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的7幅作品中又現「密碼」!

2020-12-14 中國生物技術網

列昂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是世界上最聰明和最偉大的博學家之一,他以精巧細緻的藝術作品和先進的技術理念而聞名於世。

但近日一項發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微生物學前沿)》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奧地利自然資源與生命科學大學(BOKU)和義大利羅馬國家中心圖書館生物實驗室領導的研究團隊,揭示出達文西畫作另一個維度的複雜性:在他的藝術作品中隱藏著一個由微生物組成的世界。這些發現有助於為藝術品建立基於微生物組的「生物檔案」,並為當前和將來的生物學比較提供一種「密碼(指紋)」。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第三代測序技術——納米孔測序,發現每一副作品上都有足夠獨特的菌群,而且,它們具有足夠多的共同的關鍵要素,這有助於研究人員根據其微生物組的差異來識別贗品,甚至是幾個世紀以來儲存在不同條件下的真跡。

研究人員還發現,達文西作品中的微生物群與預期顯著不同,其中包含許多細菌和人類DNA,這很可能是藝術修復者和其他人在幾個世紀以來觸碰的結果。

此外,他們還檢測出了已知會使紙張隨時間降解的微生物,這表明對這些古代藝術品的修復和養護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該研究相當於一項概念驗證實踐,展示了在未來通過微生物組如何揭示某些藝術品的意外歷史或幫助發現贗品。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檢查了這位藝術大師的七幅代表性畫作中的微生物(包括活的和死的),意外地發現了的這些多樣性的細菌、真菌和人類DNA。

達文西於1519年謝世,距今已有501年,即便有生物信息,也只會落在草圖上,而不是成品。因此檢測出的DNA(至少是大部分)很可能來自幾個世紀以來保管或處理過這些繪畫的其他人,而非達文西本人。但新發現的生物信息確實值得一講。

研究人員寫道,在這些作品中,人類DNA的汙染相對較高,細菌比真菌具有出人意料的優勢。

過去的研究表明,在紙製品(比如這些畫作)的微生物群落中真菌往往佔主導地位,但在這項新發現中,有大量來自人類和昆蟲的細菌。研究人員通過SEM分析可以觀察到的其他微生物,似乎是通過載體引入的,例如昆蟲及其糞便。所有的畫作都顯示了非常具體的生物檔案,但在這類物質中反覆發現的細菌和真菌的核心菌群被確認為是真正的降解物,例如細菌中的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厚壁菌門(Firmicutes的成員,以及真菌綱的糞殼菌綱(Sordariomycetes等。

研究人員說:「總體而言,昆蟲、畫作修復人員和地理位置(羅馬或都靈)的影響,似乎都在這些畫作上留下了肉眼看不見的痕跡。但是,很難說這些微生物是否來自達·文西創作之時。」

研究人員表示,大部分DNA可能來自於從15世紀保管或修復畫作的工作人員,但尚未對遺傳物質進行詳細的分析,目前還無法確定其具體來源。

此前,該研究團隊也曾分析過藝術品上的微生物組,以確定從走私者那裡追回的雕像在藏匿期間是如何儲存的。

研究人員說,未來,這種技術甚至可以揭示出已被充分研究過的藝術品新的歷史細節。

論文連結: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0.593401/full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達·文西的7幅作品中發現了新的「密碼」!
    列昂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是世界上最聰明和最偉大的博學家之一,他以精巧細緻的藝術作品和先進的技術理念而聞名於世。但近日一項發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微生物學前沿)》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奧地利自然資源與生命科學大學(BOKU)和義大利羅馬國家中心圖書館生物實驗室領導的研究團隊,揭示出達文西畫作另一個維度的複雜性:在他的藝術作品中隱藏著一個由微生物組成的世界。
  • 在達·文西的畫作中,發現了新的微生物「密碼」
    在達·文西的畫作中,發現了新的微生物「密碼」 2020-11-30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達·文西逝世500年|《蒙娜·麗莎》中藏著深情告白?
    達文西自畫像《蒙娜·麗莎》的創作始於1503年,達·文西一直將這幅畫帶在身邊,並且在此後的十幾年時間裡不斷修改,成為持續創作時間最長的一件作品。《蒙娜·麗莎》還有另外一個名字「La Gioconda」,在義大利語中意為「幸福的」,或許是出於對這個詞中所含幸福之意的註解,讓達·文西在構思這幅畫時才有了蒙娜·麗莎的微笑。正是畫中女子時隱時現、似笑非笑的神秘微笑,數百年來,吸引著一代代的專家學者去破解其中的秘密。
  • 完美的天才 達·文西
    《受胎告知》是達·文西在沒有老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一件作品除有一點自由構思外這幅畫的場景都是達·文西遵循一般透視畫法來構思《建築十書》中描述達文西努力繪出完美比例人體這幅由鋼筆和墨水繪製的手稿描繪了一個男人在同一位置上的「十」字型和「火」字型的姿態同時被分別嵌入到一個矩形和一個圓形中這幅畫有時也被稱作卡儂比例或男子比例現被收藏於義大利威尼斯的學院美術館中和大部分紙質作品一樣,只會偶爾被展出這幅素描的一個魅力在於
  • 如何證明一幅畫出自達·文西?
    達·文西的傳世彩色繪畫作品不多,數量僅有20餘幅。在這些極為珍貴的畫作中,有一幅畫作名叫《美麗的公主》。畫面繪製了一名年輕女孩的側臉,她肌膚紅潤、頭髮梳成馬尾,身上則穿著15 世紀的高貴衣裳,氣質相當優雅,但眼神有些冷淡。
  • 6月共讀書單 | 《達·文西密碼》
    我喜歡閱讀,但以前我的品味僅限於文學情感類作品;先生喜歡看球賽、看美國大片;孩子則是喜歡打遊戲、玩手機…… 以前,我們三個都是各玩各的。他們不喜歡我的「無病呻吟」,我則嫌他們太吵…… 記得《達·文西密碼》這本書是一位同事離職的時候留給我的,我放在桌子上很久也沒翻開,一看名字就覺得不是我的style。
  • 終於清楚了:達·文西到底畫了幾幅蒙娜麗莎
    同樣是神秘的微笑,同樣出自達·文西,但這幅年輕的蒙娜麗莎 —— 《艾爾沃斯·蒙娜麗莎》的名氣,可小多了。兩幅《蒙娜麗莎》有著相似的長相、服飾、手勢和表情,但仍存在一些不同點。兩幅作品所用的基本材料也不相同,較年長的用的是亞麻布作畫,而較年輕的用的是則木質畫板。畫中的人物姿態基本一樣,人物身後背景的差異卻很大。牛津大學專家因此曾認為《艾爾沃斯·蒙娜麗莎》只是一幅藝術家創作的臨摹作品而已:她身後的背景相對馬虎,不能描繪出作畫環境的微妙細節,而且畫中元素的刻畫也失去了原作難以捉摸的意境。
  • 達•芬奇,被眼疾成就的天才?
    文藝復興時期,西方湧現出大量藝術界大拿,達•芬奇便是代表人物之一。達•芬奇的一生可用「傳奇」二字來形容。
  • 【作品賞析】達·文西畫布上的四位女子
    畫中的女子是切奇利婭·加萊拉尼(Cecilia Gallerani),她是米蘭公爵盧多維科·斯福爾扎(Ludovico Sforza)的情婦。達文西傳遞出來的女性活力和自由精神完全打破了15世紀的女性形象。她幾乎像要從畫框裡走出來,她懷裡的寵物也一樣不安。這隻銀鼠是盧多維科的象徵,所以她正緊緊地抱著她的情人。
  • 【群星閃耀 人物春秋】 「人之初,性本好奇」——李奧納多·達·文西的創造力密碼
    李奧納多·達·文西是文藝復興運動中的「美術三傑」之一。《達·文西自畫像》      他的巔峰之作——《蒙娜麗莎》在問世50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是羅浮宮的鎮館之寶。      當我們注視蒙娜麗莎的微笑的時候,它一閃即逝。我們的目光稍稍移動,她的微笑似乎也在變化。這讓一切變得更加神秘。
  • 達.芬奇痴迷畫女性的「達文西密碼」-名畫家心理分析(1)
    結束了三國人物心理分析後,從今天開始,嶽曉東博士的微信號將持續推送嶽教授名畫家心理分析系列,敬請關注達.
  • 達•芬奇在米蘭最早創作的作品,居然是這幅畫!
    達·文西,他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科學家、發明家、畫家。現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繪畫,他的傑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也是眾人皆知。《最後的晚餐》
  • 珠寶中的「達•芬奇密碼」
    丹·布朗的小說《達·文西密碼》中講到了與藝術作品有關的神秘字符的分析與調查,其實,珠寶對於字母和符號的熱愛也始終不曾消減,
  • 《美麗公主》:達·文西「新作」鑑定記
    2007年那次展覽的標籤上赫然寫著:「經慎重研究,此畫像以列昂納多·達·文西的大量作品為基礎,可能出自某鑽研義大利藝術的德國畫家之手。」這一猜測認為,頭像集合了達·文西若干作品中的諸多細節——當然實際上並非如此——但未做進一步詳述。
  • 達·文西《巖間聖母》中發現新草圖,作品將以沉浸式方式展出
    與此同時,英國國家美術館宣布將在今年11月展出該作品,展覽將以沉浸式的方式進行,通過構建繪畫原本所在的教堂式環境等方式,給讓觀眾有機會探索萊奧納多·達·文西在創作這幅作品的創造歷程。 近日,研究人員從備受討論的達·文西畫作《巖間聖母》中發現了一幅「被放棄的構圖」,這件作品本身將作為重要展品出現在11月倫敦國家美術館的沉浸式展覽「萊奧納多:體驗一幅傑作」中。
  • 達·文西十大經典畫作解讀
    在這幅畫上,達·文西奉老師之命,只畫了左側兩個小天使中左邊一個,可是就這一個側面形象的天使,從人物造型和臉部的神情表現來看,要比老師所畫的其他幾個人物生動得多。達·文西著重描繪的是一個天真無邪、毫無神秘色彩的兒童形象。兒童頭部的捲髮、身上的衣褶以及他與據說也是他畫的後面的自然背景之間的和諧關係,給人以極其真實可信的感受。
  • 《達·文西密碼》之後,他還原了事先張揚的藝術品現場迷案
    擅長西方現當代藝術史、視覺藝術符號學、藝術市場消費行為和文化研究的他,當時在美國擔任藝術顧問,被一位佛羅裡達的藏家邀請到家裡鑑定六幅波洛克的畫作。看到畫作後,經驗告訴他,這裡面有問題,不僅僅是作品的真偽問題,還牽涉到金融詐騙。此事雖然未有結果,但一直懸在黃文叡的心中。他覺得是很好的小說虛構素材。如今,十多年過去了,這個念頭終於得以完成。
  • 把名畫穿上身,Off-White推達·文西聯名系列
    潮流品牌Off-White×達·文西聯名系列近日在Farfetch限量發售,此次聯名合作以達·文西的作品《聖母子與聖安妮》為主題,選址法國羅浮宮為宣傳圖片拍攝地點。圖/Off-White Paris官網截圖達·文西有5幅作品收藏於羅浮宮,分別是《巖間聖母》、《費隆妮葉夫人》、《聖母子與聖安妮》(未完成)、《施洗者聖約翰》及《蒙娜麗莎的微笑》。圖/Musée du Louvre官網截圖聯名系列單品包括Off-White經典T恤、黑白連帽衛衣和西褲等。
  • 繪畫 | 達·文西《蒙娜麗莎》之三 畫作歷史
    芬奇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品之一,畫中描繪了一位表情內斂的、微帶笑容的女士,她的笑容有時被稱作是「神秘的笑容」。《蒙娜麗莎》現收藏於巴黎羅浮宮博物館。十五世紀初,為忠貞女性繪製肖像在藝術界比較常見,《蒙娜麗莎》就是這類作品。畫中麗莎的右手位於左手之上,這表明她忠於丈夫。達·文西所畫的麗莎的黑色衣服和面紗是受西班牙的影響,而非像部分學者推測的那樣是為了哀悼夭折的女兒。這幅油畫的尺寸非常大,通常來說,畫作的尺寸與委託人的富有程度成正比。
  • 達·文西油畫《蒙娜麗莎》,世界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
    《蒙娜麗莎》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文西創作的油畫,現收藏於法國羅浮宮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