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聞貴人有眼鏡,老年觀書,小字畢見,誠世寶也。——《七修類稿》
《清明上河圖》想必大家都十分了解,它作為北宋畫家張擇端創作出的名畫,反映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的一片繁榮之景。這幅畫名聲造詣極高,後來,明朝有一位畫家以南京的市井繁榮為背景,也描繪了一幅古畫,起名《南都繁會圖》,這幅圖反映的是南京市井的繁榮景象。這幅圖畫也一樣十分受歡迎,而這幅圖被人研究放大10倍後,卻被發現這其中有一位戴眼鏡的男人,難道那個時候就已經存在眼鏡了嗎?
《南都繁會圖》的歷史
這幅圖畫的作者名為仇英,一般繪畫能力極高的人都是從小學習繪畫的,他們可能是繪畫世家或是家裡有錢願意支持夢想的。可仇英不同,他從出生就是在一個貧苦的人家。家境貧寒導致沒錢讀書,為了賺錢貼補家用,他很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了一名油漆工。在他不懈的打拼下,他最終成為了明朝時期著名的畫家,甚至與文徽明、唐伯虎等人齊名。
仇英的具體出生年月無人知曉,但專家通過這幅畫的墨跡大約可以判定這幅作品是畫於1520年的,距今大約有五百年的歷史。這幅《南都繁會圖》全長有350cm,很早就被定義為了國家一級文物,要嚴密保護。不過,它雖然現在被嚴密保護了下來,但在之前的歲月中,它受到的損害還是十分嚴重,不少地方都已經模糊不清了。展覽館起初不同意這幅畫以任何一種形式向外展示,直到一次南京方為了開發秦淮河文化資源來求畫。這幅畫的掃描件才被公開,才被世人看到。
《南都繁會圖》展現在世人眼前後,人們紛紛看到了明朝永樂年間南京的繁華景象。田間一片富饒之景,街道和皇宮都十分繁華,商鋪門口圍著層層人群,看得出人們都在追求著更好的生活。除此之外,河流上漁船龍舟正在運行,其中1000多個人遊走在街市,我們能看見春風滿面的商人正在思考著接下來的商業計劃,還有行色匆匆去趕集市的平民老百姓,正在變戲法的戲子和他面前興奮的小孩,還有提著辛苦一天打來的魚回家的漁夫。這幅圖刻畫了形形色色之人的狀態,很好地反映了那個時代南京的境況。還原度很高,也與《清明上河圖》有異曲同工之妙。
眼鏡男露面,疑惑眾人
不過,在這幅圖畫中,一位帶著眼鏡的男人卻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那是一個棋盤前,一位帶著眼鏡的男人正在思索著什麼,周圍圍繞著正在下棋聚精會神的人。仔細一看,他的眼眶上帶著的難道不是一副眼鏡嗎?這幅圖是500年前的作品,而那個時候的眼鏡就已經發明出來了嗎?那這名男子又是從什麼地方得來的眼鏡呢?這到底是不是眼鏡呢?這都令大家很疑惑。
後人為了弄清楚原因翻閱了不少資料,有人表示,眼鏡其實在很早之前就被發明出來了。在南宋有位作家名為趙希鵠,他在作品《洞天清錄》中就寫到過:「老人看不清楚書,於是拿了一個東西覆蓋在眼睛上,立刻眼前的景象就明亮了。」其實這表達的應該就是所謂的眼鏡吧,而趙希鵠是1170年生人,到72歲才逝世,他在世的那些年,早在明朝之前,因此在明朝時期有人攜帶最早樣式的眼鏡,應該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了。
結語
不過,在另一些記載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眼鏡是從我國最先被發掘出來的,而後又被流傳到了別的國家,據悉當時是流傳到了西方的一些國家。而將眼鏡帶回西方國家的,是元朝時期在中國做過官的馬可波羅。專家解答後,在明朝的畫作中為何會出現戴眼鏡的男人,這就不足為奇了。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