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之所以受人們的關注是因為銀行與我們所有人的錢息息相關,甚至有可能保管著我們的幾乎全部金融資產。
有朋友認為,我們這當地的小銀行,存款利率遠遠高於當地大銀行的同年限貸款利息,是不是風險很大。在這樣的銀行存款安全嗎?如果銀行倒閉了,我們的存款怎麼辦?按照存款保險制度,會給儲戶賠嗎?
最近關於包商銀行的破產將銀行的存款安全性再一次刺激了大眾的神經,並引發人們對銀行存款的擔心以及銀行破產以後存款到底應該怎麼辦的疑問?
第一,目前在銀行存款仍然是非常安全的理財方式之一,個別銀行的破產並不代表整體銀行業的存款已經不安全
在目前的大眾理財時代,投資理財方式越來越豐富,人們有了更多的投資理財產品選擇。
但是,從目前的所有投資理財產品看,銀行存款仍然是僅次於國債的最安全的金融產品。目前最安全的理財產品是國債,保本保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全額本息兌付。而銀行存款雖然也保本保息,在銀行不出現破產風險的情況下,銀行的存款是完全安全的。即使出現銀行破產的情況下,如果你在這家銀行的存款本息不超過50萬元,你的存款本息仍然是安全的。
根據中央銀行公布了2020年前三季度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人民幣存款餘額達到211.08億元,同比增長10.7%。仍然是大眾規模最大、最值得依賴的金融資產。這說明我國人大眾對銀行存款仍然非常"信任",也同時說明銀行存款仍然是相對安全的金融資產。
第二,目前人們銀行已經在全國範圍內正式使用存款保險標誌,在存款時只要有存款保險標誌,存款本息合計在50萬元內都是安全的
我國的銀行存款畢竟是大多數家庭最重要的金融資產,如何保障銀行存款的安全就成為社會穩定和大眾家庭財產安全的重要舉措。
我國的存款保險條例醞釀了二十多年,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確保大眾存款在任何情況下的安全。
2015年3月31日 國務院下發《存款保險條例》,2015年5月1日起《存款保險條例》開始正式實施。
《存款保險條例》第二條明確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以下統稱投保機構),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投保存款保險。《存款保險條例》第五條明確規定: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賠償金額最高50萬的由來。因此,在一家銀行存款本息不超過50萬元是沒有任何風險。
但並不是所有的銀行都沒有風險,只有在參加了存款保險的銀行存款才是安全的,才能獲得存款保險的賠償。
2020年11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通知,授權參保金融機構自11月28日起正式使用存款保險標誌。存款保險標識由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參加存款保險的金融機構使用,以增強儲戶對參保銀行的辨識度和信任度,凡在使用該標識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均受存款保險保護。因此,在那些中小銀行存款特別是在那些存款利率比較高的銀行存款,一定要認清存款保險標識,對於沒有存款保險標識的金融機構存款一定要謹慎。
實際上,即使地方性小銀行出現破產倒閉情況,也並不一定存款就真正有風險,比如最近的包商銀行破產,根據央行發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在處理包商銀行破產清算過程中,央行、銀保監會決定由存款保險基金和央行提供資金,先行對個人存款和絕大多數機構債權予以全額保障。也就是包商銀行的470萬儲戶的個人存款實施了全額賠付或者由蒙商銀行接管。
第三,在銀行出現風險的情況下,銀行的哪些個人財產可以獲得賠付?哪些產品並不在存款保險的範圍呢?
雖然說有了銀行存款保險,存款在50萬元以內都是安全的。但並不代表在銀行購買的所有理財產品和存款產品都是安全的。那麼,哪些存款和理財投資產品是存款保險保障的呢?
一是個人儲蓄存款是銀行存款保險保障的,屬於50萬元存款本息保障的範圍。對於個人儲蓄存款,只要是在50萬元本息以內,都是完全安全的,沒有任何風險的。
二是銀行的理財產品是否在銀行存款保險的範圍內呢?肯定地說,銀行的理財產品不屬於存款,因此銀行理財產品的任何風險都不會受到存款保險的保障範圍,並不在存款保險的保護。
三是銀行的結構性存款是否會得到保障呢?銀行的結構性存款一開始的定性是特別模糊的,一般情況下歸屬在理財產品之列。後來監管明確結構性理財產品是存款,那麼就在存款保險的保障之下。但是結構性存款應該是只保障本金,並不對利息進行保護。
四是在銀行購買的各種基金、信託等各種銀行代理銷售的產品,完全不屬於銀行的產品,不會受到銀行存款保險的保護。
銀行雖然有破產的可能,但從目前情況下銀行基本上是安全的,銀行存款在目前仍是我國最安全的大眾財產,而且在50萬元以內的存款本息是完全安全的。(麒鑑)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