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會成為下一個「凡客」,還是「無印良品」?

2021-01-16 第一財經

「無印良品」是不少小米高管口中推崇的品牌。

用小米創始人雷軍的話說,「我覺得小米就是做的優衣庫、無印良品和宜家的事,我們整個目標就是把東西做得又好又便宜。」

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周末常常去逛無印良品和優衣庫,因為小米未來想成為一家「在消費者心中有品質,但價格又相對合理的網際網路產品公司」。他直言,小米要做的就是電子消費品領域的「無印良品」。

負責小米生態鏈的劉德,更是把小米生態鏈的定位在「無印良品和蘋果之間」。

不僅如此,小米此前還挖來了無印良品空氣淨化器Balmuda的日本設計師,來給小米淨化器做設計。

在產品上, 49元的小米插線板、69元的小米手環、99元的小米體重秤、149元的小蟻智能攝像機、249元的Yeelight床頭燈、299元的旅行箱、599元的乳膠床墊、699元的小米空氣淨化器,999元的米家IH電飯煲、1299元的小米淨水器、1999元的九號平衡車……小米正在像無印良品一樣不斷豐富自己的產品線。

小米和無印良品看上去有不少相似之處。比如,在定位上,小米和無印良品都希望把「低價」和「高質量」這兩個看似矛盾的概念結合起來,給用戶提供最具高性價比的產品,前者主要通過電商渠道來成本實現,後者是通過自有品牌,大規模化品類加上持續提升零售效率的精細化管控實現的。而前者希望不靠手機靠移動網際網路服務賺錢 ,後者則是靠提升營運效率,控制成本,從而提高盈利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米之前,另一個同樣希望複製「無印良品」路線的網際網路創業公司,是凡客。

雷軍的小米和「雷軍系」的凡客的崛起都以「快」而聞名。凡客曾以29塊T恤、59塊帆布鞋為代表的性價比產品迅速崛起;走性價比路線的小米從0走到坐上國內智慧型手機廠商頭把交椅,只花了不到4年的時間。

但當快速擴張期過後,資本估值、市場份額、核心能力三者之間的馬拉松長跑,拼的不只是衝刺,還有耐力。

凡客在鼎盛時期,員工總數一度超過1.1萬人,擁有30多條產品線,除了服裝、鞋子,還有家電、數碼,甚至是拖把、菜刀和電火鍋。

「大躍進」的背後,凡客堆積下了高達10億的庫存,伴隨著生產線壓力、資金鍊緊繃、巨額庫存積壓這「三座大山」,給了凡客當頭一棒。

反觀小米,它正在藉助爆款「小米手機」走上大力擴充周邊品類的路線。這一似乎能看到「凡客影子」的路線並不能直言對錯,但無疑需要把握節奏。

況且,曾經標榜「發燒友」的小米手機正在經歷一輪「退燒」。不僅預期在2015年中發布的小米手機5跳票,直到今年2月才發布;它此前試水高端的旗艦機小米Note也曾遭遇幾次降價。

事實上,無印良品帶給小米、凡客們的啟發,絕不僅僅是禪意的生活哲學和慰藉人心的設計,還有它獨特的商業模式、豐富產品線、過人的管控能力以及成功的全球開店模式……

無印良品誕生時,日本正在經歷經濟倒退,向低能耗轉型,無印良品主張設計剛好夠用的產品:「這樣就好」。從一開始做沒有標識的生活日用品,到今天已經覆蓋了包括科技電子產品在內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而把「這樣就好」願景落實到顧客的需求層面上,具體而言,無印良品的解釋是:在設計上強調長久耐用、高度普遍性的材質、蘊含生活美學;在產品上,要採用優質原材料,持續改良工序用以降低成本,簡約包裝;在營銷上,要去除logo、廣告、代言人、海量宣傳、形象設計等等,從而降低產品價格。做到了這三點,最終以恰當的價格提供優質的商品,就是「性價比」。

在這背後,無印良品的商業模式就是,圍繞認同其願景的客戶開發出滿足其不同需求的多樣化產品。它的商品開發人員和買手擅長根據對顧客的感受來設計產品以及與製造商一起進行生產流程的優化,30多年來,這個商業模式沒有發生過根本的改變。

而這一商業模式必須得到經營三要素的有效支撐,實現市場、商品、渠道的匹配才能實現最佳的顧客體驗。

透過無印良品,或許小米未來可以考慮花更多耐心,去做一家像無印良品那樣「設計+製造+營銷」的公司。

看得出來,雷軍早已開始反思。在此前證監會的演講中,雷軍提到小米去年在手機行業保持了市場第一的地位,但是去年也犯了一點錯誤,走的有點急。今年小米將回歸初心,收窄產品線,專注於手機、電視和路由器三大核心產品。

不久前,為了著手解決小米手機的產能問題,雷軍已經開始親自「坐鎮」供應鏈業務了。

相關焦點

  • 無印良品在中國遭重挫「科技界的無印良品」——小米的冬天還有多遠?
    無印良品去多了,許多人會漸漸生出一個疑問:到底和優衣庫什麼區別?事實上,當人們帶著「文化」的眼光看無印良品,會自覺不自覺地把它當作「極簡主義」的典範;當人們摘掉「文化」的眼鏡看無印良品,猛然發現它和優衣庫其實沒什麼不同。近期,關於「無印良品或將兵敗中國」的傳言四起。
  • Life Style Store的鼻祖,無印良品代工廠合集
    用人話說就是雜貨店,只不過無印良品把它發揚光大了,店鋪逼格簡直爆棚。既然是販賣生活方式的,小到吃穿用度,大到家具家電甚至連書店、酒店它都有。眾所周知,無印良品本身是不生產任何產品的,它只負責輸出產品設計、品牌文化,以及打造逼格滿滿的終端零售空間。至於產品,當然是交給各個領域的供應商了。
  • 外媒:小米的風格越來越像日本的無印良品
    但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小米商城的開設,小米開始從一家純粹的科技公司向擁有產品日常、性價比高的零售商店轉變。小米這種風格上的轉變越來越像近幾年在中國很火的日本品牌——無印良品(MUJI),一家以折衷和極簡主義聞名的日本雜貨品牌,產品類別涉及零食、文具、小型家居用品、存儲用品以及服裝等。
  • 在「設計 MUJI 化、價格小米化」的今天,無印良品會被取代嗎?
    它就是無印良品。然而在「拜無印教」們對原研哉的設計頂禮膜拜時,國內也誕生了一批「設計 MUJI 化、價格小米化」的「學習者」,差不多的設計和低了一大截的價格無疑將給無印良品帶來很大的危機感。無印良品會如何應對呢?我們將通過三篇文章,來談討這個話題。第一篇:《無印良品不再是你的紅玫瑰了,入華這些年它都經歷了什麼?》
  • 雷軍說,小米要做科技界的無印良品
    當直銷已經和小米的名字綁在一起,它的消費者能接受這個「無印良品」嗎?  關於小米的未來,雷軍給了一個新的說法:「小米要做的是科技界的無印良品。」  這話是雷軍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說的。周一,他和財經作家吳曉波參加了一場題為「打造全球品牌」的論壇,兩人辯論了小米的模式問題,觀眾席裡大多是中國以外的公司人和企業家。
  • 優衣庫ZARA無印良品哪個最有良心?牛津襯衫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綜合來看,無印良品和凡客誠品的用料最好。凡客和無印良品下擺使用了三角補強。遺憾的是沒有品牌把所有細節都做到位。這個環節裡,凡客和無印良品的針腳最密集,做工最好。做工環節得分如下。這還不算完,處女座的同事測量時有了一個大發現,ZARA、無印良品和凡客居然左右兩邊袖子不一樣長!特別是凡客,左右兩邊居然差一釐米!
  • 立志做科技界無印良品的小米,怎麼賣起了床上用品四件套
    在去年6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雷軍說「小米要做的是科技界的無印良品」。然而,4月5號,小米上線「米家有品」,這個APP風格上像極了無印良品,而且不止賣科技產品,也賣床上用品四件套,這是演哪一出?「米家有品」的前世今生「米家有品」算不上橫空出世,因為之前它已經在「米家」APP裡以「米家商城「之名存在了兩年時間。
  • MUJI 無印良品(下)
    無印良品就派出自己的設計師與全世界最好的產品設計師合作,外部設計師出產品和方案,內部設計師把這些產品和方案「無印良品化」。比如,日本有一位很著名的服裝設計師叫山本耀司。無印良品就派出自己的「不設計的設計師」與他合作開發服裝。山本知道什麼會流行,而無印良品的設計師知道無印良品的消費者想要什麼,兩者一匹配就成了。
  • 無印良品是時候「下行」了
    曾幾何時,這個日本品牌一度在日本本土甚至中國開創了一個自己的時代,並成為了中國中產階級與文藝青年們的心頭好。但或許是因為品牌理念的走偏,或許是未放下海外品牌的倨傲,又或許是錯估了競爭對手的成長速度,無印良品的王朝在中國迅速建立,又迅速崩塌,被「後來者」網易嚴選、小米有品、名創優品等包夾。
  • 無印良品到底在中國是怎麼失敗的?
    一、無印良品的中國之敗 正如前文所說,無印良品曾經是日本零售產業的一個神話,從巨虧到巨額盈利,成為了很多商業企業家研究零售業,然而這個典範在中國似乎有些那麼水土不服。近日,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進行了第八次大降價,而這距離上一次2017年的秋冬降價,只隔了四五個月。
  • 無印良品的涼
    2003年,無印良品在全球範圍內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發現無印良品運動」(found muji campaign),在全球尋找那些永遠不會過時的、沿襲了人類文化記憶的產品,經過改良後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大家面前。 正是這次運動讓無印良品真正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品牌,並且於兩年後進入中國。
  • 5G競爭中,華為深遠影響,小米科技界的無印良品
    華為深遠影響,小米科技界的無印良品定位上來講,華為深遠影響,小米科技界的無印良品華為是一家專注通信行業深耕多年並且在世界範圍內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公司華為深遠影響,小米科技界的無印良品小米是一家科技界的無印良品,旨在通過整合優秀技術和產品打造智能軟硬體生態的公司。
  •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日本成功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如果問無印良品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就是極簡主義的設計,這種設計用雷軍的話來說就是「沒有設計的設計就是好設計」,這種設計的精髓其實並不難學,於是無印良品在中國形成了大量的學徒,以雷軍為代表的小米生態鏈幾乎已經成為了一個雜貨鋪,幾乎每個產品都用的是無印良品的設計理念,再加上網易嚴選、淘寶心選、米家有品、京東京造,他們的玩法幾乎如出一轍:在產品層面,設計和展示追求極簡化,在種類層面,日用品、家居、服飾、食品
  • 無印良品的過去和「中國學徒」們的未來
    屢次降價的背後,是無印良品在華銷售連續四個季度止不住的下滑。在無印良品節節敗退的同時,它的「中國學徒們」——名創優品、網易嚴選、淘寶心選、小米有品、NOME、OCE等卻在不斷攻城略地,搶佔市場。面對這樣的光景,或許連無印良品自己也會感到莫名的熟悉。因為在90年代的日本本土市場上,無印良品也曾經是那個逆襲者,將一眾歐美品牌打倒在地。
  • 無法召回的無印良品!
    ……  區別對待,價格虛高  無印良品,意為「沒有商標的優質物品」,曾經是頗受中產喜歡的一個日本品牌。  該產品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出現下滑、消費低迷時期,一個叫木內正夫的日本人,提出「無品牌」概念,並創辦了「無印良品」,其宣傳會提供包裝較簡潔、拿掉了商標,省去了不必要的設計,「物超所值」的好產品,讓無印良品在商業上獲得較大成功。
  • 「無印」究竟還是不是「良品」
    本月13日,來自日本的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以下簡稱:日本「無印良品」)與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無印良品」)針對「無印良品」商標的爭奪再掀波瀾。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近日發布的民事判決書顯示,針對日本「無印良品」起訴北京「無印良品」侵權及不正當競爭一事,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近日一審判決北京「無印良品」立即停止侵犯日本「無印良品」的兩項註冊商標專用權,並與另一被告共同賠償日本「無印良品」10萬元。而這次,並不是兩家「無印良品」的首次交鋒。
  • 無印良品失寵
    「我有一個願景,到2030年,全球大部分主要城市都有無印良品的店鋪,消費者會日常性地購買和使用我們的產品,」無印良品總裁松崎曉(Satoru Matsuzaki)在該公司位於東京西北部的總部受訪時表示,那是一座不起眼的建築,建築內採用了錯落有致的再生木材美學設計,這種風格有時被稱為「無印風」。「為此,我們必須打破和新建很多東西。」
  • 無印良品也賣菜了,盒馬該如何應對?
    03子品牌需要脫穎而出反觀無印良品,這兩年的「聲浪」似乎弱了一些,特別是旗下子品牌沒有一個大放光芒,讓人倍感痛惜。今年7月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就因受疫情影響而申請破產,而在國內無印良品自2016年就曝光產品質量問題,業績增長趨緩,門店銷售已連續兩年下滑。以前大家都是「朝聖」一樣去看待MUJI,無印良品沒有抓住戰機,迅速做大做強子品牌,做好縱深發展,從而牢牢把握用戶。
  • 無印良品的中國困局
    02 不再是「中產標配」降價對無印良品而言,並不算一個好方法,一個重要原因是品牌定位。上世紀80年代,在日本經濟出現停滯時,消費者期待更加低價的產品。無印良品應運而生,其名字直譯意為「沒有商標的優質物品」。
  • 無印良品,破產了?
    01 無標識化,是優勢也是劣勢 不難發現,無印良品的商品上是沒有品牌logo的,而這也傳達了無印良品的品牌意思:沒有商標(標識)又做工優良的物品。基於此概念再加上其極簡主義的設計風格,讓"無印良品"成為了性冷淡的代表品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