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於《中國婦女》2019年第8期
近日,國新辦舉行《關於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吹風會,介紹了婦聯組織推動家政服務業高質發展的努力。李莉芬的故事正是千千萬萬巾幗家政人的縮影,她們憑藉努力和誠信,在家政行業風生水起,服務了大眾,也開掛了多彩人生。
李莉芬 黑龍江七臺河市宏偉家政服務公司總經理,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黑龍江省十大傑出創業青年。
李莉芬是典型的東北人,說起話來嘎嘣脆,笑起來嘎嘎的,讓人感覺「特敞亮」。提到自己的家政公司,她語氣裡滿是自豪,「沒想到能這麼火。」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各種榮譽「老多了」,尤其是去年,作為七臺河市創業帶頭人,政府給她發了10萬元的「大紅包」,她又激動又興奮,「這往後更得擼起袖子加油幹了!」
能在家政行業闖出一片天地,把十餘人的「小分隊」帶成上千人的「大部隊」,實現年營業額4700萬,利稅280萬,對李莉芬來說,成功的背後其實有著太多的苦辣酸甜。
1997年,她下崗了。為了謀生,她擺起了地攤,賣童裝賣襪子。雖然利薄,但多少還能賺點,不過天很快就涼了,光顧地攤的人少了。
東北天冷,沒有生意,還凍得手腳生瘡,家人勸她,換個活兒吧,別遭這罪了。趕巧有位朋友在做美容院,說是能掙錢,李莉芬東拼西湊借了6萬元,準備大幹一場,誰知一個猛子紮下去,因為不懂業務沉了底,錢沒掙到,還賠了本。
幹啥都要本錢,可李莉芬只有一身債。一籌莫展之際,她想到了做鐘點工,「這個不要本錢,有力氣就行。」花10元印了兩盒名片,她悄悄往人家門縫裡塞,還真有人聯繫她。
第一次幫人做保潔,李莉芬手腳麻利地擦桌洗碗,臨走時候還把廚房垃圾拎到了門外,客戶問她:你要多少錢?她不好意思:看著給吧。結果她掙了20元。
不到一個小時就掙了20元!在當時來說,這收入很誘人,從此她算入了行。
有一天她剛乾完活,遇到了一位熟人,對方上上下下打量她:你咋幹這活兒呢?眼神很複雜。那一刻她百味雜陳,「其實心裡也有落差,但人都好面兒,咱不能輸了這口氣。」她馬上一副自信又輕鬆的表情:「這活兒挺好啊,一天輕飄掙幾十,比上班強!」
慢慢地,她還真愛上了家政,找她的人也越來越多。有時活接不過來,她就想到跟她一樣下崗的姐妹們:組織一支家政小分隊,大伙兒一起幹!當時房地產正紅火,到處都在大興土木,新樓房交工前要開荒保潔,李莉芬瞅準機會,往各屋塞名片,很快又攬到了活兒。
有一次,一位客戶忽然問她:你們只做保潔嗎?還幹別的嗎?李莉芬一聽,立刻回應:「幹!你說幹啥吧。」仿佛一語驚醒夢中人,她突然發現:原來家政市場潛藏著很多商機,是塊「大蛋糕」。
想吃「大蛋糕」的李莉芬成了「萬能匠」,客戶的新需求就是服務的新路子,包括搬家、修水管、通下水道這些在旁人眼裡的髒活累活,她一概應承下來,並囑咐大伙兒:把客戶的家當成自己的家,把看到的力所能及的活兒都幹完。這種「超值服務」為她的小分隊贏得了口碑,「不用做廣告,就靠客戶的口口相傳。」
幾年的摸爬滾打,李莉芬攢了經驗足了底氣。2002年,「宏偉保潔家政公司」正式成立,她亮出了自己的招牌。
李莉芬帶出了一個家政行業的優秀團隊
有了名氣,有了招牌,應該萬事俱備。其實不然,公司成立後的第一單李莉芬就栽了跟鬥。
那是與一家施工隊籤訂的保潔項目。上下好幾層樓,每層3000平方米,李莉芬帶著40個人,幹了7天,最後只拿到了1500元。驗收時對方各種不滿意:瓷磚壞了、地面劃了、牆弄髒了……因為沒有明確標準,明知道對方在耍賴,也只能「啞巴吃黃連」,但也因此長了教訓:這麼大的活,多少工、多少天、啥標準、咋收費都要心中有數、有言在先。「現在懂了,什麼服務內容、標準,違約條款合同上都寫得清清楚楚。」李莉芬笑稱,「如今拿拖布的手也早已用上了電腦,學會做預算、籤合同啦。」
2004年春,有個小區因市政改造,要集體搬遷。李莉芬覺得機不可失,她趕到小區,走家串戶。活多,人少,但她反覆跟大夥強調:一定要誠信,不能坐地起價。
有一戶人家,看著東西不多,柜子裡卻塞得滿滿的,原本計劃拉三車,結果拉了六車,那點搬家費連車錢都不夠,幾個人溜溜幹了一天,還倒貼了幾百元。但講好的價錢不能變,吃虧也得給人家幹好。最後客戶不好意思了,主動幫他們做廣告:「搬家啊,找宏偉!」
就這樣,樓上樓下,左鄰右舍,整個小區百分之七十的搬遷戶都選擇了李莉芬的「宏偉搬家」。也有人眼紅,尤其公司臨時僱來的人,集體給她撂了挑子。李莉芬沉住氣,把親戚朋友們都喊來幫忙。撂挑子的人急功近利,漫天要價,客戶信不過,攬不到活。過了兩天又都回來了,心服口服地說:還是跟著李經理幹吧。
搬完家,沒活兒了。細心的李莉芬發現:拆遷工程隊是外地的,在本地肯定有用工需求。於是她找到施工隊問,有沒有活兒幹?人家不信:就你?李莉芬拍拍胸脯:咋?沒問題!
她得到了拆門拆窗的機會,一個小區700戶人家,李莉芬和夥伴們用了不到半個月便拿了下來。施工隊服了:那能不能再把拆掉的水泥板中的鋼筋抽出來?李莉芬還是那句話:沒問題!
但也真是累啊,起早貪黑,灰頭土臉。「晚上回家哪趕趟啊,就在工地搭個帳篷湊合湊合。」施工隊當時提了苛刻條件:10棟樓,10天時間,晚一天都算違約。「沒想到真幹完了,簡直就是奇蹟!不過也沒個人樣了,累的黢黑巴瘦的,回家兒子都不認識我了。」
苦和累都沒白吃,李莉芬因此收穫了公司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桶金。更讓她驚喜的是,三年後,原小區住戶回遷,仍有百分之六十的客戶選擇了她。
李莉芬培訓員工,制定了崗位服務標準
李莉芬的人氣直線攀升,媒體稱她是「家政女王」。「其實成功與失敗有時只是一步之遙,堅持了,就是成功,退縮了,就是失敗。」
2006年,七臺河市黨政辦公中心大樓開荒保潔,宏偉公司成功中標,這是難得的機遇,李莉芬當然知道這對公司意味著什麼。活並不好幹,尤其是洗手間,髒的下不去腳;混凝土沙漿頑固地漬在地面,要跪下來鏟;有些膠緊緊地粘在一起,要用手摳……但不管怎麼難,灰突突的大樓在一點點變亮。辦公樓啟用後,需要日常保潔,幾乎沒費周折,李莉芬就拿下了這個大客戶。從此手裡多了張「名片」,更多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始與她合作。
多年的摔打讓李莉芬越來越意識到服務「標準」的重要性。「中國廚師做菜愛講鹽少許、油少許,少許是多少?怎麼掌握?不規範,不量化,就很難保證飯菜質量的統一。」
在李莉芬看來,碗怎麼洗、被怎麼疊、地怎麼擦……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家務活,對家政從業者來講卻是一門職業技能,要有明確標準。人要勤奮、專業、標準高,有品牌意識。在公司,李莉芬要求員工上崗必須經過培訓,同時還制定了崗位服務標準。而她的標準,也成了黑龍江省家政服務協會起草行業規範的藍本。
為了做好員工培訓,李莉芬先在公司內部開設了家政培訓服務班,沒想到許多慕名者也想參加學習,她順勢而為,又組建了宏偉家政職業培訓學校,並把職校打造成了「全國職工教育培訓示範點」,從職校走出來的學員都是市場的「香餑餑」。
「每年都有客戶到我們學校招人,就業率幾乎百分百。現在我們定期與北京、上海等家政協會聯手,互派學員實習,掌握更多的家政技能,實現精準就業。」
近年來公司一直都在探索新的服務方式並拓展服務領域,比如在鄰近的雞西市設立了分公司,擴大市場份額;在全市獨家運行OTO家政電商服務平臺;與市人民醫院聯辦「醫療超市」、「病患護理中心」等等,今年還將創辦養老服務中心等社會急需的重點服務項目。
想當初做家政是為了謀生,不想卻經營成了事業,這是李莉芬最初沒敢想的事。
如今公司越來越火,她也有了更多的願望:「家政服務是既可滿足家庭育兒養老等現實需求、又能為婦女提供就業機會的事業,我們把強項做精、把弱項補齊、把新項做大。」
【幗姐微漫】向入選共和國勳章的90歲的申紀蘭致敬!
91歲奶奶玩轉時尚圈!穿搭潮爆全網
女生必看!婦科內分泌,你需要知道9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