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省委宣傳部、省精神文明辦、省總工會在遼寧廣播電視臺遼寧好人發布廳舉行發布會,授予孫智孝等10名同志(群體)「遼寧好人·最美職工」稱號。
「遼寧好人·最美職工」稱號獲得者分別是:
孫智孝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副所長
尚 東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中西醫結合研究院(學院)院長
郭 鵬 本鋼板材熱連軋廠工人
劉 俊 丹東市公共運輸總公司駕駛員
董曉玲 蓋州市育智學校教師
瀋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結構車間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工業物聯控制系統研究集體
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北方分公司飛行部
遼寧省沙地治理與利用研究所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公司趙奇峰遼寧省勞模創新工作室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廣大職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紮根基層默默付出、立足本職幹事創業,以堅守和奉獻,引領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社會風尚。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全省廣大職工始終奮戰在抗疫防疫工作一線,各地區各行業湧現出一大批用創新、奮鬥、堅守展現新時代勞動之美的優秀典型。他們以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卓越的勞動創造、忘我的拼搏奉獻,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唱響了新時代奮鬥者之歌。
讓我們看看這10名同志(群體)的先進事跡——
孫智孝
提出超高隱身總體布局多學科緊耦合優化設計新方法,完成多個國家重點型號的無人機設計與研製工作,突破了超高隱身無人平臺總體技術,設計的我國無人系統開放交互協議,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空白。主持國內首個支配無人空戰的智能決策系統「作戰腦」,引領航空裝備智能化發展,成果入選2019年度我國「國防科技十大進展」。攻克了有人/無人多機協同空基指控技術,引領我國智能空戰技術與世界並跑。在行業內率先實現了將「基於模型系統工程」方法應用於型號研製的全生命周期,建立了一支100餘人的致力於複雜裝備系統研發的系統工程師隊伍。
尚東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帶領學校中西醫結合學科快速發展,2018、2019年連續兩年獲得「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全國第五位、遼寧省第一位、綜合性大學排名第一。首創SELECT中西醫結合膽胰微創診療體系和一站式平臺,制定5項行業診療標準,自主研發3種中藥顆粒製劑,成果已推廣至省內外20餘家醫院,救治患者達3萬餘名。率先垂範,勇敢逆行,帶領174名醫護人員星夜馳援武漢。廣泛開展中西醫結合治療,制定中西醫結合加速康復治療方案,救治了大批患者,取得了所轄病區三個零(在院患者零病亡、出院患者零復陽、醫護人員零感染)的戰績。
郭鵬
從事軋鋼生產工作23年,主持的《短流程薄帶鋼硌印缺陷消除》項目獲中國質量協會技術質量獎,主持的《六西格碼管理方法在提高薄規格產品質量》項目獲省企業管理進步成果二等獎,他參與的《降低花紋板卷形缺陷率》攻關項目被評為省質量科技成果一等獎。他主持QC( Quality Control——質量控制)項目7項,多次在全國、冶金行業競賽中獲獎。他擁有三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一項國家發明專利。利用所學知識編制了《1880mm軋機換輥模擬作業系統》《1880mm軋機模擬作業系統》軟體可以真實的對操作聯鎖進行模擬。共編寫64項標準化操作指導書,完成科技攻關23項,為企業創效達4000多萬元。
劉俊
多年堅持安全行車,文明駕駛,沒有發生過服務投訴、違規違紀和重大安全事故,各項營運指標始終名列前茅。每天出車前,他都會提前做好各項例檢工作,保證車輛安全、乾淨整潔,應急物品一應俱全。冬季為乘客準備坐墊,夏季又自費安裝窗簾。乘客上車時,他總會問聲好。疫情爆發公交停運期間,劉俊每天都會到單位對車輛進行簡單的維護。恢復運營後,他認真對待出車前的清潔和消毒,努力為乘客提供安全的乘車環境,為公司捐獻了300瓶84消毒液和200副手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時刻謹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他說:「公交車有終點,但為乘客服務沒有終點。」
董曉玲
在二十七年的特教生涯中,始終堅守初心,無怨無悔。帶過的班級中,中重度的智障學生佔多數,但她始終以「愛」為基點,一心一意地探索殘障孩子的教育之路。她精心地呵護每一位學生,在承擔教師職責的同時給予了孩子媽媽一樣的關懷。面對這群特殊孩子,為他們蓋被子、餵水吃藥、清理大小便……她早已習慣。她總是對孩子笑臉相迎,不僅積極教授孩子們文化知識,還耐心照顧孩子們的生活,幫助他們快樂成長,讓他們看到生活的希望,做生活的強者。在疫情期間,董曉玲不斷地通過網絡面對面去貼近每一名學生,積極地與他們交流,極大地幫助了學生家長。
瀋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結構車間
車間現有員工150人,其中工人專家1人,高級技師19人,技師27人,主要承擔離心類壓縮機、鼓風機、膨脹機組等拼裝及焊接製造。曾湧現出全國勞動模範、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楊建華,全國機械工業勞動模範、遼寧省優秀共產黨員李喜濤等高技能人才。車間圍繞精益模式抓「安全生產目視化、生產製造流程化」管理,在集團內首創車間級質量聯席會議制度,按月召開質量例會,提高質量問題協調解決效率,管控力度。在疫情與任務高峰疊加的關鍵時期,第一時間組織開展「戰疫情、保安全、搶工期、創精品」勞動競賽,經過三個月的不懈努力,車間共完成76臺機殼、78臺底座的焊接,完成工作總量308001小時。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工業物聯控制系統研究集體
研究集體共30位成員,承擔著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工信部等主體科技任務。主持制定國際標準1項,歐盟標準1項,國家標準10項;授權專利109項,其中國家發明專利90項、美國專利14項、歐盟專利5項。創建了國際領先的工業無線控制技術體系,制定了我國唯一的工業無線國際標準WIA-PA,攻克了工業無線核心網絡晶片、無線傳感終端、協同控制平臺核心技術,研發了電力輸送、石油開採、鋼鐵軋制等複雜工業系統的安全能效無線控制系統,破解了行業發展的瓶頸並實現了規模化應用。該技術還成功應用於世界第一高橋北盤江大橋、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等大型橋梁結構力學測試。
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北方分公司飛行部
作為東北民航第一支飛行隊伍,目前團隊共有503人,負責組織飛行訓練、生產組織管理工作,按計劃完成公司航班生產、飛行訓練等任務。連續26年保證航空安全,航班正常率在遼瀋地區始終排名行業第一。目前,飛行部年飛行3億多公裡、年飛行量突破10萬小時、近400名飛行員執飛29架飛機40餘條國際國內航線,是東北地區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雄厚的飛行機隊。多年來積極參與國家、省市和軍方等組織的重大運輸保障工作230餘次。在今年的抗疫鬥爭中,先後執行和保障29班運輸馳援武漢、襄陽醫療包機等任務,運輸醫療隊等人員3353人次、行李及物資8620件121.7噸。近3年,年均繳稅1.14億元。
遼寧省沙地治理與利用研究所
歷經68載,沙地所的幾代治沙人承擔各級各類項目600餘項,共取得科研成果270項、獲獎180項。樟子松沙荒造林技術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章古臺固沙造林1986年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風沙地改良利用綜合樣板建設研究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總結出的灌木固沙為主的綜合治沙方法被列為我國三大治沙法之一,填補了中國灌木治沙史的空白。開創了樟子松人工治沙的先例,已帶動我國三北地區樟子松固沙造林超千萬畝。選育彰武松、沙地樟子松優系、阜花系列花生等農林新品種,探索出生態修復與沙區百姓致富同步發展新路。近年來,沙治所積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樣板建設,在沙區生態建設、農業科研與推廣等方面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公司趙奇峰遼寧省勞模創新工作室
成立於2012年,核心成員14名。領銜人趙奇峰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華技能大獎、首屆「遼寧工匠」。工作室推行「113」工作機制,即發揮一個領軍人物的作用,搭建一個交流展示平臺,把好立項研發、評審發布、推廣應用「三關」。創建「網際網路+」培訓模式,研發掌控管理平臺,點擊量10萬次以上,形成了「網際網路+」的立體培訓模式。累計完成培訓項目34項,授課1406學時,培訓學員3660人次。構建「三個結合」共享平臺,完成重大攻關課題26項,取得專利45項,累計創效1.6億元。
記者 : 王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