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一般與詩人無緣:詩仙李白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是有原因的

2020-12-14 菜葉科普

李白被稱為「詩仙」,才華橫溢、鬼斧神工,在古代詩歌史上是響噹噹的人物,盛唐有了他才會更加的令人嚮往,但這麼一個人才卻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一身,安能飡君紫霞,蔭君青松,乘君鸞鶴,駕君虯龍?一朝飛騰,為方丈、蓬萊之人耳,此則未可也。

乃相與卷其丹書,匣其瑤瑟,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事君之道成,榮親之義畢,然後與陶朱、留侯,浮五湖,戲滄洲,不足為難矣。

說的直白一點,李白想做姜子牙、管仲、晏嬰、範蠡、張良、諸葛亮這樣的名相,輔佐皇帝,這是公元727年時所做的一篇著作。(詩仙李白存世的唯一書法,《上陽臺帖》)

其實政治一般與詩人無緣。當然,如果你本身已經是政治人物,偶爾寫寫詩也不失為一件雅事。

「鬥酒詩百篇」天下聞名,愛喝酒、能喝酒是李白的特殊符號,有了這個「酒」字,李白才會成為「詩仙」,給他的個人氣質和文採都增色不少。有道是李白成也是「酒」,敗也在「酒」上

李白為什麼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首先唐明皇看不慣李白的高傲,沒有得到唐明皇的重用。

二是李白看不慣李林甫、楊國忠、高力士等人的為人,多次戲弄他們,知使他們在唐明皇面前說李白的壞話。

三是李白好遊山玩水,飄忽不定,給他個官,也不會安分。他只適合寫詩,不適合做官!

個人性格。

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李白個人性格高傲,不太合群。我們一般稱李白為浪漫主義詩人,這和實際的政治社會生活格格不入,不管是志向沒有得到施展發牢騷,還是對理想的憧憬,都是政治生活不可取的。

綜合以上種種原因,李白也就是唐玄宗的御用文人,沒事替唐玄宗寫寫詩助助興而已,根本沒有機會接近大唐的權力核心。

雖然李白的一生是不幸的,但對我們後人來說,李白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雖然他在當時沒有辦法一展宏圖,卻因此成了千古傳誦之人,鮮有中國人不知道李白的。

相關焦點

  • 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詩仙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其人性格爽朗,愛憎分明,喜酒,愛交友,下面我從四個方面對這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仙李白,其詩為什麼在民間深受百姓熱愛做一簡單說明:第一,灑脫樂觀積極向上的個人性格魅力
  • 你喜歡李白嗎?詩仙李白是才華橫溢,萬物皆可入詩之人!
    記得初中的時候老師給我們看過專門講李白的視頻,大概內容是,李白是一位詩歌方面的奇人,但他的理想卻和天下大多文人一樣,想考取功名,成為治世明相,但上天是公平的,在詩歌上他是詩仙,但朝中之術他卻不行。這一點唐玄宗也是看出來的。所以變不重用他,這才有了高力士拖靴 天生我材必有用 等膾炙人口的佳話。
  •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
    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採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重要原因。善於憑藉想像,以主觀表現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徵。他的想像,極其豐富,幾乎篇篇有想像,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像。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等,無不成為他想像的媒介。
  • 李白在唐朝不是詩仙 真正的詩仙被皇帝所欣賞 是這位大詩人
    因為在唐朝有好多個「詩仙」,偏偏找不到有誰曾經稱呼過李白為詩仙。一、姚合稱賈島是詩仙中唐有一位喜歡「推敲」的苦吟詩人賈島,曾經被稱為詩仙:懶作住山人,貧家日賃身。書多筆漸重,睡少枕長新。野客狂無過,詩仙瘦始真。
  • 李白:詩仙之名聞天下
    總體上看,李白的這次遊歷持續了十六年,直到他四十三歲入長安為止。遊歷的生活對於李白來說可不是遊山玩水,而是為了實現自己建功立業的抱負。為此,他積極地採取了隱居、求仙訪道、詩文會友、幹謁公卿等方式結交各種人物。
  • 李白政治失敗的原因在於情商低:對高官桀驁不馴,對朋友一往情深
    詩仙李白與盛唐時代其實是互相成就的關係,李白以他桀驁不馴平視王侯的性格,以他大鵬扶搖直上九萬裡的氣概,與「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豪放,淋漓盡致地闡釋了詩歌的盛唐氣象。而盛唐時代,則以它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胸懷,以它遼闊的疆域、多元的文化和積極進取的強烈的自信,哺育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李白。
  • 李白一生狂傲不羈、藐視權貴,譽為詩仙,卻也曾卑微地低下頭顱
    李白一生桀驁不馴,卻也曾低下高傲的頭李白被譽為「詩仙」,備受後人景仰。他瀟灑豪邁、狂傲不羈。其實,李白也總有不是這樣的時候。李白素有遠大抱負,一直都有當大官的夢想。他曾立志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
  • 「詩仙」李白的傳奇一生
    今天讓我們來聊一聊盛唐時期赫赫有名的「詩仙」李白。他的自由浪漫主義情懷也深深影響了無數中華兒女。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之稱。
  • 李白為何不叫詩神、詩王,偏偏被稱為詩仙
    然而提及「詩」,就避不開李白這個詩中巨擘,我們直到,李白的綽號叫做「詩仙」,可是這個綽號是怎麼來的呢?如果是因為詩寫得好,為何不叫「詩神」、「詩王」等更直觀的外號?李白的出身不錯,家庭富裕,據說跟李世民是同宗,所以李白年輕的時候不曾為錢發愁,他的詩也多是豪邁瀟灑的意境,沒有故作傷悲、強說愁苦。
  • 品讀《古朗月行》,李白可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那個政治白痴
    而現在,月亮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開始沉淪迷惑,既然月亮再沒有什麼看得了,我們還是遠遠走開,不必再看了吧。但喜愛月亮的我,卻心中依舊憂慮,不忍離去,這種悽慘悲傷的感受讓我肝腸寸斷。月食有天狗的傳說也有蟾蜍的傳說詩的最後四句,則是李白對於亂局降臨的感慨,月亮被吞噬,就此沉淪,沒有什麼好看得了,也就是在說這朝廷,這天下已經這樣了,不值得我去留戀,但我卻又不忍心離去,心中憂慮讓我莫名的悲傷。
  • 歷史上有名的三位詩人,詩仙、詩聖與詩魔,都是從「何」而來?
    他們都是因為詩作成名,一個成了詩仙,一個成了詩聖,一個成了詩魔,那他們的成名作品都是什麼呢?詩魔的一首詩讓他天下聞名,究竟有多麼的經典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唐朝是一個經濟文化政治各方面都非常繁榮的時代,其中也包括詩歌。
  • 為何李白被稱為「詩仙」?
    而李白就是唐朝的著名詩人,被後人稱為「詩仙」。而「詩仙」的;來源,還得從唐朝的另一著名詩人賀知章說起。在李白40多歲時,儘管他的詩句已經很成熟很優秀,但依舊沒有什麼名氣,而賀知章作為京城文學名流,名氣不小。於是在這一年,李白通過朋友推薦去往京城長安(今西安)拜訪賀知章,而李白的拜帖就是自己的作品《蜀道難》。李白萬萬不曾想到,就是這幅作品,賀知章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把他稱作為「謫仙人」。
  • 我國歷史上著名詩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
    李白在我國歷史上素有「詩仙」的稱號,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一位浪漫主義的詩人,有說他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也有一種說法說他出生於西域的碎葉。李白的詩大多數是描寫山水景色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的,詩風十分的豪放。他出生在唐朝全盛的時期,而且他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遊歷中度過的,遊遍了我國的大好山水。
  • 皖南這個古鎮,詩仙李白來過兩次,一住就是半年
    一千二百多年前,「詩仙」李白留下了一首傳誦千年的詩句,讓這個隱藏在山水間的小鎮名揚四海。早晨,當陽光撩起霧氣,桃花潭的水面上披上一層暖色。清晨的陽光穿過舊街道旁的青瓦烏簷,將古鎮從沉睡中喚醒,準備迎接遠方的客人。沿青弋江而行,兩岸山巒的顏色仿佛墨水入畫一般,襯託出周圍古老的徽派建築。初到桃花潭,便會驚嘆其美。
  • 詩仙李白是個好老公嗎?
    她確實因傷心而去世,看到丈夫的求仕之路充滿挫折和失敗,自己的婚姻生活也孤寂而艱難。李白是典型的浪漫風格詩人,他的詩歌中充滿了激情,但他對任何真實女性的愛,似乎都沒有達到他在詩歌中呈現的那種情感深度。他愛妻子的方式也是任性的,某種程度上是自私的。
  • 唐朝頂流李白,專業入贅30年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形象很仙兒的李白同學,做出如此接地氣的入贅行為,到底圖啥? 不管小說還是現實,每一個贅婿,都有一個出人頭地的夢想。即使是詩仙李白,也不能免俗。在那個年代,想出人頭地,說白了,就要當官。
  • 盤點被王者榮耀曲解的歷史人物 | 李白:從詩仙變劍仙,想想也是很刺激
    在王者榮耀中,李白有一款名叫「青蓮劍仙」的皮膚,換上這身皮膚的李白,身穿白衣,一手長劍,一手酒葫蘆。他的經典臺詞是「一篇詩,一鬥酒,一曲長歌,一劍天涯。」「大河之劍天上來。」且不說「黃河之水」變成了「大河之水」,這從詩仙變成了劍仙,想想也是蠻刺激的。那歷史上李白的劍術到底有沒有榮耀中那麼高超和傳神?
  • 歷史上著名詩人那麼多,為何只有李白被稱為「詩仙」
    李白雲遊四方時,遇到了比他小11歲的杜甫,兩人一見如故,杜甫讚賞李白道:「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說的「狂客」,就是賀知章,綽號「四明狂客」,曾驚嘆於李白的詩,稱呼其為「天上謫仙人」。於是,後人皆尊稱李白為「詩仙」,無人能超越其地位,也無人覺得這個綽號不妥。
  • 詩聖是詩仙的小迷弟,想不到詩仙李白竟這樣對他?
    公元744年,四十四歲的李白和三十三歲的杜甫在洛陽相遇,二人一見如故,對酒當歌,攜手同遊。當時的李白已經早已名揚天下,而杜甫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萌新。作為晚輩的杜甫,對於李白,更有一種崇敬之情,在遇見李白之前,想必甚至將李白作為自己的偶像。杜甫對李白充滿仰慕之情,李白更是對杜甫充滿讚賞。
  •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跨越世紀的偉大相遇
    先看看李白和杜甫的簡介。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744年三月,44歲的李白離開朝廷,一路向東漫遊,四月途經洛陽,兩位詩人在此相見。他們志趣相投,一見如故。也許是共同的命運,也許是共同的理想,也許是共同的愛好,兩位詩人、驢友開始一齊遊歷祖國大好河山。同年秋天,他們如約又在開封重逢,這一次,他們同遊開封、商丘,登吹臺、琴臺,登王屋山,過黃河。一路攜手,喝酒賦詩縱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