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不僅只有雲岡石窟,這座石窟同樣歷史悠久,只嘆少有人知

2020-12-13 遠方的旅遊

雲崗位石窟作為中國四大名窟之首,它坐落於山西省大同市,雲岡石窟讓我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也讓我們看到了中華石窟藝術,因為它的美輪美奐,也吸引著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雲崗石窟造型宏偉,內容也豐富多彩,被譽為「公元五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其實除了雲岡石窟之外,在山西省晉城高平市平山頂還有一處石窟,名為羊頭山石窟,同樣歷史悠久,只可惜少有人知道。

羊頭山石窟歷史悠久,規模也非常大,但遺憾的是比雲岡石窟有名得多,所以來羊頭山石窟觀賞的遊客也很少, 羊頭山石窟位於羊頭山,羊頭山海拔2000米,山頂巨石酷似羊頭,因此被命名為羊頭山, 羊頭山建於北魏,孝文帝年真名為定國寺,北齊時改名為宏福寺,後寺院廢除,重建於武則天年間。

現在寺院的場景已經不存在了,只剩下石佛三尊和一些殿堂遺蹟, 羊頭山的石刻和石塔非常有特徵,石刻的造像約分為9區,大石窟約22個,小佛壇80多個,多為方形, 羊頭山的半山腰,還有六座石塔, 都建在唐朝,高在4到6之間,高在7樓,低在2樓,形狀非常古樸,在他那裡也看不到。

4號石窟規模比較小,最有特點的應該是門外的兩座造像,兩座佛像都踏入瑞獸,形狀很威武,洞穴內的佛像因保存錯誤而被破壞,但菩薩面依然清晰, 五號石窟也是羊頭石窟中最大的一個地方,最明顯的特徵是開著三個洞穴,門外雕刻著力士像,洞穴內的佛像形狀不同, 六號石窟在大床之間,七號石窟也叫千佛洞,洞裡沒有主尊佛,佛像約有1680座,整個石窟是由兩塊巨石連接而成的, 八號石窟在羊頭頂,腰裡的四壁雕刻著一百餘個小佛龕,石窟頂在戰爭年被打破了。

與雲岡石窟相比,羊頭山石窟的最大特徵是分散,各石窟的大小和形狀不同,由於保護不當,雖然現在石窟的狀態不理想,但依然能讓人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有興趣的話就去高平市觀光。

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想法想要跟大家分享呢?評論區在等著你!

相關焦點

  •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在山西大同西邊武周山南麓,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現存主要洞窟五十三個,造像五萬一千餘尊,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石窟始鑿於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遷都洛陽之前,而造像工程一直延續到正光年間。
  • 習近平山西行丨走進大同雲岡石窟
    5月11日下午,來到山西考察調研的習近平走進大同雲岡石窟,實地了解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情況。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城西16公裡的武州山南麓,石窟東西綿延約1公裡,現存主要洞窟45座,造像51000餘尊,代表著五世紀世界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1961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來山西旅遊必打卡的景點
    距離國慶十一黃金周假期只有三天了,你想好這個假期怎麼度過了嗎,如果還沒有想好,我推薦一個好去處吧!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國家首批五A級景區,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遺產名錄,來這裡感受一波氣勢宏偉的雲岡群吧!
  •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蔚為壯觀的佛教藝術寶庫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蔚為壯觀的佛教藝術寶庫到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體驗佛教石窟魅力 感受傳統文化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始建於北魏,歷代開鑿修建,遺存至今,已有1500年歷史。滄桑的時光變幻,大而同的氣候、地理、環境卻讓石窟至今保留完好,彌足珍貴。歷代兵災、地震、戰爭、動亂、滅佛,我國留存的明代以前建築較為罕見,而山西表裡山河,易守難攻,以及相對邊遠,遠離政治、經濟中心,也讓一些古代建築在這裡得以保留。
  • 大美山西-雲岡石窟藝術的聖地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武周川北岸以西16公裡的武周山麓。石窟依山開鑿,從東到西綿延一公裡。有45個主要洞窟,1100多個小龕和51000多個雕像。它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雲岡石窟·北魏平城與民族融合學術研討會在山西大同召開
    研討會現場 (圖片源自山西省文物局)日前,由山西省政府、北京大學聯合主辦,山西省文物局、大同市政府、中國文物報社、山西大學、雲岡石窟研究院承辦的「雲岡石窟、北魏平城與民族融合學術研討會」在大同召開,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林武致賀信,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
  • 不朽的雲岡石窟
    曇曜這一望,幾十年的青燈古寺中練就的佛心經眼,他望見了佛陀的袈裟就在武周山下熠熠閃光,七彩的佛光仿佛在昭示著什麼?這一望竟讓雲岡昭然於中國乃至世界的宗教藝術殿堂;這一望,竟讓1500多年間數千萬計的中外眾生前來瞻仰拜望。雲岡有魂,曇曜有知。曇曜大和尚離我們太遙遠了。《魏書》中僅記有曇曜北魏之名僧也。再無多話。
  • 走近雲岡石窟,一起探索民族融合的歷史!
    走近雲岡石窟,一起探索民族融合的歷史!一起探索民族融合的歷史感受在浩蕩的歷史進程中異彩紛呈 蓬勃壯麗的民族凝聚力遊走山西翻閱魏晉時期民族融合的歷史篇章
  • 這就是雲岡石窟!
    碰撞出了雲岡石窟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多元文化的融合成為了琳琅滿目的線條與雕飾雲岡石窟石刻。新華社記者王頌攝令人目眩的不只是藝術上的登峰造極更有歷史、建築、音樂等等內容徐徐鋪展雲岡石窟第10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 供圖逝者如斯夫順著歷史的河流回望我們卻愈發折服於它無與倫比的美更愈發驚嘆於它獨一無二的價值雲岡石窟
  • 山西行08:雲岡石窟裡的悲劇藝術
    雲岡石窟在大同市城西約16公裡的武州山(也稱武周山)南麓。從大同到雲岡石窟坐車只要二三十分鐘。 據說是1956年11月間雲岡文物保管所在整修曇曜五窟之一的第二十窟窟前積土時出土的。看不懂題記,只覺得字很美。 進山門,看到石窟。五州山,一座小山丘,數十米高,山頂平禿,山上寸草不生。雲岡石窟就開鑿在五州山山壁上。
  • 雲岡石窟進行日常保養
    本文轉自【中新網】;  5月13日,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第11—13窟的維護保養工作,針對粉塵、裂隙、空鼓、分離等問題進行有效治理。2015年開始,雲岡石窟保護工作的重點由搶救性保護轉向預防性保護、研究性保護。
  • 雲岡石窟講解
    雲岡石窟講解 地圖導航 大小: 10.19MB
  • 山西懸空寺、雲岡石窟,人生當去一次!
    作者|寒江雪 (一)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裡。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雲岡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去雲岡石窟需先經佛光大道。雲岡石窟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
  • 雲岡石窟「行走世界」走到上海
    雲岡石窟,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中國佛教藝術的巔峰之作。12月25日,「大美之頌——雲岡石窟的千年記憶與對話」展在上海寶龍美術館盛大開幕,120件雲岡文物與世界首個3D列印的可移動石窟、雲岡第12窟「音樂窟」驚豔亮相,與10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展開當代藝術與傳統藝術的對話。
  • 大同雲岡石窟,最易被忽視的兩處景點,其實很精彩
    說說我的大同行,大同的第一個行程是雲岡石窟。開心的是,從現在到年底,工作日出行,享受免門票的優惠。位於山西大同西郊武州山南麓的雲岡石窟,始建於北魏時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當初為了供奉佛教創建的,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雲岡石窟景區入口,很氣派。
  • 雲岡石窟:穿越千年的微笑
    自北魏獻文帝時期起,雲岡石窟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開鑿工程於孝文帝太和年間達到頂峰。此過程大致歷經二十餘年,其間「曇曜五窟」與雲岡其他巨型石窟的雕鑿工作同時進行。獻文帝還對石窟的雕刻進行了重新安排,這也使得雲岡洞窟造像的題材和內容變得豐富多樣。
  • 大同市雲岡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與後期發掘的洛陽龍門石窟不同,雲岡石窟不僅具有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而且融合了古印度西域和中原的藝術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是20號洞(白佛洞)的露天釋迦雕像,高13.75米,雕像在胸前仍然完好無損:半圓臉,深目高高的鼻子,大眼睛和薄嘴唇,他保留了典型的西域少數和印度人面部特徵。龍門石窟中的大佛與南朝的士大夫的外觀很接近。
  • 雲岡石窟·北魏平城與民族融合學術研討會在大同召開
    12月7日,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北京大學主辦,山西省文物局、大同市人民政府、中國文物報社、山西大學、雲岡石窟研究院承辦的雲岡石窟·北魏平城與民族融合學術研討會在大同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北京大學等高等院校、敦煌研究院等石窟寺研究單位的知名專家、學者專題研究雲岡學學科建設的任務與路徑,共同探討北魏平城在中西文化交流與民族融合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
  • 大同雲岡石窟榮登「百強榜」第三!
    2020年5月全國5A級景區品牌百強榜發布雲岡石窟景區榮列第三日前,由邁點研究院獨家發布的「2020年5月5A景區品牌100強榜單」出爐,雲岡石窟景區名列第3名,監測顯示,5月5A級景區MBI指數山西增幅較為明顯,雲岡石窟景區指數增至318.6,相較於上月環比增長284.78%。同時,5月雲岡石窟景區媒體關注較高,在新華網、中國網、央視網等各大新聞端累計曝光文章數百篇。在文旅融合、全域旅遊迅速發展的背景下,5A級旅遊景區的發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 雲岡石窟:「雲」端行走,「雲」遊世界
    這座由北魏皇家主持營造的大型佛教石窟寺,現存大小窟龕254個,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000餘尊,最大的佛像高17米,最小的僅0.02米,它代表了公元5世紀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  在對雲岡的石窟建築藝術有了身臨其境的感受之後,梁思成感觸良多,他說,「在雲岡石窟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國藝術固有的血脈中忽然滲入旺盛而有力的外來影響:它們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臘、波斯、印度,它們通過南北兩路,經西域各族和中國西藏到達內地。這種不同民族文化的大交流,賦予我國文化以旺盛的生命力。這是歷史上最有趣的現象,也是近代史學者最重視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