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徐州運河水患的「親歷者」和「倖存者」,就在這裡!

2020-12-15 騰訊網

在徐州博物館一樓的古彭千秋展廳裡,陳列著眾多標誌徐州文化,標榜徐州歷史的珍貴文物。在「國寶璀璨」的展廳裡,一柄鏽跡斑斑的鐵質船錨顯得格外「粗壯」「笨重」「低調」。

(鐵錨 徐州博物館館藏)

這隻鏽蝕嚴重的鐵錨,殘高66釐米,寬40釐米,錨幹略微彎曲,錨鏈僅存兩節。鐵錨有四個倒鉤形的錨爪,用於拋到水底或者岸上,以便於穩定船體,由於常年的磨損,其中一個錨爪的頂端已經彎曲、缺損。

鐵錨發掘於徐州市民主南路時代廣場的地下城遺址,從出土的其他文物特徵上,可以判斷這是一處明朝的文化遺存。在此處遺址中還發現了一些貨船的殘骸,但是由於時間久遠、破損嚴重,已經無法修復展出了。

一位老船工在徐博看到這件鐵錨之後告訴我:從鐵錨錨爪高高翹起的形狀,可以判斷這是一隻內河貨船的船錨。從錨的大小和重量上估算,當年的這艘貨船的載重量大概有10噸。這艘大貨船和它的鐵錨為什麼會出現在地下城遺址裡呢?

(明 徐州地圖)

從明朝的徐州地圖可以看到,時代廣場遺址的位置,在明代京杭大運河四大轉運糧倉之一廣運倉的北側,距離明代徐州城牆的東城門和南城門大約都是900米,距離黃河河道大約400米,在著名的險灘——徐州洪的上遊1公裡處。

此處的黃河河道是古代泗水的一部分,泗水在徐州城的東北和汴水交匯。汴泗交匯為遠古徐州的文明提供了一份萌芽的沃土。公元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黃河「奪泗入淮」,從此流經徐州長達700餘年。

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利用部分前朝的河道,開鑿了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長3000多公裡,連接東西二京,貫穿中國南北的京杭大運河。徐州的黃河河道在元、明、清三朝的很長時間被用作京杭大運河的河道,千帆掩映、百舸爭流。繁忙的運河漕運改變了徐州的交通環境,成就了徐州「五省通衢」的美譽。

雖然時代廣場遺址並不在緊鄰河岸,但是這裡發現了規模宏大的護城石堤遺蹟,說明洶湧的黃河在水災泛濫的時節,完全可能將停靠在徐州洪上遊河道,為廣運倉裝卸貨物的大船推到護城石堤的岸邊,也許這就是鐵錨和其他的貨船殘骸在這裡被發現的原因吧。

由於黃河攜帶的大量泥沙屢屢擁堵河道,再加上元、明、清三朝戰火和人為的破壞,黃河的泛濫成了威脅徐州安全的最大隱患。據《徐州自然災害史》記載,僅明朝的276年之間,徐州地區就發生大規模洪澇災害120次。特別是明熹宗天啟四年的那場大洪水,在徐州城的東南決口,漫過時代廣場遺址所在的護城石堤,完全淹沒了徐州城。沉積的黃河泥沙將整個徐州城深深的埋到了地下三米深處,形成了今天的地下城遺址。這條大船和這隻鐵錨是不是在天啟年的洪水中被埋入地下,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但是滔滔流淌的大運河,為徐州帶來的經濟繁榮和水患頻仍,幾百年來,如愛恨交織般縈繞在徐州人民的心頭。

故事講到這裡,我們明白了為什麼這隻鏽跡斑駁的鐵錨有資格擺進徐州博物館的展櫃:這隻鐵錨在大洪水來臨的時候,曾經竭盡全力刻下了貨船的定位,此後又在地下沉睡幾百年而不朽,成為了運河水患的「親歷者」和「倖存者」。今天靜靜躺在展櫃裡的這隻鐵錨,又幫我們勾起了運河中流淌的漕運記憶,勾連了運河上承載的彭城興衰,勾住了運河裡沉澱的徐州文明。

徐州廣播和徐州博物館聯袂打造文博探索類節目《徐州寶藏》

播出時間:

【本周六】

FM103.3—8:50 18:50 20:50

FM91.6— 12:00 20:00

【本周日】

FM93— 10:55 14:55 18:25

FM105— 22:45

您還可以下載以下APP關注本欄目

本期撰稿:郝心耀|播制:張強|編輯:智慧

「 特別鳴謝 」

徐州博物館

相關焦點

  • 徐州運河的復興
    覆蓋全境、四通八達的徐州運河,南接江、淮,北通齊魯。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彭城憑藉汴、泗兩河的水路運輸成為商業都會,而今,徐州的運河處於淮海經濟區的中心位置,成本低廉的水路運輸,必將促進徐州經濟的快速發展。
  • 古九州之一,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徐州為何如今只是江蘇地級市?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起義的地點大澤鄉,就在如今徐州南邊不遠處的宿州市境內。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也是在徐州老家沛縣開始起義的。西楚霸王項羽是下相(宿遷)人。宿遷原來和豐縣、沛縣一樣都是徐州老八縣之一。
  • 現代國家搞基建拉動經濟,為何古代君王一修長城和運河就被罵?
    古土壤層都疊壓在黃土沉積層之下,黃土沉積層自然是黃河泛濫之功。山前衝積平原制約著明清河水、泉水的補給與開發,由於地勢高差的存在,其對於豐水時期的蓄水作用與枯水時節的補水作用卻作用不大。山前衝積平原又稱山前洪積平原或山前傾斜平原,山東運河區域侵蝕一剝蝕低山也較少,而丘陵比例較高。
  • ...新局丨高質量推進古鹽運河文化帶建設,打造「幸福水天堂」新名片
    交匯點訊 深冬時節,古鹽運河畔,江蘇鹽稅博物館猶如一顆璀璨珍珠,嵌入泰州古鹽運河文化帶的生態人文「項鍊」。12月17日下午,「踐行囑託開新局」全媒體主題採訪報導組來到全國唯一一家以鹽稅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江蘇鹽稅博物館,探尋這座因鹽而生、因稅而興的歷史文化古城,如何高質量推進古鹽運河文化帶建設,打造「幸福水天堂」的新名片。
  • 踐行囑託開新局丨高質量推進古鹽運河文化帶建設,打造「幸福水天堂...
    交匯點訊 深冬時節,古鹽運河畔,江蘇鹽稅博物館猶如一顆璀璨珍珠,嵌入泰州古鹽運河文化帶的生態人文「項鍊」。12月17日下午,「踐行囑託開新局」全媒體主題採訪報導組來到全國唯一一家以鹽稅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江蘇鹽稅博物館,探尋這座因鹽而生、因稅而興的歷史文化古城,如何高質量推進古鹽運河文化帶建設,打造「幸福水天堂」的新名片。
  • 黃海之濱的鹽城因鹽得名,大美徐州—彭祖園,裡邊風景超美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徐州古稱彭城,中華養生學的鼻祖彭祖、漢代開國皇帝劉邦人傑鬼雄項羽都在徐州留下了他們的痕跡。海港山城連雲港是新亞歐大陸橋的東端起點,因古典名著《西遊記》(花果山)而聞名遐邇。淮北明珠宿遷旅遊資源豐富。
  • 【運河故事】油坊曾有個二衙門
    這裡就是油坊鎮人人皆知的「二衙」。二衙,縣丞的別稱。因官品在縣令之下,故稱。《醒世恆言·薛錄事魚服證仙》:「次日,少府將印送與鄒二衙署攝,備文申報上司。」《型世言》第十八回:「此時衙內哭做一團,二衙便為他申文上司,為他經理喪事。」《光明日報》曾載文《明清時期的漕運總督和河道總督》,文中談到:漕運總督和河道總督均於明代開始設置。
  • 大唐帝國啟示錄:成也運河,敗也運河!
    全漢升教授在其著作《唐宋帝國與運河》一書中提出:在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大一統時期(隋唐時期),雖然全國的軍事、政治重心依然在北方,但是因為多年的戰亂和破壞,全國的經濟重心已經轉移到了南方。為了把已經南移的經濟重心和留在北方的軍事政治重心連繫起來,這才修建了大運河。
  • 古人是怎樣治理水患的?滔滔洪水禍亂民生,把它們變成萬頃良田!
    明清時期的水利事業大體可分三種,即各地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對黃河及其它河流泛濫的治理;運河河道的疏浚。明清兩代,各地區對農田水利灌溉事業都比較重視。早在明太祖洪武年間,就已開始了水利灌溉工程的修建,如洪武元年(1868年),修江南和州銅城堰閘,周遇200裡四年(1371年),修治廣西興安縣靈渠,溉田萬頃;八年(1375年)俊陝西徑陽縣洪渠堰,溉涇陽、三原、釀泉、高陵、臨潼田200多裡;九年(1376年),又修都江堰;十四年(1381年),決荊州嶽山壩以灌溉附近農田,每年可增官田租4300多石;二十四年(1391年),又浚定海鄞二縣支錢湖,灌田數萬頃
  • 彭城徐州四所好高中,徐州一中包攬市高考文理狀元,其他仨你可知
    徐州是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春秋戰國時期即是中華始祖、先民聚居和繁衍生息的地區;歷史上,徐州有時候也被稱為「彭城」,至今仍然是我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淮海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運河中學(400分上線26人)江蘇省運河中學位於徐州市邳州市(下轄縣級市)運河街道,學校創辦於1956年,於2004年順利晉升為省四星級高中,學校同時還是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的優秀生源基地。
  • 考古親歷者告訴你,播州土司遺存有多驚豔
    經過一代代考古者的接力,貴州現發掘的播州土司遺址,年代從宋代延續至元明清時期,以貴州遵義海龍囤遺址和土司墓葬為代表的播州土司歷史遺存,成為珍貴的文化遺產。對研究播州楊氏土司,提供了一批極有價值的實物資料,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考古是什麼?考古為了什麼?怎麼讓考古文化「出圈」?近年來,貴州通過不同的形式,助力公眾參與考古。考古文化講座,就是其中一項。
  • 運河之美京杭大運河
    沿途有濟寧、棗莊、徐州、上海、南京、蘇州、杭州等許多城市,稱為「黃金水道」,其傳輸量相當於「京滬鐵路」。大運河也是最古老運河之一。與萬裡長城、京杭大運河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享譽世界。他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工程,是祖先留下的寶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人類重要的活的、流動的遺產。
  • 海難中的中國倖存者 鐵達尼號上的失語者
    海難中的中國倖存者 鐵達尼號上的失語者1912年4月14日,當時世界上體積最龐大、內部設施最豪華的客運輪船鐵達尼號,在它從英國南安普敦出發駛向美國紐約的處女航中遭遇厄運——它與一座冰山相撞,於次日凌晨沉入大海,2224名船員及乘客中,1517人喪生。
  • 瓦斯煤塵爆炸,親歷者證實死傷3000多中國人,日本卻故意瞞報
    據倖存者回憶,事發當天是周日,礦上管事的日本人多在家休息,2000多名礦工天還沒亮就下井,開始了12小時的勞動。上午11時30分左右,地面變電所出現故障,全礦受此影響停電,14時恢復供電後,首先給各井口扇風機送電,十分鐘後開始向井下開採區送電。就在這時,井口傳來一聲巨響,緊接著,茨溝、仕人溝等五個斜井口冒出滾滾濃煙。
  • 江蘇徐州最好的4所高中,全是省級示範中學,徐州一中市內無對手
    提到江蘇的城市,大家都會第一時間想到蘇南的一些城市,而常常忽略了蘇北的一些城市,但其實蘇北的一些城市,不論經濟和教育都不算差的,就比如有著帝王之鄉之稱的徐州市,不僅20多所四星級中學,而且還有4所中學不比蘇南的一些中學差!
  • 在東吳法學院原址追思這裡走出來的校友——東京審判全程親歷者...
    此前一天晚上,東京審判親歷者高文彬先生的追思會在他的母校東吳法學院原址(今崑山路146號)舉行。這場追思會由東吳大學、蘇州大學上海校友會,蘇州大學上海校友會法學分會,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上海財經大學黨委統戰部共同發起,現場聚集了多位教授、學生、法律工作者,深切緬懷這位對中華民族作出了突出歷史貢獻的老人。
  • 江蘇徐州公認最好的七所高中,有一所百年院校,你知道幾所呢
    關注小編,小編將給大家分享介紹各個省市實力比較不錯的大學和高中江蘇徐州公認最好的七所高中,有一所百年院校,你知道有幾所呢(以下分享不分排名的先後順序)第一所學校,徐州一中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中學在1721年的時候創辦,1912年始名叫做江蘇省立第十中學,在1953年的時候更名為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中學,屬於國家級示範性高級中學,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徐州一中的建校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學校有著一流的教育教學設施,學校有著雄厚的師資力量
  • 舌尖上的徐州|烙饃、饊子、烤油腰…徐州夜市美食攻略登上央視!25分鐘讓全國吃貨口水收不住啦!
    烙饃相傳源於楚漢相爭時期,2000多年來一直備受徐州百姓喜愛,現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這裡的頭道招牌菜。在徐州一家地鍋店內,店主介紹,在二十多種地鍋菜品中,地鍋雞是點擊率最高的菜品,也是徐州人的最愛。地鍋雞正宗的做法是用柴火做燃料,當鐵鍋裡升騰起一陣油煙後,放入大把的姜和辣椒,炸出姜的香味。切成小塊的雞肉在鍋底煸得半熟之後,加水收汁,待雞肉六、七成熟,湯汁略低於主材時,放入被徐州人稱之為「喝餅子」的麵餅。
  • 中秋|運河古都兩日行 9.13-14
    這裡有藍天白雲這裡有繁星閃爍這裡有千年文化這裡有偉人故居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歷史永不會被磨滅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歷史永不會被磨滅 2020-12-08 1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