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30 2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符濤 好大夫
本文作者:符濤醫生
常言道:
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
也有人說:
飯後運動會胃下垂,引起胃病
那麼到底哪種說法是正確的呢?
飯後應不應該運動?應該如何運動?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討論一下飯後運動問題,看看這些江湖傳言是真、是假。
飯後運動對人體有好處嗎?
飯後舒緩的運動諸如散步等可一定程度上舒緩人體的疲勞,輕度的運動量可以加快全身血液循環,使腦部血流量增大,有助於營養神經緩解緊張情緒,心臟回心血量的增加有助於促進心肌收縮增加射血分數,改善心臟功能,適當的有氧運動對於呼吸系統的改善,包括慢性呼吸性疾病的調理也有一定的作用。
適量的運動還可以保持關節的活動性能,防止發生關節僵直,使得下肢骨骼肌得到足夠的鍛鍊。適當而不劇烈的飯後運動,還有助於食物在胃腸道內的活動,有助於消化功能。
如果說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可能會有些誇張,畢竟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會影響到我們的健康,但是適量的飯後運動對身體還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一直提及飯後宜進行相對舒緩的輕量運動而不是劇烈的活動,關於飯後劇烈運動的危害就趕緊往下看吧��。
飯後運動到底會不會引起胃下垂?
正常人的胃在腹腔的左上方,直立時的最低點不應超過臍下2橫指,當我們放鬆狀態下站立時,如果胃的位置低於這個水平,那麼即可考慮診斷為胃下垂,部分胃下垂的患者的胃甚至可能掉落入下腹部的盆腔。
輕度胃下垂者可能並不會有任何的臨床症狀,當胃下垂非常嚴重時可能會有一系列不適表現,比如在進食後會出現持續性腹痛,並隨著進食量的大小疼痛的程度有所波動,甚至有可能出現噁心嘔吐等。
如果胃下垂的同時伴有壓迫、梗阻,可能還會出現腹脹、便秘等情況。胃下垂還常常伴有其他內臟的脫位,比如橫結腸、肝臟、脾臟等。
胃是一個空腔臟器,在空虛狀態下呈現扁袋狀,當處於充盈狀態時其表面具有一定的張力來分散重力的下垂趨勢,維持胃的正常位置。
更為重要的是,胃並不是一個腹腔內完全游離的器官,在胃的周圍有很多堅強的韌帶結構,比如肝十二指腸韌帶、肝胃韌帶、脾胃韌帶、胃結腸韌帶等。
這些韌帶構成了胃的懸吊系統,使得胃可以在正常的空間範圍內活動,飯後運動的震蕩、位移力其實遠遠不足以對抗這些堅強的韌帶結構,這樣就不難理解,其實飯後適量的運動會引起胃下垂的說法根本就不成立了。
但是,長期飯後劇烈運動對於胃下垂也會有一定的影響:飽食狀態下胃內容物增多,活動的時候胃的運動對於胃周韌帶的拉扯力增大,短期內雖然不會有問題,但是如果長期如此會造成韌帶的鬆弛和鬆懈,久而久之還是有可能引起胃下垂的。
飯後劇烈運動對胃腸道危害可不小
飯後劇烈運動會造成全身血流的重新分布,由於有氧或者無氧運動的消耗,血液會加速流向骨骼肌群,胃及內臟的血液就會相對地削減,造成消化系統功能的下降,胃腸運動減弱,食物無法充分地研磨、消化、吸收。
長此以往會造成消化不良、慢性胃腸黏膜損傷,進而出現胃炎、消化性潰瘍甚至消化道穿孔等。
此外,飯後劇烈運動還可能造成闌尾炎,這個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了。
所以,飯後不要劇烈運動!
合理安排飯後運動時間
其實按照道理來講,胃內的食物在飯後4小時左右才能完全排空,如果嚴格按照標準可能不太符合實際。因此,對於飯後運動的問題我們可以分層來看。
對一些不太劇烈的運動,諸如散步、太極拳、廣場舞等,在飯後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左右即可以開始進行,而對於一些中等強度的運動,諸如騎車、慢跑、遊泳等,在飯後1-2個小時可以開始。
對於那些劇烈的運動,諸如短跑、足球、搏擊等,建議不宜在飯後進行,至少要等到飯後3-4個小時才能考慮。
當然,不建議飯後運動並不等於建議飯前空腹運動,空腹運動同樣是不可取的,完全空腹運動有可能造成低血糖甚至暈厥,也要慎重小心。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胃下垂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