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詩仙李白的一首《別匡山》,豪情萬丈,早已無心戀清境

2021-01-08 小琴趣談歷史

歷代文人中詩仙李白的「俠客夢」是最為濃烈且執著

說起一個「劍」字,眼前便很自然地會出現一位身著白衣、星目劍眉的英俊男兒,但見他手執長劍矗立風中,衣袂飄飄盡顯俠客風範。自古寶劍配英雄。每一個歷史傳奇、每一個俠客故事,從來都離不開一把寒光凜然的寶劍。千古以來,不論滄海桑田如何變換,歷代文人心中都有一個屢經挫折但卻從未曾磨滅的「俠客夢」。這些人之中,想必詩仙李白的「俠客夢」是最為濃烈且執著的。

如果此生能被上蒼賦予善於描畫的天賦的話,我定然會為詩仙描摹一個這樣的形象:身著錦緞白衫、手執寶劍,凝神而視,氣概非凡。後人的印象中李白是一位弱不禁風的寒酸文人,手無縛雞之力,整日只是與酒為伴,盡做些與詩為友、以書度日的不切實際的事情。如果你真的這樣想李白,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年輕時的李白便書劍飄零

《新唐書》裡說李白是一個愛好劍術,性情俠義、率真的錚錚男子。年輕的時候,他和眾多的熱血男兒一樣,心懷「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理想,想到社會之中去闖一闖,渴望憑著自己的實力幹出一番大事業來。甚至有人說李白當年離開家鄉,連一本書都沒有帶,直接帶著一把寶劍就出發了。「書劍飄零」這樣一個詞,正好詮釋了他走得瀟酒、走得暢快、走得決絕的磊落,這正是他平生之中「不屈己、不幹人」的風骨。

盡顯李白仗劍去國的詩篇,卻偏偏未曾出現在李白詩文選集中

李白的詩文很多,如今存世詩文千餘篇,《李太白集》便已經洋洋酒灑三十卷。上自八十歲的老人下至三歲的稚子孩童,誰人不知他的一首《將進酒》,哪個不會他的一首《靜思》,但是偏偏這一首寫於開元十二年的《別匡山》極少為人所提起。作為李白早年較為重要的詩作,它卻偏偏未曾出現在歷朝歷代關於李白的詩文選集之中。

《別匡山》

曉峰如畫碧參差,藤影風搖拂檻垂。

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

看雲客倚啼猿樹,洗缽僧臨失鶴池。

莫怪無心戀清境,已將書劍許明時。

十年後的李白,決意心隨長風去,羞作濟南生,九十誦古文

說起匡山,亦是讓人倍感陌生的,其實這裡是少年李白讀書學劍之地,他曾在這裡一住就是十年。那時一句「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早已經毫無掩飾地展露了少年時李白的志向。也正因為心存著這樣的夢想,所以十年之後,他決意「心隨長風去,吹散萬裡雲。羞作濟南生,九十誦古文"。

堂堂李白,必然是要跟著長風浩浩蕩蕩馳騁千裡的,萬裏白雲、清澄長空才是他翱翔展翅之處,絕不可以安然待在家中,讀書誦經,任人生蹉跎。或許當時的李白心中也是有些矛盾的。家鄉對他來說,自然是十分眷戀的,因為這裡風景優美,環境清幽,是非常適合安逸隱居的。只是畢竟身處大唐盛世,好男兒自當志在四方,立志報國。所以他最終「無心戀清境」,唯有離開家鄉,放手一搏,終不願一世隱逸,做個小小的無人知道的詩人。

「已將書劍許明時」,書與劍,詩人與俠士,李白心中的夢想自始至終都是輝煌而明澈的。他立志要做一位心懷夢想的政治家,做一位豪情似海的俠士劍客。他在有意無意之間早已將劍氣融匯到了詩賦之中,因此龍蛇飛舞、氣概萬千,成就了一個「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蓋世詩仙。

大家喜歡這首詩嗎?歡迎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李白最仙的一首詩,萬丈豪情感染著千古歲月,讀後令人回味無窮!
    李白身上積聚著浪漫、豪放以及閒適等太多特點,他可謂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整個大唐詩壇的光芒也因為有了他的存在而變得更加耀眼。我們都知道李白非常好酒,這也註定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喜歡在酒中追尋一份似真似幻的飄逸,也正因此,李白才會有「詩仙」之稱。
  • 李白拜謁官員遭冷眼,遂寫下一首詩,霸氣回應,差點把人家氣暈!
    李白的才華響徹雲霄,是屹立在盛唐詩壇最頂峰的詩人,被後世稱為——詩仙。在當時的大唐,一提及詩仙李白,文人騷客無不仰頭矚目,詩詞歌者更是頂禮膜拜,所到之處,粉絲與追隨者成群結隊,目不暇接。正因為受到如此高規格的待遇,促使李白在青年時期就十分自戀,這種自戀繼而發展成一種自信,但凡有誰敢冷眼相待,必定會刺傷詩仙那根「自信」神經,不寫詩懟你個體無完膚,不肯罷休!
  • 李白是詩仙更是酒仙,他飲酒作下這首詩,自信瀟灑,詩意縱橫
    賀知章有金龜換酒贈李白的佳話,而文學家歐陽修又有「酒逢知己千杯少」之說,可見文人是多麼的喜歡酒這個東西了。不過說到最喜歡喝酒的詩人是誰,大家心中肯定早就有一個人選了。沒錯,那肯定我們的「詩仙」兼「酒仙」李白。李白的詩歌我們是熟的不能再熟了,他的詩文功底和藝術才華讓我們不得不感到佩服。李白自稱自己是「酒仙」,那也不難理解。
  • 破解李白故裡千年之謎,江油的這座山才是詩仙詩聖筆下的匡山!
    在四川省北部的綿陽江油市,有一座被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兩位頂級詩人先後提及,但其真實地理位置卻被埋沒了一千多年的名山——匡山。相傳匡山是李白青少年時期隱居讀書的地方。二十多歲時李白將要離開故土,於是賦詩一首《別匡山》:「曉峰如畫參差碧,藤影風搖拂檻垂。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看雲客倚啼猿樹,洗缽僧臨失鶴池。莫怪無心戀清境,已將書劍許明時。」
  • 詩仙李白寫了一首懟人詩,詩聖杜甫也寫了一首,兩首讓人無言以對
    詩仙李白寫了一首懟人詩,詩聖杜甫也寫了一首,兩首讓人無言以對盛唐時期,以詩歌最為著稱,而在這一時期,詩歌卻以李白為首,故曰其為詩仙。當然詩仙之名也是名副其實,千古絕句朗朗上口,只不過詩仙也有情緒,有情緒就會喝酒,喝酒之後詩意就會大發,比如那一首「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將進酒》氣勢磅礴,不過也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心煩之事,遇到一些看不慣的人,醉意上了梢頭,一時不爽,寫了一手懟人的詩,以此表達自己的憤懣之情。「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 詩仙與詩鬼到底誰更厲害?為什麼有人認為李賀之才更在李白之上?
    我想,大多數人會把票投給「詩仙」李白。但也有人說,李白之所以能夠一騎絕塵,那都是因為李賀死得早,否則的話,李白未必就能坐穩唐詩界的第一把交椅。同為唐朝最偉大的浪漫主義天才詩人,同樣想像力豐富擅長描寫神仙鬼怪,又一個稱「詩仙」,一個稱「詩鬼」,所以自古至今,人們一直喜歡把李白與李賀放在一起比較。(李白劇照)有人認為李白之才在李賀之上。
  • 李白情感最複雜的一首詩,感情跌宕,一波三折,豪情沖天
    現實生活是殘酷的,誰都有痛苦與鬱悶的時候,就連「詩仙」李白都一樣。一直以來,李白都是灑脫和瀟灑的代表,但是他也有煩心的時候。李白喜歡喝酒,在人生低谷的時候喝一杯酒,寫一首詩,看似瀟灑不在乎,其實這種痛苦只能自己默默的承受。
  • 李白不愧為名動京城的天才,一支生花妙筆,綻放曠世才情與豪情
    詩仙寫景,往往以居高臨下的視角俯瞰一切,似乎超然獨立於高山大川之外,山、海、風、雲、月,盡收眼底。黃河的滔滔巨浪,恰似李白的凌雲壯志,一發而不可收——「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裡寫入胸懷間。」(《贈裴十四》)「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此種筆法十分罕見,讀來令人耳目一新、 盪氣迴腸,絲毫不覺突兀。
  • 李白在唐朝不是詩仙 真正的詩仙被皇帝所欣賞 是這位大詩人
    不過,他筆下的」詩仙「賈島也沒有入選。二、鄭谷稱裴晤是詩仙號稱鄭鷓鴣的詩人鄭谷,有一首《將之瀘郡旅次遂州遇裴晤員外謫居於此話舊悽涼因寄》:誰解登高問上玄,謫仙何事謫詩仙,雲遮列宿離華省,樹蔭澄江入野船。黃鳥晚啼愁瘴雨,青梅早落中蠻煙,不知幾首南行曲,留與巴兒萬古傳。
  • 詩聖給詩仙的詩:杜甫深愛著李白,就像月亮仰慕太陽
    詩仙李白,如清風白雲、九天飛鶴、萬裡雲鵬;詩聖杜甫,如豐碑華表,巍巍青山、滾滾長江。太陽,月亮,用壯美和靜美,美麗著人間。月亮愛上了太陽,就有了不舍晝夜的專注追隨;「詩聖」有如「詩仙」的粉絲,成為後世文壇流傳千年的文壇佳話。
  • 「詩仙」李白的傳奇一生
    今天讓我們來聊一聊盛唐時期赫赫有名的「詩仙」李白。他的自由浪漫主義情懷也深深影響了無數中華兒女。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之稱。
  • 詩仙李白!你聽過有關他的三個夢嗎?
    圖片來源:網絡我們都知道,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詩仙」,他和杜甫合稱「大李杜」,作品有《李太白集》。李白一生寫過無數詩篇,留給後人的有九百多首,其中《靜夜思》、《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等詩歌連三歲小孩都會吟誦。李白的一生如詩如歌、如醉如夢,充滿了神奇色彩,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跟李白有關的三個夢。第一個夢:太白金星李白的身世也是充滿著傳奇,有一種說法,說李白是天上的太白金星轉世。大家都知道,李白,字太白。
  • 詩聖是詩仙的小迷弟,想不到詩仙李白竟這樣對他?
    公元744年,四十四歲的李白和三十三歲的杜甫在洛陽相遇,二人一見如故,對酒當歌,攜手同遊。當時的李白已經早已名揚天下,而杜甫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萌新。作為晚輩的杜甫,對於李白,更有一種崇敬之情,在遇見李白之前,想必甚至將李白作為自己的偶像。杜甫對李白充滿仰慕之情,李白更是對杜甫充滿讚賞。
  • 詩仙李白的一首「爛詩」,前兩句大失水準,後兩句卻把這首詩救活了
    詩仙李白的一首"爛詩",前兩句大失水準,後兩句卻把這首詩救活了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在大家心目當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在我心裡,他是一個張狂的人,別的不說,走遍大江南北,高興了就在牆上寫詩。
  • 武漢黃鶴樓上一首詩,竟讓詩仙李白擱筆!
    「禰衡洲上千年恨,崔顥樓頭一首詩」,這一恨一詩相得益彰,使這座千年古樓溢彩流光,聲名遠揚。據傳,詩仙李白亦「擱筆遺恨」,敗興而去!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傳說,文壇上數千年盛傳的「渾段子」。宋代李畋的《該聞錄》記載了這段佳話:唐崔顥《題武昌黃鶴樓》詩云:「……」。李太白負大名,尚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欲擬之較勝負,乃作《金陵登鳳凰臺》詩。
  • 賀知章退休回鄉,李白寫下一首趣詩相送,最後5個字讓人啼笑皆非
    說起唐詩,便繞不過「詩仙」李白,雖然「詩聖」杜甫可與之爭輝,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比起一生顛沛流離鬱郁不得志的杜甫,還是更為欣賞李白的豪放灑脫。恰恰也是這樣的灑脫讓李白難以委曲求全,要不又怎麼會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樣的慨嘆,所以李白的人生便是一場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旅行。
  •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文/成長新視點序言: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化載體,更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源遠流長,群星璀璨。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強大的國家實力、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深厚的文化沉澱,為唐詩的繁榮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營養,湧現出了眾多偉大、傑出的詩人,把我國詩歌藝術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李白和杜甫,就是裡面傑出的代表。一、浪漫主義的偉大代表,詩仙李白。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風貌、代表盛唐詩歌高度藝術成就的,是偉大詩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邁、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嚮往建功立業的詩人。
  • 為何李白被稱為「詩仙」?
    而李白就是唐朝的著名詩人,被後人稱為「詩仙」。而「詩仙」的;來源,還得從唐朝的另一著名詩人賀知章說起。在李白40多歲時,儘管他的詩句已經很成熟很優秀,但依舊沒有什麼名氣,而賀知章作為京城文學名流,名氣不小。於是在這一年,李白通過朋友推薦去往京城長安(今西安)拜訪賀知章,而李白的拜帖就是自己的作品《蜀道難》。李白萬萬不曾想到,就是這幅作品,賀知章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把他稱作為「謫仙人」。
  • 詩仙李白年輕時寫的一首詩,狂放不羈,56字寫盡他的自信與傲慢
    #讀唐詩,必讀李杜,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便是唐詩的兩座大山。杜甫作為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被稱為詩史,是對現實生活的生動記錄,而李白則是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人物,他的詩上天入地,他的想像力汪洋恣肆,如大江大河,奔湧不息,令人讀來心潮澎湃。李白的性格極度張揚,和他寫的詩一樣,在當時讀李白的詩就像飲了一杯烈酒,火辣辣地刺激著人的神經。
  • 李白為何不叫詩神、詩王,偏偏被稱為詩仙
    然而提及「詩」,就避不開李白這個詩中巨擘,我們直到,李白的綽號叫做「詩仙」,可是這個綽號是怎麼來的呢?如果是因為詩寫得好,為何不叫「詩神」、「詩王」等更直觀的外號?李白的出身不錯,家庭富裕,據說跟李世民是同宗,所以李白年輕的時候不曾為錢發愁,他的詩也多是豪邁瀟灑的意境,沒有故作傷悲、強說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