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博物館中的網紅,故宮當仁不讓是近年來的C位。故宮賣紙膠帶,瞬間銷售一空; 故宮賣口紅,引發了所有精緻女孩的收藏狂潮;就連故宮裡的貓,都被做成了文創產品,為自己賺了一把貓糧錢。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稱,2017年故宮文創的營業額已達15億元。故宮以賤萌接地氣的形象,結合讓所有中國人為之自豪的傳統文化,在年輕人中颳起了一陣「故宮風」。
可是據我觀察,最近故宮的風好像有點跑偏了。
從2014年故宮轉型開始,已經過去了四五個年頭。前幾年,故宮出品基本上是「精品」「有趣」的代名詞,上新不多,但是件件都舊化一新,讓人眼前一亮。女王也曾是故宮的死忠粉。
而隨著故宮產品的泛濫,「故宮賣書」「故宮賣衣服」「故宮賣口紅」接二連三的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故宮出品開始給人「商業化」「不實用」「搶不到」的負面印象,這個超級IP的口碑也更是逐漸下降。
故宮在商業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一路上也存在著一些令人失望的缺陷。
去年年底,故宮發售了自己的彩妝產品。火爆的同時,還帶著一絲混亂。
故宮嫡庶子——「故宮文創」和「故宮淘寶」兩家文創產品商店幾乎同時,發布了故宮口紅等彩妝產品,引發了一次明面上的宮鬥。
實際上,兩家都是故宮親自授權的文創商品店,本應各有各的定位,把關好自己的產品。而實際上故宮給消費者呈現的,卻是自家內訌、明爭暗鬥,實在是有失皇家風範。
再者,即使是迪士尼這樣超大體量的IP,都依然在鍥而不捨的輸出新的動畫、人物,這也是迪士尼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但是故宮作為一個現成的中華文化大寶庫,似乎除了商業化的販賣周邊之外,並沒有其他顯著地有利於傳播傳統文化的舉動。
最近,故宮相繼開設故宮角樓咖啡、餐廳火鍋店等場所。是否應該在故宮內開設盈利場所,這個問題也不斷被網友提出質疑。在故宮裡涮火鍋,這樣怡然自得的用餐體驗很是吸引人。但看看這菜價,不愧是皇家火鍋,讓普通人望而卻步。
被質疑花式營銷,用力過猛,故宮餐廳也暫停了火鍋的供應。但依然有部分人開始感慨到:故宮已經被過度透支了,一開口就是要我們花錢買東西。
當然,文創產品的販賣、咖啡廳餐廳本身也是傳播傳統文化中的一環,故宮賺錢也無可厚非。但一個明星要在娛樂圈立足,不能只會接代言上綜藝,更應該有持續的作品發行,才不負粉絲的期待。因此,故宮逐漸被商業化消耗掉的好感度,是一定要靠創新和輸出贏回來的。
在近年來故宮販售的一系列產品看來,不少產品的設計和質量都存在著較大的爭議。
故宮與ICY品牌合作的「故宮吉服」,被吐槽設計怪異,和傳統文化的結合浮於表面。(當然也有不少覺得好看的人)
故宮淘寶的彩妝產品,上線後不到一個月宣布質量問題暫時停產。再次改良後收到的產品,也並不太盡如人意。
故宮文創與潤百顏合作的口紅,外觀造型和貼了紙膠帶的TF口紅難分真假。
故宮旗下眾多的授權店、品牌跨界合作等,造成了他產品量大質量參次不齊的現象。而故宮這個IP的特殊性,又讓消費者對於故宮出品有著更加的嚴格的態度。
於是,這樣的故宮,是不是應該考慮重新整理自己的架構,精簡產品數量把關好產品的質量,把曾經「故宮出品必屬精品」的金字招牌奪回來。
今年元宵節的「紫禁城上元之夜」霸佔了熱搜,門票一票難求,甚至被黃牛炒出了9999的高價。但令人失望的是,故宮為我們呈現的大概是一個大型「農村蹦迪現場」。五顏六色的射燈,混亂的燈光效果,展現出了一股土味審美。
門票被炒高價、土味審美、現場秩序混亂.這場故宮裡的元宵盛會,不僅沒有展現故宮的盛世美顏,反而又一次把他推上了風口浪尖。
畢竟故宮是第一次舉辦這樣的活動,女王覺得大可不必一棒子打死。但故宮對於這類不熟悉的領域,實在是需要保持謙虛多加學習,在保留傳統文化的同時,找到更加適合當代審美的風格。
前幾年
故宮通過自己一系列的「自黑」「賣萌」
終於從一個老氣橫秋的博物館
成為了年輕人眼中的「老網紅」。
而現在,對於故宮的網紅之路,
越來越多的網友提出了兩級分化的看法
正方
↓
反方
↓
不可否認
故宮的走紅讓許多不接地氣的歷史
重新走近了我們的生活
雖然有人覺得傳統文化
不應該被過度消費
但是,傳統和現代的碰撞
一定會有火花和擦傷的
大家不妨寬容一些去看待
給故宮一些善意的提醒
接下來的故宮
會如何繼續抓住年輕人的心
會如何解決被過度商業化的問題
如何平衡「傳統」和「現代」的混搭
女王也在持續期待中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