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英法聯軍兩次火燒圓明園時,還燒毀了哪些園林?

2020-12-14 北京日報客戶端
清末圓明園銅版畫 諧奇趣樓北側

今年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60周年紀念。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它不僅直接導致三山五園被損毀,大批文物丟失,還導致西方勢力更大程度地入侵中國。

提到火燒圓明園,很多人會說是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的惡行。實際上,早在1860年,英法聯軍就將圓明園燒毀殆盡。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後,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甚至再次搶劫了圓明園,致使圓明園徹底毀壞。

另外,從當時的史實來看,英法聯軍燒毀的不只是圓明園一處,還包括三山五園的其他園林。這些行為是人類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曾經的皇家園林,如今有的被修復,有的只剩遺址,這些遺蹟見證了中國近代史的屈辱。

鹹豐十年(1860)的9月21日,英法聯軍在北京通州的八裡橋,與僧格林沁、勝保等人帶領的清軍大戰三四個小時。清軍戰敗後,英法聯軍也進行了幾天的休整。10月3日,英法聯軍向北京城裡進發,當得知清軍主力部署在圓明園一帶時,聯軍便尾隨而來。10月6日,英法聯軍包抄了駐紮在德勝門和安定門的僧格林沁和瑞麟部,晚上9時許,法軍準備侵入圓明園,遭到首領太監任亮率領的二十多個太監的拼命抵抗。

10月7日上午,法國軍隊闖進圓明園,開始了瘋狂地搶劫,下午到達的英國士兵也加入了搶劫的行列,圓明園內最珍貴的東西被洗劫一空。時人贅漫野叟在《庚申夷氛紀略》中記載,圓明園「御內陳設珍寶、書籍、字畫,御用服物,盡被搜括全空」。英國首席談判代表額爾金把洗劫圓明園的責任推卸給法軍,他在《額爾金勳爵的信件和日記》中描述了圓明園被搶掠的慘象:「劫掠和蹂躪這樣一個地方,已夠壞了,但更壞得多的是破毀。原來總值一百萬鎊的財產,我敢說五萬鎊也不值了。法國兵用盡一切方法撕毀最美麗的絲綢,打碎碧玉飾物和瓷器等等。」

然而,侵略者並未到此為止。根據法國人皮埃爾·馬蒂埃的《從巴黎到八裡橋》、埃利松的《翻譯官手記》和帕呂的《遠徵中國紀行》等資料記載,10月7日下午,英法聯軍開始放火,圓明園大宮門外朝房被焚燒,時值西北風起,火勢越發旺盛。10月9日,英法聯軍撤出圓明園後,清軍才將大火撲滅,此次大火連續燒了三天。11月8日(農曆九月二十五日),內務府大臣明善、內務府總管王春慶兩人親往圓明園詳查情況,根據隨後奏報的《明善奏查得圓明園內外被搶被焚情形折》記載,八月二十三日(10月7日),英法聯軍焚燒了圓明園的九洲清晏各殿、長春仙館、上下天光、山高水長、同樂園、大東門等處。

與此同時,其他皇家園林的境遇又是怎樣的呢?鹹豐十年九月初三(10月16日),內務府大臣寶鋆在《寶鋆奏禁園被搶印信遺失折》中說,八月二十三日(10月7日),有200名侵略軍闖入萬壽山清漪園,「將各殿陳設搶掠,大件多有傷損,小件盡行搶去。」第二天,侵略軍又衝進玉泉山靜明園,搶掠一番。在這封奏摺上,寶鋆還說:「靜宜園(即香山),夷人並未前往,各殿陳設,照舊封鎖。」可見,英法聯軍第一次侵入三山五園後,主要燒毀了圓明園,清漪園和靜明園遭受了搶劫,但沒有被焚燒。香山靜宜園也許是距離的原因,英法聯軍沒有到達那裡。

1860年10月17日, 英國人額爾金以清政府「不講道義,不顧國際法」將抓獲的18名英法「僑民」虐待致死為藉口,發誓要焚毀圓明園,「作為對中國皇帝背信棄義的懲罰」。

10月18日,額爾金下令火燒圓明園。於是,英國米啟爾中將率領3500名英軍蜂擁而入,圓明園第二次遭受大火。這次大火,火勢猛烈,給圓明園帶來極大損失。英軍步兵中校沃爾斯利在《1860年對華戰爭錄》回憶錄中說,到了10月19日晚上,圓明園只剩下斷壁殘垣。令人髮指的是,安佑宮內沒有來得及逃跑的宮女、太監、工匠等300多人,竟然被活活燒死,實在是慘無人道。

起初,當額爾金把再次火燒圓明園的想法告訴了法國公使葛羅時,葛羅認為這樣做影響法國「文明」的國家形象,予以拒絕。但是,法國軍隊後來還是參與了火燒圓明園的行動,這在恭親王奕訢致葛羅的信中和英國人的記載中有反映。這也說明,並非很多人認為的那樣,火燒圓明園只是英軍所為。

更加不幸的是,根據中外歷史文獻記載,英法聯軍第二次火燒圓明園的同時,還焚燒了萬壽山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和暢春園等。

奕訢在農曆九月初六(10月19日)給鹹豐帝的奏摺中說,九月初五見到「西北一帶煙焰忽熾,旋接探報,夷人帶有馬步數千名赴海澱一帶,將圓明園、三山等處宮殿焚燒。臣等登高瞭望,見火光至今未熄,痛心慘目所不忍言。」這段檔案資料表明:圓明園和「三山」即萬壽山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和香山靜宜園同時被英法聯軍焚燒,且大火燒了兩天還沒有熄滅。

關於英法聯軍焚燒萬壽山清漪園的情況,從西方的史料中可知具體的情況。當時的英國隨軍記者沃格曼在發回英國的報導中記載了10月18日清漪園被焚燒的慘狀:「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個建在高處、俯瞰全園的高大樓閣,它聳立在高高的花崗石臺階之上,四周被熊熊的烈焰所包圍,看上去就像是某個處於火海之中的巨型祭壇……園內遍地狼藉,只剩下堅實而無法摧毀的巨石,它們將留下來告訴未來的人們,這裡,曾經有一座美輪美奐的皇家園林。」信中所說清漪園中的高大建築物,指的就是園內最大的高41米的木結構建築:佛香閣,它是乾隆皇帝為慶祝其母六十壽辰而專門建造的。另外,在這次大火中,清漪園被焚燒的還有萬壽山東部的水木自親大殿、玉瀾堂以及位於萬壽山後山四大部洲(木結構)等建築。

清代歷經幾代帝王才修建而成的三山五園,就這樣走向衰落。而這段屈辱的歷史再次證明:國家貧窮落後就要挨打。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趙連穩

流程編輯:郭丹

相關焦點

  •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京城,火燒圓明園,卻沒燒紫禁城,為何?
    1840年,英國侵略者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用堅船利炮強行逼迫清政府籤署了《南京條約》。1860年,英法聯軍為了擴大在華特權和利益,毅然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侵入京城,將圓明園洗劫一空,並放火將其燒毀,致使我國很多的珍貴文物或流失海外,或葬身於火海。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今天我為你帶來一段最恥辱的歷史,那就是火燒圓明園。當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並攻入北京的時候,作為最高統治者的鹹豐皇帝落荒而逃,選擇以打獵為名,前往承德避暑山莊避難。一時之間,東方大國失去了可以主持局面的人。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城以後,公開展開了殺掠。是的,他們將目光瞄準了東方最宏偉、最豪華的宮殿圓明園。
  • 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還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許多人出現錯覺
    許多人都很容易把八國聯軍與英法聯軍混淆,結果有的人在第一時間回答就是八國聯軍火燒了圓明園,然後緩了一下改口是英法聯軍火燒了圓明園,至於何為會出現這種錯覺,這個其實並不是我們不懂歷史,而是歷史把我們混淆了。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曾國藩與左宗棠是什麼反應?誰愛國一目了然
    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北京攻入圓明園,面對圓明園裡的奇珍異寶,他們貪婪之心開始躁動起來,不僅搶奪走了園內一切可以拿走的東西,還焚燒了圓明園,這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的恥辱。但是面對這樣的恥辱,當時的清朝重臣曾國藩與左宗棠卻有著不一樣的反應,他們是如何看待的呢?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 曾國藩稱英法有德於我 左宗棠疏遠英法兩國
    巴黎有巴黎聖母院,埃及有金字塔,希臘有巴黛農,羅馬有競技場,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中國卻有圓明園,然而在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在對圓明園洗劫一空之後,又縱火燒毀了這一舉世聞名的
  • 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火燒圓明園呢?
    學過歷史的朋友都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事情,這場大火整整燒了三天三夜,經歷了幾代人才建立的圓明園被燒成了灰燼,那麼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燒圓明園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卻不敢燒故宮,一個原因讓他們打斷念想
    1860年,被稱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被一場大火所淹沒,往日的金碧輝煌成為一片廢墟,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成為世界文明史上最罕見的暴行,當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卻不敢燒故宮,一個原因讓他們打斷念想!
  • 英法聯軍為何火燒圓明園,你絕對想不到,他們的理由竟是為了洩憤
    說起中國的近代史,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一直是個熱門話題。一個皇家園林,英法聯軍洗劫一空後,又為何要將其燒毀呢?這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其實,當年下令燒毀圓明園的英軍將領額爾金,一開始並沒有想燒毀圓明園。因為當時的英法聯軍在火燒圓明園的問題上,爭議很大。
  • 王道成:關於火燒圓明園的四個問題
    其實早在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之前,也就是1860年,圓明園就被英法聯軍搶劫和焚毀了。 1856年,英、法兩國政府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父事件」為藉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2月29日,攻陷了廣州。他們想迫使清政府就範,繼續北上,到了天津的大沽口外。1858年5月20日攻陷了大沽炮臺,26日侵入了天津的城郊,揚言要進攻北京。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其目的是報公使的仇,還是教訓鹹豐皇帝呢?
    在英法聯軍攻破廣州後,又聯合沙俄以及美國率軍艦來到了大沽口,要求與清政府談判。鹹豐被嚇了一跳,本來要抵抗一陣子,結果大沽口失陷,侵略者很快就到了天津,沒辦法,清政府與與英法兩國分別籤訂了《天津條約》。
  • 英法火燒圓明園後,曾國藩與左宗棠反應為何不同?誰愛國一目了然
    如果要問我國近代最讓人痛心的戰爭損失有哪些,那麼圓明園遭劫掠和焚燒一定能夠高位上榜。這座美輪美奐的中華皇家園林一夕之間被破壞殆盡,在整個清朝歷史的發展上來看都可以稱作奇恥大辱。
  • 火燒圓明園的主謀,下場如何,最後遭遇雷劈身亡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這次戰爭持續了四年的時間,不過發生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個損失永遠都無法統計。當然,作為火燒圓明園的主謀,下場也非常慘。最後遭遇雷劈身亡。圓明園從康熙時期開始修建,經過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經營,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無數能工巧匠,傾注了千百萬勞動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營造成一座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離宮。世界上很多園林在圓明園裡都可以看到,因此圓明園也被稱為萬園之園。最重要的是,這裡面放了無數的奇珍異寶,都是歷代皇帝收集而來的。不過都在一把大火中化成灰燼。
  • 除了火燒圓明園,外國列強還幹了哪些事?真相令人憤怒
    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隨即米啟爾中將率領3500名侵略軍,直接向圓明園撲去。圓明園周圍的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八品首領任亮帶著20多名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最終全部以身殉國,晚上7時,侵略者全面佔領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福投海自盡。
  • 你知道英法聯軍敢燒圓明園,為什麼不敢火燒故宮嗎?
    一八六零年,英法聯軍火燒了圓明園,這是刻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的奇恥大辱,有的人可能問,既然英法聯軍攻打了北京,火燒了圓明園,為什麼當時沒有燒故宮?首先我們先談一談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燒圓明園,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一八五四年,英、法、美三個國家提出要修改南京條約,遭到清政府拒絕。
  • 八國聯軍時期,為何唯獨不搶故宮的東西呢?
    圓明園遭遇最大的浩劫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攻破北京城之後,在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首領額爾金和格蘭特命令3500人衝入圓明園,縱火燒毀了有著「萬園之園」稱號的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息,整個煙雲籠罩北京城多日才散去。
  • 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為何火燒圓明園?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火燒了圓明園,這座當時號稱最美庭院的園子,並且把園內的珍寶、器物搶掠一空,連當時著名的文學家雨果都看不下去在報紙上寫文章對此進行了譴責。那我們要問了,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主要原因是什麼?
  • 英法搶走的衣櫃,本是圓明園文物,老外「撿漏」後9315萬賣中國
    可即便過去的光景不在,殘破之境中,閉上眼睛便可以想像到當年的盛況,當時的圓明園,不僅是一個皇家園林,還是一個世界博物館,陳列著許多價值連城的文物,這樣的繁華最終止步於1860年。圓明園於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的焚毀,粗略統計,被搶走的寶物有150萬件以上,但圓明園可以搶的東西太多了,究竟被搶走了多少,這個數字可能永遠是一個謎。
  • 圓明園已被毀150年,專家對其修復時,意外發現了5萬多件文物
    可以看出雨果和錢伯斯對圓明園很是喜愛和讚美,那麼圓明園真的是實力擔當嗎?它的獨特之處能被後人稱讚,想必一定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但遺憾的是,這顆舉世聞名的明珠,卻在英法聯軍侵華戰爭期間遭遇破壞,大量的文物被洗劫一空。翻閱歷史,中國的古代建築中,圓明園可以堪稱最耀眼的一顆明珠。
  •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京城,坐擁12萬湘軍的曾國藩,為何見死不救
    1860年9月21日,在京郊八裡橋,由森格林欽率領的1.7萬蒙古騎兵與英法聯軍展開了最激烈的戰鬥。為了消滅這些侵略者,蒙古騎兵揮舞軍刀,手持火線槍,對英法聯軍陣地發起一波又一波的衝擊。
  • 馬首回歸圓明園,背後是沉痛也是深思
    12月1日,流離了160年的「馬首」終於回到了家的懷抱! 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並在正覺寺文殊亭展示。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