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內地首家蔦屋書店:日本的書店,有什麼不同-虎嗅網

2020-12-13 虎嗅APP


蔦屋書店終於來到國內


每一個走進去的人


都不可能空著手出來


杭州蔦屋書店終於開業了。


2019年,它宣布將來中國開店,這個消息讓所有人都心潮澎湃。


大家開始各方猜測,這個引領美好生活方式的書店品牌來到中國之後的樣子。


販賣生活方式、超過1400多家分店、日本幾乎一半的年輕人都去過、日均人流量破萬……它的標籤有很多。


滿懷著好奇,開業當天,我就第一時間去往現場一探究竟。




在杭州蔦屋書店,我逛了整整一天。摸到了絕版的山本耀司秀場專輯、可以穿在身上的南宋盆栽襯衫,還有世界上只出版了1000本的三宅一生限定圖冊……


這將近兩年的期待,比我想像得還要值。


1. 兩層空間,九大板塊,滿滿全是乾貨


蔦屋書店選址在天目裡,它緊鄰杭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周圍沒有高大水泥森林的束縛,讓人舒適。


唯一不方便的是沒有直達地鐵,需要轉乘公交車。


現在,入場需要通過官方app預約時間段。營業時間是10點至22點。



我是早上10點第一批入場的。因為預約和限流的關係,顧客不多,打扮都很時尚,三兩人中間,就有一個背著相機。看來大家都是有備而來。


在入口處等候時,接待的小姐姐友善熱情,身穿黑色襯衫連衣裙,畫著淡淡的金黃色眼影,隨後又和來自總部的工作人員說起流利的日語。


那一瞬間,有種好像身處東京蔦屋的氛圍。



書店分為地上與地下兩層。


地上層由三個單獨的玻璃房連接。四周由綠色植物環繞,陽光透過玻璃灑進來,和木質裝飾呼應,讓人心裡暖洋洋的。


三個區域分別是咖啡吧、攝影與時尚專區和藝術專區。


地下層則是一個大型共享型空間。涉及的主題廣泛:建築、文學、人文、設計、工作人生和旅遊。



從地面層進入,我沒想到,第一間房間竟然是咖啡吧。


一抬頭,我就被滿牆的書籍裝飾吸引了。溫和的木質書架和座椅,讓人一下子想停下來,點杯飲料發發呆。


有一道飲品名為櫻花粉拿鐵,聽起來春意盎然。



由咖啡吧穿過一小段敞開式走廊,便來到了攝影與時尚專區。


攝影書籍大多來自日本本土攝影師和歐美著名攝影師。除了耳熟能詳的荒木經惟、森山大道、杉本博司、川內倫子等,還有許多。



書架另一側,樹立了一塊活力十足的牌子——「帶著相機上街去」。


這便是蔦屋書店延續了一貫的理念:不僅售賣書籍,也售賣相關的生活方式。



我發現了一款極少見的寶麗來風琴機,正想走過去,一個顧客已經熟練地拿起來把玩。要知道,沒做過功課的人,連怎麼打開鏡頭都要研究一番。



時尚區包括了Chanel,Dior, Versace等一些知名大牌的影像畫冊。也販賣首飾、墨鏡、包包等一些特別設計的時尚單品。


再往裡走,來到了第三座玻璃房。這裡的主題是藝術。


左側,因為蔦屋根據流派做了細緻的分類,你可以在書架上輕鬆找到梵谷、莫奈、雷諾瓦,也可以立馬鎖定大衛·霍克尼和草間彌生。



中央區域,蔦屋擺放了大量自行出版物,包括三本巨型畫冊:《富士山》、《古都的情景》和《奈良》,需要戴手套翻閱。


當打開《奈良》第一頁時,滿眼的櫻花樹,好像立馬把我帶到了日本古城。



店員告訴我,這次蔦屋來到中國,特地加入了許多中國當代藝術的出版物。


比如黃永砯的一本作品收錄集,就是他們找遍倉庫才調取過來的,是藝術家最為全面的一本收錄。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面大櫥窗專門留給了絕版書,或者限量發行產品。


裡面有早已停刊的Comme des Garçons發行的藝術雜誌《Six》,據說剛開業就被一位顧客搶先買走了全套。


還有絕版的資生堂100款櫥窗藝術影集、奈良美智絕版畫冊、Yohji Yamahoto 93/94秋冬的走秀專輯。


如果你是他們的粉絲,那麼,一定會大呼過癮。



蔦屋為大人們提供了豐富的藝術體驗之餘,在右側設置了專門的兒童區,主要是繪本和漫畫,還有相應的家庭DIY產品區域。


樓下的片區涵蓋的內容豐富,包括建築、文學、人文、設計、工作人生和旅遊。


顧客可以坐在建築區的黑色大沙發上,邊喝飲品,邊享受閱讀時光。



除了安藤忠雄特區外,蔦屋還為天目裡的設計師Renzo Piano留出了一個大區。



再往裡,便是一個小型的展覽區域,正在展出名和晃平的當代雕塑作品,布置得像一個迷你畫廊。



設計類圖書種類涉及很廣,不僅有經典的MUJI專區,還有產品設計、平面設計、設計理論等。電影和動畫區域也在這裡。


旅遊區則特地安排了華東專區,有杭州、上海等地的各類圖鑑。


對面,是手帳愛好者們的天堂——售賣文具和百貨用品的專區。



2. 穿在身上的南宋盆栽,還有可以掛在家裡的倫敦塔橋


逛蔦屋書店一天真的不夠,因為有好多寶藏,值得慢慢淘。


有幾款單品,我想推薦給大家。


攝影和時尚片區,店員姐姐為我推薦了一款相機帶,上面有一張貼紙標註了曾獲得日本Good Design大獎。


這款相機帶的靈感來源是孕婦使用的背嬰帶,加寬的設計為肩膀減負,同時還有小口袋的設計,方便放置小物件。但是稍微有點貴,要1180元。



國內獨立設計師製作的眼鏡布,風格採用了大膽的撞色紋樣,同樣非常適合當成裱畫掛在家裡當裝飾。


除了個性鮮明的的Andy Warhol、Frida,我找到了The Beatles《Yellow Submarine》50周年的紀念款,99元果斷剁手。



看看這個墨鏡系列,你能想像把達利標誌性的鬍鬚戴在眼睛上嗎?有點小調皮,又充滿藝術氣息。



我還發現了一個大驚喜:三宅一生的編年史畫冊。裝在經典的一片布包包中,非常厚實。


而且全球限量發行1000本,這是第537本。



與他並列一起的,是川久保玲的畫冊和北野武參與編寫的山本耀司畫冊。



藝術區域,我最想推薦給大家的一款商品是來自紐約的HOTSOX襪子,賣150元。


《蒙娜麗莎》、《向日葵》、《吶喊》、《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等等,在簡潔穿搭中,配上色彩繽紛的襪子,也許這才是時尚達人的點睛之筆呢。



再移步向前,我被一款別致的塑料盆栽吸引了。原來那是設計師李登廷的當代盆栽藝術裝置,一同來到蔦屋的,還有《雲遊》系列服飾。


設計師提煉了南宋杭州西湖植物景觀的精髓,製成了新紋樣。細看襯衫的紐扣細節,也做得十分講究。單價1180元。



樓下的設計區域中,有一款質感極為厚實的玻璃杯,共有透明、水藍、棕黃三種顏色。杯子的曲面上有四串凸起的小圓點排列著,看起來很秀氣。


當手拿起杯子的時候,立刻能明白產品簡單真摯的用意:這樣能更穩地拿住杯子。再一看產品標籤:設計師是大名鼎鼎的柳宗理。單價275元。



我自己很喜歡的一款產品是花瓶套。設計師選用了針織材料,摸起來,就和高級針織衫一樣細膩柔軟,仿佛使用了它,就真的呵護了美麗的花朵。



文具當中,讓我記憶深刻的單品是450元的「Glass Studio TooS」製成的玻璃鋼筆。


使用了日本稀有的吹玻璃技術,以威尼斯葡萄酒杯的支架作為靈感,有一種充滿存在感的手感,讓人忍不住想提筆書寫。



不僅在產品方面繼承蔦屋特色,他們也把傳統服務帶來了中國。


這裡的店員和自己負責的片區內容相關。比如在攝影區域的店員,藝術史專業畢業,目前在自學攝影。樓下的店員則是建築專業畢業。


記得日本某家蔦屋書店文學區的店員,還有一個身份是:出版多部作品的文學評論家。


蔦屋不僅販賣商品和生活方式,還將每一個門類的專業人士送達到顧客身邊,為顧客提供了精細而專業的建議。


這樣打通全方位的購物體驗,實屬少見。


3. 除了書店,這裡能逛的還有很多


逛到夜幕降臨,燈光悄悄亮起,我才有點捨不得地往書店外走,想順便看一下整個園區。


蔦屋書店坐落的杭州天目裡,是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在中國的首個作品。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日本的關西國際機場、紐約惠特尼美術館都是他們設計的。


這裡的園林,則找到了日本國寶級枯山水大師枡野俊明設計,這是他首次在中國參與的商業項目。


所以,即使就在裡面隨便走走,也是一種享受。



更毋論這裡引入的品牌,也有很高的品質。


江南布衣作為業主,在辦公大樓裡特地設置了充滿藝術氛圍的冥想空間,讓員工在忙碌之餘,有時間放空一下。


goa大象設計,在作為業主的同時也擔任整座園區的一體化執行建築師。它把總部大樓也建在了這裡。



加入他們的,還有還有藝術商店「之市」、時尚概念店「B1OCK」等時尚新潮的品牌。


人們閒逛、工作之餘,有很多可以小酌的選擇:Seesaw精品咖啡店、CINKER PICTURES西餐廳、京都網紅咖啡%Arabica等等。


如果逛累了、飽腹了,想要淘一點東西帶回家,還有柴米多ChiMiDo在等你探索。


這是一家來自雲南的食材店,他們想讓當代城市人,暫時忘卻高效和精緻的緊張情緒,轉身投入到柴米油鹽的莽撞與歡樂裡。



不久後,當代美術館——之館、目裡空間和目裡酒店將開業。天目裡將成為匯聚展覽、全球話劇、品牌發布、音樂會等一體的集成式空間。



除了散發著濃鬱的藝術和時尚氣息,天目裡也是一個天然的共享式休閒場所。


五十位藝術家與樹木合作,製作了五十個互動藝術裝置品,散落在寬闊的空間內。


在這裡,你可以通過望遠鏡看樹、在音響裡聽樹、在樹裡照鏡子,和對面的人一起爬樹……


和小朋友們一起奔跑起來的時候,我都不想回去了。



Renzo Piano設計的空間草圖


走在整個園區內,仿佛能感受到設計師獨特的語言,通過樓宇、自然和人們,進行著交流。


就像蔦屋書店一貫秉承的那樣,他們不僅賣書,還賣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


將文學、時尚、藝術、人文打通,全部以生活的形態呈現給人們。


畢竟,藝術是零食,生活是正餐呀。



相關焦點

  • 探訪上海首家蔦屋書店,構築全新文化策源地
    探訪上海首家蔦屋書店,構築全新文化策源地 上海第一家蔦屋書店——上海上生新所 蔦屋書店即將於12月24日正式開業,將老建築獨特的外在與內在相結合,為其注入鮮活生命力。
  • 對大陸首家蔦屋書店的十個印象-虎嗅網
    10月18日,蔦屋書店中國大陸的首店在杭州天目裡開幕,不同於過去幾年蔦屋在中國臺灣地區開設的TSUTAYA BOOKSTORE店型,此次亮相的是真正的蔦屋書店。一、這就是蔦屋書店日本蔦屋書店的很多特徵在天目裡蔦屋書店中有具體的呈現,毋庸置疑,這是一家非常棒、有水準的書店,和我此前的想像完全一樣。書店的外觀受益於天目裡大面積採用的金屬材質和玻璃幕牆,與蔦屋的代官山T-SITE非常接近,夜景效果尤其好。
  • 蔦屋書店的秘密-虎嗅網
    近日,一則「日本蔦屋書店2020年落戶中國杭州」的消息引起關注。蔦屋書店不僅是日本知名的連鎖書店,也是亞洲最著名和最有影響力的書店之一。擁有了完備的會員體系和數據能力,讓蔦屋書店轉變成一個面向未來的全新商業形態,與傳統書店在商業模式上最根本的區別。正因為蔦屋書店有會員在手,有數據在手,它才有能力與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相抗衡,「做亞馬遜做不到的事」。在場景設計、多元經營、市場定位、運營方式等方面,蔦屋書店變著花樣玩創新、玩氣質、玩另類,還遊刃有餘。
  • 日本蔦屋書店在滬開首家店 有「全球最火書店」之稱
    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內景 萬科供圖 攝中新網上海12月21日電 (李佳佳)有著「全球最火書店」之稱的日本蔦屋書店在上海的首店即將於12月24日正式開業。這家全新的策劃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位於上生·新所內擁有96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21日書店舉行內覽會,讓媒體嘉賓有幸探訪一二。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二樓內景 萬科供圖 攝蔦屋書店的母公司CCC從1983年創業至今,到2019年12月底在全球經營約1198家門店,是日本目前最大的連鎖書店。
  • 大陸首家蔦屋書店終於開了
    Winshang引言30圖實探大陸首家蔦屋書店。-3000平方米),TA有很多標籤:全球最美書店、亞洲最具影響力書店、森林圖書館、北野武最愛的書店……說TA是書店經營者摩拜的對象,讀書人閱讀的天堂,毫不為過。
  •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除了好看還有啥?
    來源:贏商網Winshang引言上海第一家蔦屋書店——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於12月24日正式開業。來源| 贏商網(ID:winshang)作者 | 徐雯菁圖片來源 | 蔦屋書店繼杭州天目裡 蔦屋書店開業後,上海也在平安夜之際,迎來了上海首家蔦屋書店。
  • 臺北蔦屋 日本蔦屋書店首家海外分店:憑什麼比誠品還火
    蔦屋書店臺北店 書店測評|日本蔦屋書店首家海外分店:憑什麼比誠品還火(澎湃新聞)上個月,日本知名連鎖書店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TORE)開出了海外第一家分店,落地於中國臺北東區的「統一時代百貨」五樓,前方就是威名遠播的誠品書店信義店。
  •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今天正式開業
    前天發布的《上海首家蔦屋書店有哪些看點?來跟小編「雲」探店→》受到了眾多粉絲的關注。今天上午書店正式開業,快跟隨小編鏡頭去瞧瞧現場盛況吧。上海首家蔦屋書店(以下簡稱「蔦屋書店」)坐落於上生·新所 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目前書店入店實行線上預約制。上午10時,市民在書店南門有序入場。
  • 日本蔦屋書店:全球最火書店的秘密
    如果愛馬仕就是單純地做圍巾,沒有實體店,會是什麼樣子?」在下定決心開日本最大的實體書店之前,增田宗昭問了自己這個問題。彼時圖書出版業大震蕩,關店潮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傳統書店岌岌可危。但這一切並沒有阻止增田宗昭開書店的決心,他深信自己手裡握著未來。如今,蔦屋書店不僅在行業的一片愁雲慘霧中存活了下來,還成為新零售領域的範本和先行者。
  • 老建築變身文化新地標,上海首家蔦屋書店有哪些看點?
    沒錯,就是最近刷爆朋友圈的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據了解,這是繼杭州天目裡蔦屋書店之後,日本蔦屋書店進軍中國內地市場的第二家門店。其地理位置正坐落於擁有近百年歷史的上生·新所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據悉,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即將於12月24日正式營業。
  • 日本蔦屋書店印象
    日本蔦屋書店於1983年在大阪創立,至今已在全國有1500多家分店。現在,日本的實體書店85%面臨經營困境甚至倒閉危機,但蔦屋書店不僅存活下來,而且營業額連年攀升。蔦屋書店是日本最大連鎖書店和人氣最旺書店。坐落在東京的蔦屋書店代官山店日均客流量已突破萬人次,周末甚至能達到3萬人次。
  • 日本蔦屋書店:全球最火書店的秘密 | 礪石
    如果愛馬仕就是單純地做圍巾,沒有實體店,會是什麼樣子?」在下定決心開日本最大的實體書店之前,增田宗昭問了自己這個問題。彼時圖書出版業大震蕩,關店潮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傳統書店岌岌可危。但這一切並沒有阻止增田宗昭開書店的決心,他深信自己手裡握著未來。如今,蔦屋書店不僅在行業的一片愁雲慘霧中存活了下來,還成為新零售領域的範本和先行者。
  • 對大陸首家蔦屋書店的十個印象
    10月18日,蔦屋書店中國大陸的首店在杭州天目裡開幕,不同於過去幾年蔦屋在中國臺灣地區開設的TSUTAYA BOOKSTORE店型,此次亮相的是真正的蔦屋書店。一、這就是蔦屋書店日本蔦屋書店的很多特徵在天目裡蔦屋書店中有具體的呈現,毋庸置疑,這是一家非常棒、有水準的書店,和我此前的想像完全一樣。書店的外觀受益於天目裡大面積採用的金屬材質和玻璃幕牆,與蔦屋的代官山T-SITE非常接近,夜景效果尤其好。
  • 探秘日本「最美」書店—蔦屋書店
    蔦屋書店,日本中產階級為何都愛來這裡?蔦屋書店的新店,就像一個小型購物中心2015年,最美書店的「蔦屋書店」又有新動作,每一層樓的分工也稍有不同。蔦屋書店已經成立了30年,
  • 「全球最美書店」——蔦屋書店將落戶成都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別琹婧、賈宜超):日前,成都軌道城市發展集團與日本蔦(niǎo)屋書店在疫情期間完成「雲籤約」,未來成都的蔦屋書店,不僅給成都再添一個「網紅」打卡地,也將是新的商業中心和生活中心。在成都地鐵沿線的綜合體大樓裡,有一間意識超前的綜合體書店,書店有大面的落地窗,寬敞而明亮。在這裡,你可以選擇買本書度過一個下午;也可以坐著喝咖啡;或者什麼都不做,聽聽歌看看雜誌……這樣一幅畫面,將隨著「全球最美書店」蔦屋書店落戶成都,而成為現實。
  • 中國首家蔦屋書店開業:增田宗昭能打破國內實體書店的魔咒嗎?
    一進入大門的咖啡吧延續了日本店巨大的書牆的特色 蔦屋書店的選址在如此一個藝術氛圍濃厚的場所作為其中國首家店,也的確是天作之合。天目裡整個濃厚的日式環境布局與其日本的背景也不謀而合。其實早在2019年4月,蔦屋書店便宣布將於2020年進駐杭州天目裡,一時間,全中國的文藝青年中年們都奔走相告,紛紛投入到轉發朋友圈的熱潮中。
  • 書店測評|日本蔦屋書店首家海外分店:憑什麼比誠品還火
    上個月,日本知名連鎖書店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TORE)開出了海外第一家分店,落地於中國臺北東區的「統一時代百貨」五樓,前方就是威名遠播的誠品書店信義店。相比號稱亞洲最大規模的誠品旗艦店,對門只有163坪的蔦屋在規模上完敗,但店員介紹,自開業以來,每天都有慕名而來的客人在此排起兩行長龍,只為踏進一家「書店」?
  • 蔦屋書店,到底為什麼那麼火?
    1983年3月24日,首家蔦屋書店正式開門營業,32歲的增田也從這裡,開啟了他的偉大航道。「讓對生活有品質追求的人更容易找到對味的書籍、音樂或電影」,這是蔦屋書店最初,也是最核心的經營理念。在此之下,這間小書店,很快獲得了年輕人的青睞——它整合了書籍、雜誌、CD、DVD,將互有關聯的內容擺放在一起銷售,關鍵,還經營到晚上11點。
  • 吉井忍:中國蔦屋和日本蔦屋並不是同一家書店
    ※嚴格來說,蔦屋書店是CCC主辦的商業設施T-SITE的其中一個標配。現在CCC在日本運營五家T-SITE,代官山是最早的一家,還有湘南(神奈川縣)、枚方(大阪府)、柏之葉(千葉縣)以及廣島(廣島縣),每一所T-SITE都有蔦屋書店,按當地顧客的需求各家風格都有變化。另,蔦屋書店目前在日本有16家。
  • 實體店難做,轉學蔦屋書店,其實蔦屋書店早已不是一家書店
    就在我們快要懷疑人生時,日本蔦屋書店的新零售模式,映入眼帘,新零售典範蔦屋書店,1450家店,銷售額過79億,據說2020年要登陸上海。看看蔦屋書店的經營模式,我們發現,蔦屋其實不是一個書店。賣書不是賣書籍本身,而是賣書籍裡面的內容和它所表述的生活方式。傳統實體書店都把自己定位於賣場,每個人走進來,就是為了找書和買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