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6 21: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王少勇 i自然全媒體
5月5日 珠峰大本營 晴轉雪
凌晨4點半,我的鬧鐘響了。據說這時,銀河會從珠峰東邊的山後面移到珠峰的正上方,而月亮會移到西邊的山後面,天空繁星閃亮。我做了大約5分鐘的思想鬥爭,起來還是接著睡?實在太冷,從睡袋裡出來需要很大勇氣,可錯過了看銀河的機會,我一定會遺憾萬分。於是我咬著牙鑽出睡袋,一件一件穿衣服,抓絨衣、羽絨服、羽絨褲,立夏的凌晨,我武裝得像個太空人一樣出門了。
上次看星空是凌晨2點鐘,天蠍在珠峰的東邊,北鬥七星在天頂。4點半,天蠍到了珠峰的西邊,北鬥七星勺子朝下,立在珠峰對面的天邊,那勺子愈發大了,仿佛它再沉下一些,就能從天邊舀出曙光來。銀河不像一條河,而像一條細長的嵌滿寶石的綢帶,像一片閃光的彩雲,從珠穆朗瑪峰頂延伸出來,橫跨整個天空。我安靜地站在黑暗的曠野中,像個接受洗禮的孩子。5點半,雲朵突然從四面八方的山後向天空中央聚攏,仿佛給滿天的星星蓋上了羽絨被。我想,星星該睡覺了,人間該醒來了。可眨眼的功夫,雲朵又飄散得無影無蹤,莫非他們在玩「快閃」。
今天下午,中國自然資源報社黨委書記、2020珠峰高程測量前方宣傳組第二階段組長徐志軍入住珠峰大本營。徐書記來的時候,恰巧測量登山隊員們正在大本營旁山坡的冰雪上訓練,他饒有興致地觀看了一個多小時。和昨天相比,隊員們操作儀器更加熟練了。他們看上去已經為登頂測量做好了準備。珠峰天氣瞬息萬變,目前大家都在等待好天氣,一旦窗口期來臨,一聲令下,隊員們就會往峰頂進發。
圖為測量登山隊員在練習儀器操作。
最近採訪了幾位測量登山隊員,其中一位名叫邢雄旺的隊員是位「測三代」。1975年珠峰高程測量時,邢雄旺的爺爺是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的炊事班長,每天晚上,他都提前準備好食材和調味品,盯著辦公樓,燈一熄滅,他就知道科研人員加班結束了,趕緊為大家做夜宵吃。2005年珠峰高程複測,邢雄旺的叔叔在原國家測繪局財務司工作,負責為測量任務採購儀器和裝備。此次珠峰高程測量,邢雄旺毫不猶豫地提交了申請書。當得知他入選測量登山隊後,叔叔特別高興,不斷地打電話、發信息鼓勵他。
圖為測量登山隊員邢雄旺。
在6500米的前進營地,邢雄旺和隊友們進行了12天適應性訓練,那時前進營地沒有手機信號,他12天沒和家人聯繫。下撤那天,到了5800米營地,手機終於有信號了。邢雄旺第一時間給妻子撥打視頻通話,他知道妻子牽掛他,他也牽掛妻子和兩歲半的兒子。電話接通了,妻子看到邢雄旺,聽到他的聲音,就把頭轉過去不吭聲了。邢雄旺看著她抖動的肩膀,知道她在哭。丈夫12天沒有消息啊!11天在充滿風險的高山上,她哪一天不焦慮重重,不胡思亂想,不徹夜難眠?邢雄旺也12天沒洗臉了,臉上曬得一片烏黑,他怕妻子看清楚了更加心疼難過,連忙把相機鏡頭反轉,對著美麗晶瑩的冰塔林,轉移話題,讓妻子和兒子欣賞美景。自年初開始訓練以來,測量登山隊員們為了使命和夢想,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邢雄旺已經寫好了入黨申請書,計劃在出發向峰頂衝擊時提交。
吃過晚飯,為了搞明白關於重力測量的疑惑,我採訪了國測一大隊總工辦副主任何志堂。何志堂是重力測量專家,2017年入選能源化學地質行業「大國工匠」。他曾前往南極,使我國首次在南極建立了重力基準,他曾在珠峰海拔5300米的地點,測定出我國目前最高的絕對重力值。何志堂待人和藹有禮貌,非常耐心地解答我的問題,很形象地向我講述了重力測量的知識。他說,很多人接觸幾次,我總是記不住,我覺得我記住你了。這讓我感到榮幸。
圖為國測一大隊總工辦副主任何志堂。
此刻,大風又吹得帳篷不停搖晃。我還有一個宣傳材料要趕出來,今夜不知幾時入睡。北京復興門外大街的中國自然資源報社編輯部依然燈火通明,同事們正在緊張地編輯明天的報紙版面。
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好天氣快快來臨。
想看之前精彩日記請戳 ↓↓↓
喜歡本文,就點擊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國自然資源報社微信公眾號「i自然全媒體」獨家編輯。未經授權,謝絕媒體(包括公眾號)轉載。轉載請在醒目位置標註來源:i自然全媒體。i自然投稿郵箱:izrqmt@126.com。電話:010-83204960
i自然全媒體
中國自然資源報特派記者:王少勇
原標題:《聽珠峰測量登山隊員講述傳承的故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