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的傳奇一生

2020-12-21 騰訊網

唐詩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今天讓我們來聊一聊盛唐時期赫赫有名的「詩仙」李白。他的自由浪漫主義情懷也深深影響了無數中華兒女。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之稱。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出生於中亞碎葉,五歲時隨父遷至蜀地。古書上記載少年時期的李白「眸子迥然,哆如惡虎,或時束帶,風流蘊藉」。

李白自幼讀書廣為涉獵:「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他也喜歡遊仙問道:「十五遊神仙,仙遊未曾歇。」「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李白也寫了不少關於山水的詩,比如: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的一生,絕大部分都在漫遊中度過,遊歷了大半個中國。二十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辭親遠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

讓我們看看李白一生都遊歷了哪些地方

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拜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

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李白不願應試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華,通過他人舉薦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賞識。

李白特別喜歡南京,是個重情重義的人,其中有一首詩:

《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到了30歲,三十而立,大丈夫應該事業有成,李白決定去長安城,繼續拜見各路諸侯,但是依舊沒有人賞識他。此時有志難伸、壯志未酬的他也寫下了不少名篇:《長相思》、《蜀道難》、《行路難》、《將進酒》。

分享一首《行路難》: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直到天寶元年(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採,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氣為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

李白的一生最愛兩樣,一個是天上圓圓的月亮,一個是杯中的美酒。唐朝另一位「詩聖」杜甫曾作詩一首《飲中八仙歌》,評論李白對杯中酒的喜愛:

李白鬥酒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與杜甫的感情很深厚,在洛陽他們是第一次見面,杜甫心中滿是崇拜李白,他曾評價李白的詩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他們的第二次遇見是在齊州,此時,他們之間的情誼更深厚了。

李白到了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紀,他卻選擇錯了站隊。適逢安史之亂,當時永王李璘叛逆作亂,李白因「附逆作亂」罪入獄,被流放夜郎。此時落魄拮据的李白留下了一首名詩: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叔書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62歲時,李白病死當塗。去世前,李白寫了一首《臨終歌》,自比大鵬臨空,中天摧折。

李白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從李白一生的事跡來看,他是一個豁達自在,放浪形骸,不為世俗束縛,不因權貴而自折的大詩人,早年充滿自信,但晚年只寄情山水,飄逸於世外。

他所作的詩歌,總體風格豪放俊邁,清新飄逸,大氣磅礴,氣勢十足。既反映了唐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極具浪漫主義情懷。

當代散文家夏立君有一長篇散文《忽然來了個李太白》:

李白從另一個方向走來了,大地高山冰川駿馬胡姬,組成他精神的馬隊。他不在意中原原已有溫柔敦厚細膩空靈,大筆橫掃,狂飆突進,大唐詩壇注入西域騎士的剽悍與純粹,令所有騷人墨客為之一驚。洞庭煙波,赤壁的風雲,猿啼蜀道,江河浩浩蕩蕩,全都一下子飛揚起來。 遊俠李白颯沓而來,他的雙腳和詩筆生動了大唐的山水。

著名詩人余光中也是李白的第一大粉絲,他寫了《念李白》《尋李白》《戲李白》《與李白同遊高速公路》四首詩來表達對李白的敬仰懷念之情。在這首《尋李白》中,詩人緬懷了李白的生前舊事,從力士脫靴開始,至草檄傲狂胡,再至流放夜郎,用「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這種雄奇駭俗的詩句為我們刻畫除了一代「謫仙」的風採。

《尋李白》

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

高力士羞憤的手裡,人卻不見了

把滿地的難民和傷兵

把胡馬和羌笛交踐的節奏

留給杜二去細細的苦吟

自從那年賀知章眼花了

認你做謫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隻中了魔咒的小酒壺

把自己藏起來,連太太也尋不到你

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

在所有的詩裡你都預言

會突然水遁,或許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亂發當風

樹敵如林,世人皆欲殺

肝硬化怎殺得死你?

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從開元到天寶,從洛陽到鹹陽

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

不及千年後你的一首

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

當地一彈挑起的回音

一貶世上已經夠落魄

再放夜郎母乃太難堪

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

隴西或山東,青蓮鄉或碎葉城

不如歸去歸哪個故鄉?

凡你醉處,你說過,皆非他鄉

失蹤,是天才唯一的下場

身後事,究竟你遁向何處?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勸你不住

一回頭囚窗下竟已白頭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給霧鎖了,無路可入

仍爐火示純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躡葛洪袖裡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許那才是你故鄉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無論出門向西哭,向東哭

長安卻早已陷落

二十四萬裡的歸程

也不必驚動大鵬了,也無須招鶴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隻霍霍的飛碟

詭綠的閃光愈轉愈快

接你回傳說裡去

臺灣有一名作家張大春,也給李白寫了傳記,題目為《大唐李白》。作家葛芳老師極力推薦初中生閱讀這本關於李白的傳記,分為上中下三冊。

李白對月亮的鐘愛

上文提到,李白最愛的事物之一就是月亮,他對月亮十分鐘愛,寫下的詠月詩達300首,形成了獨特的月光美學。其中一首《月下獨酌》值得孩子們細細品味: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這首詩以樂寫愁,寫出了李白心中的孤獨,懷才不遇,無人賞識的一種憂愁。

李白是全中國人的李白,讓我們一起拿起《唐詩》,結合李白的生平經歷,一起走近詩意浪漫的古詩中,背一背李白的名篇,感受平淡無奇的生活之外的一份超脫與浪漫。

END

相關焦點

  • 為何李白被稱為「詩仙」?
    而李白就是唐朝的著名詩人,被後人稱為「詩仙」。而「詩仙」的;來源,還得從唐朝的另一著名詩人賀知章說起。在李白40多歲時,儘管他的詩句已經很成熟很優秀,但依舊沒有什麼名氣,而賀知章作為京城文學名流,名氣不小。於是在這一年,李白通過朋友推薦去往京城長安(今西安)拜訪賀知章,而李白的拜帖就是自己的作品《蜀道難》。李白萬萬不曾想到,就是這幅作品,賀知章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把他稱作為「謫仙人」。
  • 你喜歡李白嗎?詩仙李白是才華橫溢,萬物皆可入詩之人!
    你喜歡李白嗎 ?李白他的很多詩歌至今都被國人熟記於心,倒背如流。 李白走出長安,卻碰見了另一位偉大的詩人,此人便是杜甫,從此兩人結為好友,傳為佳話,他們二人成為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兩座高峰。李白,生於商販之家,少時衣食無憂。由於家庭關係,一生不得求取功名,這也鑄就了他的放蕩不羈,一生瀟灑。
  • 詩仙李白的身世之謎,他究竟是胡人還是漢人?
    李白《獨漉篇》:「國恥未雪,何由成名。」 一提起詩仙,人們自然而然的想到李白,這個中國著名的偉大詩人,唐朝的傑出才子,一生中留下了非常多精彩的作品,而他本人更是驚才絕豔,一生都充滿著傳奇色彩。
  • 李白為什麼是詩仙,杜甫為什麼是詩聖?誰名氣更大?
    詩仙、詩聖也不是說比誰名氣大什麼的,而是個人氣質、藝術風格和與社會價值的綜合評定。個人氣質,李白從出生到死亡都是撲朔迷離的,給人一種仙的神秘。至今關於他的出生都還處在爭論當中,有的說是西域碎葉城(就是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有的說是四川綿陽江油人,還有其他說法等等,沒有統一意見。
  • 詩仙李白!你聽過有關他的三個夢嗎?
    圖片來源:網絡我們都知道,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詩仙」,他和杜甫合稱「大李杜」,作品有《李太白集》。李白一生寫過無數詩篇,留給後人的有九百多首,其中《靜夜思》、《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等詩歌連三歲小孩都會吟誦。李白的一生如詩如歌、如醉如夢,充滿了神奇色彩,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跟李白有關的三個夢。第一個夢:太白金星李白的身世也是充滿著傳奇,有一種說法,說李白是天上的太白金星轉世。大家都知道,李白,字太白。
  • 李白不只是「詩仙」,還是一名「劍仙」
    李白,中國歷史上繼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被譽為「詩仙」的李白,不僅文採斐然,而且劍術一流,善騎馬,能射箭。15歲就喜愛擊劍,「劍術自通達」,「遍幹諸侯」,25歲仗劍遠遊,走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36歲時還「學劍來山東」。在古代,如果沒有一身本領,是不可能仗劍天涯的,否則隨時都有被歹人或者強盜半道搶劫的危險。
  • 《李白》十年未播,陳建斌演繹肥詩仙,張譯版杜甫有範兒
    該劇歷時4年籌備,耗資數千萬,是中國第一部深入刻畫唐代大詩人李白生平的電視劇作品。該劇圍繞李白的詩歌創作、事業以及家庭情感三條主線展開,以民間關於李白的傳說貫穿其中,藝術的再現了這位詩仙傳奇的一生。
  • 李白在唐朝不是詩仙 真正的詩仙被皇帝所欣賞 是這位大詩人
    前幾天遇到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李白是什麼時候被稱為詩仙的?前言如今在語文考試中,假如見到這首題:唐朝詩人被稱為詩仙的是哪一位?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填上李白。但是在唐朝的時候,大家會這樣回答嗎?四、唐朝皇帝承認的詩仙是白居易從上面幾個小故事可以看出,詩仙的稱呼,在唐朝(甚至宋朝),並不是李白的代名詞。在唐朝最有名的詩仙,其實是白居易。
  • 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詩仙李白
    唐宋詩人又以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為領軍人物!特別是李白,以其浪漫清新飄逸、不拘一格、狂放不羈、而又格局廣大、潤心明志的詩風深得人們酷愛喜歡!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其人性格爽朗,愛憎分明,喜酒,愛交友,下面我從四個方面對這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仙李白,其詩為什麼在民間深受百姓熱愛做一簡單說明:第一,灑脫樂觀積極向上的個人性格魅力
  • 「詩仙」看不起「詩聖」?杜甫經常寫詩給李白,李白卻沒任何回復
    「詩仙」看不起「詩聖」?杜甫經常寫詩給李白,李白卻沒任何回復被稱為古今七言第一的「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由杜甫抄刀手筆,於此杜甫也被稱為了「詩聖」,那麼這個詩聖又是不是有些言過其實呢?杜甫前半生雖有「詩人」之稱,但無確實名分,後半生行至將死才名氣溢出,所以可以來說,杜甫這一生也算得上是默默無聞,聲名不顯。32歲的杜甫於洛陽看到了被流放的李白,兩人或許是歷史的推進而致使相遇,所以一見如故,畢竟李白是杜甫的偶像,那種眼神之中都得看得出的崇拜,可這種崇拜只是持續了一年,之後兩人分離,再也沒有見過。
  • 詩仙李白寫過凡爾賽文學,白玉盤、綠玉杖、散金三十萬都是小意思
    其中詩仙李白就被譽為凡爾賽文學的鼻祖。白玉盤,綠玉杖,散金三十萬等等都是小意思。小兒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現在小學教材中選有這首詩。原詩是這樣的: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 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 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月影, 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 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 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
  •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
    強大的國家實力、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深厚的文化沉澱,為唐詩的繁榮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營養,湧現出了眾多偉大、傑出的詩人,把我國詩歌藝術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李白和杜甫,就是裡面傑出的代表。一、浪漫主義的偉大代表,詩仙李白。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風貌、代表盛唐詩歌高度藝術成就的,是偉大詩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邁、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嚮往建功立業的詩人。
  • 詩聖杜甫,詩仙李白:心靈相通的雙子星光照千古
    詩仙和詩聖總歸是有不同的美學情趣和詩歌本質:杜甫從儒家「仁愛」出發,歌唱世間的疾苦和滄桑,探查人類內心的悲哀;而李白卻更近於道家的「仙」,詩歌無論豪放或是婉約,都打上自己獨有的自由奔放的標籤,信手拈來的飄逸感,似乎人在世間、又在仙界。杜甫多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如「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 盤點被王者榮耀曲解的歷史人物 | 李白:從詩仙變劍仙,想想也是很刺激
    在王者榮耀中,李白有一款名叫「青蓮劍仙」的皮膚,換上這身皮膚的李白,身穿白衣,一手長劍,一手酒葫蘆。他的經典臺詞是「一篇詩,一鬥酒,一曲長歌,一劍天涯。」「大河之劍天上來。」且不說「黃河之水」變成了「大河之水」,這從詩仙變成了劍仙,想想也是蠻刺激的。那歷史上李白的劍術到底有沒有榮耀中那麼高超和傳神?
  • 蓋世詩仙李白的一首《別匡山》,豪情萬丈,早已無心戀清境
    歷代文人中詩仙李白的「俠客夢」是最為濃烈且執著說起一個「劍」字,眼前便很自然地會出現一位身著白衣、星目劍眉的英俊男兒,但見他手執長劍矗立風中,衣袂飄飄盡顯俠客風範。自古寶劍配英雄。每一個歷史傳奇、每一個俠客故事,從來都離不開一把寒光凜然的寶劍。
  • 你知道「詩仙」李白為什麼取名「白」嗎?他的原配妻子許氏是誰?
    李白我想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他是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被後人譽為「詩仙」。這些課本上都有介紹我們就不一一累述,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那些你不知道的趣事。李白名稱的由來相傳李白的父母酷愛讀書,在他們的影響下李白也喜歡看書作詩。在他七歲那年,父親想給他重新起個大氣的正式名字。可是取個什麼名兒好呢?左思右想父母也沒有決定好,於是就商量考考兒子作詩的能力。
  • 舞劇《李白》首登國家大劇院再現詩仙逸興
    舞劇《李白》劇照。劇組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27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歌劇舞劇院出品的交響合唱版舞劇《李白》日前首度登上國家大劇院。關於李白的作品在舞臺上層出不窮,以舞劇的形式表現詩仙的卻鮮見。受疫情影響,舞劇《李白》原定巡迴演出計劃從2020年3月推遲至今。
  • 「詩鬼」李賀:我用嘔心瀝血地作筆記,追上了李白的「詩仙」高度
    唐朝一流詩人中,「詩仙」李白、「詩鬼「李賀」、「詩豪」李商隱,合稱「唐代三李」。更有意思的是,「詩仙」李白和「詩鬼」李賀,是完全相反的兩個人:他們一個筆下洋溢著浪漫的「仙氣」,一個文中遍布陰森的「鬼泣」,一光一暗照亮了唐詩的兩極。
  • 巔峰對決:詩仙李白和詩鬼李賀同寫一首《將進酒》,數年難分高低
    「詩仙」李白和「詩鬼」李賀同為浪漫主義詩人,又同樣以《將進酒》為題作詩,兩個詩人之間的巔峰對決,到底誰更勝一籌呢?李白在他的代表作《將進酒》中,以追求自由、蔑視一切的叛逆精神和豪放不羈的個性,給讀者展現了一個活生生的「狂士」形象。
  • 政治一般與詩人無緣:詩仙李白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是有原因的
    李白被稱為「詩仙」,才華橫溢、鬼斧神工,在古代詩歌史上是響噹噹的人物,盛唐有了他才會更加的令人嚮往,但這麼一個人才卻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一身,安能飡君紫霞,蔭君青松,乘君鸞鶴,駕君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