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活膩@TOPYS
製圖/加7@TOPYS
下午茶如今已然演變成一種小資時尚的生活方式。
桂花烏龍的熱氣升騰著與細支煙吐出的氳氣相互纏繞,你我的近況湊著一份香甜的蘋果派把肚子填了半飽。如此場景,在咖啡館與茶飲鋪裡屢見不鮮,年輕人借杯茶將一個個故事親口扔進回收站,而後雲淡風輕,日子照舊。
精緻的西洋點心搭配咖啡茶飲或是雞尾酒特調,下午茶可以發生在高級西餐廳,也可以堆疊在溫暖被窩上來犒勞閒適周末。
但這一切都太舶來味兒了。我也時常發想,中式下午茶又是什麼模樣?一盞鐵觀音配上幾塊肉餡餅?絕不只是這樣。
直到遇見了這些看似頗為現代,卻將傳統精髓不動聲色安放進細節的設計作品,一切似乎有了答案。
一桌一椅,自成天地
椅屏·袍 & 幾流影餐車
石大宇
若細數中國傳統家具,就一定要給屏風騰個位兒。著名設計師石大宇的這扇「椅屏」,便是將屏風與坐具相結合,使用者可以憑著喜好開合背屏,可隱亦可現。這濃重卻寧靜的禪意,在竹格柵平行排列的時明時暗中流轉。
椅屏(袍) 石大宇 (清庭設計中心) 2017 孟宗竹
©️北京清庭設計中心
竹子是石大宇作品中極具代表性的材料,先了解前人用它的方式,再思考該如何適配時代並與過去連接,是用材的第一步。與「椅屏」搭配的是一款名曰「幾流影」的餐車,以平行的格柵來定格車輛疾馳中的瞬間一瞥,詩意與律動在其殘影中凝結。
「幾流影」餐車 石大宇 (清庭設計中心) 2017 孟宗竹、石材
©️北京清庭設計中心
榫卯的重構
楊明潔、徐倩、黃凌曦
羊舍扶手椅「榫卯的重構」 楊明潔、徐倩、黃凌曦 2017 胡桃木、櫸木、金屬、皮革
@楊明潔
這頂十足現代的扶手椅,色彩亮麗、結構極簡,其實卻藏滿了玄機。你若細看椅面,會發現每塊木板之間都用到了燕尾榫結構,拼起來似摺紙手藝。
榫卯是中國古代建築與家具的主要結構方式,凹凸相扣,嚴密合實,而燕尾榫就是一種作用於面與面的接合。這把作品就是把傳統結構本身的特性解構重構,注入了輕盈的設計中。正如設計師所言,「一個國家的地域、氣候、物產、生活方式以及審美自然而然就決定了它的設計會是什麼樣」。
飄
品物流形
紙糊成的椅子,你敢坐嗎?
飄 品物流形 2012 紙
©️品物流形/融設計圖書館
品物流形這把乾淨素白的「飄」,載滿了層層疊疊柔軟的夢。它就是由宣紙貼合製成,偷師自民間傳統的紙傘拼貼技藝。設計師往紙漿裡摻進澱粉、白乳膠等輔料,原本柔軟易破的宣紙也能搖身一變成為理想的塑形材料,極大的纖維數量使得紙面足以承受成年人之重量。
飄細節圖
©️品物流形/融設計圖書館
這一切,都只是始於對餘杭油紙傘的解構與探索,而只要再往前想一步,「我們可不可以把這些紙貼到立體物品的表面?」也許就能解鎖新的設計鏈。
一草一木,皆能成器
慚愧
辛瑤遙
「慚愧」 2018 高溫陶瓷
©️辛瑤遙
因著陶瓷易碎的性格,一定程度上會打破許多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但總有設計師執意克服客觀難題,做出巧而美的東西。這款名如「慚愧」的擺盤,即是設計師用厚度僅0.3-0.5毫米的泥片剪切拼貼製成,溫柔如水、薄如蟬翼。正如世間所有美好一般,可遠觀不可褻玩。
天青
霍奕瑾
「雨過天晴雲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此乃柴世宗對天青色下的註解,天青釉也因顯出了雨後天色之美而聞名海內外。可霍奕瑾的天青作品卻沒那麼純粹。
天青 霍奕瑾 2016 陶瓷組合
©️霍奕瑾 拍攝:唐志文&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套器型相同的瓷瓶,在色彩上卻有著明顯的濃淡差別。設計師在其中動了些手腳,以瓷瓶的釉色一一對應霧霾天空的顏色,相當直觀地將北京環境保護監測中心所公布的PM2.5汙染值擺上了置物架,挪進了普羅大眾的視線中。他在反思什麼?你又在思考些什麼?
天青局部圖
©️霍奕瑾 拍攝:唐志文&臺北故宮博物院
茶渣再生
周季瑋
環境保護與廢物再利用如今儼然是設計面臨的課題之一。
周季瑋便從廢棄的茶渣入手,將其滅菌、乾燥、粉碎後,與生物可降解的粘合劑混合,製成茶黏土,捏塑了這一組帶著樸實質感與原生態味道的茶具。捧著飲茶,或許能品得愈發醇厚的茶香。
茶渣再生 周季瑋 2017 茶
©️周季瑋 攝影:譚靖漪
聽說這抔神奇的茶黏土,被丟進自然環境三四周之後就尋不見它的蹤影了。
忽明忽暗,裝滿了夢的影子
竹之光
楊明潔、徐倩
光透過紙傘面,映出的光影會是哪般模樣?
羊舍落地燈「竹之光」 楊明潔、徐倩 2016 竹、紙、櫸木、LED燈
@楊明潔
這盞「竹之光」就將紙傘裝上了燈具,將竹傘的支架、交織的纏線、宣紙的紋理,以交錯斑駁的光線效果放大。在柔和的光亮下,手中的茶點仿佛也暈上了一層優雅而美味的食用濾鏡。
燈
ATLAS Studio
每瞧見一次,就心動一次。
燈 ATLAS Studio 2014至今 編織銅、紙、油墨、照明燈光
©️Andrew Crooks
這款似鳥翼羽毛紋理、名字卻十分實在的燈具,其實融合了兩種中國傳統工藝:北方的傳統鐵絲燈與安徽的構樹造紙。銅絲編織的燈骨頭被糊上了經久耐磨的構樹紙,剛柔相濟,冷靜的金屬感與細膩的紙藝紋理相互交織,使得燈具的性格觀感立體而飽滿。你瞧,在舊工藝中亦能發掘豐富現代美學的新意義。
紙水泥混合物
一般工作室:沈文蛟、張大偉
清水混凝土風格已經火熱了好一段時間,這款紙水泥又有那麼點不一樣。
紙水泥混合物 一般工作室:沈文蛟、張大偉 2016 紙、水泥
©️深圳市一般設計有限公司
設計師們很聰明地利用了紙漿與水泥的質量差,以不同比例混合兩者實現了外觀上的層次分明,顏色素淨耐看,處理別出心裁,同時減輕了成品的重量,縮減了運輸成本。
杯起杯落間,氛圍正在釀造
琉音
朱哲琴、鄭聞卿、鄭靖
琉音 同濟-朱哲琴聲音實驗室No.001 朱哲琴、鄭聞卿、鄭靖 聲音玻璃裝置2018
©️同濟-朱哲琴聲音實驗室
跨界聲音藝術家朱哲琴聯合玻璃藝術家鄭聞卿、鄭靖製作的沉浸式藝術裝置「琉音」,以聲音藝術帶動玻璃搖晃產生回音,透過手電光線的上下晃動清晰可見光線在玻璃細柱間交折跳躍,恍若進入一場睜不開眼的抽象夢境——所有的過往與當下,都在此時此地交叉堆疊,某束光經由聲響震動產生變了形映入你的眼帘,這或許正是你想要的回應。
羊舍「虛山水」庭院
楊明潔
羊舍 :「虛山水」庭院 楊明潔 2017 竹、ABS工程塑料
©️楊明潔
「虛山水」顧名思義,意即將山水虛擬化,象徵著現代與理性的數字文明。設計師以竹質Y形支架為基礎形,就如細胞一般不斷地分裂、生長,形成結實的屏障,與真實的園林連廊相輔相成,亦虛亦實。
落座其中飲杯茶,墜入一場0與1交替的二進位幻境,重新體味古典園林的審美情趣。
陳幼堅的異想世界
©️陳幼堅
愛逛跳蚤市場的陳幼堅,從世界各地淘來了各種奇妙的日常物件與工藝品。古書、麻將、摺扇、神獸擺件……它們可都是把玩在設計師掌心裡的靈感小物。對他來說,「工藝因隱含遠古的智慧和永恆的故事,能夠與失落的遺產、文化認同連結的同時,讓社會發展更為風雅。」
©️陳幼堅
設想一番,若手邊淨是些藏滿故事與歷史的玩物,這下午茶的談資也便太豐富了吧。
以上種種,皆是鄙人逛了趟設計互聯的年度大展「新工藝百物展:造物新世代」收穫的驚喜。策展人精心循著方法論架構將展覽分了四個板塊——手工復興、方法與技藝、迭代與創新、理想社會。
設計師對工藝的巧思巧用被直觀陳列,直接打破了我們對工藝陳舊過時的刻板印象,其魅力與潛力如自成脈絡的網一邊梳理一邊豐富著看客們的想像力。晃到最後,要說工藝這門傳統學問於未來社會的可能性,從設計師、藝術家們親身實踐的可持續造物態度中,從工藝與商業、文化、科技的交叉中,我們亦得到了些眉目與方向。
今天這場中式下午茶的熱烈暢想已經接近尾聲。我們談論「中式」,也許無關新青年身上肩負的社會責任感或是民族自豪感,它不過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停留在我們所津津樂道的生活方式背陰處,卻也時常流露於我們待人接物的處處細節之中。
若你仍然意猶未盡,不如親臨現場一探究竟。
🕛展覽時間
即日起-2019年2月19日
周日-周四 10:00-20:30
周五-周六 10:00-21:30
🏛地址
深圳市南山區蛇口望海路1187號
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
💰費用
正價票50元
☻
本文系TOPYS原創內容,
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推薦閱讀
曾入選倫敦最醜建築的它,正在成為全球文藝青年打卡地 | 文化消費目的地01
倫敦設計雙年展2018的作品,這十個我看行
Nendo竟為國譽操碎心,說要給它改良文具設計👇更多設計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