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分辨身邊的聰明人嗎?這個問題問過很多朋友,他們大多覺得自己會分辨?但問及依據是什麼的時候,往往又回答不出來。
聰明人的為人處世一定不是單一的,他們不會只在某項事情上顯現出與眾不同。懂得在社交場合展現出親切善良的態度作為開場,又要在一定關係上保持必要的社交距離,才是聰明的體現。
因為他們知道,所謂的人脈是憑藉個人的實力,而不是簡單地拉關係。和有能量的人成為朋友,主動放棄無效社交也是聰明人的一種選擇。
01一、退出牢騷滿腹的負面社群
年前裸辭的我,一口氣退掉了二三十個群聊,那種清爽的感覺,令人無比愉悅!除去必要的工作群外,還有一些負能量不少的牢騷群。
這些牢騷滿腹的群,起初建立的目的一定不是為了抱怨和發洩,但隨著手機網際網路的極大普及,每個群所對應的主體和人群也會不同。有些群每天都會有人在吐槽,對於生活的不滿,對家庭的不滿,對社會的不滿。
充滿怨氣的社群,是沒辦法在形成良好氛圍的,更不要說共同目標了。發洩的人除了一時宣洩的「痛快」外,也不會有任何成長和改變,所以這樣的群還是及早退出。
02二、遠離說三道四的八卦群體
在生活中,我們很多機會可以看到佛教中講的「三不」,就是「不看、不說、不聽」。她們還經常被製作成小和尚的樣子來教化世人,這 「三不」就是佛教中的大智慧。
同理,運用到生活中也是一樣,對於沒有任何能量的說三道四,你只是潛水也是你的錯?因為你「聽」到了,即使你「不看」、「不說」,也已經陷入了這場「戰爭」,殃及池魚是遲早的事情。
03三、遠離攀比膨脹的社交圈
你的朋友圈還是最初的樣子嗎?
隨著生活、工作、社交圈子的不斷擴張,我們熟知的朋友圈也在不斷演變進化。
你有沒有試過想看一個朋友的近況,但不會在朋友圈中尋找,而是直接點他的頭像進去看。或許並不是朋友太多難以尋找,而是現在的朋友圈更像是一個大型「秀場」,不進也罷。
如果只是曬娃、秀恩愛我們還是可以為你鼓掌慶賀的。但是無休止地在朋友圈曬著購物清單、去哪裡旅遊、刷爆幾張卡就沒有意思了。
過度曬著自己的「好」日子,並不代表你真的過得有多「幸福」,反而可能會激起人與人之間的攀比。因為真正幸福的人並不需要讓別人知道我過得有多好,但是幸福感不足的人往往缺少這種感受。
如果你的社交圈攀比無度,那麼這個圈子除了會帶給你焦慮和煩躁,大多不會給你更多的能量了。
04四、遠離三觀不合的普通朋友
三觀不合的朋友真的走不遠!
我去西藏徒步,朋友都關心有沒有高反,他卻說又髒又累去幹嘛,有這錢還不出趟國呢。我說要找個副業增加收入,他卻說那麼努力幹嘛,皇帝一天也是三頓飯!
觀點不合的朋友不僅不會為你打氣,還會時不時潑你冷水打擊你。你說你要他,幹嘛?
或許我們無法選擇與生俱來的智慧,也不能一步到位的變成聰明人,但是遠離沒能量的人,脫離負面情緒過重的群體,絕對是靠近聰明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