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外地的朋友問我,北海有什麼特產。那太多了,今天我就挑幾樣給大家介紹一下。
北海的特產海鴨蛋排名第一。海鴨蛋指那些生活在海邊紅樹林中鴨群,以海灘中的魚、蝦、蟹、貝類、藻類為主要食物,這類鴨群所產的蛋稱為海鴨蛋。主要產區為中國南海北部灣海域國家紅樹林保護區(湛江、防城港、北海、欽州)、廣東電白、臺山等沿海地區。其中北海出產的海鴨蛋最為著名。
海鴨蛋營養豐富。每100克海鴨蛋中含有卵磷脂比100克牛奶中所含卵磷脂高50倍。卵磷脂能起到延緩衰老、軟化、清理血管、增強記憶力的作用。另外100克蛋中含蛋白質12.84克,含人體必需的18種胺基酸總量高達11.53克。還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10多種維生素。有關專家對海邊灘涂放養海鴨蛋進行進一步成分分析,海鴨蛋卵磷脂含量是普通雞蛋的6倍,而膽固醇含量只有普通雞蛋的50%。
合浦大月餅,好吃到你懷疑人生。合浦大月餅,餅面棕黃或金黃略帶泛紅,色澤均勻,腰部呈乳黃或黃色,底部棕黃不焦,具有正常的月餅香味。餅皮厚薄均勻,斷麵皮心分明,果仁大小適中均勻,叉燒大小適中,無夾生、糖塊。餅皮鬆軟綿柔不粘牙,果仁香脆可口,叉燒鹹甜適度、肉質緊密易嚼。合浦大月餅最大的特點除了香以外就是大,起步一斤,最大的月餅重達八斤。
合浦縣現有月餅企業100多家,擁有著名品牌十多家,月餅銷量超2萬噸,產值20億元,位居全國第一。合浦大月餅佔了廣西市場的80%、全國市場的60%以上,2018年合浦被中國飯店協會授予「中國大月餅美食之鄉」榮譽稱號。
龍眼是嶺南佳果,合浦產的最著名。龍眼因大量成熟於農曆八月(桂月),故又稱桂圓。 北海合浦的龍眼,以西場鎮的西鎮、老溫、西坡、民豐、東坡、黃金、官井、那隆、鎮海以及常樂鎮的皇后村一帶為優。其實纍纍而墜,外形圓滾,如彈丸卻略小於荔枝,皮青褐色。去皮則剔透晶瑩偏漿白,隱約可見肉裡紅黑色果核,極似眼珠,故以「龍眼」名之。
龍眼栽培起源甚早,漢時已有種植。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從廉州獲赦北歸。在廉州小住時,合浦郡守劉幾仲即以合浦特產龍眼款待,蘇東坡嘗到龍眼時,讚不絕口,並即席賦《廉州龍眼質味殊絕可敵荔枝》一詩,他認為龍眼質味殊絕,可與荔枝相匹敵。由此可以證實,合浦龍眼生產、栽培有千年以上的歷史。
其實北海的特色美食還有好多,專開單章都不見得說全面。生蠔、扇貝、皮皮蝦,各種海鮮應有盡有。大家有機會都可以品嘗一下,北海絕對是老饕們的天堂。
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種具有鮮明北海特色的工藝品——貝雕。
北海貝雕技藝成熟於明末清初,這從北海、合浦民間傳世的明清貝雕家具及工藝品中可以考證。合浦廉州在唐、宋、元、明、清各代是州、府、縣治所在地,達官居顯貴、士紳殷商都集聚於此。當時的富貴人家所使用的臺椅、茶几、衣櫃、屏風等大多是以酸枝木為原料,用珍珠貝殼加工各種花、鳥,人物圖案和書法字體鑲嵌在家具上。這種用貝殼加工鑲嵌在硬木家具的表面的工藝叫「螺鈿(dian)」,做成各種花紋和圖形的家具,叫貝雕工藝家具,多以家庭手工作坊形式傳承。
北海貝雕藝人經過400多年的不斷探索、繼承、發揚、創新,從貝串、貝堆、平面貝雕到浮雕,再到立體貝雕,用貝殼的天然色澤、紋理形狀,經精心設計,雕琢、堆貼而創作出的高雅藝術品。其將國畫的神韻、刺繡的空靈,玉雕的質感、珍珠的光澤渾然天成地融為一體,有極高而獨特的藝術欣賞性技法多種多樣,選、磨、貼、拼、接、粘並用,借鑑了木、玉、牙雕和國畫等技藝,形象生動、層次分明,風格獨特。使北海貝雕技藝進入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大寶庫。
北海貝雕有6個種類、1600餘品種。主要包括大型浮雕作品,貝雕畫,貝雕擺件,貝雕把件,立體貝雕,貝雕飾品等為主,其中貝雕畫以花卉瓴毛為最佳,如禽鳥、牡丹、月季、龍菊及芙蓉等。
最後要為大家隆重介紹的無疑就是最為耀眼的北海特產——南珠。北海別稱又叫珠城,指的就是珍珠的珠。北海和南珠的故事簡直太多了,可以說沒有南珠就沒有北海。好多人都知道《還珠格格》那部電視劇,瓊瑤取名就是借鑑珠還合浦的典故,形容珍貴的寶物失而復得。合浦現在還有一條街道取名為還珠大道。
北海合浦產的珍珠又名南珠,細膩器重、玉潤渾圓,瑰麗多彩、光澤經久不變,素有「東珠不如西珠, 西珠不如南殊」之美譽。歷代皆譽之為「國寶」,作為進貢的貢品。
南珠不僅是高級的裝飾品,也是名貴的藥物。《本草綱目》說,珍珠粉塗面,令人潤澤好色」。珍珠還具有鎮心安神、化痰去驚的功效。
在20世紀之前,合浦出產的南珠一直都是帝王皇家的貢品,並成為海上絲綢之路中重要貿易物品之一。中國的南珠自古連接了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交流,成為中國珍珠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1984年,柴契爾夫人來中國訪問時就曾親口說道,英國女王王冠上那顆拇指大的璀璨珍珠就是中國所產的正宗南珠。北海合浦的珍珠採集歷史可以追溯到秦代,據《史記·貨殖列傳》記載:當時合浦就有採珠活動,在隨後的歷朝歷代都有相關的記載,如在《後漢書·孟嘗傳》、《晉書·陶謨傳》、《舊唐書》以及《明史》等史籍中均有採珠的記載。
古代時候的採珠之地稱為珠母海,又名珠池、珠海。合浦七大古珠池的位置,均處於今北海市龍潭至合浦山口與廣東樂民之間海域。經考證,斷望池位於今北海市營盤鎮婆圍村南面海域,與廣東樂民池相對,距白龍池5公裡;烏坭是在今合浦縣山口鎮英羅港外南面海域;平江池大約相當於今北海市鐵山港區興港鎮北暮鹽場、川江村至營盤一帶的海域中;楊梅池在今北海市營盤鎮至白龍港一帶的南面海中;青嬰池大致範圍在今北海市僑港鎮南[氵萬]港至福成鎮西村港一帶;白沙池的位置相當於今北海市興港鎮北暮鹽場至合浦縣白沙鎮欖根村一帶海域;海豬沙,則在今北海市營盤鎮白龍港一帶的南面海中。其中位於合浦山口鎮國家級紅樹林生態保護區旁的烏坭古珠池是七大古珠池中唯一存名存址,明確可考的千年珠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