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越熙
這個雙12,通過支付寶、口碑、餓了麼等多種途徑,實體店促銷進一步觸達到了潛在粉絲,銷售成績不俗。
12月14日,記者從支付寶處了解到,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已經有超過1500萬的商家通過該平臺為消費者提供促銷優惠。數據顯示,雙12期間,34家餐飲大牌在餓了麼上實現增粉1500萬——其中,不少本土中型連鎖商家首次抱團發力會員建設,新會員數量環比雙十一增數十倍。而美團數據也顯示,借力數位化後,商家競爭力迎來了質的飛躍。
促銷優惠成為攬客妙招
成都小店一份訂單賣出1200個抄手
在連續12年獲得「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的成都,市民們對雙十二的感知來自於路邊的那一家家小店、一份份香辣的火鍋、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麵條之中。
雙12開始之後,成都玉林路的「食拾碗」小店每天的「包包面」銷量能比平時多出兩倍;堂食客人的人均消費金額也比平時多了一倍。「最誇張的是一個老顧客,趁著雙12一次下單了1200個預包裝的抄手,大伙兒忙活了大半天才把這麼多抄手給準備好。」 小店老闆李芽告訴記者。
幾個月前,「食拾碗」還因為疫情面臨生死抉擇。「客人沒法來,我們就做外賣,把麵館『開到』他們家裡去!」為了應對疫情,李芽開始研發自家的「預包裝外賣」。跟普通外賣不同,她的抄手、麵條送上門之後,需要客人自己進行簡單的加工後再動筷,但可以大大改善麵條、抄手的口味。這個為了渡過疫情難關而推廣的新產品,被喜歡吃擔擔麵的食客們取名「包包面」,反而給李芽的麵館打開了一條新路子。嘗到了數位化營銷的甜頭,雙十二期間,「食拾碗」還利用消費券等活動招攬來了更多顧客。
數位化工具提升商家競爭力
助力餐飲行業數位化升級
通過進店消費、外賣、團購等不同渠道,實體店促銷進一步觸達到了潛在粉絲,積累了大量會員。美團數據顯示,藉助數位化工具如餐飲系統,可以實現對顧客畫像的分析,從而使得門店能夠結合消費者特點進行營銷策劃,大大提高了商家的競爭力,推動會員規模擴大。
陝西海鮮先生九頑爆肚面的老闆告訴記者,餐飲系統中的供應鏈管理能力讓商家受益匪淺。「炒一份面只用1克鹽。為監督廚師執行情況,餐廳會在線上盤庫時檢查鹽的用量,如果當天賣了1000份面,鹽的用量應在950克到1050克之間,若鹽用量達到1200克,意味著廚師並未按標準化流程烹飪,影響顧客就餐體驗。餐廳數位化能力升級後,中餐產品標準化成為了可能。」他舉例。
餓了麼副總裁王景峰曾談到,餐品的質量和配送時間,兩者決定著外賣用戶的體驗。當一家餐飲店鋪的運營體系能做到較高水平的數位化,在兩端實現對於用戶的「深入了解」,其在行業中的競爭維度上將比同行高出許多。
上海財經大學電商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也表示,小店經濟應該是更具有生命力更接地氣的一種形式,疫情常態化以後,進行消費的場景會更多,接入數位技術的好處就是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清晰的知道周圍的客戶畫像,使試錯成本降低,同時對於社會公眾採用更低的門檻去就業,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