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南岸懸崖石像系民國時期造物,專家建議可作為文物原址保存

2020-12-12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海陽)12月9日,重慶南岸區一處懸崖上的石刻造像引發關注。10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從南岸區委相關部門了解到,該造像被定為民國時期造物,從現存特徵來看,不屬於佛教造像。專家建議,可將該造像作一般文物原址保存,其文物價值待研究後確定。

懸崖石像不屬於佛教造像

9日,重慶南岸區南坪街道南坪正街一尊石像引發關注。現場照片顯示,石像雕刻於一處巖壁上,被樓房環繞。側面和頂部邊蓋著兩棟約9層高的居民樓。石像腳邊覆蓋著植被,沒有佛堂窟簷等配套建築。

從外觀看,這具雕像是一人正襟危坐,其頭部已損毀,雙手託於腹前,捧一寶珠。雕像的服飾衣袖與下擺寬大,腹部著裝有著類似甲冑的花紋。此前,有媒體引用文物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中國文物地圖集》稱,該造像為彌勒佛像,依造像風格,應為南宋遺物。

12月10日,新京報記者從南岸區委相關部門獲悉,今日南岸區文物管理所邀請文物專家對石刻造像現場進行了考證。經考證,該石刻造像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被定為民國時期造像,從現存造像特徵看,其不屬於佛教造像,應與近代民間信仰有關,其頭部可能毀於50年代。

專家建議,可將該造像作一般文物原址保存,其文物價值待組織近現代領域文物專家做有關研究後進一步確定。

日照會引起石像鬆脆

10日下午,據南岸區文物管理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這座雕像很早以前就有了,此前它被雜物與植被覆蓋,近期周邊被清理乾淨,才得以重見天日,從而得到關注。在被問到文物管理所對該雕像的定級與過往採取的保護措施時,他表示自己並不知情。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該雕像此前被垃圾和雜草所遮擋。當時的照片顯示,雕像所處的樓房環抱處長著數米高的植物,遠遠看去一片綠色,完全遮蓋了雕像。

南坪街道黨政辦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10月下旬,街道接到群眾反饋後,已組織環衛工人去對雕像的周邊進行了清理。

此外,有媒體報導引用南岸區委宣傳部的通報稱,該雕像存在巖石風化、滲水、基座巖土不穩等問題。

對此,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副教授馮棣表示,崖造石像害怕風化,而日照也會引起石頭鬆脆。因此,許多崖造石像外部都建建築,如佛殿等,而小型的以及組合的石像會造窟簷進行保護。除此以外,石像也害怕積水,因此在前期設計時會將排水設計考慮在內。

對於雕像頂部的建築是否會對其帶來損害,馮棣表示可以對其進行結構鑑定後再作判斷。

編輯 左燕燕

校對 李世輝

相關焦點

  • 重慶無頭大佛身份確定:為民國時期造像,頭部或毀於50年代
    重慶無頭大佛身份確定:為民國時期造像,頭部或毀於50年代 上遊新聞客戶端12月10日消息,記者從南岸區委宣傳部了解到,近日受網友關注的南坪石刻造像,位於南岸區南坪正街,依自然山崖鑿刻,造像呈肩部以上無頭狀態
  • 重慶無頭大佛身份確定:為民國時期造像,頭部或毀於上世紀50年代
    記者從重慶市南岸區委宣傳部了解到,近日受網友關注的南坪石刻造像,位於南岸區南坪正街,依自然山崖鑿刻,造像呈肩部以上無頭狀態,現存部分正襟危坐,雙手平放腹前。12月10日,南岸區文物管理所邀請文物專家對石刻造像現場進行了考證。經考證,該石刻造像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2007年-2011年)中被定為民國時期造像;從現存造像特徵看,其不屬於佛教造像,應與近代民間信仰有關,其頭部可能毀於上世紀50年代;建議該造像作一般文物原址保存,其文物價值待組織近現代領域文物專家做有關研究後進一步確定。
  • 重慶居民樓「無頭古佛」成網紅景點 官方:找專家去鑑定
    大眾網·海報新聞訊 千年古佛「蝸居」居民樓小區,文物部門為何沒有介入?被損毀的文物又該由誰來承擔?重慶南岸區南坪摩崖古佛埋身垃圾與雜草,讓不少的文物愛好者們痛心不已。事實上,在一個月前,大眾網·海報新聞就曾刊發重慶南岸區古佛石刻被垃圾雜草掩埋的報導,同時還將情況反映給了當地的文管部門,但古佛的保護修繕卻一直沒有進展。12月10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回訪重慶南岸鬧市深處的宋代古佛,再度被露出真容的摩崖石刻所吸引。
  • 重慶又現「魔幻」建築,9層樓房建在巨型古佛上,佛頭不知去向
    擁有8D魔幻地形的重慶,一直是座奇蹟之城,眾人皆知的輕軌穿樓早已不稀奇。前有渝中區的渝海大廈樓下藏著千年古墓,如今更魔幻的是,鬧市一居民樓竟然將一尊三層樓高的古佛像直接「斬首」!許多人看到照片的時候,一度以為是PS的,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 重慶珍檔 | 平路上有黃包車坡坎上有山轎 民國時期重慶的城市交通...
    今日重慶雜誌微信公眾號消息,諺語「好個重慶城,山高路不平」,道出了重慶城的地形特徵。一直以來,山城崎嶇不平的地勢與蜿蜒曲折的山路影響著市民的出行方式。民國時期的重慶,公路上有小轎車和公共汽車,平路上有人力黃包車,坡坎上有山轎,水裡有渡船,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構建起一張「山城立體交通網」。
  • 廣州鬧市出土唐代至民國時期重要文物逾2500件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11日通報,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六路東段北側一地塊出土唐代至民國時期的各類重要文物2500多件。  該地塊屬於廣州市「廣州古城至珠江北岸」地下文物埋藏區中心地帶,周邊有較多重要的考古發現。
  • 考古專家:長豐古墓群宜原址保護建遺址公園或博物館!
    考古專家:長豐古墓群宜原址保護建遺址公園或博物館!出土展示的文物有金飾、銀飾和各類陶瓷器皿共50多件。專家們現場觀摩文物造型、質地,來判斷文物最初的產地以及墓主人的身份地位。經過工作人員修復和清理,這些文物在歷經千年仍展現出精美的紋飾和精湛的工藝技巧,讓專家們驚嘆不已。
  • 重慶漁民65元賣廢鐵柱,專家鑑定為2000年前文物,立即收歸博物館
    兩千年前,和氏璧之爭讓藺相如名聲大噪,完璧歸趙更是直接作為成語典故流傳至今。但事實上,和氏璧是楚國人卞和找到,他想把這寶物獻給楚王,相傳整整獻了三代楚王,他丟了兩條腿,把自己獻成了殘廢才獻上這塊玉。美玉蒙塵,他人不識,就得等一個伯樂出現,將蒙塵散去,美玉才能重見天日,就如同上世紀重慶漁民拾得漢武帝時期鐵製橋墩,卻因文物知識缺乏不辨寶物,差點令其變成廢品。
  • 道縣鬼崽嶺石像身世之謎
    這一時期的石像,普遍身形比較高大,比較「寫實」,人們根據其甲冑服飾形制,來判斷時代。道縣文物管理所副所長楊雄心指點著這些面目模糊者,是「漢代石刻典型的扁平人像,眼耳都用陰線淺刻一個符號表示,運用石頭本身的質感與團塊,線條只略起修飾作用」。這些不講究逼真而只注意動作力度的石像,分明能在粗線條裡傳達力量。而與其他漢代石刻的區別是,這些石像的頭相當尖。有一排斷頭擺在石碑下,宛如一排大雞蛋。
  • 昆明市中心挖到「寶」後續丨已挖出近30塊青石板,將進行原址保護
    1月8日,五華區自然資源局、五華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五華區文化和旅遊局會同3名文物專家對祥雲街北段進行現場勘察和論證座談,在聽取文物專家建議後,表示將按照相關規定和要求制定專項方案
  • 抗戰時期,武漢這所大學曾在重慶南濱路辦學七年
    抗日戰爭時期,私立武漢中華大學輾轉流亡到重慶南岸龍門浩繼續辦學,走過了一段自強不息的歲月。12月10日,華中師範大學(原中華大學)黨委書記帶隊到南濱路米市街探訪學校遺址,開啟了一段尋根之旅。武漢淪陷後,又遷至重慶南岸龍門浩的米市街,利用南岸下浩禹王宮前殿和正殿繼續辦學,那時候有師生共約500人。由於禹王宮當時的可用面積只有2000平方米,為了解決校舍擁擠,中華大學在禹王宮後面的山坡上修建了4棟三層高的教學樓,1939年還修建了大禮堂。重慶大轟炸期間,學校為保全師生的生命,在通道旁邊的石壁上,開鑿出一條蹄形防空洞,可容納二三百人。
  • 太穿越了,專家都解釋不了,你被哪些文物震驚過
    在三星堆遺址中,還有一些造型特別奇特的青銅面具,很多看起來都很像「外星人」造型,它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碩大的鼻子和大大的眼睛,有人說這些面具和復活島上的石像有一些類似,因為資料很少,至今還不知道這些東西都是做什麼使用,所以在當時看來很多人覺得三星堆遺址是「外星人」遺址。
  • 千金盡散名跡留芳:那些民國時期的收藏家
    千金盡散名跡留芳:那些民國時期的收藏家心和美術轉載▼標籤:雜談千金盡散名跡留芳:那些民國時期的收藏家隋代·展子虔《遊春圖》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自古以來,因時代不同、財力各異,收藏環境不同,使得收藏家的收藏境界也有高下之分,在離我們最近的民國時期,就湧現出大批收藏家,使得今人依舊仰慕。
  • 你是否想穿越到民國時期感受民國風?重慶兩江影視城滿足你
    那你是否知道或者到過重慶的兩江影視城?了解或者到過的都知道這裡還有一個名字叫「民國街」,這裡的建造是因為電影《一九四二》取景,然後才在這裡投資了7個億,建成了現在的兩江影視城。具有影視、娛樂、休閒、民國歷史風貌於一體的綜合性景區。或許重慶在抗日戰爭時期曾是,國民革命政府的陪都,具有一個民國背景。
  • 國慶大假,跟著「雙曬」遊重慶!
    在這裡可觀摩崖浮雕,可到「回音坪」聆聽神奇迴響,可去全長208米、落差248米的玻璃吊橋品鑑空靈,可遊絕壁棧道體驗驚險刺激。阿蓬江神龜峽:因峽口兩山酷似雙龜對臥而得名,全程27道彎,28道門,一彎一道交錯間,形成最有特色的「一線天」景觀。岸山茂林修竹,林中萬物多樣,紅豆杉、中華蚊母、獼猴、豹貓等珍稀動植物不再深藏。
  • 專家認定:保國寺唐代經幢是最古老的梅園石造物遺存
    為紀念「國際古蹟遺址日」的到來,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結合今年「遺產事業,繼往開來」的主題,連續舉辦了保國寺北宋大殿3D信息資料庫建設及浙海關舊址結構性實時檢測系統應用項目階段性成果報告會、「寧波梅園石分布調查和深度研究(東亞地區)課題」專家座談會等活動,收穫頗豐。
  • 珍貴歷史影像資料 國家地理民國時期的老照片 下
    這城牆的歷史已有500多年,綿延約200公裡,寬闊的頂端可容幾輛汽車並排行駛。【北京紫禁城】(1937年10月號)皇城內另有宮牆圍出了紫禁城,以午門為正門。清帝去天壇祭祀時,會乘坐金輦過金水河,由這道午門出宮。辛亥革命後,民國的尋常百姓也可以由此走入禁宮遊覽了。【廣州】(1937年12月號)廣州一所女子學校的學生們鬧哄哄的玩著推球比賽,沉浸於機智、體能並重的激烈拼搏。
  • 趙瑜《南岸古韻之美》
    □ 作者 趙瑜在南岸南山上俯瞰渝中半島 王加喜 攝中國是詩的國度。孔子云:「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中華古典詩詞以其廣泛的內容、深邃的內涵、真摯的情感,承載著華夏民族輝煌的歷史文化。古典詩詞是先人給予我們的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我的家鄉南岸區,位於重慶主城長江之南,自古鐘靈毓秀、人傑地靈。
  • 復活節島上的石像下面,發現了不少工具,證明這些石像是人類所造
    考古專家去詢問島上的原著居民,這些石像雕刻的是誰,如果石像是當地人的祖先刻的石雕,他們應該有殘存的記憶,令專家更詫異的是,島上居民對於這些石雕的歷史沒有一丁點記憶,也根本不知石像刻的是誰的樣子,仿佛它們就是一群天外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