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然銷魂掌
楊過自創掌法,共有一十七招。楊過自與小龍女在絕情谷分手,武功日長,數年之後,除了內功循序漸進外,別的無可再練,心中思念小龍女,漸漸形銷骨立。一日在海邊悄立良久,百無聊賴之中隨意拳打腳踢,輕輕一掌便將一隻大海龜背殼打得粉碎。他由此深思,創出一套完整的掌法,出手與尋常武功大異,厲害之處,全在內力。他將這套掌法定名為「黯然銷魂掌」,取的是江淹別賦中那一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之意。
這套掌法是楊過苦思小龍女時所創,使用時需有黯然銷魂的心情,方能身與心合,發揮威力。否則不能克敵制勝。
一十七招:心驚肉跳、杞人憂天、無中生有、拖泥帶水、徘徊空谷、力不從心、行屍走肉、庸人自擾、倒行逆施、廢寢忘食、孤形隻影、飲恨吞聲、六神不安、窮途末路、面無人色、想入非非、呆若木雞。
「心驚肉跳」
只見楊過單臂負後,凝目遠眺,腳下虛浮,胸前門戶洞開,全身姿式與武學中各項大忌無不吻合。他踏進一步,左手成掌,虛按一招,意存試探。楊過渾如不覺,理也不理。周伯通說道:「小心了!」發拳往他小腹擊去。
他生怕傷了對方,這一拳只用了三成力,哪知拳頭剛要觸到楊過身上,突覺他小腹肌肉顫動,同時胸口向內一吸,倏地彈出。周怕通吃了一驚,忙向左躍開,心想內家高手吸胸凹腹以避敵招,原屬尋常,但這等以胸肌傷人,卻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當下好奇之心大起,喝道:「你這是甚麼武功?」
楊過道:「這是『黯然銷魂掌』中的第十三招,叫作『心驚肉跳』!」
「杞人憂天」
揮平而上,仍是只用左臂。楊過抬頭向天,渾若不見,呼的一掌向自己頭頂空空拍出,手掌斜下,掌力化成弧形,四散落下。
周伯通知道這一掌力似穹廬,圓轉廣被,實是無可躲閃,當下舉掌相迎,拍的一下,雙掌相交,不由得身子一晃,都只為他過於託大,殊不知他武功雖然決不弱於對方,但一掌對一掌,卻遠不及楊過掌力的厚實雄渾。
周伯通吐出胸中一口濁氣,喝彩道:「好!這是甚麼名目?」楊過道,「這叫做『杞人憂天』!小心了,下一招乃是『無中生有』!」
「無中生有」
周伯通嘻嘻一笑,心想「無中生有」這拳招之名,真是又古怪又有趣,虧這小子想得出來,於是猱身又上。楊過手臂下垂,絕無半點防禦姿式,待得周伯通拳招攻到近肉寸許,突然間手足齊動,左掌右袖、雙足頭錘、連得胸背腰腹盡皆有招式發出,無一不足以傷敵。
周伯通雖然早防到他必有絕招,卻萬萬料想不到他竟會全身齊攻,瞬息之間,十餘招數同時攻到,說來「無中生有」只是一招,中間實蘊十餘招變式後著,饒是周伯通武學深湛,也鬧了個手忙腳亂。他右臂本來下垂不用,這時不得不舉起招架,竭盡全力,才抵擋了這一路掌法,說到還招,竟是不能的了。總算一一擋過,急忙躍後丈許,以防楊過更有古怪後著。
「拖泥帶水」
楊過見他將自己突起而攻的招式盡數化解,無一不是妙到巔毫,不禁暗暗嘆服.叫道:」下一招叫做『拖泥帶水』!」周伯通和郭襄齊聲發笑,喝彩道,「好名目!」楊過道:「且慢叫好!看招!」右手雲袖飄動,宛若流水,左掌卻重滯之極,便似帶著幾千斤泥沙一般。
周伯通當年曾聽師兄王重陽說起黃藥師所擅的一路五行拳法,拳力之中暗合五行,此時楊過右袖是北方癸水之象,左拳「是中央戊土之象,輕靈沉猛,兼而有之,當下不敢怠慢,左手使「空明拳」中的一招,右手使一招「大伏魔拳」,以輕靈對輕靈,以渾厚對渾厚,兩下衝擊,兩人同聲呼喝,各自退出數步。
「面無人色」
這一十三招名稱說將出來,只把老頑童聽得如痴如狂,隔了良久,才道:「想那『面無人色』這一招,如何用以克敵制勝?」楊過道:「這雖是一招,其實中間變化多端.臉上喜怒哀樂,怪狀百出,敵人一見,登時心神難以自制,我喜敵喜,我憂敵憂,終至聽命於我。此乃無聲無影的勝敵之法,比之長嘯鎮懾敵人又高出一籌。」周伯通道:」這是從九陰真經的懾心大法中變化出來的麼?」楊過道:「正是!」
「倒行逆施」
周伯通眉花眼笑,問道:「那麼『倒行逆施』呢?」楊過突然頭下腳上,倒過身子,拍出一掌,說道:「這是『倒行逆施』的三十七般變化之一。」
周伯通點頭道:「那是源自西毒歐陽鋒的武功了。」楊過站直身子,道:「不錯,不過我這掌法逆中有正,正反相衝,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
「行屍走肉」
國師本已穩操勝券,突然間肩頭中掌,只震得胸口劇痛,身子一晃,驚怒交集﹐立即和身撲上。楊過退步避開,跟著「六神不安」、「倒行逆施」、「窮途末路」,連出三招,跟著又是一招「行屍走肉」,踢出一腳。這一腳發出時恍恍惚惚,隱隱約約,若有若無,國師那裡避得過了?砰的一響,正中胸口。
▼被遺忘的兩招
法王本已穩操勝券,突然間肩頭中掌,身子一晃,驚怒交集,立即和身撲上。楊過退步避開,跟著「魂不守舍」、「倒行逆施」、「若有所失」,連出三招,跟著是一招「行屍走肉」,踢出一腳。
「魂不守舍」「若有所失」未在周伯通面前演示,也不在17招之中,當是金庸先生疏忽,世紀新修版中已經改正。
黯然銷魂掌在武學招式的層次上屬於較高層次的武學,它已經到了意境的層次上。不再是學會了招式就可以是使用的武學,必須要心與意合才能發揮真正威力。這點從周伯通無法真正學會,和楊過在和小龍女會面後就無法真正發揮實力一點可以體現出來。從這一點來說,黯然銷魂掌與金庸學派的其他武學並不相同,到更接近於古家武功學派,以體悟為第一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