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橋都堅固,隧道都光明》:路過余光中先生的詩與藝術

2021-01-19 清洛枕書

01憶先生

2017年12月,余光中離開了他流連了90年的人間。植物枯萎了,把它的的生命留在了種子裡;余光中先生去世了,把他的生命留在了詩句裡。

少時初識先生,緣於那篇膾炙人口的詩篇《鄉愁》: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當時讀著,只覺得有些可怖。長大後再讀來,竟不禁鼻頭一酸、心口疼了一下,也是應了那句少年不知愁滋味,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現在才開始慢慢懂得,童年時候不懂的——思親之苦、別離之苦、思鄉之苦。

我們的一生,都在時光的河裡流著,身不由己,裹挾著向前,直到東流到海不復還。人生之苦,十有八九,那一二分甜,雖如河底的金砂般稀罕,可若細心尋去,還是有的。

02讀先生

《願橋都堅固,隧道都光明》是余光中先生的一部詩歌精選集,分為六輯:鄉愁、綺情、浮生、邂逅、目光,至美。

在這八十組經典詩作中,我們跨越詩人整個創作生涯,感受他一世間的片片詩情,點點詩意。

耄耋之年,回首遙望,這九十載的歲月竟長成了一株花,那記憶的梗上,一朵娉婷的是愛情、一朵溫柔的是親情、一朵秀麗的是友情、一朵華茂的是詩情、一朵炫美的是景情,一朵安謐的是物情……

03讀先生的愛情

範我存是余光中的妻,小名咪咪。

在讀到先生講述愛人的詩時,總是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那溢於言表的濃情蜜意,是夜,《咪咪的眼睛》還像一對鳥兒一樣拍著翅膀,直到我吻了她,它們才合攏飛倦的雙翼,

咪咪的眼睛余光中靜靜地睡在了窩裡。咪咪的眼睛是一對小鳥輕捷地拍著細長的睫毛一會兒飛遠,一會兒飛近纖纖的翅膀扇個不停但他們最愛飛來我臉上默默脈脈地盤旋著下降在我的臉上久久的棲息不時撲一撲纖纖的柔羽直到我吻著了我的咪咪他們才會合攏飛倦的雙翼不再去空中飛,飛,飛只靜靜,靜靜的睡在窩裡

04讀先生的親情

當先生靜靜地回憶往事時,那走馬燈般的場景一幕幕如在目底,母親的呼喚,仿佛就在耳邊,再次響起。

呼喚余光中就像小的時候在屋後的那一片菜花田裡一直玩到天黑太陽下山,汗已吹冷總似乎聽見,遠遠母親喊我吃晚飯的聲音可以想見晚年五千年深的古屋裡就亮起一盞燈就傳來一聲呼叫比小時更安慰,動人遠遠,喊我回家去

余光中先生的幼時,以前那些狂風暴雨、驚心動魄的日子裡,總有一把護衛著他的油紙傘,母親那如一盆炭火的懷抱,是家的溫暖。

而現在,他在驚雷駭電的颱風之夜,遙念著母親的孤墳,才知曉,取暖最好的方式,是回家。可母親若不在了,作為孩子的,哪還有家呢?

親情傘最難忘是江南孩時的一陣大雷雨下面是漫漫的水鄉上面是閃閃的迅電和天地一吒的重雷我瑟縮的肩膀,是誰一手抱過來護衛一手更挺著油紙傘負擔雨勢和風聲  多少江湖又多少海一生已渡過大半驚雷和駭電早慣了只是颱風的夜晚卻遙念母親的孤墳是怎樣的雨勢和風聲輪到該我送傘去卻不見油紙傘更不見那孩子

05讀先生的詩情

詩人去世了,他的生命留在詩歌裡,余光中先生讀著詩歌,便如同詩人們春雪煎茶,隔空對話。

他《尋李白》,說他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他《夜讀曹操》,竟被曹孟德惹得幾乎燃起這片暮年壯心,想要在滿峽風浪中前僕後繼,輪番搖撼這孤島。

他在《藕神祠》與李清照把酒黃昏後,可憐她天妒佳偶,只橫刀一分,就把美滿截成了兩半。

06感先生

歲月荏苒,窗臺邊的鴿子飛走了、櫻桃落了、雲兒飄走了,風雨也住了。現在呢,余光中先生已經去往天國,回到了母親的身邊。他安眠在這裡,也應了他不到40歲時寫下的那首詩。

當我死時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枕我的頭顱,白髮蓋著黑土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張大陸聽兩側,安魂曲起自長江,黃河兩管永生的音樂,滔滔,朝東這是最縱容最寬闊的床讓一顆心滿足地睡去,滿足地想從前,一個中國的青年曾經在冰凍的密西根向西瞭望想望透黑夜看中國的黎明用十七年未饜中國的眼睛饕餮地圖,從西湖到太湖到多鷓鴣的重慶,代替回鄉

07思先生

我在這嚴寒的下午,翻開這本《願橋都堅固,隧道都光明》,也路過余光中先生的一生,感受他的詩與藝術。

「下次你路過,人間已無我。」即使先生已然不在了,我在這些詩裡,依然能感受到他鮮活澎湃的情感。

百年之後,我們的生命會留在那裡?又有誰會路過我們的一世呢?

#余光中#

相關焦點

  • 《願橋都堅固,隧道都光明》——你是否讀懂他詩中的深情與溫柔
    初識余光中先生是因為那一首動人、感人的《鄉愁》,而如今,他已經離開我們三年多了,在2021年初的冬天裡,讓我們一起懷念先生,也將那份純粹的赤子之情妥善珍藏。《願橋都堅固,隧道都光明》共分為鄉愁、綺情、浮生、邂逅、目光、至美六個部分,精選了余光中先生八十組經典詩作,包括《鄉愁》、《七十自喻》、《尋李白》、《風箏怨》等經典佳作。余光中先生的用字可以說信拈來,在簡潔流暢的文字裡又蘊含了豐富的感情,同時具有西方象徵派的特色和中國古典文化的美感,在這些跨越詩人整個創作生涯的詩作中,也記錄了余光中先生對祖國、對家人的深情和他對生命的感悟。
  • 鄉愁:余光中的眼中都是真情流露
    猶記得余光中先生的那首《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讀這首詩的時候恰是香港回歸那一年,在教室裡捧著先生的一冊詩集,別有一番感慨,那時,對鄉愁還沒有什麼概念,但是,等到十幾年後,經常在外奔波的時候,對這一概念就清晰了許多,也恍惚了許多,多少日子裡,午夜夢回,忍不住淚灑滿巾。
  • 等你,在剎那,在永恆 | 余光中《守夜人》
    選自《余光中詩選》,中國青年出版社相信大家都讀過這首美麗的小詩,夏夜裡那顆墜落的小星還在眾人的閱讀中閃爍,而詩人早已揮一揮衣袖,飄然去了另一個夢裡。只剩下,我們的回顧,和片刻的愀然無語。斯人已逝,但詩情永存。
  • 《鄉愁》「把藝術當作詩來做,把詩當作藝術來做」的余光中
    說起余光中先生的這首「鄉愁",那可謂是太經典了,他以物寄情,藉助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寄託了自己對祖國的思念,詩中有著濃烈的思鄉之情,給人感同身受的感覺。我從一首鄉愁開始知道余光中先生,後來才發現,原來余光中先生還有那麼多經典的詩不為我所了解,這本《鄉愁》就是他近千首詩作中的精華之作,以創作時間為主線梳理而成,從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天國的夜市》《鐘乳石》《萬聖節》《五陵少年》等中各選取幾首,並配以簡單的序言,闡述寫詩集時的心境,便於我們更好的理解這些詩背後的故事。
  • 《鄉愁》作家余光中10句最值得收藏的話:下次你路過,人間已無我
    說到余光中,相信應該沒有人沒讀過他的《鄉愁》吧。他的不少詩歌作品都被收錄進了小學生必讀課本教材。余光中是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出生於江蘇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親原籍為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 李敖罵余光中「四十年前就該死」,余光中一語巧妙化解,堪稱經典
    這話雖是為了逗樂才說的,但也並不是沒有道理,也難怪現在很多人都把老郭的話當作座右銘。郭德綱講話雖然粗俗些,但句句都說在點子上,讓人在捧腹開懷的同時,也感悟到人生的道理。無獨有偶,著名詩人、學者余光中先生也說過一句相仿的話。余光中與李敖早年便交惡。
  • 余光中:「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一場來自歲月的回眸
    余光中,1928年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涉獵廣泛,被稱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余光中先生最廣為人知的成就就是《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 余光中最驚豔的七首詩:下次你路過,人間已無我
    余光中生於1928年10月12日,於2017年12月14日逝世,是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代表作有詩集《白玉苦瓜》,散文《記憶像鐵軌一樣長》,詩作《鄉愁》、《鄉愁四韻》等,廣泛收錄於語文教材。
  • 余光中被李敖批評為「馬屁詩人」,余光中的一句話回應成為經典
    余光中的詩《鄉愁》表達了太多同胞想回家卻回不去的感受,這句話已成了家喻戶曉的一句話,說到臺灣,詩人不得不提到他,他的愛國主義精神生動地反映在他的詩中,但他遭到了李敖的責罵。余光中不急不慌的回應成了經典,人們不禁佩服於先生的智慧和他的寬宏大量,李敖也一直是令人厭煩的,那麼,誰這麼豁達,為什麼要罵余光中先生?
  • 余光中|詩是靈魂的一封簡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臺灣中時電子報等媒體報導,臺灣著名詩人、《鄉愁》作者余光中先生今日辭世,享年90歲。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 重讀餘老的詩,悼念先生。 余光中親自朗讀《鄉愁》的珍貴影像 《 算命瞎子 》悽涼的胡琴拉長了下午, 偏街小巷不見個主顧; 他又抱胡琴向黃昏訴苦: 空走一天只賺到孤獨!
  • 李敖罵余光中為「馬屁詩人」,余光中一句話回應成為經典
    李敖評價余光中「文高於學,學高於詩,詩高於品。」還罵余光中先生是「狗屁精」,專拍馬屁。在他眼裡,余光中先生竟然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馬屁詩人」。追究其原因,竟然是李敖單純的看不慣人家,與余光中先生的文學作品沒有半點相干。
  • 高考作文素材:從余光中先生的經歷體味詩人的家國情懷
    關於余光中先生余光中,中國當代作家、詩人,生於南京市,父親餘超英,母親孫秀君。母親為江蘇武進人,妻子為常州人,故又以江南人自命。抗日戰爭時在四川讀中學,感情上亦自覺為蜀人。因生日正好是農曆9月9日,所以自稱「茱萸的孩子」。
  • 余光中:仲夏苦夜短,等你在雨中 | 「為你讀詩」
    為你讀詩:敬一丹 | 主持人 淺藍色的夜溢進窗來;夏斟得太滿。選自《余光中詩選》,中國青年出版社在雨中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每朵蓮都象你尤其隔著黃昏,隔著這樣的細雨——余光中余光中,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代表詩作《鄉愁》《鄉愁四韻》等,散文《聽聽那冷雨》《我的四個假想敵》等。
  • 余光中:死亡不是失去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
    余光中便是這樣的徵人,不知夢歸何處,因為孤獨所以寫詩,因為思念,所以情緒飽滿。二十分鐘寫下了《鄉愁》,這首詩先刷了語文課本,又在今天刷了朋友圈。 餘先生寫《鄉愁》,只用了二十分鐘,卻用盡了幾十年的情。然後四十多年來,這首詩感動了億萬個炎黃子孫,並且也將繼續感動下去。 鄉愁,一直是中國人最質樸的情感。
  • 下次你路過,人間已無我 | 詩人余光中逝世三周年
    2017年的今天,余光中先生謝世。臺灣作家龍應臺說,余光中的去世,在七十年的臺灣文化史上,是一個時代的結束。這一年,30歲的余光中經歷了人生很多變革:六月,長女珊珊誕生,一個月後,母親孫秀君撒手人寰。十月,余光中獲得亞洲協會獎學金,啟程赴美國愛荷華大學進修文學創作及現代藝術等課程。
  • 余光中,令人心動的愛情
    2017年12月14日,90歲的「鄉愁詩人」余光中先生走了,伴隨著他離去的是那永遠的鄉愁,留下的是不朽的詩句。1928年10月生於南京,24歲和家人遷居臺灣。但他的詩,不僅僅是《鄉愁》,還有那絕世的情詩。你的眼睛可真好看,裡面有晴雨,日月,山川,雲霧,花鳥。但我的眼睛更好看,因為我的眼裡有你。月色與雪色之間,你是第三種絕色。如果死亡是不是一場黑雨悽悽,幸而我還有一段愛情,一把古典的小雨傘,撐開一團柔紅的氣氛。
  • 余光中:跨越距離的鴻溝,別樣的「鄉愁」沉澱成時代的心聲
    《時間的鄉愁》是余光中生前規劃好的一本書,女兒餘幼姍代序。全書分為六個部分:古典文學論、較長的「正論」、各類藝術形式的評論及亡友悼文、為朋友後輩寫的序、賀文、慢活詩。余光中一生將詩歌、散文、評論、翻譯成為自己的「四度空間」,其文學生涯悠遠深沉、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余光中先生在寫作上的造詣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 余光中連朱自清都批評,卻為卞之琳這四句詩點讚
    14歲,1924年,卞之琳隨父去上海,第一次買了一本冰心的詩集《繁星》,接著,他又郵購了徐志摩的《志摩的詩》,然後又陸續接觸到了郭沫若、聞一多等更多詩人的詩。19歲,卞之琳畢業於上海浦東中學。中學期間,學校開設了「莎士比亞」選修課,這應該是他最早接觸西方文學了。
  • 每日一詩|《鄉愁》(余光中)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 讀余光中的《情人的血特別紅》
    《情人的血特別紅》這本自選集收入余光中先生詩歌64首,散文28篇,評論9篇,佳作薈萃,各領風採。餘先生稱,詩歌是他的初戀。而他的散文又被評論者稱作「詩質的散文」,而他的文情也不時流露在評論文章中。這樣一本自選集,在讀者眼裡,則是一本如獲至寶的「精品」,從詩歌、散文、評論方面,對這位詩文雙璧、多才多藝的作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