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迎香應用心悟

2021-03-04 老中醫辜孔進

第346期

部位: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

歸經與穴性:屬手陽明大腸經穴位。為手足陽明經交會穴。

功效:散熱開竅。

主治:鼻塞,鼻衄,鼻淵,口眼歪斜,面癢,面浮腫,鼻息肉。

療法:直刺0.2—0.3寸,或斜向上針刺0.5—1寸,

臨床應用:

1、  面癢腫:迎香,合谷。

2、  上唇腫:迎香,水溝,合谷。

3、  慢性鼻炎:迎香,印堂,合谷。

4、  過敏性鼻炎:迎香,足三裡。

本人臨床醫案一:符某,男,35歲,海口籍。因反覆噴嚏2年而於2001年7月5日就診。患者2年前開始出現早晨起床時鼻部發癢,繼則打噴嚏,少則3-4次,多則10餘次,伴有鼻流清涕,稍有氣促,時有咳嗽。檢查:鼻腔黏膜蒼白,雙下鼻甲明顯水腫,舌質淡紅苔白,脈浮緩。西醫診斷為過敏性鼻炎。中醫辨證為鼻鼽(肺氣虛)。針灸用自擬鼻炎7針(曲差,合谷,印堂,迎香透鼻通)。其中雙合谷,雙迎香通以脈衝電疏密波,連用20天後噴嚏明顯減少,晨起偶有1-2次,也不流鼻涕。停用針灸,用左旋咪唑搽劑(Lms-L)塗搽足三陰經,每周2次,連用3個月後完全恢復正常,一年來未見復發。

本人臨床醫案二:陳某,男,42歲,幹部,海口籍。1986年5月20日就診。主訴:鼻塞,噴嚏反覆發作20年。病史:患者每以清晨起床或受寒後就出現鼻子發癢,連續打十幾個噴嚏,鼻塞,流鼻涕,頭痛,鼻黏膜蒼白,下鼻甲水腫,且伴氣短,肢困,腰膝酸軟,舌質淡紅苔黃,脈弦。中醫辨證:鼻鼽,(肺虛型)。治法:補肺固表通竅。中藥處方:北芪15克,白朮10在,防風10克,白芷10克,薄荷10克,辛荑花(另包)10克,蒼耳子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復渣。針灸處方:迎香透鼻通(雙),印堂,曲差(雙),合谷(雙),足三裡(雙)。灸:大椎5壯,肺俞(雙)5壯,百勞(雙)5壯,針灸二法交替進行,每天1次,經服中藥40劑,針灸40次後,下鼻甲水衝消退,臨床症狀完全消失,一年後隨訪未見復發。

相關焦點

  • 迎香穴
    ,當鼻唇溝中,詳見本文圖解迎香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迎香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迎香穴的位置】    (1)「迎香穴」,「迎」,迎受;「香」,脾胃五穀之氣。此處穴位接受來自胃經的氣血,大腸經和胃經都屬於陽明經,故名「迎香穴」。    (2)「衝陽穴」。衝,直上也。陽,陽氣也。衝陽穴名意指大腸經陽氣由本穴上衝並交於陽明胃經。
  • 迎香穴的作用
    迎香穴迎香穴是人體穴位之一,位於人體的面部,在鼻翼旁開約一釐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此穴的主治疾病有鼻炎、鼻塞、鼻竇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中文名迎香穴別名衝陽隸屬經絡手陽明大腸經出處《銀海精微》穴位釋義接收陽明胃經的五穀濁氣並向胃經輸送大腸經的清陽之氣。迎,迎受也。香,脾胃五穀之氣也。該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經供給的氣血。
  • 迎香穴的準確位置圖 按摩迎香穴的兩大功效
    我國傳統的中醫學認為人體經絡是聯通身體的法寶,所以有些常用的穴位大家還是要十分的清楚的,比如說迎香穴,下面我們一起好好的了解一下迎香穴吧。   迎香穴位於面部,在鼻翼旁開約一釐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在鼻翼兩旁,有一個凹陷點,按壓的時候有一些酸脹的感覺。按壓的時間一般一到兩分鐘,按摩之後鼻塞的症狀會有所緩解。按摩迎香穴的功效:清熱散風,宣通鼻竅,預防感冒。
  • 經絡腧穴丨手陽明大腸經迎香穴
    多部古文獻提示,鼻內生息肉,可以從迎香穴治。《針灸聚英》:「鼻有息肉治迎香」。可以用迎香穴配合上星、百會、合谷、外關、肺俞、心俞、尺澤、囟會等治療鼻息肉。迎香可以瀉肺、胃、肝火,活血化瘀。因迎香為大腸經和胃經的交會穴,肺又和大腸相表裡。肺和大腸屬金,肝屬木,金克木,可通過瀉肺熱而瀉肝火。鼻又為肺之竅,即瀉迎香即瀉肺、胃、肝之火,則血行有常道,不能妄行,鼻內不易內生息肉。
  • 鼻炎的剋星——迎香穴
    中醫認為迎香穴為體表的感風、停風之處,是治風之穴,而鼻為肺之門戶,肺與大腸相表裡,迎香穴屬大腸經,並且位置就在鼻旁,當鼻子出現了問題當然首選迎香穴了!經常按揉迎香穴還能促進鼻周圍的血液循環,暢通氣血,提高人體抵抗力的作用。迎香穴位於面部,取穴時採取正坐或者仰臥姿勢,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有一個凹陷點,按壓的時候有一些酸脹的感覺。
  • 每日一穴,迎香穴,調理鼻寒、眼疾等
    配伍應用鼻塞不聞香臭:迎香、人中、上星、太淵(《楊敬齋針灸全書》)。多涕:迎香、上星、肺俞、風池、風府、風門(《新針灸手冊》)。鼻淵:迎香、囟會、合谷、太衝(《簡易針灸學》)。鼻息肉:迎香、上星、合谷、神門、肺俞、心俞、尺澤、囟會(《針灸集成》)。鼻衄:迎香、合谷、上星(《簡易針灸療法》)。
  • 【論穴】迎香穴
    尋找方法: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仰臥姿勢,迎香穴位於面部,在鼻翼旁開約一釐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主治疾病:迎香穴的主治疾病為:鼻炎、鼻塞、鼻竇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是當您上齒牙痛時,指壓迎香穴,可以快速止痛,指壓療法快速止牙痛。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迎香穴 Yíng xiāng〖取穴方法〗 人體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間。
  • 每日一穴之 迎香
    迎香穴位位置圖迎香穴位於面部,在鼻翼旁開約一釐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
  • 鼻通穴又名上迎香穴
    2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久流冷淚,灸上迎香二穴……3 鼻通穴的定位標準定位:上迎香穴在面部,當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處,近鼻唇溝上端處。位於面鼻部,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溝上端盡處,左右計2穴。經外奇穴——上迎香的位置
  • 57、蜈蚣應用心悟
    應用體會(1)小兒急慢驚風,可配全蠍,研末衝服0.9——1.5克。(2)多發性關節腫,可配全蠍,大黃,冰片研末外敷。(3)面癱,用辜老正麵湯(僵蠶,全蠍,白附子,蜈蚣,當歸,白蒺藜,蟬退,甘草)(4)痙攣性斜頸,常用葛根湯加蜈蚣,獨活,威靈仙,鉤藤,蟬退。
  • 路志正:入門可學《醫學心悟》·下篇
    但陸以湉在《冷廬醫話》中有:「程鍾齡《醫學心悟》篇幅雖隘,其方頗有佳者,餘戚李氏婦患噎症絕糧,諸藥不效,醫告技窮,餘拈此書,得啟膈散,令煎服之,四劑能納食,再四劑痊癒」的記載。 聶雲臺在《溫熱標準捷效》中說:「在衡山遇一醫家,言某山疫痢,用《醫學心悟》治痢散投之言無一不效;後又晤廖慕韓醫士,述其經驗亦同」。說明經過驗證有效的事實。
  • 迎香穴:治療鼻炎,鼻塞,感冒~
    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仰臥姿勢,迎香穴位於面部,在鼻翼旁開約一釐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主治疾病:迎香穴的主治疾病為:鼻炎、鼻塞、鼻竇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是當您上齒牙痛時,指壓迎香穴,可以快速止痛,指壓療法快速止牙痛。
  • 每天一穴:大腸經之 迎香穴
    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穀之氣也。該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經供給的氣血。大腸經與胃經同為陽明經,氣血物質所處的天部層次相近,迎香與胃經相鄰,所處又為低位,因而胃經濁氣下傳本穴,故名。,再輕輕的逆時針轉動,就可以起到按摩迎香穴的作用了!
  • 六小齡童與妻子迎結婚32周年 恩愛曬照
    六小齡童與妻子迎結婚32周年 恩愛曬照
  • 【針灸每日一穴】迎香穴:開竅通鼻,防感冒!
    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穀之氣也。該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經供給的氣血。
  • 每日一穴(迎香穴):鼻寒、目赤腫痛、口眼歪斜
    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穀之氣也。該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經供給的氣血。大腸經與胃經同為陽明經,氣血物質所處的天部層次相近,迎香與胃經相鄰,所處又為低位,因而胃經濁氣下傳本穴,故名。【取穴位置】迎香穴位於面部,在鼻翼旁開約一釐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取穴時,用手指從鼻翼沿鼻唇溝向上推,至鼻唇溝中點處可觸及一凹陷,按之有酸脹感即為迎香穴。
  • 蘋果全面放棄32位應用 Android該跟風嗎?
    有意思的是,從最近的消息了解,蘋果將有可能在iOS 11正式放棄對32位應用程式的支持,正式完成對64位生態系統的完全過渡。其實這是iOS 10.3測試版一個錯誤信息無意間爆的料,當用戶嘗試運行32位應用程式,系統竟然告訴用戶無法在未來版本中運行,開發者需改進適配,正是這點讓人浮想聯翩。在iOS平臺上,蘋果已經不止一次提供類似的暗示了,並非常希望開發者僅提供64位應用程式。
  • 按摩迎香穴有什麼作用,告訴你,它竟有這麼多好處
    1.迎香穴的位置迎香穴可以治療鼻炎,鼻子堵塞等症狀,它位於臉部鼻翼旁邊一釐米,當鼻唇溝中間。按摩這個穴位的時候會感到一個凹陷點,按壓時會給人一種酸脹的痛覺,按摩的具體手法時從下至上摩擦,對於鼻子堵塞的症狀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 他寫草書不喝酒,全靠「心悟」!
    但凡事總有兩面,正因為不喝酒,黃庭堅才得以用「心悟」,開創出中國草書的又一新境。
  • 針灸心悟:古歌配方匯集(針灸必讀,乾貨分享)
    (百)面如有蟲行——迎香。面上蟲行有驗,迎香可取。(百)面赤如妝——通裡。連曰虛煩面赤妝,心中驚悸亦難當,若須通裡穴尋得,一用針灸體便康。(玉歌)(編者註:連曰yue,老是說)面腫——頰車、合谷、臨泣。牙風面腫頰車神,合谷臨泣瀉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