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不只是「詩仙」,還是一名「劍仙」

2020-12-21 小李大俠

李白,中國歷史上繼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我們從小就在課本上學習李白的詩,《靜夜思》《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等等,無一不是傳世名作,其詩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處處洋溢著浪漫主義。

然而,歷史上的李白,不僅僅是一個我們在書本中認識的文人書生,他還是一個劍客,而且是武藝高強的劍客!李白不僅詩歌冠絕當世,而且劍術修為也已舉世難尋敵手,因此他也有著『劍仙』的尊稱。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強大的朝代,特別是在開國後的一百多年裡,萬象更新,萬國來朝。兩晉南北朝時期那種靡不振的文弱風氣被一掃而光,整個社會充滿了蒸蒸日上、朝氣勃勃的陽剛之氣。唐代的文人們不但用筆來歌頌兵刀弓馬的軍旅生活,寫出了大量的邊塞詩篇,而且非常喜愛武藝,許多著名的文人都是一手握筆,一手提劍

被譽為「詩仙」的李白,不僅文採斐然,而且劍術一流,善騎馬,能射箭。15歲就喜愛擊劍,「劍術自通達」,「遍幹諸侯」,25歲仗劍遠遊,走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36歲時還「學劍來山東」。在古代,如果沒有一身本領,是不可能仗劍天涯的,否則隨時都有被歹人或者強盜半道搶劫的危險。唐代魏顥所寫《李翰林集序》更是說他「少任俠,手刃數人」,可見李白還真有點本事。

李白對劍術的喜愛,我們從其詩作中也能可見一斑。據統計,《全唐詩》李白詩中「劍」字共出現了107次,除去作為地名的「劍閣」3次,「劍壁」1次,武器之「劍」猶有103次之多。屬於劍的「鋏」出現了1次、「吳鉤」1次、「吳鴻」1次、「湛盧」1次、「幹將」1次、「莫邪」1次、「青萍」2次、「秋蓮」2次、「霜雪」2次、「匕首」3次、「龍泉」4次。總計,「劍」字共出現了122次,分布在106首詩中,約佔全詩總數的10%。

在起源於唐代傳奇的中國武俠小說中,劍這種兵器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一直是兵器中的王者,符合了劍在中國古代社會的地位,風起於民國年間的舊派武俠小說中出現了很多能飛劍誅敵的劍仙和仗劍江湖的劍客,起源於五十年代香港的新派武俠小說的幾位大師也十分鐘愛於劍。

唐代的民間武術在套路化、娛樂化的方向上又朝前邁進了一大步,這突出地表現在劍術方面。劍術與藝術的進一步結合便是劍舞,也可以稱之為藝術化的劍術套路表演。唐代的劍舞已經達到極高的水平,持劍舞蹈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友人宴飲時也舞劍助興,李白每至酒酣耳熱之際便「起舞拂長劍,四座皆揚眉」,「萬裡橫歌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唐代舞蹈的高度發達,特別是武舞達到一個高峰,為後來武術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條件。

盛唐國力強盛,多數士人渴望建功立業。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功業自許,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實現「談笑安黎元」、「終與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鵬、天馬、雄劍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他希望能像姜子牙輔佐明君,像諸葛亮興復漢室,而不僅僅是在翰林院做一個吟詩作對的雅人。

金庸有一部武俠小說《俠客行》,這部小說的書名便是由詩人李白的同名古言詩而來,小說的內容也與那首詩作密切相關;不過,小說的情節並非是對李白詩作的演繹和注釋,而是對這一詩作作了出人意料的安排。

《俠客行》是李白借樂府古體創作的一首詩。此詩開頭四句從俠客的裝束、兵刃、坐騎刻畫俠客的形象;第二個四句描寫俠客高超的武術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個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來進一步歌頌俠客,同時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抱負;最後四句表示,即使俠客的行動沒有達到目的,但俠客的骨氣依然流芳後世,並不遜色於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

此詩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李白遊歷齊州時。唐代遊俠之風頗為盛行,這是與全國經濟繁榮、城市商業興旺、西域交通發達的盛唐時代有關,特別是關隴一帶的風習「融胡漢為一體,文武不殊途」,更促成了當時少年喜劍術、尚任俠的風氣。李白少年時代,頗受關隴文化風習的影響,因此,他自幼除勤苦讀書「觀百家」外,「十五好劍術」,「高冠佩雄劍」,甚至一生都不離劍,堪稱是「文武不殊途」,兼備於李白一身。

李白青年時代的理想就是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然後功成身退。這首《俠客行》就是在以任俠意識為尚的社會背景之下創作的,可見其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嚮往。

相關焦點

  • 劍仙還是謫仙?走進詩仙的世界,這才是最真實的李白
    凡是上過學的都聽過李白之名,一首啟蒙詩《靜夜思》融入每一個華夏人的精神和血液之中。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世人稱之為「詩仙」「謫仙」,盛唐時期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而除了這些,你還知道這位我們最親切的大詩人的其他信息嗎?
  • 盤點被王者榮耀曲解的歷史人物 | 李白:從詩仙變劍仙,想想也是很刺激
    在王者榮耀中,李白有一款名叫「青蓮劍仙」的皮膚,換上這身皮膚的李白,身穿白衣,一手長劍,一手酒葫蘆。他的經典臺詞是「一篇詩,一鬥酒,一曲長歌,一劍天涯。」「大河之劍天上來。」且不說「黃河之水」變成了「大河之水」,這從詩仙變成了劍仙,想想也是蠻刺激的。那歷史上李白的劍術到底有沒有榮耀中那麼高超和傳神?
  • 劍仙和KPL第一李白solo,經濟落後逆轉獲勝,第一李白實至名歸!
    李白玩得好的玩家也有不少,不過如果真的要讓網友們選的話,劍仙和暖陽肯定都在!劍仙的李白創造了這個英雄最長的連勝紀錄,而暖陽的李白被稱為「KPL第一李白」!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劍仙和暖陽來一場李白solo賽,會是什麼結果呢?在前不久結束的韓信solo賽中,暖陽就獲得了「最強韓信」的稱號!
  • 國服第一李白劍仙回歸!7月29日虎牙首播!帶來百萬禮品
    在7月27日,虎牙官方突然發布了一條微博,宣布官方認證的國服第一李白劍仙正式入駐虎牙直播平臺,並且給了劍仙一個十分有牌面的直播間101,而且正式宣布了劍仙將會在7月29日的晚上七點正式開啟在虎牙的首播,在劍仙從觸手退出到現在已經消失了幾個月的時間,現在他的粉絲們終於又一次能夠看到他的直播了
  • 詩仙李白的身世之謎,他究竟是胡人還是漢人?
    李白《獨漉篇》:「國恥未雪,何由成名。」 一提起詩仙,人們自然而然的想到李白,這個中國著名的偉大詩人,唐朝的傑出才子,一生中留下了非常多精彩的作品,而他本人更是驚才絕豔,一生都充滿著傳奇色彩。
  • 為何李白被稱為「詩仙」?
    而李白就是唐朝的著名詩人,被後人稱為「詩仙」。而「詩仙」的;來源,還得從唐朝的另一著名詩人賀知章說起。在李白40多歲時,儘管他的詩句已經很成熟很優秀,但依舊沒有什麼名氣,而賀知章作為京城文學名流,名氣不小。於是在這一年,李白通過朋友推薦去往京城長安(今西安)拜訪賀知章,而李白的拜帖就是自己的作品《蜀道難》。李白萬萬不曾想到,就是這幅作品,賀知章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把他稱作為「謫仙人」。
  • 李白為何不叫詩神、詩王,偏偏被稱為詩仙
    然而提及「詩」,就避不開李白這個詩中巨擘,我們直到,李白的綽號叫做「詩仙」,可是這個綽號是怎麼來的呢?如果是因為詩寫得好,為何不叫「詩神」、「詩王」等更直觀的外號?李白的出身不錯,家庭富裕,據說跟李世民是同宗,所以李白年輕的時候不曾為錢發愁,他的詩也多是豪邁瀟灑的意境,沒有故作傷悲、強說愁苦。
  • 李白在唐朝不是詩仙 真正的詩仙被皇帝所欣賞 是這位大詩人
    恐怕不一定了。因為在唐朝有好多個「詩仙」,偏偏找不到有誰曾經稱呼過李白為詩仙。詩聖杜甫在《飲中八仙歌》說李白是酒中仙,也沒有說過他是詩仙。: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就有意思了,那麼李白詩仙的名號從何時開始的呢?六、誰最早稱呼李白為詩仙呢?
  • 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詩仙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其人性格爽朗,愛憎分明,喜酒,愛交友,下面我從四個方面對這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仙李白,其詩為什麼在民間深受百姓熱愛做一簡單說明:第一,灑脫樂觀積極向上的個人性格魅力
  • 王者榮耀:李白實戰攻略教學——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青蓮劍仙?
    導語李白是一位刺客型打野,自其上線以來就憑藉其飄逸的身姿及靈活的技能機制,收穫了許多玩家的青睞。但是,李白在不同玩家手中的表現也是兩極分化嚴重,很多玩家在實戰中甚至無法刷出李白的大招。今天,我就為大家帶來李白的實戰攻略教學,主要針對那些對李白不是很了解的玩家,我們一起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青蓮劍仙。
  • 人們為何稱李白為詩仙,杜甫為詩聖,「仙」與「聖」有何分別?
    盛唐詩歌的兩座高峰,莫過於「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了。但是,作為兩個才華橫溢的詩人,一「仙」一「聖」到底有何區別呢?為什麼李白不能是「詩聖」,杜甫不能是「詩仙」呢?這就涉及到「仙」與「聖」在文化領域裡的具體內涵差異了。
  • 「詩仙」看不起「詩聖」?杜甫經常寫詩給李白,李白卻沒任何回復
    「詩仙」看不起「詩聖」?杜甫經常寫詩給李白,李白卻沒任何回復被稱為古今七言第一的「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由杜甫抄刀手筆,於此杜甫也被稱為了「詩聖」,那麼這個詩聖又是不是有些言過其實呢?32歲的杜甫於洛陽看到了被流放的李白,兩人或許是歷史的推進而致使相遇,所以一見如故,畢竟李白是杜甫的偶像,那種眼神之中都得看得出的崇拜,可這種崇拜只是持續了一年,之後兩人分離,再也沒有見過。
  • 「詩仙」李白的傳奇一生
    今天讓我們來聊一聊盛唐時期赫赫有名的「詩仙」李白。他的自由浪漫主義情懷也深深影響了無數中華兒女。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之稱。
  •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
    強大的國家實力、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深厚的文化沉澱,為唐詩的繁榮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營養,湧現出了眾多偉大、傑出的詩人,把我國詩歌藝術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李白和杜甫,就是裡面傑出的代表。一、浪漫主義的偉大代表,詩仙李白。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風貌、代表盛唐詩歌高度藝術成就的,是偉大詩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邁、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嚮往建功立業的詩人。
  • 詩聖杜甫,詩仙李白:心靈相通的雙子星光照千古
    而李白雖然也對世俗有批判,但批判的方式卻融在渾然天成的無盡浪漫想像當中,如「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雖然終歸是寫就對現實權利的批判,但是豐富的想像加上浪漫自由的情懷,成就了不一樣「飄逸」的精神世界。
  • 《李白》十年未播,陳建斌演繹肥詩仙,張譯版杜甫有範兒
    該劇歷時4年籌備,耗資數千萬,是中國第一部深入刻畫唐代大詩人李白生平的電視劇作品。該劇圍繞李白的詩歌創作、事業以及家庭情感三條主線展開,以民間關於李白的傳說貫穿其中,藝術的再現了這位詩仙傳奇的一生。
  • 李白為什麼是詩仙,杜甫為什麼是詩聖?誰名氣更大?
    詩仙、詩聖也不是說比誰名氣大什麼的,而是個人氣質、藝術風格和與社會價值的綜合評定。個人氣質,李白從出生到死亡都是撲朔迷離的,給人一種仙的神秘。至今關於他的出生都還處在爭論當中,有的說是西域碎葉城(就是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有的說是四川綿陽江油人,還有其他說法等等,沒有統一意見。
  • 詩聖是詩仙的小迷弟,想不到詩仙李白竟這樣對他?
    公元744年,四十四歲的李白和三十三歲的杜甫在洛陽相遇,二人一見如故,對酒當歌,攜手同遊。當時的李白已經早已名揚天下,而杜甫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萌新。作為晚輩的杜甫,對於李白,更有一種崇敬之情,在遇見李白之前,想必甚至將李白作為自己的偶像。杜甫對李白充滿仰慕之情,李白更是對杜甫充滿讚賞。
  • 李白的「詩仙」,杜甫的「詩聖」,分別是誰封的?原來差距這麼大
    李白與杜甫,一個「詩仙」,一個「詩聖」,是唐朝乃至於整個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那麼你有沒有想過,他們的「詩仙」、「詩聖」稱號,究竟是怎麼來的呢?本文,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李白與杜甫)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他的「詩仙」封號,正是源於「謫仙人」這個稱謂。不過,不要就此認為,他的「謫仙人」稱號是自己封的,李白雖然狂傲不羈,但還不至於自戀到如此地步。李白為什麼被稱為「謫仙人」呢?
  • 蓋世詩仙李白的一首《別匡山》,豪情萬丈,早已無心戀清境
    歷代文人中詩仙李白的「俠客夢」是最為濃烈且執著說起一個「劍」字,眼前便很自然地會出現一位身著白衣、星目劍眉的英俊男兒,但見他手執長劍矗立風中,衣袂飄飄盡顯俠客風範。自古寶劍配英雄。每一個歷史傳奇、每一個俠客故事,從來都離不開一把寒光凜然的寶劍。