作為茶席上的主角,不得不常常吃,連吃的儀式感都要好好學習。從秋至冬,我對這個城市最強烈的季節變遷之感,竟然也是從這些和果子中體會到的。十月的第二周,茶道教室裡出現了柿子造型的生果子,小小的朱紅一個,十分可愛。茶道老師說,連風都是秋天的味道了。而柿子正是秋天的風物詩。和
  • 東京和果子,嘗一口四季的俳句
    苦而澀的抹茶,偏偏與和果子共食後變得清潤;而果子過人的甜,需要苦茶去牽絆。清少納言在《枕草子》裡寫:飛鳥川,一日為深淵與一日為淺灘沒有一定,讓人感到人生變化無常。茶道,何嘗不是借著苦甜交織來詠嘆生命的無常呢。而和果子的細緻與美好,就像可以食用的俳句。
  • 吃果子 拜樹頭
    ——閩南俗語解讀之六⊙張亞清「吃果子,拜樹頭」,是源於閩南果鄉的一句俗語,後來廣為人們所應用。其意思是飲水思源,是感恩文化的具體表現。「吃果子,拜樹頭」,在閩南果鄉早已成為一種習俗。先輩在故鄉的田園裡種下了果樹,並逐漸形成了果園、果林,在漳州市郊的九湖鎮,還形成了萬畝的荔枝海。果園裡的果樹有的樹齡已達百年以上,果農們稱之為「樹神」,把它當作先輩的形象來崇拜,不時在樹前焚香燒化紙錢,感戴它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果子果孫。
  • 吃的不只是和果子,是春櫻、夏風、秋霜和冬雪
    下果子圖同如何去欣賞和果子的美?如何去理解它的甜?讓我們首先走進歷史,看看和果子的來時路。過去日語中寫「果子」二字,意思和現在的中文有相似之處,指的是慄子、柿子這樣的果實,而且還把水分多的水果,叫做「水果子」。而另一方面,保存在正倉院的奈良時代的文書中,又可以看到「小豆餅」「大豆餅」這樣的文字,但是這些當時並不叫做「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