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被稱為「詩仙」,才華橫溢、鬼斧神工,在古代詩歌史上是響噹噹的人物,盛唐有了他才會更加的令人嚮往,但這麼一個人才卻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一身,安能飡君紫霞,蔭君青松,乘君鸞鶴,駕君虯龍?一朝飛騰,為方丈、蓬萊之人耳,此則未可也。
乃相與卷其丹書,匣其瑤瑟,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事君之道成,榮親之義畢,然後與陶朱、留侯,浮五湖,戲滄洲,不足為難矣。
說的直白一點,李白想做姜子牙、管仲、晏嬰、範蠡、張良、諸葛亮這樣的名相,輔佐皇帝,這是公元727年時所做的一篇著作。(詩仙李白存世的唯一書法,《上陽臺帖》)
其實政治一般與詩人無緣。當然,如果你本身已經是政治人物,偶爾寫寫詩也不失為一件雅事。
「鬥酒詩百篇」天下聞名,愛喝酒、能喝酒是李白的特殊符號,有了這個「酒」字,李白才會成為「詩仙」,給他的個人氣質和文採都增色不少。有道是李白成也是「酒」,敗也在「酒」上
李白為什麼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首先唐明皇看不慣李白的高傲,沒有得到唐明皇的重用。
二是李白看不慣李林甫、楊國忠、高力士等人的為人,多次戲弄他們,知使他們在唐明皇面前說李白的壞話。
三是李白好遊山玩水,飄忽不定,給他個官,也不會安分。他只適合寫詩,不適合做官!
個人性格。
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李白個人性格高傲,不太合群。我們一般稱李白為浪漫主義詩人,這和實際的政治社會生活格格不入,不管是志向沒有得到施展發牢騷,還是對理想的憧憬,都是政治生活不可取的。
綜合以上種種原因,李白也就是唐玄宗的御用文人,沒事替唐玄宗寫寫詩助助興而已,根本沒有機會接近大唐的權力核心。
雖然李白的一生是不幸的,但對我們後人來說,李白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雖然他在當時沒有辦法一展宏圖,卻因此成了千古傳誦之人,鮮有中國人不知道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