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嘴龍

2021-02-15 我愛古生物



鴨嘴龍(hadrosaurs),生存於1億年前白堊紀晚期,這是正是恐龍發展的頂峰時期,所以它們的數量很多,在吃植物的恐龍中約佔75%。它們是一類較大型的鳥臀類恐龍。目前(2008年)發現最大型的身長超過21米。鴨嘴龍的吻部由於前上頜骨和前齒骨的延伸和橫向擴展,構成了寬闊的鴨嘴狀吻端,故名。

外形特徵

它們的腿部有三根趾頭,後腿長而有力,前腿則較小且無力。鴨嘴龍許多種類的最大特徵就是頭上密布的冠飾。鴨嘴龍的吻部由於前上頜骨和前齒骨的延伸和橫向擴展,構成了寬闊的鴨狀吻端,故名。所有鴨嘴龍的頭骨皆顯高,其枕部寬大,面部加長,前上頜骨和鼻骨也前後伸長,嘴部寬扁,外鼻孔斜長。特化的前上頜骨和鼻骨構成明顯的嵴突,形成角狀突起。下頜骨上的齒骨和上隅骨形成的冠狀突很發育,後部反關節突顯著。上下頜齒列復排,每個額骨上有45~60個牙齒皆垂直復疊。琺瑯質只在牙齒一側發育。頸椎15個,背椎13~15個,薦椎8~11個,尾椎較多,其確切數目,因個體而異。頸椎和背椎椎體為後凹型,背椎神經弧較高,尾椎側扁,其神經棘和脈弧皆很發達。腸骨的前突平緩,後突寬大,恥骨前突擴展成槳狀,棒狀坐骨突幾乎成垂直狀態,有的個體的坐骨遠端也擴大。前肢短於後肢,肱骨為股骨的一半長,橈骨與肱骨等長,前足的第二、三、四指較第一、五指發育,前足的各連接面粗糙。脛骨短於股骨,後足的第Ⅰ指消失或僅有殘跡,而第Ⅴ指完全消失,第三蹠骨較長,後足已發育成鳥腳狀。另外,前後足各指皆有爪蹄狀末趾。

分布範圍

鴨嘴龍是鳥腳類恐龍最進步的其中一大類。在亞洲及北美洲等地,晚白堊世的鴨嘴龍化石到處都有發現。鴨嘴龍是北美最早發掘紀錄的一種恐龍。加拿大北部努納武特地區發現的一具鴨嘴龍化石,可能是迄今人類在地球最北的地方發現的恐龍化石。在中國除山東外,內蒙古、寧夏、黑龍江、新疆、四川等地均曾發現不少鴨嘴龍化石。

生活環境

鴨嘴龍出沒於1億年前白堊紀晚期,這時正是恐龍發展的頂峰時期,所以它們的數量很多,在吃植物的恐龍中約佔75%。當時也是地球歷史上動蕩的時代,陸地面積在擴大,沼澤、湖泊星羅棋布,有花的被子植物開始繁茂起來,一年四季都飄散著芳香。早期恐龍喜歡吃的裸子植物少了,僅留下蘇鐵、松柏、銀杏以及一些蕨類植物等典型的中生代植物群落,被子植物開始排擠裸子植物而居於統治地位,其中有些類群已經具備了現代的特徵。這樣的自然環境使那些適應能力差的,依賴裸子植物為生的恐龍相繼死去,但卻特別適合素食恐龍的大發展,鴨嘴龍就是其中的一大類,變得興旺發達。

生活習性

雖然它可能四足而行,大部份古生物學家相信所有的鴨嘴龍是以二足行走,使身體保持平行姿態,而尾部向後保持平衡。沒有人再相信鴨嘴龍在水中生存,雖然有可能躲避霸王龍的攻擊,但它偶爾快速的遊行逃脫。鴨嘴龍體型較愛德蒙脫龍稍小。鴨嘴龍主要以柔軟植物、藻類或軟體動物為食。

種群分類

鴨嘴龍類可分為兩大類群:一是頭頂光平,頭骨構造正常的平頭類;另一類是頭上有各種形狀的棘或棒型突起,鼻骨或額骨變化較多的櫛龍類,如擬櫛龍。除此以外,還有變化不大、較原始的鴨嘴龍及前頜骨和鼻骨特化成盔狀的鴨嘴龍。

中國的鴨嘴龍

棘鼻青島龍

棘鼻青島龍(tsintaosaurusspinorhinus)則是我國發現的最著名的有頂飾的鴨嘴龍化石,也是我國首次發現的完整的恐龍化石。由於它是在青島附近的萊陽市金剛口村西溝發現的,頭上又有棘鼻狀的頂飾,所以得名。棘鼻青島龍化石所處的地層的時代為白堊紀晚期。它的身長為6.62米,身高4.9米,坐骨末端呈足狀擴大,腸骨上部隆起,在薦椎腹側中間有明顯的直稜,後面成溝狀,頂飾實際上是在相當靠後的鼻骨上長著的一條帶稜的棒狀棘,很像獨角獸的角,從兩眼之間直直地向前伸出,估計它活著時體重為6-7噸左右,但腦子很小,僅有200~300克重。鼻骨上有一條長棘,棘中空與鼻腔相通。可能用於儲藏空氣,以延長潛水時間;也可能用於自衛或排除水面障礙物。青島龍是有頂飾的鴨嘴龍類。在萊陽還同時發現了霸王龍的牙齒,這說明霸王龍當時可能曾是棘鼻青島龍最可怕的天敵。


巨型山東龍

鴨嘴龍在我國發現過很多化石。在沒有頂飾的恐龍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在山東諸城呂標鄉的龍骨澗發現的巨型山東龍(shantungosau-rus giganteus)了,高8米,長15米。頭頂部光平無頂飾是平頭鴨嘴龍的代表。雖然當地人很早就找到過恐龍的骨胳化石,但他們並不認識,而以為是中藥中的「龍骨」。1964年8月,地質部第一普查大隊在龍骨澗發現了一根巨大的腿骨,經鑑定是一種大型鴨嘴龍的脛骨。從1964年至1968年,由地質部第一普查大隊、地質科學研究院、地質博物館組成了聯合發掘隊,先後對該地區進行了四次系統的採集與發掘,共採到將近30噸重的標本。又經過將近3年的修復整理,在1972年經地質博物館研究員胡承志先生研究,將其定名為巨型山東龍。由於它的體形空前龐大,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體形最高大的鴨嘴龍,從頭到尾有15米長,站起來有8米高,再加上它是首次在山東境內發現的,所以得名。它的頭骨長,頂面較平,頭後部較寬。齒骨牙列較長,有六十個齒溝。口中有上千枚牙齒。薦椎由十個脊椎骨癒合而成,薦椎的腹面有較深的直溝。坐骨直長,末端有稍微擴大的尖頂。這些都與帶頂飾的鴨嘴龍有所不同。它可能是四足著地的,一條沉重的超長的尾巴幾乎佔它的身長的一半,向後舉著,可以保持平衡。當它不得不逃離天敵的時候,也可以用後腿直立起來迅速跑開。巨型山東龍與在美國和加拿大發現的埃德蒙頓龍相似,進一步證明當巨型山東龍在亞洲大地上漫遊時,北美大陸與亞洲大陸是連在一起的,也證明了地質學界所推崇的大陸漂移及板塊構造學說的正確性。

鴨嘴龍是恐龍家族中的晚輩,生活在距今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時期,在爬行動物中屬於雙孔亞綱、初龍次亞綱鳥臀目、鳥腳亞目的動物,它的嘴既扁平又長,像鴨嘴一樣,故定此名。從出土的化石知道,鴨嘴龍前肢有四趾,後肢有三趾,它的後腿粗大且尾巴很長,共同構成三角架的姿勢支撐著全身的重量;而前肢短小高懸於上部,可協助嘴來攝食樹上的枝葉;它的牙床上長著成百上千的牙齒,這些稜柱形的牙齒成層鑲嵌排列,上層磨蝕完了,下層長上去補充,這種結構可以加快咀嚼速度並適應硬殼粗纖維的植物。鴨嘴龍分二種,頭部有頂飾的棘鼻龍和無頂飾的平頂龍,前者以青島龍為代表,後者以山東龍為代表。以前專家以為頭上有頂飾是它高高在上的鼻孔,這種結構適應水中生活,它應該是會遊泳的,趾間應該有蹼。但80年代在美國出土了一具鴨嘴龍的乾屍,卻表明趾間無蹼,不過從身上長有鱷魚似的皮膚來推斷,它也能適應水中生活,所以這是水陸兩棲生活的:陸地用前爪抓樹葉,水中用平扁的嘴來鏟食水草。

鴨嘴龍也是我國所發現的第一條恐龍,這條恐龍化石既不是在山東,也不是四川或內蒙等發現大量恐龍化石的地區,而是產於黑龍江嘉蔭縣的龍骨山。這是由於受到黑龍江的長期衝刷,使恐龍化石不斷地暴露出來,散布在江邊的泥灘上,當地漁民發現了這些大骨頭化石非常驚奇,認為是龍的骨頭。這消息被當時的沙俄軍官知道了,過來調查採集,他們把採集到的恐龍化石誤認為是大象化石,並在俄國伯力地方報紙上作了報導。這報導引起了俄國地質學家的注意,從1915~1917年連續來我國進行大規模的調查與發掘,依靠所採集到的化石又配上佔全部骨架1/3的石膏,裝成了一具平頂鴨嘴龍骨架,高4.5米,長約8米,定名為鴨嘴龍科滿洲龍屬,陳列在彼得堡地質博物館裡。我國著名的古脊椎動物學家楊鍾健教授參觀了這個恐龍骨架,並帶回了頭骨化石標本模型。

雖然中國的第一條恐龍化石不在中國,但可以彌補的是70年代地質工作者又重新在龍骨山附近找到了新的恐龍化石。黑龍江博物館經過兩年的發掘獲得大量的恐龍化石,裝成了大小三條鴨嘴龍化石骨架:大龍長11.24米,高6.48米;中龍長10.50米,高6.10米;小龍長9.32米,高4.18米,現存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博物館中。該地出土的恐龍化石大多呈暗褐色或黑色,黑色的恐龍化石貯存在砑巖中,石化程度非常高,質地堅硬,烏黑髮亮。據石油地質學家認為,這個含化石的研巖層是含油層位,黑色化石是由於石油浸泡的結果。從出土的恐龍化石來推斷,白堊紀晚期的黑龍江流域並不像現在這樣寒冷,而是氣候溫暖、四季如春、土地溼潤、植被繁茂,相當於今天海南省的氣候。到了中生代末,除了天災外,歐亞板塊不斷向北漂移,氣候開始變冷和乾旱,許多植物、動物死亡,恐龍也隨它們一起滅絕了。它們的屍體埋藏在淺湖沉積的泥沙中,天長日久地下水中的礦物質漸漸滲透進骨頭中而形成化石。以後的地質運動又將這裡抬升形成了今天的龍骨山。

龍骨山中的恐龍化石很豐富,1990年長春地質學院和黑龍江省博物館聯合考察,找到了當年俄國人發掘恐龍的地點,在此又獲得了大量恐龍化石,於1992年組裝成一條長11米、高6米、真骨含量70%的大型恐龍化石骨架,現存放在長春地質宮地質博物館供遊客參觀。


相關焦點

  • 鴨嘴龍的頭骨去哪裡了?
    其中絕大多數為鴨嘴龍骨骼化石,囊括了鴨嘴龍身體的各個部位的骨骼。仔細觀察這些骨骼,會發現有個奇怪的現象,在這些鴨嘴龍的遺骸中,隨處看見鴨嘴龍的股骨、脛骨、腓骨、尺骨、橈骨、椎體等骨骼化石,鮮少有鴨嘴龍頭骨化石的發現。鴨嘴龍的頭骨去哪裡了呢?
  • 諸城鴨嘴龍的「吃飯神器」——牙齒
  • 《寶可夢》噴火龍打敗鴨嘴火獸,依然不是小智靠實力獲勝的?
    相關集數:無印篇第58集《決戰紅蓮道館》噴火龍VS鴨嘴火獸:對於這場火系寶可夢與火系寶可夢的戰鬥,實際上因為對戰太激烈了反而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噴火龍這個時候戰力和夏伯的鴨嘴火獸應該是不相上下的,鴨嘴火獸利用能在火山巖漿活動的優勢把噴火龍拉下了巖漿
  • 寶可夢No.126,No.467,No.240——鴨嘴火獸,鴨嘴炎獸,鴨嘴寶寶
    這裡介紹下最終進化型的武裝炮管家族——鴨嘴寶寶,鴨嘴火獸,鴨嘴炎獸。鴨嘴寶寶鴨嘴寶寶是火屬性寶可夢,非官方的常用譯名是布比火龍和布比等。鴨嘴寶寶通體火紅,腹部及嘴部為黃色,有著一條與體色相同的尾巴,身高0.7m,體重21.4kg。
  • 口袋妖怪:不懂得強化的鴨嘴炎獸,如何才能發揮出更大的實力?
    鴨嘴炎獸的培養鴨嘴炎獸的特攻種族值比較突出,因此它往特攻的方向發展是非常有利的。那麼應該如何培養鴨嘴炎獸呢?首先,學習放晴是一個必要的選擇。鴨嘴炎獸的特防種族值達到了95,只要削弱一下對手水系的技能,鴨嘴炎獸還是可以撐下第一輪攻擊的,而使用放晴正好可以達到這個目的。另外它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加強火系技能的威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發揮出鴨嘴炎獸的實力。其次,學習日光束。日光束是一個草系的技能,威力達到了120,命中率達到了100%。
  • 作為長脖子四足食草恐龍 鴨嘴龍骨骼是如何支撐其8000磅的體重?
    作為長脖子四足食草恐龍 鴨嘴龍骨骼是如何支撐其8000磅的體重?作為長脖子四足食草恐龍,鴨嘴龍骨骼是如何支撐其8000磅(約3500千克)的體重?一項新研究顯示這與恐龍的骨骼特質有關。近日,一個由古生物學家、機械工程師和生物醫學工程師組成的多學科團隊,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發表論文指出:鴨嘴龍和其他恐龍具有與哺乳動物和鳥類完全不同的骨小梁結構,這是能支撐其體重的關鍵所在。
  • 《精靈寶可夢:劍/盾》鴨嘴寶寶怎麼樣 鴨嘴寶寶分享
    > 導 讀 《精靈寶可夢:劍/盾》最新出的DLC是冠之雪原,其中新增了二百多隻寶可夢,對於這些寶可夢的資料可能有的小夥伴還不清楚,所以小編這次就為大家帶來了《精靈寶可夢:劍/盾》鴨嘴寶寶介紹
  • 鴨嘴杯 VS 吸管杯
    寶寶在4-6個月的時候就應當介入鴨嘴杯(sippy cup),很多媽媽都會擔心寶寶太小不適應鴨嘴杯進而推遲使用。
  • 盤點神奇寶貝中的5隻火龍,最後一隻可完虐噴火龍!
    而事實上神奇寶貝中的「火龍」遠不止老噴一隻,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瞧瞧那些霸氣的火龍吧~1、噴火龍首先當然是我們的火龍之祖——噴火龍了,它是初代御三家之一,在圖鑑上他是第二隻神奇寶貝,自然是毋庸置疑的第一隻「火龍」了。噴火龍在寶可夢粉心中的地位甚至不低於皮卡丘,小智的噴火龍實力也是有目共睹,在聯盟大賽上的活躍以及手撕急凍鳥的戰績至今被很多小夥伴津津樂道。
  • 口袋妖怪:噴火龍用膩了?火系裡還可以用它!輸出傷害不比老噴差
    噴射火焰是真的帥,一提到噴射火焰當然就不得不說說噴火龍了。作為出場最早最受歡迎的寶可夢,老噴早就已經被玩家玩出花來,直到後來Mega進化的出現,更是帶動了一波噴火熱潮,雙形態可物理可特攻,人氣滿滿,即使在如今的第八代中也有極巨化噴火龍的形態,渾身散發熱焰的模樣太帥了!
  • 有些神奇寶貝是龍系卻不像龍,而這幾隻像龍叫龍卻不是龍系!
    神奇寶貝世界中有多種多樣的神奇寶貝,各自也有著不同的能力和外形,而有時它們的名字外形和屬性出入很大,之前盛夏和大家共同回憶過其它形態的神奇寶貝,有些身為龍系屬性卻不像龍
  • 告別反人類設計,鴨嘴鞋席捲而來
    接下來Alex就給大家盤點幾款備受矚目的鴨嘴鞋!01. BOTTEGA VENETA第四位選手來自CULT GAIA,大家想必不會忘了她家現在依舊火爆的「竹籤包」,也是Alex在月牙包系列裡有所介紹,Right now她們也推出了球形鞋跟的鴨嘴鞋,碰撞透明PVC元素,可以說是把「PVC+球形+鴨嘴鞋頭」三個元素玩出了新花樣
  • 老K的口袋妖怪對戰圖鑑(NO.464 超甲狂犀+ NO.465 巨蔓藤 + NO.466 電擊魔獸 + NO.467 鴨嘴炎獸)
    電魔和隔壁鴨嘴龍是一對好基友,初代一起誕生,二代有了小寶寶,四代又一起進化,從種族到技能都有著彼此滲透的痕跡,四代更是有四代火影和麥當勞叔叔這給給的一隊——然後友誼的小船就翻了,電魔是館主代表PM,而鴨嘴龍是天王代表PM。
  • 《神奇寶貝圖鑑》No.126:一不小心就把獵物烤焦了——鴨嘴火獸
    hallo小夥伴們,這裡是吃土的哆啦百寶袋本期帶來的神奇寶貝是圖鑑編號126的鴨嘴火獸,吐火神奇寶貝的鴨嘴火獸,身體的溫度最高可達到1200度,越是炎熱的地方就越有活力,鴨嘴火獸最初被發現在火山口的附近,據說在它呼吸時身體的周圍都會產生滾滾熱浪
  • 噴火龍,參上!
    皮卡丘、妙蛙種子、傑尼龜都是小體型寶可夢,都沒進化過,而噴火龍則是巨漢形象,經歷了完整的進化過程,所以製作組給前三者安排了許多幼兒園小朋友般的嬉戲情節,而噴火龍就安心當一個戰鬥員,那噴火龍就沒有那麼多富有表現力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可供網友二次創作,那它自然也就不出圈了。但實際上,在動畫裡,噴火龍堪稱是小智除了皮卡丘以外,戲份最多的寶可夢了,也可以說是很多寶可夢粉絲心中具有崇高地位的角色。
  • 盤點龍魚最適合混樣的20種配魚
    紅尾鯰與龍魚養在一起 一上一下,不會侵佔龍魚的空間,還可以幫龍魚 打掃沉底的食物,而且在體形上一扁一寬,形成 了視覺對比。頭部寬大扁 平,前額平坦而傾斜,形似鴨嘴。鰭非常小且帶 有斑點。深叉狀尾鰭在遊動時並不運動,而是靠 振動魚體使魚高速前遊。有3對長鬚。虎皮鴨嘴 愛夜間活動,白天一般都是趴在一個地方,沒有 紅尾鯰那樣愛親近人。但是見到食物一樣瘋狂, 寬闊扁平的嘴會將食物統統吞進肚子,以至於肚 子撐得太圓,下巴挨不到缸底。飼養虎皮鴨嘴魚 與飼養紅尾鯰一樣,都是填補魚缸底部的空間。
  • 撒旦鴨嘴-魔鬼的化身「王」之大型鯰
    這兩個品種來說,在過去相關的水族書籍上,我們都可以發現它們其實都使用著同一個學名;但是對於一般熱愛大型鴨嘴的愛好者而言,「沙東鴨嘴」的身份,由於與撒旦鴨嘴的不同,只要稍加用心來分辨,都不會將兩者混淆,畢竟兩者在肉眼上並不難看出差異
  • 白堊紀北美州的「屠龍高手」,牙齒有香蕉大,可獵殺10米鴨嘴龍!
    直到1903年,在蒙大拿州發現幾塊大型骨板化石,起初當成是包頭龍。但後來同一地點發現肋骨、恥骨等化石,驗明了它是鱷類的身份。而經過多年研究後,古生物學家霍蘭德(W.J.Holland)在1909年將其命名「恐鱷」。之後幾十年,美國陸續發現了恐鱷的化石。
  • 《Pokémon GO》11月「電擊獸&鴨嘴火獸」上線
    《Pokémon GO》11月「電擊獸&鴨嘴火獸」上線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阿魚覺得海星時間:2020-10-29 分享到:而11 月社群日的主角,將分別由電擊獸與鴨嘴火獸擔任主角。其中,11 月15 日11:00~17:00,將先由電擊獸先行登場;接下來11 月21 日11:00~17:00,將由鴨嘴火獸接手再出。而玩家們在社群日活動當天19:00 前分別將電擊獸與鴨嘴火獸進化到第三階電擊魔獸與鴨嘴炎獸,將可分別學到「十萬伏特」與「噴射火焰」兩招限定招!
  • 神奇寶貝:它們的名字裡本來有「龍」,後來卻被官譯改掉!
    在名稱統一之前,連很多寶可夢的名字也有著不同的翻譯,比如下面這些,以前名字裡都有「龍」,不過後來官譯就沒有了,一起來看看吧!袋獸袋獸原本叫做袋龍,它外形像一隻站立的恐龍。袋獸最大的特點就是肚子上的育兒袋,裡面裝著它的孩子。袋獸還可以mega進化,進化之後自己沒有變化,袋中的孩子卻變大了很多,可以出來加入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