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之旅》這款桌遊可能為桌遊配件的創新提供了新思路

2021-01-18 桌遊頑主

本文轉自新物集


或許很多人覺得世界末日離我們還很遙遠,人類這麼強大,怎麼會說沒就沒呢?——當年的地球霸主恐龍可能也是這麼想的。


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由來已久,但古人一直將它們誤認作「巨人的遺骸」。直到19世紀,人們才知道地球上幾千萬年前曾經有恐龍這種奇特的動物存在過。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理察·歐文用了兩個拉丁文詞根「恐怖的」和「蜥蜴」來為這種巨大的爬行動物命名,中文將它翻譯為了「恐龍」。



它們曾經稱霸世界,卻又莫名消失,人類對恐龍的探索從未停止,但謎團卻從未真正揭開。兒時的你或許有過成為考古或生物學家,去野外挖掘恐龍化石,解開恐龍身上未解之謎的夢想,現在,你可以通過《化石之旅》這款桌遊踏上圓夢之旅。



《化石之旅》是一款3D立體的需要動手去挖掘化石的遊戲。在遊戲中,玩家將成為古生物學家,在一片令人難以置信的「恐龍墳場」之上,輕輕挖開上層的沙石和泥土,追尋史前巨獸的足跡,讓埋藏了數百萬年的化石重見天日。


這是一次足以在古生物史上青史留名的機會,任何人都不會放過,所以競爭也將十分激烈!除此之外,它還有哪些亮點呢?


精巧配件,具象化考古體驗


一般桌遊中的板件都以紙板為主要材質,因為其成本較低且取用方便,出版商和玩家普遍也比較接受。但在《化石之旅》這款遊戲中,遊戲過程將模擬的是一場考古大發現,若遵循慣例使用紙質板件顯然就有些不合時宜了,所以它選用了ABS塑料來做挖掘現場,亞克力材質來做考古現場的地形板塊。

3D地形板塊不僅在厚度方面遠勝於一般板件,在提供了相當良好的手感之餘,也讓整個遊戲版圖變得極具視覺衝擊力,完全滿足了玩家對於考古現場的想像。而且當玩家去推動這些板件時,與真實的挖掘體驗相似之處頗多,極大地增強了遊戲的代入感,看似只是材質的改變,卻讓遊戲性提高了一大步。


既然遊戲的核心玩點是模擬考古,那麼單純地把地形板塊壘起來自然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讓化石均勻地分布在各板塊之下,且不能讓玩家知曉它們的具體位置,才能讓遊戲充滿挑戰性。這一點在一般的桌遊中很難實現,而《化石之旅》中採取了一種天才的方法讓它得以還原——只要在挖掘場裡放上所有的化石,然後蓋上蓋子搖一搖就可以了。這一簡單的方法讓遊戲的設置過程大幅度簡化,充滿隨機性和趣味性,這一組件的設計也堪稱為神來之筆。



如此精妙的設計,也大大提高了推新的成功率。「玩前搖一搖」足矣讓很多新人對它產生好奇,當你再像考古學家那樣,用鑷子從盒子裡取出各式精巧的骨頭、化石時更能成為全場焦點!所以《化石之旅》絕對是一款推新拓圈、兒童科普、聚會合家歡皆不可錯過的一款桌遊。



機制契合,遊戲性不落窠臼


《化石之旅》這款遊戲的核心機制是行動點分配和資源轉換。一般來說這兩個機制的運用很難再推陳出新,但它通過機制與背景的結合,讓遊戲性非但沒有受到限制,反而有了更大的表現空間。


遊戲以回合制進行,每回合又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行動階段,玩家可以使用四個行動點在挖掘場上執行行動。行動包括在挖掘場上移動、收集石膏、挖掘(推動)地形板塊,或採集重見天日的化石。


挖掘板塊作為整個遊戲的精髓,行動的結果會對其他玩家以及整個遊戲局勢產生較大的影響。因為很可能讓隱藏在板塊下方的化石重見天日,又或讓某個倒黴的考古學家被你「不幸」推出挖掘場。這些由3D地形帶來的額外要素讓遊戲更加有趣且具有策略性。


另一方面,由於涉及到不可預知的情報,玩家的行動的結果在執行前是不可預知的,這也就大大的降低了遊戲中每個玩家的思考時間,讓遊戲變得更加輕快愉悅。



第二階段是市場階段,這一階段可以購買卡牌。行動階段中,當玩家將某個板塊從挖掘場上移除後,將獲得這一板塊,它最有價值的部分就是上面的碎片符號,它代表了玩家在挖掘過程中發現的意外收穫,例如蛋殼、腳印、琥珀等等。



在這一階段,玩家可以使用這些板塊去市場交易,購買有用的工具牌或補給牌,這些卡牌會給玩家的考古過程帶來額外的助益,或直接提供分數。


第三階段是恐龍階段。與市場階段類似,只不過這一階段使用的資源不再是地形板塊,而是收集到的化石。如果玩家擁有的一塊化石能夠匹配到恐龍區的某張卡,就可以將這張卡移到自己的實驗室內。但每回合你的實驗室內僅能有一張恐龍卡,所以必須在回合內完成當前恐龍卡的計分,才能獲取另一張。



這一設定也契合了遊戲板塊的設置,畢竟玩家在遊戲中很難確定剩下的化石會在哪個板塊的下方,給玩家一個中途結算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各種不愉快事件的發生。


需要注意的是,遊戲中拿取化石需要消耗一種名為「石膏」的資源,而石膏這個資源與遊戲中各種事件的觸發有緊密的關聯。當一張事件卡上全部的石膏被拿走時,就會在回合結束時翻面並觸發這一事件,它會隨機帶來正面或負面的效果。當遊戲中預設的三個事件都被觸發後,遊戲就會進入最終輪,離結束計分不遠了。



《化石之旅》雖然採用的遊戲機制相對保守,但是通過與背景以及組件的完美配合,依然達到了可圈可點的效果,就可玩性來說屬於同類遊戲中較高的水準。


解鎖豐富,提升遊戲維度


《化石之旅》作為一個在KS上大獲成功的遊戲,自然不會缺少豐富的解鎖內容。其中不僅包含了卡牌的材質升級,更有超強工具卡,新品種的恐龍,來自冰河世紀的猛獸,甚至可以私人定製的未知物種,以及更多事件和技能的加入,讓遊戲維度再次升華,重開率大大提升。


除此之外,多個迷你擴展的解鎖更是拓寬了遊戲機制。比如《立入禁止》擴展為遊戲增加了一個新要素——警戒線。玩家在自己的回合可以不消耗行動點,將個人的警戒線標記放在一個沒有被任何板塊覆蓋的格子上,這樣直到下個回合開始之前,對手將無法從這個格子裡採集到任何東西或移除這個版塊,幫助玩家在最關鍵的回合保證自己的收益。



另一個擴展《蠍來我往》則追加了一個新的3D酷炫生物——蠍子,它作為躲在版塊裡的活物,玩家可以通過移動它來蜇傷對手,在蜇傷被治好之前,該玩家每回合的初始行動點都會自動減少一點,互動性和趣味性進一步提升了,也遊戲的本體更加豐滿。


另外,《時空亂序》的設計師David Turczi還為它設計了一個《傲骨之戰》的單人模式,追加了一個由12張卡牌驅動的AI,雖然是AI但亦提供了一場針鋒相對的較量,給玩家帶來十分新奇的體驗。



背景與機制,是桌遊的兩翼,背景為遊戲提供了代入感,讓玩家能夠更好地沉浸其中;機制則是可玩性的保證,使玩家能感受到遊戲的趣味。但它們很多時候會互相桎梏,越是增加背景元素,機制的部分受到的限制就越多;但若是只考慮機制,遊戲的過程又會變得乾澀。只有這兩翼平衡且強大,遊戲能展翅翱翔。


而這款遊戲在這兩個屬性上的平衡做得恰到好處,挖掘恐龍化石的背景生動有趣,配合3D立體版圖,40多塊恐龍化石骨骼,栩栩如生的恐龍牌和挖掘工具,代入古生物學家毫無違和;機制簡單但通過3D地形、板塊移動和卡牌效果的配合,即可以帶孩子輕鬆暢玩,也能通過各種擴展加深策略度,帶給你一趟物超所值的《化石之旅》!



樹豆X弈乎代理的中文版《化石之旅》現已登陸新物集,這趟奇妙旅程將正式啟航,一場震撼世紀的大發現等你加入!點擊下面的小程序頁面關注哦!

相關焦點

  • 桌遊機制的物理實現:盤點桌遊中那些精妙的配件
    桌遊機制的物理實現:盤點桌遊中那些精妙的配件文章/只在此山中 一款桌遊的核心是其機制,而機制需要由配件來實現。這篇文章就來探討那些用特殊的配件實現了精妙的機制的桌遊。其實關注PNP桌遊的玩家應該聽說過這個遊戲:2018年羊叔主辦的A4紙PNP大賽中,關於額外配件的要求就提到「骰子馬戲團中的骰子並非容易取得之遊戲道具」,所以不能作為額外配件。還有沒有更早的?有,還是一個系列。
  • 桌遊新聞|A社提供桌遊素材免費下載啦!
    這不,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桌遊出版社,ASMODEE,提供了六款經典遊戲的素材下載,Dixit,Dobble / Spot It!,Timeline Classic,Combo Color,Cortex Challenge和Unlock!,以便於大家足不出戶就可以玩到合家歡的遊戲,可以說很暖心了。
  • 這12款爆好玩的桌遊,比Switch更便宜有趣!
    小菊一定會首推冷戰熱鬥這款桌遊。它在BGG也就是全球最大的桌遊網站上排名相當靠前,從2010年拿下BGG上最高的第1名的位置到現在仍然佔據前5的好名次,這樣的成績說明了玩家們對於這款遊戲的喜愛程度。遊戲配件有牌庫、五種畫風相當精美的寶石籌碼以及10個貴族板塊。另外,這款桌遊5分鐘就能講解完全過程,30分鐘就能完成一局。
  • 十大桌遊配件詳解:版圖篇
    下面我們就來通過不同的桌遊版圖來了解這些配件以及它們背後的桌遊~在桌遊裡,以世界地圖為版圖的桌遊還是挺多的,比較兵棋很多寫實的世界地圖版圖。在這裡不得不介紹下桌遊《冷戰熱鬥》這款在BGG霸榜很久的桌遊,它已經深入人心了。桌遊《冷戰熱鬥》就是以世界地圖為背景的版圖,故事背景也是蘇美兩國去爭奪世界霸權,可謂代入感滿滿策略十足。至於版圖就是直男審美了,很「兵棋」,比較簡潔寫實。
  • BoardGamic 101:講真,這樣的桌遊配件你見過?
    講真,這樣的桌遊配件你見過?關鍵詞:桌遊配件字數:2046建議閱讀時間:11 mins不知道大家看了本周的《大寶的塗鴉》視頻沒有(還沒有觀看的觀眾可以戳這裡【大寶的塗鴉】什麼是檢驗桌遊的唯一標準?四分鐘手繪漫畫帶你一探究竟~),本期視頻中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桌遊最基本的三個維度:機制、背景和美術設計。其實相對於機制和背景來說,我們對於美術設計的關注相對較少的,尤其是對於配件的關注,遠不如關注機制和背景那麼熱切。
  • 「桌遊漫談」盤點十大桌遊配件(一)——卡牌
    但是桌遊給人的初印象,就是一個紙盒子,裡面一堆紙做的卡牌和版圖等,所以一般人剛接觸到桌遊都會覺得貴,家裡人也會吐槽不就是紙做的,怎麼這麼貴,其實貴的是桌遊的設計,裡面包含了設計師智慧的結晶。在這一堆紙裡,我們見到的最多的就是卡牌了,更別提有的桌遊幾乎全是卡牌構成的,這次我們就細緻地了解下,這奇妙的桌遊裡究竟有哪些配件,首先我們先了解下桌遊裡的卡牌。
  • 十大桌遊配件詳解:Token篇
    雖然紙質Token在一般桌遊裡很多,但大多也就幾十一百多個。但有一款桌遊有超過一千種紙質Token!它就是大部分重策玩家都知道的桌遊《中世紀》。 作為斯波特公司旗下的一款桌遊,桌遊《中世紀》是桌面模擬類遊戲的扛把子的作品,遊戲的機制包括:工人放置、可變玩家能力、拼圖。
  • 比口香糖便攜又超耐玩,這些桌遊是怎麼做到的?
    每個拳擊手能力不同,所以不同行動得分能力也不同,只要有一項數值到了5分就贏了一回合,三局兩勝(這樣一個毛線配件裡還提供了黃金腰帶指示物,汗)。為了讓它不那麼毛線設計師還設定了「爆氣表」,攻擊成功後士氣高漲能力增加,也挺真實的!
  • 一款中國地理桌遊,一款德國地理桌遊,完美了!
    我們以前玩的桌遊中,也有地理類型的,但是都是「世界地理」,知識點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有點難,所以孩子興趣不大。這次玩的兩款不一樣,都屬於「踮踮腳就能夠到」,所以孩子們還有我自己的興趣都很高。遊戲的規則也都很簡單,幾句話就能說清楚。這兩款桌遊,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各自的特色。
  • 【桌遊介紹】哈利波特:霍格沃茲之戰
    桌遊名稱是Harry Potter: Hogwarts Battle,哈利波特:霍格沃茲之戰,由USAopoly出品。這是一款合作類桌遊,核心機制是牌庫構建(Deck-Building),支持2-4人,建議年齡為11+;BGG網站給出的建議年齡為8+,遊戲時間為30-60分鐘,複雜度為1.83(簡單),評分為7.9(好玩並願意向他人推薦),暫排名2662位。
  • 2018埃森桌遊展 | 桌遊介紹之二:這幾款正在召喚錢包
    玩家們不可能一勞永逸,也沒有一種絕對制勝的戰略。這是一款沒有太多複雜規則,玩起來卻需要開動大腦的輕策略遊戲。哦,對了,據說光是組裝這些大大小小的樹就挺享受的,因為細節做得很美。寫到這裡,我下定決心收它了。淚,我為什麼要這麼跟錢包過不去,偏偏要寫一款如此喜歡卻還沒收的遊戲。。。
  • 旅法師營地:把一款上架10年的桌遊變成微信創意小遊戲 | 創造者
    化繁為簡的創新:未來希望通過更新玩法帶來新體驗 《鬥福》小遊戲版本雖然來自於桌遊《鬥福》,但是團隊在蘇毅設計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改造。去年年底,騰訊也提到了桌遊電子化的概念,雖然一直沒有收到合作邀請,但團隊還是心存希望。直到年後在線上復工,《鬥福》收到了騰訊創意小遊戲團隊的邀約,整個團隊都很振奮,因為這算旅法師營地第一款小遊戲,能得到肯定非常開心。
  • 【做桌遊沒那麼簡單!】桌遊中8個看上去很好其實很糟糕的點子
    雖然這樣有可能會短期內提高單品的利潤率,但最終卻只會導致玩家對於是否購買這款遊戲產生疑慮,這對於廠商和玩家雙方而言都不是什麼好事。NO.4 國內目前的遊戲機制都太舊了,除了「抄襲」就是「山寨」,讓我們進行一次以前誰都沒做過的創新吧?【YES!】 勇於創新是好事,人們總是在不斷的創新。
  • 快到碗裡來,桌遊配件收納木碗逼格爆滿!
    想像一下:期待已久的桌遊之夜終於開始了,然後表單、指示物、物塊等等滿桌子滾來漂去,所有東西亂成一團。
  • 故宮上新了一款桌遊!真心無力吐槽!
    其出色的產品設計,使這本解謎書有了濃濃的歷史文化氣息,再加上奧秘之家此前幾款解謎書累積的優秀口碑,《謎宮》一登上摩點就不斷刷新著各項記錄,並成為了我們內部學習的榜樣。雖然故宮出品的優秀產品很多,但是今天我們不得不吐槽一下這款可能即將要上市的新品-十公主童頑故宮-益智遊戲棋。
  • 第一款以「隔離」為主題的桌遊出現了!
    (圖源:來自網絡)著名的墨菲定律告訴我們:「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逃~)設計師Vangelis Bagiartakis就在走在了眾人前面,率先開始以「隔離」為背景開發桌遊作品了!Vangelis Bagiartakis是一位非常高產的桌遊設計師,他最著名的桌遊作品是《星星之中》。
  • 華人PNP桌遊設計大賞來大陸啦!你離成為桌遊設計師可能就差幾張牌
    如果你想成為桌遊設計師,或者手裡已經有了不錯的雛形作品,但苦於不知道如何出版,這個比賽可能對你來說是個絕佳的機會!2019第二屆華語原創PNP微桌上遊戲設計大賞是由臺灣莫仔團隊主辦,團隊裡我們非常熟悉的羊叔,前段時間跟我們講,第一屆PNP比賽的4個獲獎設計作品已經準備生產出版了,第二屆開始,一定要在大陸地區多多收集作品,讓華人原創桌遊之光更加耀眼。
  • 顏值當道,畫風為王——桌遊美術風格漫談|桌遊初心
    比如一款遊戲,吸引人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玩法,可能是故事,也可能僅僅是知名度。而近年來,各大遊戲公司紛紛選擇在遊戲的外包裝,即遊戲美術方面一擲千金。除了對藝術與美的追求,更重要的理由自然是有利可圖——即便有些遊戲的玩法平平無奇,仍能讓不少「顏控」玩家因金玉其外、畫風唯美等原因而甘願「跳坑」。
  • 這款節奏桌遊,我們不知道該如何評價
    一句話的結論是,這款桌遊很難給出評價。有家長要罵人了:毛爸,你這什麼破結論啊?別急,別急,待毛爸慢慢道來~而且,站在玩具人(這應該是毛爸第一次用這個概念)的角度,毛爸希望市場上這種玩具越來越多——評測玩具,有時候會吐,因為很難遇到讓你耳目一新,精神為之一振的好東西——而這款OFFBeat,把節奏敲擊和桌遊結合到了一起,不要說國內,就算是在世界範圍內,也都是少見的創新之作:
  • 桌遊新生!那些在移動端也可以玩的桌遊
    [摘要]哪一款你最喜歡的桌遊在iOS遊戲領域中獲得新生了呢?你最希望哪一款老遊戲能被改變成為隨身攜帶的手遊呢?快來分享吧~幾乎每款iPad遊戲都有它們自己的紙質或塑料制桌遊版本,但這幾款優秀的作品更是會讓你的桌遊架子蒙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