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別大意,「高熱驚厥」危害健康,甚至誘發癲癇

2020-12-13 嬰幼兒護理說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孩子在年紀小的時候非常容易感冒發燒,孩子生病了,家長自然也是非常不好過的,尤其是孩子發高燒的時候,更是讓家長非常擔心,有過經驗的家長都懂得,最害怕的就是孩子出現了高熱驚厥的狀況,許多新手爸爸媽媽此時心中自然會有疑問,什麼是高熱驚厥呢?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

1、高熱驚厥究竟是什麼?

所謂的高熱驚厥就是指孩子在發熱早期時,突然全身或者是局部性的肌肉群有著痙攣的表現,主要會出現下面這種狀況,雙眼球斜視,發紙或者上翻,如果情況嚴重的話,甚至會在一瞬間失去自我的意識。

高熱驚厥大多數會出現在半歲到4歲之間的兒童,這種高熱驚厥如果只出現過一次,問題不會太大,如果這種是屬於複雜且重複性的高熱驚厥,處理起來非常麻煩。那麼高熱驚厥是如何引發的呢?目前為止,在醫學界還沒有統一的定論,通常都是因為一些疾病感染,或者說是藥物中毒,總而言之有好幾個原因會導致高熱驚厥的發生。

2、高熱驚厥有哪些症狀?

出現高熱驚厥的時候,孩子的頭都會轉向另外一邊,脖子直接向後翻,臉色發紫,眼中無神,或者直接出現了斜視的狀況,嘴裡還會突出白沫,並且伴隨著痙攣的現象,有些類似於羊癲瘋,這種狀況通常會在三分鐘之內停止。

3、出現了高熱驚厥,家長該怎麼做?

這個時候該做的應該就是冷靜,不要隨便移動孩子的身體,也不要掐孩子的人中,如果做了一些不該做的行為,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最該做的事情就是將孩子平躺,讓孩子的頭部轉向另外一邊,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防止口中的白沫被孩子吸入氣管之中。

高熱驚厥都會在三分鐘之內停止,所以可以用手機拍攝孩子的反應,然後去到醫院給醫生看,讓醫生有更好的判定條件,當然最關鍵的是要記得撥打急救電話。

4、高熱驚厥可以預防嗎?

其實也沒有太好的預防方法,最主要的就是讓孩子多運動,讓孩子提高自我免疫力,同時減少疾病感染的風險,還要給孩子足夠的營養。

相關焦點

  • 壹點六一|感冒發燒怎麼就抽搐了?小心高熱驚厥更容易找上小孩子
    齊魯網健康頻道8.5日訊(通訊員秦偉)隨著夏季氣溫越來越高,大部分家庭更是一天24小時離不開空調,一冷一熱交替下,很多孩子就更容易感冒發燒,對於抵抗力弱的小孩子來說發燒可能常客,但是有些孩子有些發燒卻能導致抽搐驚厥,嚇壞不少家長,這是為什麼呢?
  • 醫生提醒:孩子出現高熱驚厥慎用「土方法」
    寧海新聞網訊(記者潘旭婷通訊員胡楚穎柴桂群) 「醫生,我的孩子剛剛在家抽搐了,怎麼辦?」前不久,陳女士抱著發燒的孩子,跑進縣第一醫院急診科,急診科護士為孩子測量體溫後,發現體溫高達39.8℃。  陳女士告訴兒科醫生,孩子這幾天感冒了,已經發燒兩天,之前就診過且遵醫囑吃藥,當天下午睡醒後還沒來得及量體溫,就出現了兩眼上翻、四肢抽搐的現象。
  • 高熱與發燒是有區別的,其護理方法也有不同,對人體的危害要知道
    01高熱與發燒的區別,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呢,需要了解1、發熱的分類發熱泛指:輕度發熱、中度發熱、高熱和超高熱四個階段。高熱是屬於發熱的範疇中。兩者為所屬關係,高熱主要指的是體溫大於一個標準之後的這部分發燒數值範圍。
  • 孩子高燒抽搐,多數家長竟不知如何處理,一文告知
    嬰幼兒由於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在發燒受到高熱刺激之後,大腦運動神經元異常放電會導致孩子發生抽搐和驚厥的問題。面臨小孩發燒抽搐這一問題時,絕大部分家長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而拖延時間過長,可能會讓孩子從抽搐轉換為癲癇,對於孩子未來長期的健康而言更是危害極大。
  • 小孩發熱抽筋就是癲癇嗎?
    孩子在發燒期間全身抽搐、身體僵硬突然眼睛翻白、嘴唇發紫不管怎麼喊都不回應……「醫生我家寶寶會不會得了癲癇啊,還發著燒呢!」很多家長會擔憂,孩子發熱、抽筋是否意味著他患有癲癇,具體的處理方法也倍受關注。
  • 2歲寶寶深夜發燒,奶奶土辦法救治,燒是退了孩子卻再沒醒來
    2)持續高燒高燒指的是體溫超過39.5℃,甚至到達了40℃以上,這時候家長們可不要大意。如果孩子精神狀態還好,可以先給孩子服用醫生建議的退燒藥或退熱貼,並做好室內通風,給孩子多餵些開水,繼續冷敷額頭;如果孩子一直高燒不退,需要去醫院就醫。
  • 為什麼孩子發燒卻手腳冰涼
    有家長發現,寶寶發燒時常常會手腳冰涼,於是擔心孩子被凍著,趕緊加衣服加被子,殊不知,這樣反而不利寶寶散熱。
  • 娃娃發燒燒抽了該怎麼辦?
    一旦發展到孩子因為發熱抽風,家長估計快急瘋了。一、什麼是高燒驚厥?發燒為什麼會抽風?抽風會不會對寶寶有什麼影響?在家裡就抽起來該怎麼辦?抽過的寶寶又應該些要注意什麼?快來一起看看吧!抽風其實就是醫學上的驚厥,表現為雙眼斜視——也就是翻白眼,口唇發紺,口吐白沫,四肢強直(也就是四肢邦硬)面部和(或)四肢抽動。
  • 兒童發燒按摩哪個位置 兒童發燒按摩哪個位置那隻胳膊
    兒童發燒按摩哪個位置寶寶發燒怎麼辦?尤其是年齡過小的嬰幼兒,如果出現發燒的症狀就一定要及時退燒。因為小孩發燒高熱是很容易出現驚厥現象的。在這裡,小編要來告訴大家的就是孩子發燒怎麼按摩退燒,一起來看看都是怎樣的吧。
  • 這種常用退燒藥18歲以下禁用,別再給孩子吃了
    孩子一發燒家長的心就好像坐過山車一樣隨著孩子的體溫上上下下病急亂投醫的家長們馬上施展一系列操作立即餵藥又擔心副作用餵了藥感覺沒效果,馬上換一種藥答:有些家長一發現孩子發燒就急著用退熱藥,其實發熱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所產生的一種反應,發熱促進自身免疫力的提高,有利於消滅入侵的病毒和細菌。而且「是藥三分毒」,退熱藥也會增加患兒的肝、腎負擔,導致不良反應發生。只有當體溫超過38.5℃時,才需使用退熱藥。
  • 孩子發燒了,請收好這份家庭護理攻略!
    寶寶年紀小,抵抗力弱,很容易生病,尤其是發燒,寶媽們可千萬別忽略。寶寶發燒不舒服的時候會有很多症狀,有些寶寶哭鬧的很兇,有些則看起來沒有精神,胃口也不好。寶寶如果發燒了,科學的給寶寶提供家庭護理對身體恢復有很大的幫助。今天就帶各位家長來了解一下針對孩子發燒的實用家庭護理方法。孩子多少度算發燒?
  • 孩子發燒,要熱敷還是冷敷?
    河青新聞網訊 我們經常在電視中看到家長給發燒的孩子用毛巾敷的情形,然而,毛巾的溫度,你把握對了嗎?河北省中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林燕表示,使用熱毛巾敷額頭會促使體溫進一步升高,尤其額頭溫度升高,易誘發高熱驚厥。
  • 北醫三院兒科主任:疫情期間,孩子咳嗽發燒怎麼辦?
    但其實,咳嗽、發熱不一定是新冠病毒引起的,外感風寒也會讓孩子出現呼吸道症狀。當孩子發燒了,家長該怎麼辦呢?針對不同的症狀,又有哪些不同的處理方式?北醫三院兒科主任童笑梅醫生告訴我們,正常小兒體溫範圍在36℃-37℃,37℃-37.8℃為低熱,37.8℃-38.5℃為中度發熱,38.5℃以上為高熱。「高熱往往對孩子有一定損害,因此要特別警惕高熱的出現和注意高熱的處理。」
  • 兩歲女童得腦腫瘤,家長要警惕孩子莫名手抖昏睡頭痛高熱驚厥等症狀
    小月父母嚇得不行,連忙帶著她到當地醫院,予以抗癲癇等治療未見好轉,轉到汕頭治療。頭肺部 CT 檢查後,顯示腦部腫瘤,梗阻性腦積水,伴有肺炎。急診行右側腦室外引流術,轉入 ICU 治療。" 當時情況很不好,醫生們都讓我們做最壞打算,但我們想搏一搏,很怕失去她。"
  • 孩子燒抽了(熱性驚厥)怎麼辦?
    1、掐孩子人中; 2、強行限制孩子活動; 3、在嘴裡塞毛巾或其他任何物品; 4、酒精擦拭、被子捂汗、給孩子過早過量服用退熱藥等行為。
  • 新冠病毒流行,孩子發燒去醫院一定會被隔離?
    不同體溫範圍區別處理正常小兒體溫範圍在36~37度,37~37.8度為低燒,37.8~38.5度為中度發燒,38.5度以上為高熱。高熱往往對孩子有一定損害,因此要特別警惕高熱的出現和注意高熱的處理。當孩子出現低熱或中度發燒時,通常不需要特殊幹預,要密切監測孩子的體溫走勢,比如每小時試一試孩子體溫。
  • 孩子患流感 盯住體溫避免驚厥
    每年冬季是兒童呼吸道疾病高發期,尤其是流感對孩子的健康威脅很大,甚至可能造成呼吸、循環、神經系統的併發症。11月30日,瀋陽市婦嬰醫院兒科門診主任李彤為寶爸寶媽解析如何應對兒童流感。  區分流感和普通感冒不一樣  李彤介紹,流感不同於普通感冒,它是流感病毒所致的呼吸道傳染病,比普通的感冒發熱嚴重,持續時間長,傳染性強,嚴重者合併呼吸、循環、神經系統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變異快,人群普遍易感,易流行。「年齡小於5歲,尤其2歲以下,更易發生嚴重併發症。」李彤表示。
  • 發燒到底能不能洗澡 不同人群發燒如何護理
    以上兩種人的觀點說得都非常有到底,其實小編覺得具體情況還是要具體分析的,如果已經發燒到特別難受,頭重腳輕的程度,還是暫時先不要洗澡了,太累了還不如先休息好了,燒退了再洗;如果覺得沒那麼難受,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那用適當的方法泡個澡會輕鬆很多,反而有利於病毒排出。方法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我們要學會自己選擇有利於健康的方式。接下來看看不同人群發燒時該如何護理吧。
  • 孩子「中邪」,家長花40多萬「驅邪」!去醫院檢查卻是這種病!
    家人都懷疑女兒是不是「中了邪」,甚至花40多萬找「神士」施法。但孩子非但沒有好轉,反而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後來家人無奈帶孩子去了市兒童醫院,經醫生診斷,才發現是患上了「自身免疫性腦炎」。什麼是自身免疫性腦炎?
  • 幼兒園溫馨提示:寒冷的冬季,孩子感冒發燒了這樣護理!
    當孩子的體溫達到38.5℃時,應考慮給寶寶服用退熱藥物,防止寶寶出現高熱驚厥。 穿衣蓋被要適宜 孩子發燒了忌捂汗退熱。在高熱時孩子穿得過厚,容易誘發高熱驚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