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各行各業都在與網際網路接軌,不少業務也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對於銀行業來說,也是如此,於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銀行業產品經理。本文作者通過總結自己的兩年工作經驗,為我們繪製了一份銀行業產品經理的能力地圖。
廣漂7年,而立之年回家鄉發展,任職於長沙一家新興民營銀行。本文記錄我2年銀行產品經理的工作感悟,聊聊我在銀行做產品。
隨著網際網路浪潮的席捲,傳統行業紛紛被網際網路改造,銀行業自然也不能「倖免」。大潮之下,銀行傳統的產品經理也受到了網際網路的影響。
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在網際網路時代,銀行的產品經理發生了什麼變化?跟網際網路行業產品經理又有什麼不同。
一、銀行產品經理的變遷
1. 銀行產品的本質
普通大眾由於金融知識的缺失,往往覺得銀行的產品很難理解。拋開那些生澀的金融專業名詞,銀行提供的服務其實就是存、貸、匯三種。
1)存
就是存款,你把錢存到銀行,銀行要支付給你利息,比如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等。
2)貸
就是貸款,就是銀行把錢借給你,你支付利息,然後到期歸還本金,車貸、房貸、消費貸、信用卡等都屬於貸款業務。
3)匯
就是匯款,即把錢從A的帳戶匯入B的帳戶,在銀行也叫支付結算。
「匯」本質上屬於銀行提供的帳戶服務,匯的雙方都在銀行有一個帳戶,比如你給老婆轉帳1萬塊,就是把你帳戶的錢減少1萬,然後你老婆帳戶的錢增加1萬,這筆轉帳就算完成了,並沒有錢實際流動。
以上就是銀行產品的本質,無論營銷上包裝得多麼花哨,都逃不開存、貸、匯三種形態。
2. 銀行產品經理的變化
過往,傳統銀行的產品經理就是針對以上三種業務來設計產品。同時,銀行業也一直屬於強監管行業,銀監會有各種條條框框來約束銀行。
因此,銀行產品經理的職責就是在監管的各項規章制度下,運用金融知識,完成金融產品的設計。
傳統的銀行產品經理,主要是針對金融產品的金融要素、業務流程等進行設計。以貸款產品為例,其中的金融要素包括貸款對象、貸款金額、利率、期限、還款方式、擔保方式等。
不過,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銀行與客戶的接觸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從過去純靠信貸人員地推,轉變為依靠app、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H5頁面等網際網路渠道進行推廣。
也就是說,除了存、貸、匯的業務形態,app、小程序也成為了銀行的產品,從而使得銀行產品經理的職能和能力模型發生了變化,對銀行的產品經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綜上,在網際網路時代,銀行產品經理的職責就是,運用網際網路的技術和手段,完成金融產品的設計工作。
二、銀行產品經理能力圖譜
以下是我根據自己的理解整理的一份銀行產品經理能力圖譜,供大家參考。
其中,金融知識是銀行這個行業專屬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板塊跟網際網路行業的產品經理差不多。不過,網際網路產品經理專業技能中的商業分析、行業分析、競品分析等,我放到了「金融知識」這麼模塊內了。
因為銀行產品經理的最終做出來的還是金融產品,這些商業分析應該是在金融板塊中完成的。
1. 金融知識
1)金融政策分析
包括監管部門的政策要求,以及所在銀行自身的政策要求,你得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比如,政策單戶個人信用貸款不能超過30萬,你就不能設計出一個50萬的信用額度貸款產品出來。
對於銀行產品經理來說,這個是絕對不能碰的紅線,否則輕則產品下線,重則全行停業整頓。
2)金融需求調研
對產品的目標客戶進行調研、分析,明確其具體的金融需求。
以經營性貸款產品為例,通常需要了解客戶所處的行業,商業模式,主要的資金缺口,能提供的資信證明材料,需要的額度和期限,以及能承擔的利率等等。通過需求調研,基本上能確定產品的主要金融要素。
3)競品分析
主要是了解金融同業的產品方案和框架。通常包括金融方案和用戶體驗兩個方面。用戶體驗會比較接近網際網路產品的內容,比如產品操作的便捷性、流程是否夠快、體驗好不好。
4)產品要素設計
主要是產品的金融要素設計,比如貸款的額度、利息、還款方式,存款的起存金額、計息檔次、提取限制等等。
2. 專業技能
1)需求分析
銀行產品經理服務的是前臺業務人員,需要對業務訴求進行分析、理解,轉化為產品語言,再傳達給開發人員。
2)版本管理
產品是在一次次的迭代中不斷優化的。同時,由於時間和資源是有限的,對需求優先級的管理也是產品經理必備的技能。
3)數據分析
數據是衡量產品功能成效的工具,通過數據分析,可以評估產品迭代的效果,發現改進點。
不過比較特殊的是,銀行產品經理通常不太關注日活、月活等網際網路產品常用的指標,會更關注產品的業務規模、投放量等經營數據。
4)產品功能設計
在需求分析的基礎上,用功能、流程圖、原型界面等完成產品的搭建。產品功能設計通常不涉及金融要素的內容,這部分跟網際網路產品經理的能力要求基本是一致的。
5)用戶體驗設計
包括交互、美工、可用性等方面的設計,主要決定用戶在使用產品時體驗好不好,用得爽不爽。這方面一直是銀行這類傳統行業的短板,從各家銀行app一塌糊塗的體驗就可以看出來。
6)系統架構
這個算是銀行產品經理特殊需要具備的一項技能。相比不少網際網路公司一個app打天下,銀行的系統架構通常更複雜,以筆者所在的銀行為例,一個貸款產品的開發就涉及app、信貸業務、貸款核算、決策、核心等多個系統。
因此,銀行的產品經理往往還必須有一點架構思維,對於哪個產品功能、流程環節更適合放在哪個系統心裡多少得有數。我經常開玩笑說銀行的產品經理是「全棧產品經理」。
3. 職業素養
這一塊比較好理解,就不詳細贅述了。其中文字、語言和溝通能力其實是一脈相承的,都是未來更好的輸出產品需求,項目管理和執行力則是產品經理推動能力的來源。
此外,學習能力也非常重要,不緊要學習金融知識,還要學習網際網路的新技術、新工具。
三、銀行產品經理的日常
通常一個產品經理會同時負責多個產品,有新產品開發,也有存量產品的維護。總體來看,銀行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跟網際網路產品經理很類似。
主要的區別有兩個:
在銀行,除了bug修復類的需求,產品經理通常不是需求的源頭方。源頭一般是前臺業務條線的訴求,或者來自上級領導的部署。
在需求推進過程中,除了跟開發人員溝通,銀行產品經理還需要跟合規部門溝通,以確保一些產品的流程、功能設計是滿足監管要求的。
四、在銀行做產品的感受
從2018年底至今,我在銀行做產品剛好滿兩年,時間雖然不長,但得益於我所在民營銀行的快節奏要求,個人的成長還是很快的,對於銀行的產品經理工作也有一些感悟:
1. 高度複合型的知識技能要求
時代的進步,迫使銀行產品經理既要懂金融,又要懂網際網路,必須具備複合型的知識和技能,對人的學習能力要求也很高。
2. 職位需求少,跳槽不易,適合深耕
通常只有總行級別的銀行才有產品的創設權,各地分支機構更多是負責產品的營銷。
因此,產品經理在銀行是個需求比較少的職位,再加上崗位要求高,頗有點屠龍之術的感覺。如果打算長期在銀行業發展,最好是在這個崗位深耕。
3. 強監管行業,注意保護自己的職業生涯
銀行作為強監管行業任何觸碰合規底線的錯誤都可能影響你在銀行業的職業生涯,而產品經理承擔的責任又很重,如果是產品設計出現嚴重失誤,影響範圍往往都很大。
因此,要時刻牢記合規是第一要務。
本文由 @森嵐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