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有很多時代特色的專列,如「農民工專列」、「棉農專列」。如果你沒有搭乘過「棉農專列」,你就不會知道火車的車廂裡有多擠;如果你沒有去過新疆,你就不會知道中國有多大。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處中國西北邊陲,總面積166.49萬平方公裡,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棉花是這裡的主要經濟作物,幾乎佔據了中國三分之一的棉花產量。每年的棉花採摘季節,來自各地的採棉大軍就會湧向這裡,其中來自河南的就有10萬多人,他們乘坐綠皮車——「棉農專列」來到新疆,活躍在天山南北。
鄭州鐵路局加開的「棉農專列」始於2002年8月21日,當年開通了9列「棉農專列」,現在每年基本開行20列左右。乘坐「棉農專列」到新疆摘棉花的大都是來自農村的中老年婦女,她們不怕吃苦,唯一的目標就是希望可以好好勞動,多多掙錢。這些樸實的河南農民也深受棉農們的歡迎和喜愛。
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賺錢渠道越來越多,願意出來採棉花掙辛苦錢的河南人也越來越少。近幾年,每到棉花採摘季節,新疆的很多棉農就開始犯愁,他們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足夠的採棉工,不得不提前在烏魯木齊火車站的站前廣場上舉著牌子等候著,每天眼巴巴盼著能夠招到足夠的採棉工。
王志堯在烏蘇市高泉鎮四棵樹開發區擁有750畝棉田,他分析了採棉工難招的原因:人們的日子都好過了,就沒人願意辛苦來採棉了。再說,人工採摘的成本也越來越高,成本算下來跟機器採棉差不多,明年他就要全部種機採棉了。
不容置疑,在未來幾年內,採棉工這個季節性的特殊職業,會隨著機採棉的大面積應用而淡出歷史的舞臺。到那時,曾經的採棉工們只能在給後輩們講故事的時候回憶一下自己曾在新疆的棉田裡淘金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