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莫高窟齊名的甘肅石窟 藏國內最早七佛造像 大佛容貌酷似武則天

2020-12-14 亂碼的旅行故事

說起甘肅的石窟,大部分人可能只知道敦煌莫高窟,其實在甘肅省慶陽市西南25公裡處的覆鍾山下,還有一座雖知名度不高、卻在我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石窟——北石窟寺。因其文物大多保存完整,內容豐富,與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並稱為「甘肅四大石窟」。

北石窟寺是北魏永平二年(509年),由涇州刺史奚康生所建,因與甘肅平涼涇川縣的南石窟寺為同時代開鑿,兩寺一南一北,遙遙相對,故得名「北石窟寺」。整個石窟群開鑿在高20米、長120米的紅砂巖崖上,現存大小窟龕307個,精美石雕造像2126尊,是甘肅省石雕藝術最為集中的一處窟群遺存。

位於石窟群中部的165窟,高14.6米,南北寬21.7米,進深15.7米,是北石窟寺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和最有價值的洞窟。窟門外兩側各矗立一尊高5.8米的天王石像,兩側牆壁上還留有許多宋、元、明時期的墨書碑刻及題詠,內容相當豐富,堪稱北魏石窟藝術的代表作。

窟內共有大型石雕造像23尊,以及飛天、樂人、佛傳及佛本生故事浮雕造像110多身。其中七尊高達8米的立佛造像,形態豐滿、體魄雄健,給人一種敦厚威嚴之感,其氣勢絲毫不輸雲岡石窟。據介紹,它們是國內現存最早、也是最宏偉的「七佛」題材造像實例。

所謂「七佛」,是指佛祖釋迦牟尼和他之前就已經成佛的六位聖者。位於中間的是釋迦牟尼佛,右為過去莊嚴劫三佛,即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左為現在賢劫三佛,即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波佛。七尊佛像向前微傾,使遊客感受到一種迎面而來的動勢,可謂動感十足。

有趣的是,這七尊佛像容貌細眉大眼、高鼻厚唇,頗具北方少數民族的特徵。由於北魏從太祖道武帝拓跋珪開始,到世宗宣武帝元恪,正好歷任七朝帝王,於是有專家學者認為這七尊大佛,很可能是按照北魏七位皇帝的模樣雕刻而成,而北石窟寺也應該是北魏皇室的家廟。

第165號窟最精美的造像,是位於窟門南側的騎象菩薩,象背上的菩薩頭戴玉冠,風姿娟秀,儀容恬靜,身上天衣飄然欲動,其雕刻技藝之精湛,在北魏時期極為罕見。很多遊客以騎象為依據,認為這是普賢菩薩,而據專家考證,它其實是佛教中重要的護法神——帝釋天。

北石窟寺的佛教造像70%以上為盛唐時期所刻,在規模最大的第222窟,一尊細眉大眼的佛像與四川廣元武則天祀廟內的國內唯一「武后真容」石像非常相似。由於歷史上著名的女性帝王只有武則天一人,於是專家學者們認為這尊佛像就是武則天的化身,極具研究價值。

北石窟寺歷經一千多年的風霜洗禮,很多佛像已殘破不堪。近年來,當地多次撥款對其進行加固和維修,並採取一系列措施,防止造像的進一步風化。目前石窟二層以上被封閉不讓參觀,一層也有部分洞窟關閉,所以想要來看北石窟寺的朋友一定要趁早行動。

相關焦點

  • 一眼千年,帶您「雲」覽盛唐時期的佛教造像
    側位盛唐時期,國內再度拋起開窟造像的熱潮,當今中華大地上留存許多的是盛唐石窟藝術的創造,龍門、炳靈寺、莫高窟均如此,中國古代佛教造像藝術達到歷史的高峰。莫高窟唐代造像,按風格不同,也可劃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時期。在每個時期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表現著其風格的演變和審美思潮的對應關係。
  • 世界「三大石窟」首聚洛陽,「聯袂」展現「絲路石窟藝術」的流變
    塞上皇冠 巍巍雲岡雲岡石窟地處山西大同,從北魏文成帝復法啟鑿洞窟之始,到北魏正光年間終結,系北魏王朝的一項皇家工程。窟區現存大小窟龕254個,雕刻面積達18000餘平方米,大小造像59000多尊,是現存的公元5世紀中國中原北方地區規模最大的佛教石窟藝術寶庫。
  • "國寶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門石窟"——西山石窟"藥方洞"
    龍門石窟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龍門石窟造像多為皇家貴族所建,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
  • "國寶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門石窟"——東山石窟"西方淨土變龕"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 龍門石窟造像多為皇家貴族所建,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
  • 樂山大佛高度91米只能排第六,其它還有哪些佛像?
    中國著名的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全部開鑿於南北朝時期。洛陽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為武則天儀容到了隋唐時期,佛教進入鼎盛期。中國唯一女皇武則天專門讓人按照自己的儀容在洛陽龍門石窟中雕刻了盧舍那大佛。
  • 城市品牌策劃:龍門石窟旅遊策劃方案—魚躍龍門處,百帝十萬佛!
    二、百帝雕像群熊大尋旅遊策劃公司提出在東山石窟半山上正對盧舍那大佛的位置將定都洛陽的105位皇帝的雕像群石刻於此,代表百帝禮佛,其中武則天的雕像最大。如果不允許在東山造像的話,可在此位置建造博物館,將百帝的雕像群放置在博物館中,正對盧舍那大佛的位置通過透明玻璃牆壁來實現百帝禮佛這一奇景。
  • 甘肅酒泉旅遊資源最豐富的縣級市,有莫高窟、月牙泉等知名景區
    是莫高窟、鳴沙山,還是月牙泉?這幾個旅遊景區都在一個地方,它就是酒泉的敦煌市。敦煌是一個縣級市,位於酒泉市西部。敦煌境內東有三危山,南有鳴沙山,西面是沙漠,與塔克拉瑪幹相連,北面是戈壁,與天山餘脈相接。四周都是沙漠或隔壁的敦煌,城區則位於一片綠洲中,宛如沙漠中的一顆明珠。
  • 在抖音直播,14萬人一起探險敦煌千年石窟
    1   甘肅永靖縣的炳林寺石窟   一面臨水三面環山   是現存石窟中位置最險要   開鑿最早的一個   >   將早期石窟開鑿年代提前了100多年   是我國已知造窟題記中最早的一則
  • 這座藏在山肚子裡的寺廟,不僅有1600年歷史,還與莫高窟齊名
    去甘肅敦煌旅行的遊客一定會被莫高窟的壁畫藝術嚇到,被新月的月牙灣抓住了心,我為沒有春風的玉門關流下了眼淚,甘肅有這樣的寺廟,那是馬蹄寺。馬蹄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這裡是寺院,小編也不例外,真的來了之後終於發現了,那個不僅簡單,而且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歷史悠久的馬蹄寺和敦煌莫高窟,安西的榆林窟被稱為河西佛教風景區的三大藝術寶,但是,與之相比,馬蹄寺更神秘,更古老。
  • 三臺東山大佛是「觀音」?
    (資料圖片:大足縣北山第122號龕)以史據考,此地應是唐代佛教密宗胎藏界道場,無頭巨型石像是道場中觀音院的主尊正觀音②(密宗稱聖觀音)。侯圭為唐朝著名文士,為當朝人所記可信,東山唐代有觀音寺當無可置疑。並與現「東山大佛」 所在的地理方位(正觀距其東,上臨絕壁,下瞰長江,峰巖險峭)記載吻合。
  • 重慶無頭大佛身份確定:為民國時期造像,頭部或毀於50年代
    重慶無頭大佛身份確定:為民國時期造像,頭部或毀於50年代 上遊新聞客戶端12月10日消息,記者從南岸區委宣傳部了解到,近日受網友關注的南坪石刻造像,位於南岸區南坪正街,依自然山崖鑿刻,造像呈肩部以上無頭狀態
  • 雲岡石窟:穿越千年的微笑
    微笑的大佛 倚山開鑿的雲岡石窟東西向綿延1公裡,按照自然地勢被劃分為三個區域:東部第1窟-第4窟,中部第5窟-第13窟,西部第14窟-第45窟。現存主要洞窟45座,大小窟龕254個,造像共計5.9萬餘尊。
  • 甘肅鎮原玉山寺石窟病害分析與防治對策研究
    2020.12.4甘肅鎮原玉山寺石窟病害分析與防治對策研究玉山寺石窟位於甘肅省鎮原縣城東40公裡處的茹河北岸砂巖上,隸屬太平鎮彭陽行政村。石窟坐北面南,在距河床高12米的崖體上開鑿洞窟,現存洞窟5個,共有石雕和石胎彩塑82尊,保存完好藻井20平方米,壁畫15平方米,酥鹼脫落嚴重。
  • 雲岡石窟:翻開這部1560年的「石頭史書」
    本期講述的,正是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雲岡石窟作為北魏建築、雕刻藝術的傑出代表,充分體現了中華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歷史,是一部有著1560年歷史的「石頭的史書」,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
  • 晉楚燕趙故地自駕十八日(八上)—雲岡石窟
    為趕在大批步行經靈巖寺前往石窟的團隊之前,搭上15元/人的電瓶車,直達石窟門前。雲岡石窟,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遺產名錄。石窟依武周山從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續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後60多年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裡。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 中國最早的金銅佛像什麼樣?
    大衣斜披而下,呈袒右肩式,衣領鑿刻連珠紋圖案。大衣貼體,衣紋厚重有力,軀幹正面和後背衣紋呈「U」形。右手作施無畏印,左手抓大衣一角。背光及臺座早年失落,僅存像身部分,鎏金局部尚有遺存。整體造型飽滿,細部線條雕刻有力,富有立體感。像背後的陰線刻有「後趙法常佛」五字。第一字筆畫不清,似亦可辯為「石」字。「後趙」指的應是石勒、石虎兄弟所建的後趙(319~358年)。
  •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在山西大同西邊武周山南麓,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現存主要洞窟五十三個,造像五萬一千餘尊,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石窟始鑿於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遷都洛陽之前,而造像工程一直延續到正光年間。
  • 重慶無頭大佛身份確定:為民國時期造像,頭部或毀於上世紀50年代
    記者從重慶市南岸區委宣傳部了解到,近日受網友關注的南坪石刻造像,位於南岸區南坪正街,依自然山崖鑿刻,造像呈肩部以上無頭狀態,現存部分正襟危坐,雙手平放腹前。近期,南坪街道對石刻造像周邊區域進行老舊小區環境整治,使原本藏於老舊居民區裡的石刻造像顯露出來,引起市民關注。經查證,該石刻造像周邊房屋為南坪正街53、55、57號,均建於上世紀80年代。12月10日,南岸區文物管理所邀請文物專家對石刻造像現場進行了考證。
  • 山西不僅只有雲岡石窟,這座石窟同樣歷史悠久,只嘆少有人知
    雲崗位石窟作為中國四大名窟之首,它坐落於山西省大同市,雲岡石窟讓我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也讓我們看到了中華石窟藝術,因為它的美輪美奐,也吸引著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雲崗石窟造型宏偉,內容也豐富多彩,被譽為「公元五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其實除了雲岡石窟之外,在山西省晉城高平市平山頂還有一處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