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蟹汁在北海人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做菜,放一勺沙蟹汁提味;吃飯,舀一勺沙蟹汁送飯……
自懂事以來就一直跟沙蟹汁打交道。像大多數北海人家一樣,製作沙蟹汁的手藝在周家也是代代相傳,傳到父母這輩,再傳到她。
「在我看來,沙蟹汁有最地道的『北海味道』。」有人說,「以前提到北海特產,大家都想到是魷魚絲、魚乾等,但這些東西其他濱海城市也有,並不是北海獨一份的。而沙蟹汁是北海特有的食品,其製作工藝也是北海獨有的,所以,稱得上是真正的北海特產。」
在北海人看來,沙蟹汁是普通到不值得對外人介紹的家常佐料;對遊客來說,沙蟹汁卻是聞所未聞的東西,很少人知道它的存在。這兩個極端湊在一起,形成了沙蟹汁「你不知我不說」的尷尬場面。因此,長期以來,沙蟹汁默默無聞。
在北海,很多人會做沙蟹汁,但也就是想吃的時候做一些,最多送給親友分享,很少有人把它當成特產,以前自己家也只是把做出來的沙蟹汁供給家裡飯店使用或送給親友。
直到今年5月《舌尖上的中國2》的播出,北海沙蟹汁開始聲名遠揚。片子是在鐵山港區營盤鎮青山頭村拍攝的,而幫助攝製組完成拍攝的是周君翠一家。
沙蟹汁的製作工藝看似簡單,實則繁瑣。從沙灘上把沙蟹抓回來後泡進乾淨的海水裡,讓沙蟹排出體內的泥沙和排洩物,再把它們倒進瓦缸內,同時加入生薑、辣椒、鹽等佐料一起搗碎,再用玻璃瓶裝起來放在陰涼處發酵。經過七八天的自然發酵後,美味的沙蟹汁便可以上桌了。整個過程中,從調料的分量到發酵的進展,都需要豐富的經驗,稍有差池都會讓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
周君翠的母親是製作沙蟹汁的好手,為人熱情和氣。周家在市區開了一家大排檔,為讓大家嘗到正宗的沙蟹汁,母親堅持整個製作過程純手工完成,「媽媽覺得沙蟹汁的名聲來之不易,所以更應該保證質量,讓這個北海名片式的特產享譽全國。」
碰上慕名前來品嘗的食客,母親便將做好的沙蟹汁裝瓶相贈。但隨著人數的增加,周家開始「吃不消」了。
「整個過程純手工製作,一天頂多只能做200瓶240ml裝的沙蟹汁,而且需求量太大,成本也增加了不少,根本送不起。」周君翠尷尬地笑了笑說,為此,周家只能以成本價出售沙蟹汁。
記者了解到,周家的沙蟹汁在今年國慶節期間被許多遊客「點名」,5天賣出2000多瓶,但周君翠的母親堅持「質量至上」,最後兩天寧可斷貨也不願用低品質的沙蟹汁濫竽充數。
在2014年北海優秀旅遊商品評比中,周家出品的沙蟹汁獲優秀獎。
儘管沙蟹汁在外地遊客中漸有名氣,可周君翠認為,北海沙蟹汁在打響品牌的過程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一是沙蟹汁至今沒有任何生產標準,生產者難以把握分寸。二是沙蟹汁仍以手工製作為主,難以大批量生產滿足市場需求。
「想要進一步推廣沙蟹汁,各方面都要做出努力。」周君翠認為,政府部門應多舉辦旅遊商品展覽活動,為沙蟹汁等北海特產提供展示平臺,生產者也要不斷完善製作工藝,珍惜沙蟹汁來之不易的名聲,切勿為了利益生產劣質產品來忽悠遊客。
來源北海晚報
北海最具影響力微信平臺■ 微信二次開發、廣告投放
■ 聯繫電話:400-998-1311
■ 點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