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無頭大佛身份確定:為民國時期造像,頭部或毀於上世紀50年代

2020-12-13 瀟湘晨報

記者從重慶市南岸區委宣傳部了解到,近日受網友關注的南坪石刻造像,位於南岸區南坪正街,依自然山崖鑿刻,造像呈肩部以上無頭狀態,現存部分正襟危坐,雙手平放腹前。

近期,南坪街道對石刻造像周邊區域進行老舊小區環境整治,使原本藏於老舊居民區裡的石刻造像顯露出來,引起市民關注。經查證,該石刻造像周邊房屋為南坪正街53、55、57號,均建於上世紀80年代。

12月10日,南岸區文物管理所邀請文物專家對石刻造像現場進行了考證。經考證,該石刻造像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2007年-2011年)中被定為民國時期造像;從現存造像特徵看,其不屬於佛教造像,應與近代民間信仰有關,其頭部可能毀於上世紀50年代;建議該造像作一般文物原址保存,其文物價值待組織近現代領域文物專家做有關研究後進一步確定。

感謝廣大網友對南岸文物保護工作的關心,下一步,南岸區將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更加注重文物保護工作。

2020年10月31日,上遊新聞以《北宋古佛「隱居」南坪鬧市,區級文物被垃圾掩埋》為題,最早報導了南坪大佛的現狀,並聯繫了南岸區相關單位反映並解決古佛面臨的問題。

直至1個月後,隨著南坪大佛身邊的垃圾和雜草的清理,大佛迅速登上熱搜。

12月9日,南岸區文管所相關工作人員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座懸崖邊的石像是重慶市南岸區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周邊環境複雜,石像頸部以上已缺失。具體開鑿年代不詳,有待考證。

來源:上遊新聞客戶端

吉林日報全媒體 編輯:趙樹凱

【來源:吉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重慶無頭大佛身份確定:為民國時期造像,頭部或毀於50年代
    重慶無頭大佛身份確定:為民國時期造像,頭部或毀於50年代 上遊新聞客戶端12月10日消息,記者從南岸區委宣傳部了解到,近日受網友關注的南坪石刻造像,位於南岸區南坪正街,依自然山崖鑿刻,造像呈肩部以上無頭狀態
  • 實探南坪神秘無頭大佛,現場奇葩事多,旁邊要修龍湖天街?
    貓姐翻了N個新聞和抖音視頻,最後我找到了準確的位置:(截圖第一眼)南坪正街57號,叫上小樹一起去這個神奇的地方看看;01.尋找無頭佛像,路遇財神廟這是一個藏在老街老巷裡的地方,網友說不好找。在老小區裡轉來轉去,始終沒看到佛像,難道是哼哈二將在重慶失靈了?
  • 重慶南岸懸崖石像系民國時期造物,專家建議可作為文物原址保存
    新京報訊(記者 海陽)12月9日,重慶南岸區一處懸崖上的石刻造像引發關注。10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從南岸區委相關部門了解到,該造像被定為民國時期造物,從現存特徵來看,不屬於佛教造像。專家建議,可將該造像作一般文物原址保存,其文物價值待研究後確定。
  • 三臺東山大佛是「觀音」?
    三臺東山大佛位於三臺縣城涪江東岸,隔江相望,屹立崖壁。大佛結跏趺坐須彌蓮臺,龕座下布雲水紋,手結定印,著通肩袈裟,胸前小露半圓,衣褶呈圓弧階梯狀,手結法印,頭頂布螺髻,目半睜垂眼涪江。而此尊佛像在重塑前,呈無頭殘像藏匿在陡峭的蔓草巖凹中,除縴夫、過客從殘像下滄然經過,無人問津。90年代,重塑釋迦佛頭像後,在三臺文史界引起了殘像是大佛?還是觀音?
  • 重慶又現「魔幻」建築,9層樓房建在巨型古佛上,佛頭不知去向
    擁有8D魔幻地形的重慶,一直是座奇蹟之城,眾人皆知的輕軌穿樓早已不稀奇。前有渝中區的渝海大廈樓下藏著千年古墓,如今更魔幻的是,鬧市一居民樓竟然將一尊三層樓高的古佛像直接「斬首」!許多人看到照片的時候,一度以為是PS的,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 重慶居民樓「無頭古佛」成網紅景點 官方:找專家去鑑定
    事實上,在一個月前,大眾網·海報新聞就曾刊發重慶南岸區古佛石刻被垃圾雜草掩埋的報導,同時還將情況反映給了當地的文管部門,但古佛的保護修繕卻一直沒有進展。12月10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回訪重慶南岸鬧市深處的宋代古佛,再度被露出真容的摩崖石刻所吸引。
  • 華服時課|旗袍(20世紀20年代-20世紀50年代)
    儘管有觀點認為旗袍包含清代旗裝的袍和民國女性的袍,但是通常意義上的旗袍,一般是指20世紀民國以後的一種女裝式樣 。——卞向陽《論旗袍的流行起源》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是民國20年代之後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這個時期由於一些西式剪裁方式的引入,旗袍的款式由寬大變為緊身合體,流行變遷迅速。
  • 一眼千年,帶您「雲」覽盛唐時期的佛教造像
    側位盛唐時期,國內再度拋起開窟造像的熱潮,當今中華大地上留存許多的是盛唐石窟藝術的創造,龍門、炳靈寺、莫高窟均如此,中國古代佛教造像藝術達到歷史的高峰。莫高窟唐代造像,按風格不同,也可劃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時期。在每個時期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表現著其風格的演變和審美思潮的對應關係。
  • 重慶南坪居民小區13米南宋無頭巨佛 網友:是老九門的佛爺家嗎?
    重慶南坪居民小區13米南宋無頭巨佛 網友:是老九門的佛爺家嗎?來源:北京晚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重慶南坪居民小區13米南宋無頭巨佛】有網友發微博稱,重慶南坪居民小區現13米南宋無頭巨佛。
  • 與莫高窟齊名的甘肅石窟 藏國內最早七佛造像 大佛容貌酷似武則天
    北石窟寺是北魏永平二年(509年),由涇州刺史奚康生所建,因與甘肅平涼涇川縣的南石窟寺為同時代開鑿,兩寺一南一北,遙遙相對,故得名「北石窟寺」。整個石窟群開鑿在高20米、長120米的紅砂巖崖上,現存大小窟龕307個,精美石雕造像2126尊,是甘肅省石雕藝術最為集中的一處窟群遺存。
  • 溫泉山莊度假村網旅遊推薦 樂山大佛+凌雲寺
    樂山大佛是唐代摩巖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造型莊嚴,排水設施隱而不見,設計巧妙。佛像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海通死後,海通的弟子接手修築。
  • 老照片:民國時期的北京正陽門關帝廟
    清末時期的正陽門關帝廟。 又被老百姓們稱為「老爺廟」,始建於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8年)正月。明、清兩代,廟宇本是在甕城之內的,1913年拆除甕城,原來封閉的甕城變成了開闊地,關帝廟就露了出來廟會期間形成臨時集市。
  • 中國古代石刻佛教造像藝術
    後者是在碑形石或柱狀石上鑿佛拿各種造像,雕刻手法以浮雕為主;碑石高廣不一,厚度常為20釐米上下;碑的正面上方刻佛拿和佛像供養人像,佛拿上方是碑額,上圓下方,刻滿了紋飾。我國現存最早的石造像是五代十六國時期的遺物。北朝是石造像的鼎盛期,造像數量極多,題材以彌勒最常見,北魏早期還出現過佛道混合的造像碑。南朝石造像的數量較少,但雕工精緻。
  • 重慶珍檔 | 平路上有黃包車坡坎上有山轎 民國時期重慶的城市交通...
    今日重慶雜誌微信公眾號消息,諺語「好個重慶城,山高路不平」,道出了重慶城的地形特徵。一直以來,山城崎嶇不平的地勢與蜿蜒曲折的山路影響著市民的出行方式。民國時期的重慶,公路上有小轎車和公共汽車,平路上有人力黃包車,坡坎上有山轎,水裡有渡船,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構建起一張「山城立體交通網」。
  • 樂山大佛歸來!「洗了個臉」,煥發青春
    但放在杯子上燻一會兒,操作會簡單許多。」孫傅說,「暴力破解」很可能導致連植物帶大佛面層一起撕開。除頭部腳手架已被拆除,3月25日,大佛胸部腳手架也在著手拆除;4月1日,九曲棧道將重新對外開放;4月下旬,大佛「體檢」報告將正式對外發布。提到九曲棧道,即為大佛右側懸崖上一條自上而下盤旋至大佛腳下的險峻棧道。
  • 20世紀50年代——服裝史上最優雅的年代
    ▲20世紀50年代是服裝史上最經典、優雅的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西方服裝不再像戰前「男軍裝,女工裝」的單一裝扮。▲「新風貌」具有19世紀上層婦女的那種高貴、典雅的服裝風格,但運用新的技術和新的設計手法,重新演繹,表現出的女性化與戰爭時期的男性化形成強的對比。
  • 海外皆知的樂山大佛歸來!「洗了個臉」,煥發青春
    但放在杯子上燻一會兒,操作會簡單許多。」孫傅說,「暴力破解」很可能導致連植物帶大佛面層一起撕開。除頭部腳手架已被拆除,3月25日,大佛胸部腳手架也在著手拆除;4月1日,九曲棧道將重新對外開放;4月下旬,大佛「體檢」報告將正式對外發布。提到九曲棧道,即為大佛右側懸崖上一條自上而下盤旋至大佛腳下的險峻棧道。
  • 縫紉機與晚清民國女性身份的建構
    縫紉機是上流社會女性的身份象徵縫紉機、自來風扇、火柴、肥皂、洋傘、牙刷、牙粉等日常生活用品,在19世紀60-70年代時傳入上海 。據可考史料,王韜與他的友人孫次公在此之前已在上海見過縫紉機。20世紀20年代,隨著國產縫紉機在市場上的銷售,女子職業教育和高等家政教育中更為普遍地提倡機器縫紉,這體現了社會所構建和期待的女性身份與社會角色悄然發生了改變。一方面,培訓女性熟悉縫紉機技能以熟練製衣,最直接的成效就是女子教育與職業發展逐漸實現了接軌,為女性擁有一技之長,甚至進入成衣行業奠定了基礎。
  • 重慶旅遊之穿越——回到民國,看看那時的山河
    兩江影視城,估計重慶半數的人不知道,但是你說民國街,那沒有人不曉得。民國街是電影《1942》的拍攝點,主要是以民國時期的重慶為基調,巴渝文化為背景建造的建築群,目前被評為4A級景區看裡面還原了民國時期的重慶,抗戰勝利紀念碑(重慶的解放碑立著的)、國泰戲院(現在的國泰藝術中心)、新華日報、十八梯(原在渝中區,現已被拆除)等等,也有成立的火鍋博物館、民國主題的清吧
  • 你是否想穿越到民國時期感受民國風?重慶兩江影視城滿足你
    當你走進重慶的時候,會想到夜晚燈火下洪崖洞?那輝煌的燈火像是給洪崖洞穿的衣裳。會想到美味多多磁器口?街上的美味小吃、傷心涼粉、臭豆腐、炸洋芋、陳麻花這些美食。會想到從頭頂上穿樓而過的輕軌?那你是否知道或者到過重慶的兩江影視城?了解或者到過的都知道這裡還有一個名字叫「民國街」,這裡的建造是因為電影《一九四二》取景,然後才在這裡投資了7個億,建成了現在的兩江影視城。具有影視、娛樂、休閒、民國歷史風貌於一體的綜合性景區。或許重慶在抗日戰爭時期曾是,國民革命政府的陪都,具有一個民國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