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單美琪 孟俊蓮 北京報導
隨著宏觀經濟持續下滑,近幾年債券違約案例不斷增多。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135隻債券違約,涉及金額達1556.64億元。
雖然民企違約、國企打破剛兌、城投結構化爆倉等事件不斷衝擊著債券市場,但也在客觀上為高收益債券投資人提供了較多的投資機會,巨量違約債券持續催生高收益債券市場。
而私募基金作為其中主要投資者之一也深度參與其中。當前私募機構普遍在原來傳統的「固收+」業務線上建立了新的業務線,而利率債和高收益債產品則是布局重點。
近日,洛肯國際董事長兼總經理石鑫傑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高收益債券產品的推出「正當時」,尤其是AAA級國企引爆債券市場之後,信用債集中拋售的壓力巨大,現在開始逐步建倉是比較好的時機。
風險中孕育出的機會
目前來看,高收益債市場中投資機構主要包括私募、券商和基金專戶等。這其中又以私募基金為主,但整體體量不算太大。
高收益債券指的是信用等級低於投資級別的債券,又被稱為垃圾債券或投機級債券。根據國際評級機構對債券的信用等級劃分,高收益債券為低於BBB級的債券。其發行人主要類型可以分為新星公司、墜落天使、高負債率型、資本密集型和槓桿收購等。
早在2000年,美國科技泡沫破滅,亞馬遜股價從100元一路跌至10元以下,其發行的債券也被下調至「垃圾債」級別,而巴菲特則看準時機買入3.1億亞馬遜「垃圾債」,第二年亞馬遜業績反轉,幾年時間巴菲特就因此獲得了高達140%收益。
反觀國內,2017年之後中國高收益債券市場才逐漸起步,到2019年市場容量與交易量迅速增大,各類投資主體也深入參與其中,今年以來這一市場進一步擴大和豐富,市場機遇也更加凸顯,高收益債也得到了市場的更多關注。
「高收益債券市場在國外是比較成熟的,產品也比較豐富,但在國內時間不長,我們很早就在關注這個市場了。由於國內的投資比較趨同,出現風險或者預警就會集體拋售,因此也出現了不少的投資機會。」石鑫傑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洛肯國際成立於2009年7月,是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備案的陽光私募基金公司,也是國內第一批專注於債券市場的私募、第一批擁有銀行間、交易所牌照的私募機構。截至目前,洛肯國際最高管理規模突破120億元,2019年中國私募基金100強排名57位。
早在2014年,洛肯國際就已經設立了我國第一隻高收益債券基金,隨後不斷深耕該領域,並積累了豐富的交易經驗及判斷標準,而此次洛肯國際一隻高收益債券產品「洛肯國際安穩二期私募投資基金」的推出也被其認為是「正當時」。
據介紹,該產品策略主要為估值修復為主+絕對低價博取高收益為輔,其中估值修復為主指的是以合理價格配置半年期以內的高收益債券,博取估值修復後的收益;絕對低價博取高收益即為通過計算回收率、違約率等測算安全邊際,然後以極低的價格配置高收益債券並持有到期,獲得超額收益。
「尤其是今年這波違約事件頻發,許多債券的價格出現了下跌,這其中我們發現了抄底的機會,所以我們選擇在這個時候發行高收益債券基金。」石鑫傑進一步補充說,「尤其是AAA級國企引爆債券市場的時候,信用債集中拋售的壓力比較大,所以無論是從數量,還是價格上都比較有吸引力,而且明年預計信用環境也不樂觀,所以現在開始逐步建倉是比較好的時機。」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8日,2020年信用債市場新增首次違約發行人23家,違約債券只數(含展期等)160隻,違約本息達到1221億元,相較去年同期違約率並未顯著抬升。
另外,近期市場情緒較為謹慎,主要是由於永煤違約事件一定程度上衝擊了市場對於部分主體的信仰。2020年的信用風險與往年不同,呈現出獨特並有一定延續性的新特徵,主要包括國企信仰與「大而不倒」信仰遭受衝擊;泰禾違約開啟頭部房企信用風險暴露;城投信仰仍堅挺。
一般而言,高收益債投資策略大致分三類。一是出於投資限制或恐慌等因素被機構砍倉的債券,其中有些企業質地不錯,信用風險可控,屬於錯殺品種;二是由於一些風險事件造成某隻債券收益率大幅波動。這類債券需對企業有深刻了解,判斷風險事件對企業有無實質影響;三是投資級以下的債券,實際上屬於「垃圾債」。這類債券已經違約價格非常便宜,但回收周期和回收率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目前來看這一投資機會很難把握。
或將進入投資黃金時期
國內高收益債市場的崛起已經是不容忽視的事實,有機構預計在未來的3——5年內,國內高收益債券債投資者將進入投資的黃金時期。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債券結構化市場規模在2000——5000億元之間,再加上綜收發行債券,以及其他墮落天使存續債等,我們的高收益債市場規模超萬億,尚是一個巨大的藍海。
推動高收益債市場發展適逢其時。中央結算公司總經理陳剛明曾在2019債券年會上表示,要支持高收益債券發展,完善違約債券的轉讓機制,健全違約風險處置安排等。此前,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也表示,要推動高收益債市場建設,壯大私募基金等高風險偏好投資人,提高債市的包容性,同時健全信用評級和風險定價機制,將隱性發行成本顯性化,降低債市違約的道德風險。
目前我國高收益債券市場已經初具規模。來自洛肯國際數據顯示,三季度高收益債券共計353隻,涉及債券主體109個,剩餘債券餘額3061.86億元;從收益率概況來看,三季度高收益債券交投較為活躍,353隻高收益債券中有報價或成交的債券數量佔比約48.73%。三季度共計66個交易日,高收益債券中,成交或報價天數超過50天的債券64隻,佔比18.13%。
具體來看,按債券主體成交活躍度,海航集團有限公司相關債券成交收益率多高於100%;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相關債券成交收益率多集中在 50%-100%;紫光集團有限公司相關債券成交收益率多集中在 20%-50%;同方國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和廣州富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相關債券成交收益率多集中在10%-20%;浙江亞太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相關債券成交收益率多低於10%。
另外,受違約事件影響,債券市場劇烈波動,給包括私募基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敲響了流動性的警鐘。對此,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一方面是疫情爆發後央行迅速切換到極度寬鬆、再切換到適度寬鬆之後帶來的利率債的先牛後熊;另一方面挑戰主要來自於國企高等級發行人逃廢債務引發的潛在系統性危機。
但對私募而言,其可以靈活的配置債券資產,不會因為外部評級,持倉比例,行業限制等要求縮小標的選擇範圍,進而可以選擇高勝率下性價比更高的資產,所以受到來自市場的挑戰並不大,更多的挑戰是來自投資者對於固收市場的信心。
這其中,作為極少數存活十年以上的私募基金,對於歷經了多輪金融周期與經濟周期的洛肯國際來說,其早已練就一身超前的宏觀大類資產判斷、不同投資組合的調整等多重能力,從宏觀的角度把控全局,以更高視角進行資產配置,追求穩定長期收益以及根據市場情況。同時因為合伙人以保險出身為主,大額資金駕馭能力強,更能根據市場情況嚴格把控風險。
石鑫傑也坦言,「膽子小」和「做自己擅長的事」使得我們「活得更長」。「膽子小」指的是從業時間較長,對市場有著比較強的敬畏心理,時刻保持謙虛謹慎,避免過於貪婪導致不必要的風險。「做自己擅長的事」就是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超過能力範圍的事情要多方測算論證之後才能做決定。在經歷了數次債券市場的起起落落,作為親歷者已經在這個市場上做到「知冷知暖」了。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