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從業者進行育嬰師培訓(資料圖)。陳紫璇攝
20多歲的育嬰師、30多歲的月嫂……近年來,隨著各地多所高校家政專業的開設,中國的家政從業者不斷趨於年輕化,學歷水平也越來越高。「希望能找一個『有文憑』的家政人成為許多人掛在嘴邊的選擇項之一。」12月23日,寧夏巾幗家政服務協會會長劉海燕告訴中新網記者,顧客如今在選擇家政從業者的時候,在意的「文憑」不只是有專業技能培訓合格證,也希望家政從業者是高學歷知識分子。
劉海燕從事家政服務多年,她見證了家政行業的發展變化。「過去幹家政的人大多數以下崗工人和進城務工人員為主,只要在勞務公司登記一下就能開工。而現在,很少有家政公司的技師不培訓就上崗了。」她說,舊觀念中家政業是「伺候人的」,幹家政的「低人一等」,而如今,育嬰師、月嫂、保潔、定期保潔、醫院陪護……家政服務項目不斷細化的同時,民眾的觀念也隨著社會發展逐漸改變。
和劉海燕的想法一致,寧夏婦聯發展部部長馬學智表示,家政業是個朝陽產業,發展家政業關鍵還是要轉變就業觀念,拋棄過去的舊傳統。「家政服務業看起來簡單,但做好了並不簡單,需要大量專業技能人才。」
其實,在家政行業成為新興朝陽產業同時,家政市場面臨的專業人才,包括家政機構管理人員和一線服務人員,短缺問題均十分明顯。這些年來,官方對家政行業的關注力度持續加大。
2019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意見提出十方面重點任務,其中包括採取綜合支持措施提高家政從業人員素質、支持院校增設一批家政服務相關專業等。今年4月,寧夏表示將在至少1個本科院校和各地級市不少於1所職業院校開設家政服務相關專業,並擴大招生規模,以產教融合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12月13日,全國第一所開設家政學本科的成人高校——上海開放大學家政學本科專業也啟動首次招生。
以寧夏為例,寧夏婦聯每年開展多期家政服務培訓班。受年初的疫情影響,今年3月,寧夏婦聯和寧夏巾幗家庭服務業協會推出「在線學技能」——寧夏巾幗網上課堂,涵蓋母嬰護理、居家清潔等技能培訓內容,相關教學視頻在線上得到廣泛關注。今年5月,寧夏在各地組織開展了共計1200人的「訂單式」職業技能培訓,使家政新上崗人員擁有技能、在崗家政人員「回爐」技能得到提升。
馬學智告訴記者,如今的家政從業者,不僅手持國家級證書,收入也水漲船高,銀川市金牌月嫂的月平均收入已超過1.2萬元人民幣。
據了解,寧夏婦聯計劃依託寧夏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打造寧夏巾幗家政實訓基地。基地建成後,將對從事家政服務婦女開展「培訓+實操+服務」為一體的技能培訓,引領巾幗家政服務業建品牌促發展,讓朝陽產業煥發勃勃生機。
(記者李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