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直銷已經和小米的名字綁在一起,它的消費者能接受這個「無印良品」嗎?
關於小米的未來,雷軍給了一個新的說法:「小米要做的是科技界的無印良品。」
這話是雷軍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說的。周一,他和財經作家吳曉波參加了一場題為「打造全球品牌」的論壇,兩人辯論了小米的模式問題,觀眾席裡大多是中國以外的公司人和企業家。
雷軍很少會在自家的發布會之外公開談論小米本身,而這次他傳達出的信號是,手機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那個東西,一個包含了線上和線下部分的「零售商」將會是雷軍設想中小米的最終形態。
「大家都知道小米是一個中國的手機製造商,這個都有共識了。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其實我們已經是中國第三大電商呢?有多少人知道我們可能下一個目標成為世界效率的零售連鎖店集團,我們已經開始了。」
雷軍為小米講了一個新的故事
雷軍說的「開始」,是指更多的線下零售店「小米之家」。
按照他的說法,這個原本只是充當售後服務點的場所,現在正以每個月 50 家的速度來增加。
「我的目標是三到四年時間 1000 家」。
與此同時,雷軍說店裡最主要的商品不會是手機,而是更多的「生態鏈產品」。所謂生態鏈產品,就是小米在最近幾年投資的一系列非手機的產品,從移動電源到電飯煲,空氣淨化器到行李箱。不久前,小米還為這些「生態鏈產品」建立了一個新的品牌,「米家」。
這一切,和小米在 2011 年對外宣講的故事完全不同。
2011 年小米推出第一款手機。在那之後,小米用純線上銷售的方式賣手機。
因為純粹走線上渠道,他們躲開了成本很高的線下店和運營商銷售模式,將銷售的成本控制在 3% 以內。通過社交網絡營銷,也抓住了對價格敏感、對信息也極其敏感的年輕人。
這麼多年以來,「性價比」已經成了小米手機品牌的最大標籤。雷軍這麼多年以來也多次強調,小米只做手機、路由器和電視三種硬體,其他的都會交給「生態鏈」去做。
只不過現在雷軍講到這個故事不一樣了。
這事情發生的大背景是,全世界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增長放緩。小米自己也在 2015 年沒有達到預期銷量,但有更多線下渠道的 OPPO 和 vivo 和華為還在穩定地增長,而因為在線下購買的人群,可能沒有那麼極客範兒,也不像小米原本的粉絲那樣喜歡比對手機跑分和具體參數配置。
在網絡銷售之外的那群在線下買手機、對價格不那麼敏感,願意買更貴手機的人群,小米也想拾起來了。
雷軍對小米之家的回本率是樂觀的。按照他在會上說出的數字,每家小米店開業的第一天都會有超過 100 萬元的流水,一個月即可回本。
小米想把更多的設備連接起來,意義在哪裡?
「無印良品」的說法不是小米第一次提。
負責生態鏈新品牌「米家」的劉德此前說,米家的風格是「介於蘋果和無印良品之間」。說白了就是同時「借鑑」了這兩者的設計。
關於這些手機之外的智能產品,吳曉波和雷軍爭論的點在於,手機之外的設備「連接」是不是一個偽命題。
雷軍也承認,物聯網本身有價值,但現階段的連接各種設備非常困難。
「Google 在連、蘋果在連,最後大家發現有點連不動。」雷軍說他們做了解決方案,但合作夥伴並不買帳,每個廠家都想有自己的標準。「直到這個標準破產之前,他是不會跟你結盟的」。
雷軍沒有說的是,用戶到底需要「智能」硬體嗎?
「米家」自己的定位可能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
「米家」強調的則是「做生活中的藝術品」,用雷軍自己的說法,就是希望把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平凡的東西,做成藝術品。你能看到米家現在有了自行車、電燈和排插……
總之,雷軍想做的就是不再強調只「智能」,而是強調這個產品好看,好用又不貴。
無論如何,還是想賣硬體而已。
小米要用做手機的方法,「幫助 100 個行業進步」
雷軍又把自己所做的事情上升到更高的層面,說他們用網際網路解決了中國製造業的效率問題。
在他看來,做電飯煲的方式,本質上和手機是一模一樣。消除庫存和銷售產生的中間成本後,一臺日本的高端產品會賣到 6000 元,但小米的電飯煲賣 999 元。
他也想用同樣的方式「幫助」更多的行業轉型。雷軍說,他要「幫助 100 個行業進步」:
「我幫助的方法有點極端。我四年半之前進入手機行業,一攪合的確就有人死了。但這四年下來中國智慧型手機行業的進步不就是我的貢獻嗎?我們的目的不是把大家打死,這是天大的誤解。」
在電飯煲的例子上,吳曉波和雷軍產生了爭吵,他直接說:「我很懷疑這件事。我們能夠想像服裝比如 10 塊的成本能賣到 600、800,但家電沒有這麼高的毛利率。」
而雷軍則提高了語調和語速:
「我不跟你講準確的,一講要得罪很多人。」
但在解決行業問題之前,小米可能還需要面對自己持續增長的問題。
小米品牌現在能吸引到的依然是對「性價比」敏感的那一批人。
在線下推廣方面,「1000 家門店」聽起來也不是個很大的數字。
相比之下,OPPO 已經有超過 20 萬家零售點,vivo 也在三四五線城市做了近 20 年的工作。
定位「無印良品」和直銷店,能夠在短時間內給小米如願的快速增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