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調整生態保護紅線,紅樹林、珊瑚礁等均被劃入

2020-12-17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姜慧梓)國新辦12月1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表示,我國將調整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將整合優化後的自然保護地、生態極度重要和極度脆弱區域以及紅樹林、珊瑚礁等重要生態系統劃入生態紅線。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的新要求,作出了「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的新部署。對此,王宏給出了自己的理解:所謂的邊界就是底線,「守住自然生態邊界」,就是守住自然生態的底線,要確保生態安全,為國家安全、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王宏介紹了下一步的重點工作,首先要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系統保護陸地和海洋重要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

同時,調整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將整合優化後的自然保護地、生態極度重要和極度脆弱區域以及國家一級公益林、重要溼地、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冰川及永久積雪、紅樹林、珊瑚礁等重要生態系統等劃入生態紅線,做到應劃盡劃、應保盡保,並實行嚴格用途管制。

此外,強化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全程監管,加強自然資源執法和督察;繼續實行和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草畜平衡等制度,提升自然生態系統恢復力等。

王宏表示,我國生態本底脆弱,生態問題存量較多;自然災害多發頻發,自然災害帶來的生態問題的增量也不容小覷;同時,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不合理利用也加劇了對生態的影響和破壞,這都是我們要面對的。氣候變化還可能引發新的生態風險和挑戰。對此,要樹立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立足自然地理格局,遵循自然生態系統演替規律和內在機理,加強對重大生態問題和風險的研判,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主動應對。

新京報記者 姜慧梓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賈寧

相關焦點

  • 專訪自然資源部生態修復司相關負責人:紅樹林修復須高度重視科學
    根據2013年第二次全國溼地資源調查結果,由於沿海地區開發的強度加大,圍填海造成濱海溼地喪失,2001-2012年期間,天然紅樹林被佔用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 近年來,國家先後出臺了關於加強溼地保護、嚴格圍填海管控等政策措施,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規劃等,紅樹林保護和修復工作得到顯著加強,遏制了我國紅樹林面積急劇減少的趨勢。從國際上看,我國是世界上少數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
  • 溼地保護|紅樹林修復提速 仍有難題待解
    近年來,由於沿海地區開發強度加大,加之近海海水汙染、過度捕撈,我國紅樹林面積銳減。今年8月,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明確將對現有紅樹林實施全面保護。但紅樹林生態系統脆弱,修復難度大,保護與修復仍期待更多科技突破。
  • 紅樹林保護修復提速,再造「海上森林」有多難?
    生態文明建設的號角下,紅樹林保護修復提速。今年8月,我國首個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出臺,明確對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現有紅樹林實施全面保護。 自然資源部生態修復司相關負責人日前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表示,目前,五省份正在制定紅樹林保護修復具體實施方案。
  • 為什麼是紅樹林?丨世界海洋日
    今年的活動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今年的世界海洋日主題將目光瞄準了海岸潮間帶上的綠色衛士——紅樹林。那麼,什麼是紅樹林?為什麼是紅樹林?作為海洋和陸地交界處的「兩棲植物」,紅樹林面積雖然不大,儲碳能力卻高於全球平均值,將海洋中巨量的活躍碳牢牢縛在濱海溼地;看似平平無奇的紅樹林,還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紅樹林以常綠灌木和喬木為主體,加上少量草本和藤本,和樹上鳥類、樹底魚蟹貝類、微生物組成一個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體系;紅樹林對生態保護具有顯著作用,得益於其淨化水體的功能,紅樹林所在地幾乎沒有微生物富集的
  • 我國首份海洋保護行業報告發布
    近日,我國海洋保護領域首份《中國海洋保護行業報告(2020年)》在上海發布。報告由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編寫,由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資助。「即使你沒見過大海,也無法忽視它的存在和影響。」中國科學院院士蘇紀蘭表示,過去半個世紀裡,中國約53%的溫帶濱海溼地、73%的紅樹林、80%的珊瑚礁遭到破壞。
  •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生態狀況監測(試行...
    本標準適用於綜合運用衛星遙感、航空遙感和地面監測方式,對我國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的面積、性質和功能以及人類幹擾活動進行動態監測工作,海域生態保護紅線監測另列。   本標準適用於縣級及以上行政區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範圍內生態狀況動態變化監測。
  •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王宏:自然災害帶來的生態問題增量不容小覷
    也就是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落實落細,一是要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統一設置、分級管理、分區管控,系統保護陸地和海洋重要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二是調整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將整合優化後的自然保護地、生態極度重要和極度脆弱區域以及國家一級公益林、重要溼地、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冰川及永久積雪、紅樹林、珊瑚礁等重要生態系統等劃入生態紅線;三是要嚴格按照
  • 探秘「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
    為展現廣東省自然保護地的多彩生境和大美風光,呼籲大家愛護自然,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氛圍,廣東省林業局推出「粵野覓鏡——大美保護地探秘」系列宣傳活動。 本期我們將帶領大家走進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探秘珊瑚礁。
  • 我國第一套以海洋為主題的郵票是?
    我們喜歡大海,所以更要保護好大海!J10 到大江大海去鍛鍊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世界海洋日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提起紅樹林,許多人並不了解其與海洋生態的關係。
  • 國新辦舉行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做好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發布會(實錄)
    明確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和管控規則,開展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工作,將陸地、海洋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需要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劃入紅線,做到應劃盡劃、應保盡保。除國家重大項目外,全面禁止圍填海,大規模違法填海活動得到有效遏制,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規則、制度、機制初步建立。 三是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穩步推進。
  •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丨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生態功能評價(試行)
    本標準適用於以縣域為單元的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評價。其他級別行政轄區或一定地理空間單元範圍內的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評價可參照執行。   《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保護成效評估(試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臺帳資料庫建設(試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平臺建設(試行)》中涉及生態功能指標時採用本標準的計算方法。
  • 我國紅樹林面積不斷擴大,20年間增加7000公頃,怎麼做到的?
    從它的生態效益來看,紅樹林以凋落物的方式為海洋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更是候鳥的越冬場和遷徙中轉站;作為熱帶海岸的重要生態環境之一,紅樹林還為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繁衍棲息的場所。據研究表明,紅樹林區的生物資源量非常豐富,大型底棲動物、鳥類、昆蟲等種類豐富、數量龐大。
  • 自然資源部回復生態保護紅線內的林木採伐問題
    自然資源部回復生態保護紅線內的林木採伐問題編者按:生態保護紅線涉及到林業特別是林木採伐問題受到大家普遍關注,為此將此問題諮詢自然資源部,近日得到回覆如下:>問:尊敬的部長:您好,有個問題向您諮詢,在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內的林木能否採伐?
  •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基礎調查(試行)
    其中,涉及海洋生態保護紅線的,結合海洋生態保護紅線監管需求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臺帳資料庫建設有關要求,參照GB/T 12763.9確定調查的主要內容和技術路線。   7 調查登記   7.1 基本狀況調查   7.1.1 生態保護紅線分布情況   對縣級行政區內生態保護紅線的分布情況進行調查。主要調查內容包括:生態保護紅線圖斑的個數,以及各生態保護紅線圖斑對應的地理位置、面積、主導生態功能和保護目標。
  • ...講話精神;研究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放管服」一件事一次辦...
    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放管服」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等工作(記者 楊智偉 攝)懷化新聞網訊  9月22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雷紹業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聽取懷化市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全市農村亂佔耕地建房整治、全市深化「放管服」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全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行業清源」、懷化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等工作情況匯報,審議並原則通過了《懷化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
  • 廣東將研究開展紅樹林碳匯項目開發
    大洋網訊 近日,記者從廣東省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動員部署會獲悉,2020年~2025年,國家下達廣東營造、修復紅樹林任務分別為5500公頃、2500公頃,佔全國總任務的60.8%、25.6%。廣東目前擁有紅樹林約1.21萬公頃,是全國紅樹林面積最大的省份。
  • 我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基本形成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王立彬)以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管護修復為目標,我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基本形成。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17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說,十三五時期,我國生態保護修復法律制度加快完善,完成森林法、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沙治沙法、土地管理法等修訂;加快推進礦產、草原、自然保護地、野生動物保護、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空間規劃及長江、黃河保護等修法立法;出臺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自然保護地體系、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
  • 世界海洋日丨明明是綠色的,紅樹林為何叫紅樹林?
    今天是第12個「世界海洋日」  今年海洋日的主題是  「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  關於紅樹林,  你了解多少?紅樹植物還會通過葉片的分泌腺體將含鹽體液排出體外,水分蒸發後,葉片上會析出白色鹽晶。另外,有些紅樹還會將植株內的少量鹽分轉到即將脫落的枝葉上,當枝葉脫落時便可排走其多餘的鹽分。
  • 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強化溼地保護與修復——訪國家林業和草原...
    八是成功申辦2021年《溼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展國際溼地城市認證提名和國際重要溼地指定工作,開展國際重要溼地生態狀況監測,近期將向國內外發布中國國際重要溼地生態狀況白皮書,開展「一帶一路」溼地保護修復國際合作,舉辦了2019世界溼地日主場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