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須要記住的一件重要的事(這是SCC和PCC都強調的事),就是:確切的肘部姿勢是因人而異的。在你對你自己的理想肘部姿勢感到舒適之後,在0-60度角這個範圍內挑戰你自己,甚至是非常有趣的。永遠要記得:在伏地挺身的最高點,考慮把你的「肘窩」朝向前方,而你的肘關節點要朝向你的雙腳或腳趾。對於練就力量且形成習慣來說,這麼做將有助於維持你的姿勢,並保持動作次數完美且有效。
在你做伏地挺身時的最高點把「肘窩」朝向前方。
如果某個人在做伏地挺身時,沒辦法不讓肘部抬高,沒辦法不讓他們的肩膀擠壓他們的耳朵,那該怎麼辦?這僅僅意味著:他們須要訓練進階式中的前幾式,直到他們有了足夠的力量為止。在較高的欄杆上做伏地挺身就能很好地教你學習肘部姿勢,同時還能練就必須的力量。但你要額外確保:無論你使用的是什麼表面,你的雙手必須和肩膀成一條直線,且處在肩膀的下方。膝蓋伏地挺身如果被完全嚴格地做出的話,對於增加力量且獲得一種健康的肘部/肩膀姿勢的習慣,是非常有用的。
同樣的觀點適用於經常被誹謗,但依然非常有效的膝蓋伏地挺身...
它同樣適用於抬升的伏地挺身進階式...
讓我先從「最小的」角度開始訓練。這意味著胳膊幾乎要貼著身體---甚至就是貼著身體。瑜伽愛好者們可能會發現:這種姿勢類似於當他們做恰圖蘭卡系列動作時的姿勢。在這種姿勢中,你的雙手幾乎也是自然而然地放在肩膀的正下方。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種非常穩定的感覺。如果我要做高次數訓練,或者,如果我正幫助一名學生激活並利用他們的整個軀幹(背闊肌、鋸肌)的話,那麼這就是一種極棒的首選姿勢。
由於認真地做引體向上的習慣而形成巨大的背闊肌的人們,還有那些可能要減肥的人們,都自然而然得須要把他們的胳膊放置得離身體遠一點兒。當然,他們依然須要調動背闊肌,以及保持肩膀遠離耳朵,並維持一種平板式的姿勢和貫穿全身的繃緊力。
針對更高級的變式,比如這種腳部抬高的伏地挺身,請非常小心地注意肘部姿勢。當你第一次進階到這種變式時,良好的肘部角度將確保你不會跌得鼻青臉腫。
讓肘部岔開45度角或更大的角度,通常是一種鑑於生理上的個人偏好的選擇,或是一種為了使動作變得不同或變得更難一點的選擇。我們還知道,讓雙手分開得比肩膀還寬,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也更加具有挑戰性。當你做好準備時,請探索不同的手部位置,然後準備進階到一種真正有趣的中/高級伏地挺身變式,即:弓手伏地挺身。
在最近一次的PCC工作室中,Danny Kavadlo正在做一次弓手伏地挺身的精確示範。
無論多大的肘部角度最適合於你,針對伏地挺身的一種真正的力量-助推器,就是讓整條胳膊有一種扭轉的感覺,尤其是通過雙手施加給地面的扭轉力。對於這種想法,一個有用的提示就是:讓你的手指朝向前方,但是,在伏地挺身的最高點,讓你的「肘窩(參考前面的圖片)」同樣朝向前方。在緊要關頭---比如在PCC世紀測試中的最後幾次關鍵的動作中---這種扭轉的感覺往往會造就成功通過與測試失敗之間的區別。
弄清楚你的最佳肘部角度,可以引領你在下列的中/高級變式中獲得巨大的成功,當然,也可以引領你通向單臂伏地挺身:
當肘部姿勢適合你時,窄距伏地挺身會變得更安全、更有效。
沒有良好的肘部姿勢,這種神經-握姿(Neuro-Grip)伏地挺身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而看起來嚇人的手背伏地挺身(慢慢地發展到這一步,且僅當它適合你時再發展)僅僅要求有正確的姿勢就能夠完成...否則你會受傷!
希望這些想法能夠幫助你以及你的客戶們/學生們繼續變得更加強壯,並在永遠有用的、隨處可做的伏地挺身訓練中取得進步。
為了強壯而訓練!
作者:艾德裡安·哈維 譯者:復活玩家
【原文地址:http://pccblog.dragondoor.com/coaching-and-using-powerful-push-up-elbow-positions/】
好了,我們健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