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施工中、賣門票,這家奇怪的二手書店為何讓上海人趨之若鶩

2020-12-18 中國青年報

「逛多抓魚的時候在想,二手書店的意義不僅在於便宜和驚喜,更多的是一本一本翻書之際,大概能知道周圍的人看了哪些書,又在買哪些書。這和在網上看人推薦或是在線下交流書單的概念還不一樣,畢竟大家都是陌生人,沒有誰想做誰的人生導師,感覺我們在無形之中交換了些什麼。 」一位微博網友這樣寫道。

多抓魚是什麼?2017年,二手書交易平臺多抓魚上線,成為一家「開在微信裡的二手書店」。只要掃一下書封上的條形碼,多抓魚平臺就會告訴你,這是不是它們同意接收的二手書,然後在平臺上約定快遞上門時間寄出,由平臺負責評估定價,翻新、消毒、包裝,然後再次出售。目前,多抓魚線上日均銷售圖書2萬冊。

安福路300號,一家「施工中」的快閃書店開了9天,今晚(8月9日)剛剛落幕。兩個月後,這裡將成為多抓魚的全國第二家實體二手書店和第一家二手服裝店。

誰說開業才能賣書?今年春天,多抓魚確定了上海實體店的選址。趁著圖紙設計階段的空白期,「施工中」快閃書店誕生了。8月1日,「施工中」快閃書店開業,人氣像天氣一樣火爆,售價10元的早鳥票被一搶而空,從崑山倉庫調來的8000冊書,周末兩天就賣出了三分之一。高人氣持續好幾天,原定8月7日結束的快閃店又延長了一個周末。「快閃」結業這天,又是上海的高溫天。

在這家「施工中」快閃書店,書被分為「生活的」、「思想的」、「感受的」三大主題,二級目錄下還有經濟、歷史、思辨、藝術、小說、童書等,其中不乏原版書。據多抓魚的數據顯示,快閃期間,每日來店人數約有千人,平均每人帶走3.5本書。

「施工中」快閃店裡的書與多抓魚線上同價,考慮到場內空間有限和運輸成本,快閃店制定了線上10元、線下15元的門票。快閃開始後的數據顯示,自然入店的人流和網絡訂票的比例約為四六開。這或許得益於書店的選址,安福路是一條文化藝術時尚業態集聚的馬路,也是年輕人愛逛的街區。在「多抓魚」公眾號下,有書友留言,這個地方和多抓魚的氣質太搭了;這間鋪位的上一任租戶也留言道:很高興你們接手了我做了五年的安福路300號,希望這個門牌號能成為安福路上一直堅持做文化的地標——在即將變身二手書店前,安福路300號開過一家老相機博物館,再往前追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圖紙顯示,這裡曾是一家電影院。

10月正式開業以後,多抓魚線下店的二樓將經營二手書,三樓則會是全新策劃的二手衣物及小百貨空間。為了籌備上海的實體店,多抓魚有十多位員工從北京搬到了上海。為什麼選擇北京、上海開出第一、二家線下店?理由也很簡單:這是多抓魚用戶最多的兩個城市。

除了多抓魚的線下二手書店,今年,上海還有多家令人期待的實體書店與讀者見面:選址位於上生·新所的日本書店品牌蔦屋將揭開面紗;創始於廣州的品牌實體書店方所將在陸家嘴濱江亮出近8000平方米的方所最大門店;長樂路蘭心大戲院旁,世紀朵雲的第五家門店朵雲書院·戲劇店也將在年內登場。

來源:上觀新聞

相關焦點

  • 最前線|走過路過,多抓魚上海快閃書店「施工中」
    繼北京店刷屏之後,多抓魚又在還沒正式開業的上海店搞出了新花樣。上周,二手書交易平臺多抓魚宣布了一則消息:8月1日起,多抓魚將在其尚未完工的上海店鋪開展「施工中」快閃書店活動,消費者需要提前線上預約購買10元門票或現場購買15元門票即可入店購書。
  • 上海蔦屋書店為何這麼「火」?
    原標題:600元一個帆布袋,六位數的原版書,都很好賣?上海蔦屋書店「牛」在哪裡 今年元旦小長假,上海遭遇寒潮,景點客流較往年略有減少。但在上生·新所剛開業不到10天的蔦屋書店上海首店,每天6個時段總計3000人次的入場名額早在年前就預約一空。 文創園區裡開書店,在上海已不鮮見。
  • 二手的秘密—帶你走近二手書店
    為什麼我們要討論二手書及二手書店?圖片由林檎二手書店提供:林檎書店的常客九十歲的李奶奶書的好壞並不限於新舊,愛讀書的人看到好書會興奮,書的內容是最重要的,新舊並非排除項。如今,書店少,好的書店少,好的二手書店就少之又少了。
  • 「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這家沒有店員的書店由臺北老字號舊書店「舊香居」老闆吳輝康和吳雅慧父女創辦。「我把這家書店看作一個有趣的實驗。」吳雅慧說,「這裡有理想化的部分,考驗我們與客人之間的相互信任。」書店去年6月開始營業,2020年年初書店一度在每周五、周六、周日24小時開放,後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才暫停了24小時營業的舉措。
  • 為什麼二手書書店比普通書店賺錢多?
    大部分書店則是因為經營不佳。近20年,上市的新書倍增,書店的店面看起來熱鬧非凡,但銷售量卻減少了25%,整體市場趨於縮小。實體書店還受到網上書店的衝擊,近15年來全國範圍內的實體書店減少了四成,有點凋零孤寂的感覺。與書店的減少相比,二手書書店近來卻給人以增長的印象。沿街而行,總能看到 BOOK OFF(日本最大的二手書連鎖店),其他品牌的美觀的二手書書店也在增多。
  • 特寫:「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這家沒有店員的書店由臺北老字號舊書店「舊香居」老闆吳輝康和吳雅慧父女創辦。「我把這家書店看作一個有趣的實驗。」吳雅慧說,「這裡有理想化的部分,考驗我們與客人之間的相互信任。」書店去年6月開始營業,今年年初書店一度在每周五、周六、周日24小時開放,後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才暫停了24小時營業的舉措。
  • 臺灣特色二手書店 賣的不只有書
    提起臺灣的書店,你會想到24小時不打烊的連鎖書店還是主題鮮明的獨立書店?但無論是論設計、個性還是情懷,它們可能都比不上遍布臺灣的特色二手書店,因為在這些二手書店裡,你更能有一種找回舊時光的感覺。在這裡,你消費的與其說是書籍,毋寧說是老書背後蘊含的時間的味道。  由於臺灣的紙質書籍相對比較貴,臺灣的二手書交易比較繁榮。
  • 茉莉——臺灣最用心的二手書店
    二手書店多賣一本書,森林就減少一棵砍伐的機會,製紙過程裡的排能增碳,也會少一些。在「茉莉」,每一本書收進來之後,同仁皆「慎重以待」,上架販賣至少三個月後,賣不掉,降價賣;三個月後,還賣不掉,再降價賣;再賣不掉,收起來。年底時配合特賣,「一本一元」,再賣一次。還是賣不掉,那就放在「愛心書櫃」,免費讓人取閱。如此這般,還是無法推銷出去,方才回收,送到紙廠,打造「再生紙」。
  • 夜讀 在臺北無人二手書店
    吳雅慧一直希望在書店嘗試無人經營的模式,碰巧「舊香居」餘下的藏書需要一間新店來分銷,無人二手書店便應運而生。與大多空間逼仄的二手書店不同,吳雅慧的店面寬敞明亮,書桌、長凳、檯燈、冷氣一應俱全;書架擺放錯落有致,好書之人在架前尋書不顯拘束;店內收藏的萬本書籍分門別類整齊碼放,讀者可隨意翻閱,遇到心儀的書籍就可以低於100元新臺幣的「銅板價」帶回家。
  • 上海蔦屋書店「牛」在哪裡
    今年元旦小長假,上海遭遇寒潮,景點客流較往年略有減少。但在上生·新所剛開業不到10天的蔦屋書店上海首店,每天6個時段總計3000人次的入場名額早在年前就預約一空。文創園區裡開書店,在上海已不鮮見。近年來,國內一些商業地產、城市更新項目都選擇書店作為「主力店」,提升整體影響力和「質感」。
  • 既文藝又專業的二手書店,終於來了
    《查令十字街84號》這本書很多人都看過,講的是一位美國女作家海蓮向英國倫敦一家二手書店的店員弗蘭克買書的過程和他們之間的書信往來,整個過程一直保持了20多年,非常感人。英國倫敦查令十字街84號就是這家二手書店的地址。
  • ...一個帆布袋,六位數的原版書,都很好賣?上海蔦屋書店「牛」在哪裡
    與天目裡不同,蔦屋上海首店的選址在擁有96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中,這也是蔦屋書店目前最「古老」的門店選址。開業前三天,書店提前放出了每2小時500人的預約名額,因此蔦屋上海店內的客流始終比較平穩,「提袋率」也較為可觀,不少讀者都選擇帶一、兩本書或一件開業限定的周邊商品回家,雖然一隻附拉鏈的帆布袋售價可達600元。
  • 藏在香港的書卷味:8間隱世二手書店推薦!
    現代電子閱讀發展迅速,但仍然有很多人願意在傳統的紙張書籍裡尋找閱讀的樂趣,如今的二手書店越來越少,而在香港這個新舊並存的地方,仍然存在著不少有趣的「舊書店」,一起來尋回書卷味!這間書店之前介紹過,一般二手書店地理位置都會比較偏,這間店同樣有一點難找,但是來到這裡你絕對不會失望,開書店的,特別二手書店,自然都是愛書之人。
  • 讀書日「發現」臺北二手書店
    新華社臺北4月22日電(記者賈釗、陳鍵興)臨近世界讀書日的這個周末,臺灣大學附近的胡思書店舉辦了學術講座和紀念詩人洛夫的朗誦會。這家二手書店的入口在背街小巷,招牌也比旁邊的小吃攤低調,卻吸引了不少讀者和名家慕名而來。
  • 600元一個帆布袋,六位數的原版書,都很好賣?上海蔦屋書店「牛」在...
    今年元旦小長假,上海遭遇寒潮,景點客流較往年略有減少。但在上生·新所剛開業不到10天的蔦屋書店上海首店,每天6個時段總計3000人次的入場名額早在年前就預約一空。文創園區裡開書店,在上海已不鮮見。近年來,國內一些商業地產、城市更新項目都選擇書店作為「主力店」,提升整體影響力和「質感」。
  • 一家二手書店的自我修養
    看起來國際化的香港,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多的英文書店,尤其是大的連鎖集團之外那些富有個性的小書店,在哪裡都可遇不可求。有時候我們想去二手書店,除了找書,也想去親近那些富有年代感的紙張,摩挲它們的瞬間,就仿佛被歷史的電流衝刷過肌膚般激動。而這種感受,是電子書和上網買書都不會帶來的。
  • 誠品書店落戶上海陸家嘴 儼然成滬最高大上的書店
    去臺灣必做的一件事,當然是去誠品書店逛一下啦!它儼然已經成為了臺北的文化地標。現在,誠品書店即將來到上海,有著不可複製信條的書店設計者會因地制宜帶來什麼樣的設計呢,一起來看看吧!誠品書店為何這麼火?
  • 在「施工中的書店」買二手書?快去這場「多抓魚」快閃體驗一下
    八月的第一周,多抓魚在安福路老相機博物館原址尚在施工的毛坯工地上開快閃,簡單直接就叫「施工中書店」。有別於以往在市集和音樂節上的,這次快閃之後便常駐於此,繼北京之後,多抓魚實體店將在十月正式落地上海。和附近的網紅店相比,「施工中書店」像是「隱秘的角落」,沿著略微昏暗的走廊拐上樓,斑駁的牆壁、水泥柱,果然是工地既視感;腳手架、推車也保留在現場,和黃色窗貼、蒲扇竹椅同處一室卻也毫無違和感。牆紙貼的也是舊書,購物箱就是裝書的紙盒。
  • 杭州風雨書店: 冷不丁 二手書店把自己捯飭成了「網紅」
    「但更早的我們就不收了,還是建議他們以收藏為主,畢竟放在店裡不一定賣得出去。」也有讓人印象深刻的顧客。劉讓回憶,有位先生在逛書店時,跟店員要了支筆說:「這書是我寫的,給你們籤個名。」店員這才知道,說話的就是浙大知名學者熊秉元。風雨書店,不管風日雨日節日,全年無休。前年除夕,一位蕭山的顧客想找個書店看書「過節」,但跑了好幾家都吃了閉門羹,最後尋覓到這裡。
  • 二手書店的智能化轉型分析
    在讀者的閱讀習慣和購買習慣迅速變化的時代,圖書市場面臨著機遇和挑戰,二手書店的經營與生存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亟需進一步的轉型升級。書店在城市文明進程和全民閱讀推廣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二手書店的發展儘管舉步維艱但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現存的二手書店的經營模式和運營模式,從技術發展的角度,探討和總結二手書店的轉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